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教一事?
#1
灰色马桶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不知如何形容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谢谢
Wed Jun 2 17:34:0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2
我爱死小白了 =_=|||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teems.bbs@cbs.ntu.edu.tw (灰色马桶)》之铭言:
: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 谢谢

这种状况就是仍有所「我执」,
也就是其实「我执」还在,没破净。

末学也是还没破净所有的「我执」,
但是在过程中发现,破「我执」越彻底,
你所说的那种感觉就不会出现。

所以一句话来做个总结:「我执仍未如实破净」
Wed Jun 2 19:23:59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3
邱大刚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这是正常的,对於「苦」有所体会。若觉太苦,可修「集」
的部份,将焦点先摆在「集」上,十二因缘有顺逆观法。另外若是
觉处世积极性变差,则可研究看看「八正道」。修一阵子还不行的
话再来讨论看看 :)

    另一种现象,其实佛也有讲过,许多众生听到无我会若有所失,
因为长久以来已习惯了我、我所。

    至於法喜的体会每个人不同,有的人喜拜佛、有的喜禅定、有
的喜诵经、有的喜空义、有的喜布施,就随缘啦 :Q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Wed Jun 2 20:02:0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4
ammon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 谢谢


真的吗?

若真正的了解, 无我将是心地自然的呈现,
想否定我都否定不了, 想找个我也找不著

没根吗? 您将会由衷知道这个根竟是长久
来的桎梏

杂阿含中有个"六十亿耳尊者", 情形与您
所说类似, 何不参考一下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5
灰色马桶
※ 引述《ammon (ammon)》之铭言:
> 真的吗?
> 若真正的了解, 无我将是心地自然的呈现,
> 想否定我都否定不了, 想找个我也找不著
> 没根吗? 您将会由衷知道这个根竟是长久
> 来的桎梏

  这几天来末学心中沉默许久

  也有一种用文字无法表达的恍惚感

  在刚刚看了你这段文字後

  泪流不止... 莫名奇妙地悲从中来  (恐被人误会,跑到厕所去哭)

  感谢 ammon 师兄

  末学现在已经无那种恍惚了

  唯仍感受到这世间的悲苦

  ----------------------------------------------------
  末学想到一譬喻:

  这世间的悲苦的根源(无常生灭)

  来自於无法摆脱母体的束缚(无明,无明即是我)

  然而救世主(佛陀)早已留下摆脱的方法(达摩)

  因此传授此方法的骇客(僧伽),流传於世间

  从此有人(四众)得以出离於母体,而解脱世间的悲苦

  而这母体中似乎有一个人

  以毁灭或错乱救世主所说的种种摆脱方法为手段

  而致力於维护母体的秩序,达到通天我最大的目的

> 杂阿含中有个"六十亿耳尊者", 情形与您
> 所说类似, 何不参考一下

  感谢师兄解惑生法喜
Thu Jun 3 15:00:2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6
ED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 真的吗?
> > 若真正的了解, 无我将是心地自然的呈现,
> > 想否定我都否定不了, 想找个我也找不著
> > 没根吗? 您将会由衷知道这个根竟是长久
> > 来的桎梏
>   ----------------------------------------------------
>   末学想到一譬喻:
>   这世间的悲苦的根源(无常生灭)
>   来自於无法摆脱母体的束缚(无明,无明即是我)
>   然而救世主(佛陀)早已留下摆脱的方法(达摩)

何来悲苦?何来喜乐?诸法空相,尽皆虚幻
世间种种,宛如水中倒影在心上滑过,过则过矣,更无涟漪,亦无停留

禅门最要紧的那东西先领会,一切经典也可弃之不用了
顿悟渐修,切勿穷研佛经义理,而负了达摩东来意呀

小弟且引一段少室六门中的悟性论: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於心。名为见佛。舍心不
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
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离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
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
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盘。不处无明为
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盘。无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悟时无此岸。何以
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於此彼岸也。
若见彼岸异於此岸。此人之心已无禅定。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
只隔其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於圣
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大菩萨与诸佛如来
行也。若见生异於死。动异於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於涅盘。是名平等。何
以故。烦恼与涅盘。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盘。为涅盘所
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涅盘者。涅而不生。盘而不死。出
离生死。名般涅盘。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诸佛入涅盘者。即
是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
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
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
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寂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
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
心。此名为中道。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
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
见。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有者有
於无。无者无於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
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
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於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故心境俱净。乃
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
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
无解之解。乃名真解。夫真见者。非直见於见。亦乃见於不见。真解者。非直解於
解。亦乃解於不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真解。解与不解。俱非
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
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
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
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
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
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
在道场。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无
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
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
六识五阴皆是涅盘无生死法。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
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
悟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拆树生。此业报
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
中。俱不妄想。则生证有馀涅盘。死入无生法忍。眼见色时。不染於色。耳闻声
时。不染於声。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总而言
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
脱。』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7
秋寒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teems.bbs@cbs.ntu.edu.tw (灰色马桶)》之铭言:
: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 谢谢

 已经有很多人说了..各种看法
 我看了一下也提供自己的想法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这让我想到了..既然如此..那何苦来这一遭?
 一切法无我...那还在这做什麽...
 明明知道一切如梦幻泡影..那何必再去沾惹
 所以...
 1.要有慈悲心..不忍众生苦..让自己有个事情做,要不然会厌世
 2.没慈悲也要有人生目标..不然会很无奈的活著
 如果没慈悲心也没找到人生目标..你会更苦闷...
 因为世上一切都不是你所希冀的..你要做的只有剩下永恒的涅盘...
 而色身难调...也不是要舍色身就能舍...

 但是...你现在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你可以一入定就数十年..但最後依旧得出定面世
 所以□悟佛法真义後...还得调整心态..接受世界一切
 除非你躲在山上..不与一般人接触.只和同道中人来往.不然你会更忧郁..
 因为看了世间人的行为想法...你会觉得怎麽都在掩耳盗铃.莫名其妙..

 如果你还有无依无靠的感觉..
 那就不是我上面说的情形..
Fri Jun 4 15:53:27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8
灰色马桶
※ 引述《WEINUO.bbs@ptt.cc (秋寒)》之铭言:
>  所以...
>  1.要有慈悲心..不忍众生苦..让自己有个事情做,要不然会厌世
>  2.没慈悲也要有人生目标..不然会很无奈的活著
>  如果没慈悲心也没找到人生目标..你会更苦闷...
>  因为世上一切都不是你所希冀的..你要做的只有剩下永恒的涅盘...
>  而色身难调...也不是要舍色身就能舍...
>  但是...你现在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  你可以一入定就数十年..但最後依旧得出定面世
>  所以□悟佛法真义後...还得调整心态..接受世界一切
>  除非你躲在山上..不与一般人接触.只和同道中人来往.不然你会更忧郁..
>  因为看了世间人的行为想法...你会觉得怎麽都在掩耳盗铃.莫名其妙..
>  如果你还有无依无靠的感觉..
>  那就不是我上面说的情形..

  末学应该是思维过度,反曾迷闷.. :P

  而不是上说的情形

  感谢 WEINUO 师兄指点
Fri Jun 4 22:41:41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9
小弗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 谢谢
记的有个公案
是 谁 在念阿弥陀佛???

不晓得对您有没有帮助
Fri Jun 4 22:59:5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一事?
#10
小弗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末学有一个苦闷感觉
> 不知如何形容
> 但起因好像是跟最近一直在思维"缘起无我义"有关
> 经由反覆思维经中义理,还有大德的解惑....
> 思想上信解,五蕴毕竟无我(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乃至一切法无我
> 但是为何心无法喜? 而若有所失,不知所措的苦闷
> 感觉明白了缘起中道不落有无的基本概念
> 却有种忧郁,无奈,无所依靠,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 请教佛子为我解惑
> 谢谢
这应该是个关卡吧
悟了 很多东西都自然都懂了
上面所说的 "是谁"?
有去 参 这个 "谁" 吗?
末学建议有空去去郊外逛逛
放自己几天假
找个人烟稀少环境宽广的地方
去参参这个话头
并不一定有用不过境到了自然会懂

末学常常提醒同修的一句话也送给你 " 心净则明 "

阿弥陀佛!!!
Sat Jun 5 19:20:4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