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09 联合报】
麻醉镇痛 中医治疗法
申一中/台北市立中医医院内儿科主治医师
中国应用麻醉药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列子.汤问篇》就记载著
华陀用 " 毒酒迷人,剖胸探心,神药使醒 " 的故事:「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
,同请扁鹊求治,扁鹊谓公扈曰:『汝志□而气弱,故足於谋而寡於断,齐婴志
弱而气□,故少於虑而伤於专,若换汝之心,则均於善矣。』扁鹊饮二人毒酒,
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即悟,如初,二人辞归。」这是医
学史上最早使用中药麻醉施行外科手术的记载。遗憾的是,具体的方药已经亡佚
。
《三国志.方技传》曰:「华佗书有:若病发结实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
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麻沸散
以曼陀罗花为主药。
曼陀罗花又叫山茄,是茄科植物,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莨菪碱和少量阿托平。
中国古代在唐宋期间,应用以曼陀罗花为主的中药麻醉方法已相当普及。
根据近代实验,证实曼陀罗花引起麻醉,主要作用在於东莨菪碱。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痉湿□脉证并治》:「风湿相抟,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大便坚,
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
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描述了某些中药在使
用的过程中,是会出现麻痹的症状。
临床上,延胡索、川楝子、香附、乌药、丹参、三七、乳香、没药,都是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的常用中药。
针灸止痛的理论源於《黄帝内经》:「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以针灸疏通经
络,使经络之气得以流畅而达止痛之效。1970 年尼克森访问中国後,美国国家卫
生研究院(NIH)对针灸止痛展开大规模的研究,针灸的学术价值逐获肯定。
去年 9 月资深中医师临床经验研讨会,中国医药学院教授、中医师全联会理事长
林昭庚於会中提出「中西医结合谈针刺镇痛」,报告内容为选择台大医院 100 位
接受下腹部手术作全子宫切除术的病患为研究对象,研究麻醉前电针足三里对手
术後疼痛缓解效应与副作用。
结论为:电针能辅助 PCA (经由静脉注射的病人自控式止痛法)使术後止痛药的
需求量明显地减少。同时,电针也降低了止痛药副作用出现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