记得年轻研究音乐时,意识中总是有种「光明」,
我感到是一种圆满之态,认为最完美音乐感,但又不知是甚麽。
後来「通」了以後,这种「光明」感觉就没了。後来,
就是去玩时去玩、思考时思考、讲学时讲学,越来越追求平凡。
唯一,竟没当上音乐人 ^^
回忆,过去总没机缘上佛学课,最後又自然走向「自修」的路。
个人生命,就像速成班,由不断碰钉子,到学会一切。
「领悟」跟「学会」为同义,翻版电子佛光大辞典帮了我很多,
不必浪费时间於枝节,能集中功力於主干。
---
慧能先生,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受启发,
我由於对观音菩萨的亲近,故特好「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然佛家典籍,文字上都是极累赘而重复,比汉赋更烦琐,
故自己只找重点思考,从整体观察脉络。
那时从南传、汉传、藏传践行者中,深受启发。
从别人的成功/失败经验吸取智慧。
最後亦发现,因戒的实践,才知道古人用心。
因没修忍辱, A 没能忍 Z,也没可能从「自性」破不二,
去达到包容万物。
语言上(假名)破不二很简单,但要从现实(真)去破,
等於活在悬崖边一样,一场可怕的思辨苦战。
---
曾有个阶段,
世间痛苦与我何干?那平静感觉,最初根本不想离开。
自己不懂小乘/大乘枝节,只知不能欺骗个人感觉。
虚伪是修行其中最大障碍。
论枝节,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但生下了孩子,仍要脐带麽?
迷失者最喜欢未经实践验证,就说佛经所言是「绝对」。
那种人,表面破不二,心灵却痛苦,只因过份热衷「逃避」。
世间其中最难,就是「包容」,但迷失者只能靠「真理」,
去求自我安慰。
世间的真理,就是没真理。此「矛盾」思想,我知难以想像。
---
最後,自己就成为一个「爱心大平卖」的傻瓜。
但近来身体变差了,生活陷困境,没别人愿力推动,
也不愿说太多,只将残馀精力苟存,去坚持。
P.S 破附佛外道,只能靠「真」,迷失了的佛,并不知名利如幻。
当团体内受认同,他们会享受这种贪念,只有了解迷失的痛苦--
迷失的佛才会醒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