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隐僧
#1
五五
  今天读经班的进度是《增壹阿含》放牛品第四十九,在此先感谢 melon
精采的导读,而趁著大家刚读完,记忆犹新的时候,我想来谈谈《隐僧》这
本书。为什麽要说《隐僧》?因为它跟放牛品第九经有关,讲的是提婆达多
的事情。如果有同学也在看这本书时,不妨先直接略过本文,因为下文会透
露书中的剧情。

  《隐僧》是一本以佛教为题材,号称完美杂揉真实历史的悬疑冒险小说
。「有人为了宝藏而来,有人为了守密而死。这个秘密,是否会让所有的佛
教徒失去信仰?」第一次在诚品看到这段文字时,不禁让我感到兴趣,有什
麽是会让佛教徒失去信仰的。一瞬间,脑中闪过的几个可能:大小乘?巴利
文?原始佛教?XX非佛说?太阳神?…等。虽然这些问题的确存在著争议,
但无论相信的是什麽,却都不离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基本教法,所以
感觉上还好,那麽什麽是会让佛教徒失去信仰的?

  翻到书後面的附录,提到书中引用的学者及其论文著作,煞有其事般,
让人不禁想要了解,书中所说的「轮回解脱者唯一之所」是什麽;印象中轮
回解脱者唯一之所不就是出世八正道吗?在讲书中的内容前,先来谈谈提婆
达多。

  提婆达多是个满受争议的人物,主要因为有些看法认为他是菩萨的转世
,为的是帮助世尊成无上等正觉;不过,个人却不这麽觉得。且置这些争议
点,先来看看经文上记载的提婆达多。

  其实提婆达多原先也是一位很用功的比丘,《出曜经》上曾记载:「调
达比丘所诵经典,六万象载不胜,十二年中□处□薮空闲山间,持戒牢固如
护吉祥瓶。」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深感惊讶,若把文中的主词去掉,还
真会让人以为是某为大比丘。尤其是「持戒牢固如护吉祥瓶」,可见得当时
连恶性六比丘也得要向他看齐。

  这也与《增壹阿含》上讲的:「提婆达兜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
法,所闻不忘」相呼应。不过,这样一个人,怎麽会犯下五逆重罪,把自己
往无间客栈送?《出曜经》写的很简洁「以其贪著利养故」所以「所造功德
尽为恚火所烧」。

  《隐僧》所讲的内容,便与提婆达多所犯的破僧有关。

  提婆达多之所以能破僧,与他得到神通脱不了关系;因著神通,他得到
阿□世王的支持;因著神通,让他有了些追随者;不过也因著神通,让他堕
坠三恶道中。

  在还未破僧时,提婆达多想自立为新佛得到众人的支持,当然就需展现
出与世尊的不同处,因而他提出了五法。所谓的五法,便是五条严苛的苦行
戒律,这与世尊的中道思想相违反。虽然他自称依著五法能速证涅盘,不过
一个未证涅盘的人说的话怎麽能信?但因为当时很流行苦行,所以五法一提
出,也获得不少支持。後来,因著舍利弗与目乾连到提婆达多阵营游说之後
,破僧一事便宣告而终。

  不过破僧一事真的结束了吗?《隐僧》所谈的便是这一点了。

  书中引用《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说明有个提婆达多派的存在,所谓的
提婆达多派亦即是「遵提婆达多遗训」的比丘。而《高僧法显传》上亦记载
法显赴印度,到拘萨罗国舍卫城时,曾看到「调达亦有众在。常供养过去三
佛。唯不供养释迦文佛」的情形。

  隐僧,指的便是遵提婆达多遗训的僧侣了,而书中所写的「轮回解脱者
唯一之所」有些在暗示提婆达多所提的五法。

  看到这里,大家会失去信仰吗?我是没什麽感觉。若遵提婆达多遗训的
僧侣离开了三法印,那也不算佛教徒,只能说是外道;而即使仍保留三法印
,只要有违世尊的教法,那顶多也算是最早的附佛外道罢了。似乎不是什麽
惊天动地的发现。

  不过让我深感到失望的是书中最後,主角寻线找到一个德高望重的比丘
,也就是贯穿整本《隐僧》的灵魂人物-高木繁护时,没想到他竟然没有在
习禅,反而是在做挖掘考古的工作,令人哑然失笑,果然是小说。

  最後,跟大家分享《隐僧》在书前所提及的偈文,虽然书中有意无意间
有些在暗指提婆达多被误认为魔,但我们知道,他只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僧侣
罢了,与底下的偈文不太有关系,而偈文很明显的在说不放逸的重要,至於
小说怎麽解,似乎不是重点。 

「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
 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馀,
 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无有之苦当远离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释放心灵的尘埃                     BudaFeeling
◆ 修改: 10/11/08 21:22:29 <220.137.78.196> 
Sun Nov 7 23:23:38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隐僧
#2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最後,跟大家分享《隐僧》在书前所提及的偈文,虽然书中有意无意间
> 有些在暗指提婆达多被误认为魔,但我们知道,他只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僧侣
> 罢了,与底下的偈文不太有关系,而偈文很明显的在说不放逸的重要,至於
> 小说怎麽解,似乎不是重点。 
> 「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
>  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馀,
>  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这一次读经班提到提婆达多最後能够成佛的原因在於临终前的忏悔与
      称「南无」的"转折",看到「南无」一语时,我很感动~~

   看来「不放逸」之外,”方向”还得正确,当提婆达多从反方向走时,

   就开始了他的成佛之路,也被世尊授记未来可以成佛。

   那个”转折”的当下,让我觉得很感动~~~

   与大家分享~~ 
Tue Nov 9 10:52:37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隐僧
#3
五五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罢了,与底下的偈文不太有关系,而偈文很明显的在说不放逸的重要,至於
修正一下。

最近读到这部经 (杂阿含卷九第246经),对照前後文後发觉原来这句偈语的
重点应该是在於如来的平等说,而不是不放逸;当然不放逸也是很重要便是。

经文一开始是波旬扮演牧牛者想要消遣如来,结果被如来视破後,便跟如来
说:「想要涅盘的话,你自己去就好了,为什麽还要到处游说?」

接著如来才以这个偈语回答波旬:
「若凡有人想要渡河到彼岸的,无论是谁、不分贵贱,我都会毫无保留的说
 给他们听;他们只要常常不放逸的修习,便能得到永远的自在。」

以上的译文为了写文章通顺的关系,恐怕会有些不精确,因此底下附上原典
摘录作为参考:
--
魔复说偈言:

「若说言知道,安隐向涅盘,
 汝自独游往,何烦教他为?」

世尊复说偈答言:

「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
 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馀,
 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Sun Jun 12 09:51:28 2011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