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20 联合报】
癌症 中医的观点
叶慧昌/中国医药学院副教授
癌症自民国七十一年起即成为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卫生署近日公布「八十八年
度癌症登记报告」,全年罹癌人数达五万六千多人,较前一年增加四千馀人,平均
每九分廿秒就有一人罹癌,每十万人口中,有两百五十二点八人罹患癌症。
就传统医学理论而言,癌瘤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下列几项:
一、气滞血瘀:气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如果某种因素引起气的功能失调,
出现气郁、气滞、气聚等,日久必然导致血瘀,积久则成块。故古书
《三因方》说:「气血凝滞,结瘿瘤」,《医林改错》则说:「肚腹
结块必有形之血」。
二、痰结湿聚:如古代名医朱丹溪所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高锦
庭所说:「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盖津液不化,与邪火熬灼,凝结为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
到。
三、邪毒内蕴:不论毒邪入侵或情志抑郁,日久皆能化热化火,此邪热火毒,蕴於体内
,日久必发,形成癌瘤。
四、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如张景岳所言:「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
之病」,故在癌瘤病程中,因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
及元气,面削形瘦者占多数。
中医药治疗癌瘤患者,一般应配合手术及放射治疗,在临床上有下列几项特点必须掌握
住:
一、重在健脾:古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後天之本」。补肾虽为固本之举,
惟须缓图,难收近功,健脾则为当务之急,唯有脾胃健运,水谷精
微方得以化生不竭,充养周身。因此,时时顾及患者的胃气,重用
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的药物,往往能增进食欲,改善症状,控制病灶
发展,从而得到早日康复的效果。
我们曾看到一些患者,即使正气不虚,但若一味服用抗癌草药,则常会戕害胃气而
难以坚持长期服药,所以必须加入健脾和胃、宽中理气之品,方使药物得以受纳,
药效得以发挥。
二、重在滋阴:癌症患者手术、放疗後常致阴虚津亏,容易口乾舌燥,面部麻木,
身体觉有虚热,两耳似有东西塞住,大便秘结,小便少而黄,甚或
皮肤、口腔溃烂,吞□困难。治疗上宜用大剂滋阴生津之品,以滋
阴和健脾方法配合使用。
三、除邪务尽:如果馀邪未清,常会死灰复燃,难以收拾。因此在整个疗程中都需
重视抗癌方药的运用,以求防病治病。临床上常见有些患者在经过
长时间治疗,症情稳定、好转後,就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中止治疗
,导致癌症复发或转移,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