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 您说得不错。
标榜科学研究,也很容易犯错的。
食品的研究有关蛋白质,二三十年前出版的著作,大概清一色都会告诉你
蛋白质摄取要more, more, and more.
人一天的蛋白质需求量高估非常多。
当时早已有蛮成熟的科学观念,还会犯这样的错,令人惊讶。
其他以"成份"的观点,分析食物、营养素的科学观点,虽然说有一定用处,
但也不能解决、解释所有问题。
For ex: 牛奶中含有很多钙(成份观点),
却不太能使人体补充钙。
科学方法,可能只剩下人体试验、统计,加上小心客观的分析,才是食品
研究较可靠之道。
至於蕈类对身体好不好,
恐怕难有答案...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有些人对科学的研究多少有受到其不论正信或
> 迷信的宗教信念影响时,读者就应该要有些自觉,
> 不必尽信。当然,通常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好人,
> 只是说在科学上来说我们必须维持客观性,且好人
> 盲信的不一定就是正信的教义。
> 举个例子,正信的佛教对乳类没有负面的看法,
> 不过当然也不鼓励迷於任何食物。虽然说末代一些
> 人「扩大解释」而误以为喝牛奶是偷,这却是戒禁
> 取见,违反佛说。佛陀当年受了牧羊女供羊奶之後
> 证道,当时尚修外道法的比丘则认为他背离了道呢。
> 而佛陀常作的比喻从乳到醍醐,也表示了佛教对食
> 物没有刻板定义。
> 相反的,佛世时最反对奶类的是恶弟子提婆达
> 多及一些外道徒众,以不食酥乳等五事来夸称持戒
> 比佛还严、修行比佛还厉害。
> 当作研究的人心中已有迷信时,客观性是要特
> 别小心的,就像迷信创造论的人,至今还在讲说创
> 造论比进化论合理,还可以举出一堆「科学证据」,
> 只看他们的科学证据的话,自然像是透过有颜色的
> 眼镜看世界,世界都变色了。
> 而佛教导我们的是觉悟,除去有色眼镜。
> Ps. 我个人不认为创造论或进化论就是对的,纯粹
> 是举例。我个人吃素,不过对於违反佛教精神的某
> 些素食说法自然也不附和。
> 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