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中道]之佛法意涵辨正
#1
rlai000
末学有些微补充

※ 引述《WEINUO.bbs@ptt.cc (秋寒)》之铭言:
> :   这篇文章是前面"从一个哲学问题谈[空性]之佛法意涵"
> :   系列文章的延续
> :   因为许多因素最後还是没有机会充分依据经论来申论空性的意涵
> :   故决定在本文中做一个简单的结论算是有个交代
> :   主角变成了[中道]请大家多多见谅
> :   这是因为考虑到必先□清根本分际才能使得讨论有所交集
> :   下面采用条列式说明末学的见解, 敬请指教:
> :   1.中道=空性=实相=离两边=离分别, 同在说实相心(如来藏)

中道不是空性,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即是实相。
中道不是离两边,是离四边,故离分别、无分别(不是不分别)。
如来藏不是实体,是境界,是自性清净心,离烦恼所缠。但同时彼心为烦恼所染,
此为不可思议境界。

> :   2.佛法名为中道理由没有别的, 只因佛法即是探究实相(心)之法

不只探究,是要证此(如来藏)「内自证境」。法尔具足便是佛。

> :   3.三界万法皆属两边之法, 非断即常 非垢即净, 永远不可能转为中道法
>       是可能的~~佛陀就是由三界之中..修行万法,由万法中去□悟最究竟的根> :   4.故三界内一切行为必堕两边(之一边), 包含学佛求法在内, 然无过失
> :   5.若有人矢志修正自己之身口意行, 意图转为中道法, 自名学佛正修者
> :     实为自意妄解, 因两边之法与中道之法无有优劣高下, 只是体性不同
> :     例如意识心属三界内之法, 故必堕两边(之一边), 像非取即舍等等
> :     因此才有心智功能, 能够判断分别, 绝不可能变为中道法(无分别)
> :   6.若有人强言其於凡事皆不分别, 故已证中道, 则漏洞百出
> :     试问我忽然取一橘子至其面前, 他是否立刻已完成分别此为橘子非是柠檬
> :     一但有所分别即堕两边, 不属无分别之中道法
>       这三点...应该是你对中道的思想有所误解,中道简单的说是不执..而非不
分别
>       中道思想..不是有取、舍的行为就是堕二边
>       凡事不分别是指不执著而不是不会分别...
>       分别的作用,其实是一种智慧..执著才是无明根本
>       不执而分别~~称智慧,智慧不起烦脑;执著而分别..叫聪明..聪明造作烦>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不分别..但那不是究竟
>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过了不分别的法执後..这才是中道..也是实> :   7.真正的 "证中道无分别智" 是用我们有分别有取舍的意识心, 了知亲证
> :     无分别无取舍的中道实相心, 此为佛法正修
>       不执就是无分别智...不然单单无分别..那是连生命所需的吃喝拉撒也不分
别..
>       称不上智慧....
>       除非...行阿罗汉..做辟支佛...那就真的是不分别..直入空性..和涅盘差
不多了..
>       剩下的就是等色身自然衰败...
2004年 5月18日 13:32:13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中道]之佛法意涵辨正
#2
BBCALL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中道不是离两边,是离四边,故离分别、无分别(不是不分别)。
> 如来藏不是实体,是境界,是自性清净心,离烦恼所缠。但同时彼心为烦恼所
  ^^^^^^^^^^^^^^^^^^^^^^^^^^^^^^^^^^^^^^^^^^^^^^^^^^^^^^^^^^^^^^^^^^^^
> 染,此为不可思议境界。
  ^^^^^^^^^^^^^^^^^^^^
> 不只探究,是要证此(如来藏)「内自证境」。法尔具足便是佛。

此为如来藏真实义。^^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4年 5月19日 12:58:43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