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1
火宅之喵
如题:
其中第22颂:
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知已当於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第2句以及第3句我不了解 ,查过线上佛光辞典也找不到"二取相"是什麽?

第6颂: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第3句是否为:"比爱自己更尊爱对方"之意?

第17颂
17.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第一句我不确定我解释正确,是否为"和我一样穷的人"?
拍谢,偶国文不好啦,目前只想到这3疑问,其实很多地方都还读不太通哩~~
恳请有人能为我解释一下,谢谢先!
2004年 3月25日 9:44:01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2
我爱死小白了 =_=|||
末学因为没有读过全文,
所以解释可能会跟本意不相同,
尚请先进同修不吝指教。

※ 引述《wingstsai (火宅之喵)》之铭言:
> 如题:
> 其中第22颂:
> 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知已当於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 第2句以及第3句我不了解 ,查过线上佛光辞典也找不到"二取相"是什麽?

『心体本离』应该就是指『心』、『体』是分离的。
『戏论边』应该是指随随便便下结论。

二取相里面的『二』,就这四句看来应该是指『心』、『体』,
所以『二取相』应就是指『唯物论』与『唯心论』。

> 第6颂:
>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 第3句是否为:"比爱自己更尊爱对方"之意?

没有错,正是此意,若依此人能令恶性慢慢消失,
当然要敬爱彼更胜自身。

> 第17颂
> 17.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 第一句我不确定我解释正确,是否为"和我一样穷的人"?
> 拍谢,偶国文不好啦,目前只想到这3疑问,其实很多地方都还读不太通哩~~
> 恳请有人能为我解释一下,谢谢先!

应该是分指『跟我差不多的人』与『很穷的人』,
再分别对应到『心存傲慢』与『屡(遭?)欺凌』,
这二种人我们也应该要尊敬他们跟上师一样。

以上尚请先进同修指教。
Thu Mar 25 10:36:17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3
邱大刚
    这是西藏的论著,西元一千多年写的,与佛经的语体是不同的。

    以下还算简单的概念,因此简提如下,如果有人有别的解读我
也没意见,毕竟这不是佛陀本人的开示,知道意思即可:

※ 引述《wingstsai (火宅之喵)》之铭言:
> 其中第22颂:
> 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知已当於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 第2句以及第3句我不了解 ,查过线上佛光辞典也找不到"二取相"是什麽?

诸所显现唯自心:三界唯心
心体本离戏论边:心的本体(本性)是离於戏论的。什麽是戏论呢?
                包含下面所说的二取相。
知已当於二取相
不著意是佛子行:二取应指能取、所取,也可讲是「我」、「我所(有)」,
                於我、我所都不执著 (不著意、不住)。可参考《金刚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第6颂:
>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 第3句是否为:"比爱自己更尊爱对方"之意?

是的。这是指依止好的善知识,能让自身修行如弦月到满月般的增长,
因此要尊敬老师、好好修学。

其实这很基本,小学上学前父母大概都已教过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了啦。

> 第17颂
> 17.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 第一句我不确定我解释正确,是否为"和我一样穷的人"?

跟我一般 (同等) 修行或是比我还差 (寒微) 的人 (士),也尊敬他。

这边是在讲常不轻菩萨视人人为未来佛的胸襟。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Thu Mar 25 12:28:0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4
rlai000
邱兄所言甚是。末学但想试作些微的补充,请多指教。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这是西藏的论著,西元一千多年写的,与佛经的语体是不同的。
>     以下还算简单的概念,因此简提如下,如果有人有别的解读我
> 也没意见,毕竟这不是佛陀本人的开示,知道意思即可:
> > 其中第22颂:
> > 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知已当於二取相,不著意是佛子行。
> > 第2句以及第3句我不了解 ,查过线上佛光辞典也找不到"二取相"是什麽?
> 诸所显现唯自心:三界唯心
> 心体本离戏论边:心的本体(本性)是离於戏论的。什麽是戏论呢?
>                 包含下面所说的二取相。

诸所显现唯自心:一切法所显现都是唯籍我们的心识来作显现,但---
心体本离戏论边:这些显现(心)和空性(体)本来是□一□异的,是离所思所议的。

> 知已当於二取相
> 不著意是佛子行:二取应指能取、所取,也可讲是「我」、「我所(有)」,
>                 於我、我所都不执著 (不著意、不住)。可参考《金刚经》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知已当於二取相
不著意是佛子行:凡法所显现必落能所,如著意於离二取相(空),或落二取相(显
现),都□是佛子行。

> > 第6颂:
> >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 > 第3句是否为:"比爱自己更尊爱对方"之意?
> 是的。这是指依止好的善知识,能让自身修行如弦月到满月般的增长,
> 因此要尊敬老师、好好修学。
> 其实这很基本,小学上学前父母大概都已教过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了啦。

善知识是路中灯,□依则□能於道上行。

> > 第17颂
> > 17.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 > 第一句我不确定我解释正确,是否为"和我一样穷的人"?
> 跟我一般 (同等) 修行或是比我还差 (寒微) 的人 (士),也尊敬他。
> 这边是在讲常不轻菩萨视人人为未来佛的胸襟。

上师即是善知识,即是离戏论的空性显现的表义。而一切众生皆是空性显现,所
以"吾亦敬彼如上师"。此乃平等性的表徵。

> Have a nice day!

因末学未读全论,只就这三颂来发挥。全论理解应顺颂文及贯串其颂意,当可知论
主的思路及其想表达的法义。
2004年 3月26日 14:19:16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5
火宅之喵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因末学未读全论,只就这三颂来发挥。全论理解应顺颂文及贯串其颂意,当可知> 主的思路及其想表达的法义。

没看过全论吗?我贴以下全文的网页好了
想参考的可看看

http://www.ucchusma.idv.tw/article/buddhaya28.htm
2004年 3月26日 18:28:03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6
BBCALL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 诸所显现唯自心:三界唯心
> > 心体本离戏论边:心的本体(本性)是离於戏论的。什麽是戏论呢?
> >                 包含下面所说的二取相。
> 诸所显现唯自心:一切法所显现都是唯籍我们的心识来作显现,但---
> 心体本离戏论边:这些显现(心)和空性(体)本来是□一□异的,是离所思所议> 
> 的。

诸所显现唯自心:

一切法的显现都是由识〈六识〉与客观的感官外境〈六尘〉相应,而因缘和合所产
生的。

1.【杂阿含卷一三第319经( 大正2.91上~91中)】

心体本离戏论边:

但是这个由识〈六识〉与境〈六尘〉的因缘和合所显现的一切法,本来是能够离开
於戏论〈邪见〉而不会产生世间苦集的现象。

2.【种种因缘欲成生相。皆是戏论。见《中论》】
3.【「本」字不作「原来的情形」解,而用「本来是能够...」来解,比较符合契
经圣典世尊不讨论及回答形而上学问题的精神。】
4.【「心体」不作「心的本体」解,除了第 3 注释的理由,尚依缘起正法的圣义
谛→「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而作「名及色」之解

释。】

> > 知已当於二取相
> > 不著意是佛子行:二取应指能取、所取,也可讲是「我」、「我所(有)」,
> >                 於我、我所都不执著 (不著意、不住)。可参考《金刚经》
>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知已当於二取相
> 不著意是佛子行:凡法所显现必落能所,如著意於离二取相(空),或落二取相> 
> (显现),都□是佛子行。

知已当於二取相:

然而,却因为有两种取相而产生了种种世间的苦集。这两种取相是→「我」、「我
所(有)」。

【《杂阿含经》卷六第120经「多闻圣弟子於此五受阴不见是我.是我所故」】

不著意是佛子行:

如果,能够不执著我及我所的两种取相之行为,才是世尊的真正弟子。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4年 3月26日 19:15:20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7
BBCALL
※ 引述《wingstsai (火宅之喵)》之铭言:
> 第6颂:
>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 第3句是否为:"比爱自己更尊爱对方"之意?

善知识能助您「恶渐尽」,当然应尊爱。

> 第17颂
> 17.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是佛子行。
> 第一句我不确定我解释正确,是否为"和我一样穷的人"?
> 拍谢,偶国文不好啦,目前只想到这3疑问,其实很多地方都还读不太通哩~~
> 恳请有人能为我解释一下,谢谢先!

指与您一样或是比您还穷困或卑贱的人。

寒有穷困或卑贱之意。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4年 3月26日 19:29:29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8
rlai000
※ 引述《wingstsai (火宅之喵)》之铭言:
> 没看过全论吗?我贴以下全文的网页好了
> 想参考的可看看
> http://www.ucchusma.idv.tw/article/buddhaya28.htm

谢谢。末学在线上寻找多些资料时,得知最小还有一个中文译本
(http://www.china-drikung.org.tw/L54_08.htm)。而最大差异是22颂。所以末学
试找英译(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Ithaca/4886/37practices.htm)。因
中译的颂体多是五言、七言或九言,限制比较多而有所减字或增字迁就来译。英译
则多是散文体栽,比较接近原文意思。

从予分及结颂来看,菩提心是主旨(佛子 = 菩萨 = 菩提有情)。而菩提心方便可说
为二分,即胜义及世俗,可说为空性及显现。此为方便而分,实不一不异。所以於
末颂,论主说"皆发真俗菩提心,不住有寂得自在"(依胜二谛菩提心,不住有寂之边
际),即观自在菩萨的内自证境,即不可思义境界。

此是末学的理解,恐有错误,还望诸位前辈提点指教。
2004年 3月28日 8:43:53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9
邱大刚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 引述《wingstsai (火宅之喵)》之铭言:
> > 没看过全论吗?我贴以下全文的网页好了
> > 想参考的可看看
> > http://www.ucchusma.idv.tw/article/buddhaya28.htm
> 谢谢。末学在线上寻找多些资料时,得知最小还有一个中文译本

    谢谢 rlai000 的追查罗! 要了解原义,的确最少要有
rlai000 的探索精神 :)

    的确这只是後人的论,又是翻译本,因此译者的翻译能力
就很重要,以减少读者可能有的误解。要不然就只能靠读者自
己对佛法的了解来解释了:

    以 22 颂而言:
中译一: 心体本离戏论边
中译二: 心性本离戏论边
英译:
[前半] All that appears comes from an illusion of the mind and
the mind itself is from beginningless time without inherent existence,
free from the two extremes of manifestation (externalism (形式主义)
and nihilism (虚无主义)) and beyond all elaboration.
[後半] To understand this nature (Tathata) and to not conceive
of subjects (主体、我) and objects (对象、我所有) as really
existing is a practice of the Bodhisattva.

    此偈的「心体」用「心性」来翻较能减少误解。

    另外第 17 颂看另译也很清楚了:
中译一: 同等或诸寒微士
中译二: 与吾同等或下劣
英译:
If someone who is your equal or someone who is obviously your inferior
despises you or out of arrogance attempts to debase you,
to respect him as your master is a practice of the Bodhisattva.

    此偈直接用「下劣」来翻就能避免用「寒微」翻可能造成
的误解。

    近代翻译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翻得好的也有翻得不好的,
其中翻得不好的,既不文言又不白话,信雅达不具,读者看了
会头大,不如直接读原文。

    话说回来,还好这只是论师的著作,因此无论如何意思到
了即可 :) 其馀以後再聊。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Tue Mar 30 01:48:4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子行三十七颂有些地方我不懂, 谁能为我解释呢?
#10
BBCALL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谢谢。末学在线上寻找多些资料时,得知最小还有一个中文译本
>     谢谢 rlai000 的追查罗! 要了解原义,的确最少要有
> rlai000 的探索精神 :)
>     的确这只是後人的论,又是翻译本,因此译者的翻译能力
> 就很重要,以减少读者可能有的误解。要不然就只能靠读者自
> 己对佛法的了解来解释了:
>     以 22 颂而言:
> 中译一: 心体本离戏论边
> 中译二: 心性本离戏论边
> 英译:
> [前半] All that appears comes from an illusion of the mind and
> the mind itself is from beginningless time without inherent existence,
> free from the two extremes of manifestation (externalism (形式主义)
> and nihilism (虚无主义)) and beyond all elaboration.
> [後半] To understand this nature (Tathata) and to not conceive
> of subjects (主体、我) and objects (对象、我所有) as really
> existing is a practice of the Bodhisattva.
>     此偈的「心体」用「心性」来翻较能减少误解。

看到原文还真不错,不然,此偈的「心体」之翻译,还真是不太正确。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4年 3月30日 8:55:2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