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难陀与孙陀利
#1
五五
  最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找到的经文都跟难陀有关,看了一堆关於难陀尊
者的故事後,突然对他跟他的夫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了解之馀,不免让人
觉得孙陀利很可怜。觉得她可怜的原因不是因为难陀出家让她一个人独守空闺
,而是因为看到她的痴心与难陀的解脱成为强烈的对比。

  孙陀利夫人是难陀在家时的妻子,若以世俗的角度来看,他们可真是天造
地设的一对,难陀以英俊出名「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而孙陀利夫人
则是「仪容端正世间罕有。光华超绝人所乐见」。在旁人的眼中,也许是极为
羡煞这对神仙伴侣。

  不过,难陀出家的因缘到了,虽然在《杂宝藏经》卷八中写说难陀是为佛
陀所逼而出家的,但我则相信《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中所记的,是
难陀自愿出家的。

  当时佛陀知道难陀出家因缘到了,便到难陀家里来托钵,孙陀利夫人很担
心他一见到佛陀会跟著他出家,於是就在他额头上沾水,要他在水未乾前回来
,否则罚五百块。在孙陀利夫人的心中,也许万万没想他的丈夫就此不见人影。

  世尊把钵给难陀後,随後就马上离去,难陀把饭盛在钵後,拿著钵在後头
追他,不过却不敢叫住世尊,结果一路跟随著世尊回到寺中,世尊无意间地问
难陀:「汝能出家不?」难陀很自然地就答应,不过在剃发人为他落发时,他
又反悔,世尊再来问他能不能出家时,他又答应。由此可见得当初难陀的心情
极为复杂,不过,最後他还是决定先出家一下,反正明天还可以回去。

  出家一开始,难陀可说是在边想回家中边修行的,有时都会想逃跑,不过
在关键时刻却总是又回到僧团中。後来难陀因为想念夫人而画了她的画像,结
果被大迦叶尊者发现,并告诉了世尊,佛陀因而规定「□刍不应为画」的戒律。

  佛陀看到难陀思念之情难却,因而带他到天堂地狱去看一下,看完之後,
从此难陀的心里起了极大的改变,有了「人生不足贵,天寿尽亦丧;地狱痛酸
苦,唯有涅盘乐。」的想法出现。後来依靠世尊教的方法,难陀证得了阿罗汉
,成为一个关闭根门、饮食知量、精勤修习、正念正智的人;这也是後来佛陀
要比丘们多多学学的难陀法。

  难陀已成为了阿罗汉,而孙陀利夫人却不知,有一次孙陀利夫人听到有人
来传话说:「汝今发欢喜,严服作五乐;难陀今舍服,当来相娱乐。」高兴得
在家打扮起来;而因为难陀之前有逃跑的经验,波斯匿王很担心难陀会不会又
逃跑了,所以赶去寺里看他在不在,去时才发现他已证得阿罗汉。在王离开之
後,魔行天人来到难陀身边劝他回去找孙陀利,难陀推却说:

「我昔有此心,□□无厌足;为欲所缠裹,不觉老病死。
 我度爱欲渊,无污无所染;荣位悉是苦,独乐真如法。
 我今无诸结,□怒痴悉尽;更不习此法,愚者当觉知。」

  若就一般人的眼光,可能都会同情孙陀利而怪罪世尊为什麽要让难陀出家
,但由经文中,我们知道世尊都是视机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出家的。像世尊
就曾跟提婆达兜讲说:「汝宜在家分檀惠施。夫为沙门,实为不易。」世尊只
是知道难陀机缘成熟,要度河了,而於中扮演著摆渡者的角色而已。

  故事到此算是句点吗?如果是的话就不完美了,因为孙陀利夫人还没解脱
,还在家里痴痴的等候那个离家未归的丈夫。我心里的完美结局是:难陀回到
家中,教导孙陀利解脱的方法,并帮助她证得解脱。不过目前还没看到相关的
经文,如果大家知道也可以帮忙补充。 ^^

-----------------------------
以下是我曾经参考过的经文,有兴趣深入经藏者可以进一步查阅:
-----------------------------

难陀刚出家的记录: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第十一

世尊告诫难陀不应该贪著好衣:杂阿含卷38(一○六七)

世尊带难陀去天堂地狱看:增壹阿含经惭愧品第十八(七)

难陀成阿罗汉 & 孙陀利听到魔行天子的话: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一)

世尊说难陀法:杂阿含卷11(二七五)

世尊请难陀为比丘尼说法:杂阿含卷11(二七六)

难陀故事简洁版:杂宝藏经卷第八(九六)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难陀故事完整版:佛本行集经卷56、57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Sun Oct 3 23:51:0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2
melo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最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找到的经文都跟难陀有关,看了一堆关於难陀尊
> 者的故事後,突然对他跟他的夫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了解之馀,不免让人
> 觉得孙陀利很可怜。觉得她可怜的原因不是因为难陀出家让她一个人独守空闺
> ,而是因为看到她的痴心与难陀的解脱成为强烈的对比。

chakwos 真是用功,写得真好!还帮大家补充这麽多经典记载,谢谢您,
我又学到了~ ^_^

难陀尊者真是难行能行,和太太感情这麽好,仍能出家修行,对「爱别离
苦」一定有比别人更深刻的了解,不过就是苦了孙陀利夫人了... :Q

看到 chakwos 提到难陀尊者思念太太,帮她画像那一段,我都快哭啦~
(是因为年纪大了比较容易感动吗)很有那种「满纸荒唐画,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难过。是出自哪边可以麻烦 chakwos 报一下
路吗,我先准备手帕来读 T_T

阿难尊者也遇上了累生累世的太太,对他爱到不可自拔不是吗?([注1])

经典中,尊者和太太的爱别离,记载的文字都很简单,但读了都让人很鼻
酸。例如之前读经班也读过类似的事件([注2]):

僧迦摩长者子出家又还俗,还俗又出家,总共拉锯了 7 次後,终於在最後
一次出家後证得阿罗汉。但他岳母不知道他已经证果,不甘心,拉著女儿,
抱著孙子、孙女一起来找他,把僧迦摩尊者劈头骂了一顿,还呛声:「我
女儿又没做错事,你凭什麽她!你若真不要我女儿,就把你儿子女儿给我
抱回去自己养!」

但僧迦摩尊者态度冷漠坚决。岳母妻子们见到,知道这次不一样,他不会
再回头了,也就死了心了。

家人若真的死了心,後来的人生应该就能继续下去;但不知道孙陀利夫人、
摩登伽女後来的人生怎麽样了?

耶输陀罗夫人则是连唯一的儿子罗[目*侯]罗也跟著爸爸出家了。以当年
耶输陀罗夫人怀孕时被夫家怀疑,差点被夫家烧死的情形([注3])来看,
和夫家关系可能不会很好?不知道这位当年由於施予世尊五茎莲花而和世
尊生生世世结下夫妻缘分的青衣女子([注4]),後来怎麽样了...

另外例如大迦叶尊者,未出家前的太太婆陀不但是超级大美人,两人累生
累世还就经常是夫妻,但这辈子两人说好一起修行,结婚 12 年没有同床
过。大迦叶尊者出家後,夫人经过一连串很可怕的磨难後,终於在前夫的
接引、教导之下,也证得阿罗汉,成为宿命通第一的比丘尼([注5])。

恰恰相反的,也有夫妻两人明明此生都能证得阿罗汉的,却因为感情太好,
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平凡相爱的过了一生。([注6])

这些情形,到底该怎麽下结论,我也不知道啦... :Q



======================================

[注1] 我还没读过《楞严经》,这是听来的 :p

[注2]《增一阿含经》卷 27〈邪聚品 35〉第 10 经。本经和《杂阿含经》
       卷 38 第 1072 经、《长者子六过出家经》相似度蛮高的,可对读。

[注3]《杂宝藏经》卷10〈(一一七)罗[目*侯]罗因缘〉。

[注4]《佛本行集经》受决定记品第二上。

[注5]《增壹阿含经》卷3〈5比丘尼品〉2、《增壹阿含经》卷 50〈52 大爱
       道般涅盘品〉2、《根本说一切有部□刍尼□奈耶》卷 1 - 卷 2。

[注6]《杂阿含经》卷 42 第 1162 经。

[ melon 同场加映工商服务时间]

1. 小的之前 Talk 版旧文:
   还俗的挣扎。难陀尊者与西藏版电影《色戒》
   http://cbs.ntu.edu.tw/threadread.php/board=talk&nums=8111

2.《色戒》电影(感谢读经班 Amy 同学发现提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fzrdjzYI0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0月 5日 9:36:1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3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最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找到的经文都跟难陀有关,看了一堆关於难陀尊
> > 者的故事後,突然对他跟他的夫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了解之馀,不免让人
> > 觉得孙陀利很可怜。觉得她可怜的原因不是因为难陀出家让她一个人独守空闺
> > ,而是因为看到她的痴心与难陀的解脱成为强烈的对比。
> 难陀尊者真是难行能行,和太太感情这麽好,仍能出家修行,对「爱别离
> 苦」一定有比别人更深刻的了解,不过就是苦了孙陀利夫人了... :Q

      好像不是这样,是难陀对孙陀罗很痴心 XD

T11n0310_p0326c19□寻路[8]有行。尔时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
T11n0310_p0326c20□见已便念孙陀罗斯成远矣。无缘得去。我今
T11n0310_p0326c21□相忆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晓方行。忆孙陀
T11n0310_p0326c22□罗愁苦通夜。尔时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难陀

      世尊为了让难陀顺利出家,
      带他到天上去看天女,结果孙陀罗就被比下去了 ><

T11n0310_p0327b14□佛告难陀。见天女不。答言已见。此诸天女比
T11n0310_p0327b15□孙陀罗。谁为殊妙。白言世尊。以孙陀罗比此
T11n0310_p0327b16□天女。还如香醉山内以瞎猕猴比孙陀罗。百
T11n0310_p0327b17□千万倍不及其一。

> 耶输陀罗夫人则是连唯一的儿子罗[目*侯]罗也跟著爸爸出家了。以当年
> 耶输陀罗夫人怀孕时被夫家怀疑,差点被夫家烧死的情形([注3])来看,
> 和夫家关系可能不会很好?不知道这位当年由於施予世尊五茎莲花而和世
> 尊生生世世结下夫妻缘分的青衣女子([注4]),後来怎麽样了...

      听说世尊当时不只一位妻子(注一) XD
      古代帝王有个三妻四妾的事也算悉松平常的事 :p
      只是家谱上,其它二位没有子嗣,
      如果要画家谱,除了正宫之外,旁支也不能忽略喔!

> 这些情形,到底该怎麽下结论,我也不知道啦... :Q
> ======================================

      这麽复杂的情形我也不知道啦 !  ><
      待有心人慢慢考察出来 :Q

(注一) 世尊有三妻四妾,也是听来的,应该是有人考证过,纯属小道消息~
Tue Oct 5 10:34:50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4
五五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看到 chakwos 提到难陀尊者思念太太,帮她画像那一段,我都快哭啦~
> (是因为年纪大了比较容易感动吗)很有那种「满纸荒唐画,一把辛酸泪,
>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难过。是出自哪边可以麻烦 chakwos 报一下
> 路吗,我先准备手帕来读 T_T
请参考底下经文。 ^^

不过经文用字简单,虽然只记说难陀尊者「闻已默然」,但内心的起伏变化,
我想可不是能一言道尽。(毕竟那时难陀尊者尚未证道)

T24n1451_p0252a15□後於一时难陀在石上坐忆孙陀罗。即於石
T24n1451_p0252a16□上画作其像。时大迦叶波因过其所见彼画
T24n1451_p0252a17□石。问言难陀汝何所为。答言大德。我画孙陀
T24n1451_p0252a18□罗形。报言具寿。佛遣□刍作二种事。一者习
T24n1451_p0252a19□定。二者读诵。汝今弃此自画妇形。闻已默
T24n1451_p0252a20□然。迦叶波白佛。佛作是念。□刍作画有此
T24n1451_p0252a21□过生。佛告□刍。难陀痴人忆孙陀罗画其形
T24n1451_p0252a22□像。是故□刍不应为画。作者得越法罪。

话说一开始便为了想知道是谁使得佛陀制定「不应为画」的戒律,让现在有些
人会为到底能不能画像吵翻天而找资料的。那时在猜会不会是那个恶性比丘,
结果一查之下竟然是难陀尊者,这还让我有些意外。

後来又联想到以前读过的「难陀火锅事件」,以及其它跟他有关的经文,突然
觉得尊者成阿罗汉前,走的很挣扎,不像单看一经中所记载的,让人感觉很容
易就变成阿罗汉的。其中心境上的转变,还真的值得令人玩味、琢磨的。

> 家人若真的死了心,後来的人生应该就能继续下去;但不知道孙陀利夫人、
> 摩登伽女後来的人生怎麽样了?
摩登伽女刚好我知道,後来她也成为阿罗汉了,圆满结局。 ^_^

底下是摘录自《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可与《楞严经》的开场对读。
文中的「女」便是摩登伽女。

T14n0552_p0896b13□於身有何等益。女即自思惟。恶露形中。所
T14n0552_p0896b14□有正心。则得阿罗汉道。以得阿罗汉。佛语
T14n0552_p0896b15□女起至阿难所。女惭愧低头。长跪於佛前言。
T14n0552_p0896b16□实愚痴故逐阿难。今我心已开。如冥中有灯
T14n0552_p0896b17□火。如乘船船坏得岸。如盲人得扶。老人得
T14n0552_p0896b18□持杖行。今佛与我道。我心中开如是。诸沙

多谢 Melon 的补充,其实底下有些经文我还没读过哩。 ^^

> ======================================
> [注2]《增一阿含经》卷 27〈邪聚品 35〉第 10 经。本经和《杂阿含经》
>        卷 38 第 1072 经、《长者子六过出家经》相似度蛮高的,可对读。
> [注3]《杂宝藏经》卷10〈(一一七)罗[目*侯]罗因缘〉。
> [注4]《佛本行集经》受决定记品第二上。
> [注5]《增壹阿含经》卷3〈5比丘尼品〉2、《增壹阿含经》卷 50〈52 大爱
>        道般涅盘品〉2、《根本说一切有部□刍尼□奈耶》卷 1 - 卷 2。
> [注6]《杂阿含经》卷 42 第 1162 经。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Tue Oct 5 12:59:3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5
五五
※ 引述《sici2 (爱做梦的小孩)》之铭言:
>       好像不是这样,是难陀对孙陀罗很痴心 XD
多谢 sici2 的补充。 ^^

您说的没错,从经文来看,一开始难陀与孙陀利都算是痴心重吧,不过因为
看到《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一)的记载,才突然让人很同情孙陀利
,觉得她很可怜。经文是这麽写的:

-------------------------------
尔时。有一魔行天子。知尊者难陀心中所念。便往至孙陀利释种女所。
飞在虚空。以颂而嗟叹曰。

汝今发欢喜 严服作五乐 难陀今舍服 当来相娱乐

尔时。孙陀利释种女闻天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自庄严。
修饰房舍。敷好坐具。作倡妓乐。如难陀在家无异。
-------------------------------

经文上写说孙陀利听到非人的声音,而在家中高兴的打扮起来,我其实在猜会
不会孙陀利听到了是一种幻听,也就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而产生的幻觉。

即便不是生理所产生的幻听,若这时有旁人从她家经过,会不会也认为她的精
神失常了呢?好端端的一个人,怎麽突然在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说她丈夫要
回来了。

尤其是读到「如难陀在家无异」这句,可以看出她一直记得难陀离家前的摆设
,或是自难陀离家後屋内就此一成不变,无论怎麽想,都令人有些伤感...

其实以上都是我乱猜的,有时读经不免联想太多。:Q

不过,还是深深觉得若有人能去解除孙陀利的烦恼,去教她像难陀那样解脱自
在不知有多好啊~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Tue Oct 5 13:03:10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6
melo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请参考底下经文。 ^^

谢谢 chakwos 把经文引出来 ^^

> 不过经文用字简单,虽然只记说难陀尊者「闻已默然」,但内心的起伏变化,
> 我想可不是能一言道尽。(毕竟那时难陀尊者尚未证道)
> T24n1451_p0252a15□後於一时难陀在石上坐忆孙陀罗。即於石
> T24n1451_p0252a16□上画作其像。时大迦叶波因过其所见彼画
> T24n1451_p0252a17□石。问言难陀汝何所为。答言大德。我画孙陀
> T24n1451_p0252a18□罗形。报言具寿。佛遣□刍作二种事。一者习
> T24n1451_p0252a19□定。二者读诵。汝今弃此自画妇形。闻已默
> T24n1451_p0252a20□然。迦叶波白佛。佛作是念。□刍作画有此
> T24n1451_p0252a21□过生。佛告□刍。难陀痴人忆孙陀罗画其形
> T24n1451_p0252a22□像。是故□刍不应为画。作者得越法罪。

「默然」虽然只有两个字,不过在这边读起来总觉得五味杂陈。
(chakwos 我们两个会不会太感性啊....)

> 话说一开始便为了想知道是谁使得佛陀制定「不应为画」的戒律,让现在有些
> 人会为到底能不能画像吵翻天而找资料的。那时在猜会不会是那个恶性比丘,
> 结果一查之下竟然是难陀尊者,这还让我有些意外。

> 後来又联想到以前读过的「难陀火锅事件」,以及其它跟他有关的经文,突然
> 觉得尊者成阿罗汉前,走的很挣扎,不像单看一经中所记载的,让人感觉很容
> 易就变成阿罗汉的。其中心境上的转变,还真的值得令人玩味、琢磨的。

对呀,像之前读经班读到《增一阿含经》前面的比丘、比丘尼、清
信士、清信女品的进度时,就发现许多佛弟子的真实人生经历,有
时比什麽戏剧都还要戏剧性。

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最严重的结最难打开。但一旦打开,对
这个人而言,也许从此天下再也无难事了吧?

虽然说各人得各人的眼泪,不过世尊曾说过,一切众生所受的痛苦,
过去过去,我们也受过一样的痛苦;累生累世中,我们所流过的眼
泪,加起来像大海那麽多。总希望大家都不要白白受苦,而能顺境
善处,逆境顺处,增上修行,依慢离慢,依爱离爱。

( 矮有反正是 feeling 版,感性一点没关系啦 :p)


> 摩登伽女刚好我知道,後来她也成为阿罗汉了,圆满结局。 ^_^

太好了!真替她高兴,这样我就放心了!(咦这样讲好像怪怪的)

谢谢 chakwos,你读过的经比我多好多喔!大家一起加油吧!^_^

> 底下是摘录自《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可与《楞严经》的开场对读。
> 文中的「女」便是摩登伽女。
> T14n0552_p0896b13□於身有何等益。女即自思惟。恶露形中。所
> T14n0552_p0896b14□有正心。则得阿罗汉道。以得阿罗汉。佛语
> T14n0552_p0896b15□女起至阿难所。女惭愧低头。长跪於佛前言。
> T14n0552_p0896b16□实愚痴故逐阿难。今我心已开。如冥中有灯
> T14n0552_p0896b17□火。如乘船船坏得岸。如盲人得扶。老人得
> T14n0552_p0896b18□持杖行。今佛与我道。我心中开如是。诸沙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0月 5日 18:31:32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7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尤其是读到「如难陀在家无异」这句,可以看出她一直记得难陀离家前的摆设
> ,或是自难陀离家後屋内就此一成不变,无论怎麽想,都令人有些伤感...
> 其实以上都是我乱猜的,有时读经不免联想太多。:Q
> 不过,还是深深觉得若有人能去解除孙陀利的烦恼,去教她像难陀那样解脱自
> 在不知有多好啊~ 

      您引的这一段在中国古籍中这样的女子不算少,反而我觉得您因为
      这样而同情孙陀利是很有智慧的表现,

      「女为悦己者容」,难陀解脱之後,我猜会去度化孙陀利吧!
      如果缘份够深,还是可以度化成功。如您所说,孙陀利的样子看起来
      的确怪怪的......度化的缘份还是很重要,缘份够深厚,度化的事
      就是难陀的家务事,除非孙陀利另有其他缘份,.......

      以经典来看,佛陀与难陀的度化因缘较深,所以佛陀只度难陀,孙陀
      利反而没怎麽著墨,我想这是缘份问题,不是厚此薄彼的问题。

      孙陀利从这角度来看很值得同情 :)
Tue Oct 5 18:42:34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8
五五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和夫家关系可能不会很好?不知道这位当年由於施予世尊五茎莲花而和世
> 尊生生世世结下夫妻缘分的青衣女子([注4]),後来怎麽样了...
她後来也出家学道,由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了,圆满结局 +1  ^^

T11n0310_p0003c29□者。於一切法住无所得者。游无边智海者。已
T11n0310_p0004a01□度智彼岸者。般若波罗蜜多者。般若波罗蜜
T11n0310_p0004a02□多到一切世间波罗蜜者。於三摩地彼岸得
T11n0310_p0004a03□自在者。复有五百比丘尼俱。其名曰摩诃波
T11n0310_p0004a04□□波提比丘尼。瞿昙弥比丘尼。安隐比丘
T11n0310_p0004a05□尼。优钵罗华比丘尼。瘦瞿昙弥比丘尼。耶输
                                                       ^^^^
T11n0310_p0004a06□陀罗比丘尼等。而为上首。复有五百优婆塞
                   ^^^^^^^^^^

附带一提:

我觉得《南传菩萨道》第五章授记品也许可对映《佛本行集经》受决定记品第二上。
主要因为提及的内容极为相似:都有讲到世尊过去行菩萨道时,曾经由一女子的手拿
花供佛,而得到燃灯佛的授记。

假设《南传菩萨道》上提及的须弥陀便是《佛本行集经》的云童子;若依此,那麽就
《南传菩萨道》的记载,则当时的青衣女子(《南传菩萨道》作须蜜多),就是未来的
耶输陀罗。

底下附的则是《南传菩萨道》第五章授记品的摘录,有兴趣可以参考。

------------------------------------
须蜜多(Sumitta):未来的耶输陀罗(Yasodhara)

在须弥陀发愿成佛的当下,有位名叫须蜜多的婆罗门少女来参与观看佛陀的人群。
她带了八朵莲花来礼敬佛陀。来到人群中,第一眼看到须弥陀时,她即对他一见倾
心。虽然她想送他礼物,但是除了那八朵莲花之外,她再无他物。因此,她对须弥
陀说:「尊者,我送你五朵莲花以便你可以自己布施给佛陀。其馀三朵我将亲自布
施给佛陀。」过後她把五朵莲花交给须弥陀,再说出她的愿望:「尊者,在你圆满
波罗蜜的时期里,愿我成为与你共同生活的伴侣。」

须弥陀接受了须蜜多送他的五朵莲花,然後在人群当中送给向他走过来的燃灯佛,
再发愿成佛。看到须弥陀与须蜜多两者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佛陀在人群里做了预言
:

「须弥陀,这个名叫须蜜多的少女,将会是你许多生中的伴侣,永远一样热诚地助
 你证悟佛果。她的每一个身语意言行都能令你感到愉快。她外表甜美、言语柔和
 及令人心中感到愉快。在你最後一生成佛的时候,她将成为你的女弟子,获得你
 的阿罗汉果与诸神通之精神财产。」

------------------------------------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狮子吼读经班,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10/11/06 10:45:23 <220.137.72.223> 
Sat Nov 6 00:53:37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9
melo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底下附的则是《南传菩萨道》第五章授记品的摘录,有兴趣可以参考。
> ------------------------------------
> 须蜜多(Sumitta):未来的耶输陀罗(Yasodhara)
> 在须弥陀发愿成佛的当下,有位名叫须蜜多的婆罗门少女来参与观看佛陀的人群。
> 她带了八朵莲花来礼敬佛陀。来到人群中,第一眼看到须弥陀时,她即对他一见倾
> 心。虽然她想送他礼物,但是除了那八朵莲花之外,她再无他物。因此,她对须弥
> 陀说:「尊者,我送你五朵莲花以便你可以自己布施给佛陀。其馀三朵我将亲自布
> 施给佛陀。」过後她把五朵莲花交给须弥陀,再说出她的愿望:「尊者,在你圆满
> 波罗蜜的时期里,愿我成为与你共同生活的伴侣。」
> 须弥陀接受了须蜜多送他的五朵莲花,然後在人群当中送给向他走过来的燃灯佛,
> 再发愿成佛。看到须弥陀与须蜜多两者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佛陀在人群里做了预言
> :
> 「须弥陀,这个名叫须蜜多的少女,将会是你许多生中的伴侣,永远一样热诚地助
>  你证悟佛果。她的每一个身语意言行都能令你感到愉快。她外表甜美、言语柔和
>  及令人心中感到愉快。在你最後一生成佛的时候,她将成为你的女弟子,获得你
>  的阿罗汉果与诸神通之精神财产。」
> ------------------------------------

谢谢 chakwos 帮忙找到资料!

所以这句:「在你最後一生成佛的时候,她将成为你的女弟子,获得你的阿罗汉果
与诸神通之精神财产。」的意思,就是耶输陀罗最後也证得了阿罗汉吗?

真是太好了!这样我就放心了啊(擦泪~)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 6日 12:22:11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难陀与孙陀利
#10
五五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所以这句:「在你最後一生成佛的时候,她将成为你的女弟子,获得你的阿罗汉果
> 与诸神通之精神财产。」的意思,就是耶输陀罗最後也证得了阿罗汉吗?
应该是这样没错。 ^^

且由底下《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二中的记载,也可以互相证明;
此外,经中亦提及耶输陀罗可说是惭愧第一的比丘尼:

----------------------------------
佛作是念。若化耶输陀罗者。今正是时。我宜令彼出生死海。作是念已。
为耶输陀罗说四圣谛法。彼既闻已。以智慧金刚杵。摧破二十种我见山峰。
悉皆摧灭。证预流果发起信心。从家趣非家策勤修习。证阿罗汉果。

是时□刍尼耶输陀罗。处於众中心怀惭愧。尔时世尊告诸□刍曰。
我一切□刍尼众中。耶输陀罗□刍尼。最具惭愧。
----------------------------------

有件满特别的事,上述经文中提及耶输陀罗听到四圣谛之後「以智慧金刚杵。
摧破二十种我见山峰」因而证到预流果,感觉很有般若波罗密(以智慧到彼岸
)的味道,与前一篇《大宝积经》所提的「已度智彼岸者。般若波罗蜜多者。
…其名曰…耶输陀罗比丘尼等」可说是相呼应。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Sat Nov 6 17:46:59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