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雪狼
----------------------------------
《华□经净行品》第十二愿: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
舍居家,就是离开家门外出的时候。至於「出家无碍」,并非说真的非得
出家当比丘、比丘尼不可,其实这个关键在於「心出家」。
参考《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第三》当中,罗[目侯]罗自述不堪前往问疾
的原因,当中有一段经文是这麽说的--
因为维摩诘示疾,佛陀知道他想说菩萨法,所以指派弟子去应机,许多位
弟子都表示不够资格对谈,到了罗[目侯]罗的时候,罗[目侯]罗自述:
有一天一些长者子来询问他,舍弃未来继承王位的资格而出家,是为了什
麽原因?可以得到什麽利益?罗[目侯]罗阐述了出家的利益。
维摩诘就驳斥他说:「不应该说有利益,出家并无利益可得,有可得的都
不是真的利益。能够舍除一切,没有任何妄见烦恼,也没有得失的心态才是真
的出家利益。」接著维摩诘又说了:「长者子应该要以符合这样的正法的心态
来出家,因为佛世难值。」
这些长者子回答:「可是佛陀说,如果父母不准就不能出家。」维摩诘居
士回答:「能够发菩提心,就是出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出家是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行的人才是
真出家。什麽是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没有烦恼执著,能够慈悲一切,具足
洞察一切真相的智慧的心。讲而言之,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就是
解脱了!
所以在《慈悲三昧水忏》当中教育,应该要如此发愿--
改往修来存一念 我今忏悔并发愿
愿竭贪婪欲望水 善布种子去悭贪
愿消□恚躁动火 爱润大地□人间
愿破愚痴诸迷□ 多闻正法行众善
愿折贡高骄慢幢 持戒忍辱恭自谦
愿拔猜疑不信根 坚信因果不欺人
愿断邪知邪见网 勤修慈悲喜舍心
愿除量小嫉妒心 见贤思齐种善因
愿了人生本无常 勇猛精进分秒间
愿耕三十七品田 自净其意修正念
愿发慈悲菩提心 成就悲智济苍生
----------------------------------
原始经文内容参考--
佛告罗[目侯]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罗[目侯]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耶离
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目侯]罗。汝佛之子,舍转轮
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目侯]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
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
无利、无功德。罗[目侯]罗。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於涅
盘。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於
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著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
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於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
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尔时,三十二长者子,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