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1
阿碰阿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人没无我..佛也没有...到怎样的地步才是空性??

要如何证入空性??在死的时候,又如何使中阴身安住於空性??

阿罗汉即谓无我,可谓空性吗??佛呢??

如果一切皆无无我分别,那众多佛的国土或佛是否也是我们分别出来的呢??

那到底有无极乐世界或弥勒菩萨的如来等甚至是地狱的存在,
一切都只是妄心动念,业力现前吗??

安住於空性就应该是无,就与本性如同阿??
Sun Jun 6 17:32:49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2
 小双 
※ 引述《kofdd.bbs@ptt.cc (阿碰阿)》之铭言:
> 到底何谓空性??
我也想请问大家
"空"指的是一切都是因缘依存出来的吗?
因为看过一本心经是这样注解
它说空不是什麽都没有的意思
而是因缘
> 一切都是幻化无常的..那进入到空性後又是什麽呢??
> 人没无我..佛也没有...到怎样的地步才是空性??
> 要如何证入空性??在死的时候,又如何使中阴身安住於空性??
> 阿罗汉即谓无我,可谓空性吗??佛呢??
> 如果一切皆无无我分别,那众多佛的国土或佛是否也是我们分别出来的呢??
> 那到底有无极乐世界或弥勒菩萨的如来等甚至是地狱的存在,
> 一切都只是妄心动念,业力现前吗??
> 安住於空性就应该是无,就与本性如同阿??
Sun Jun 6 21:20:3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3
rlai000
※ 引述《doublewin ( 小双 )》之铭言:
> > 到底何谓空性??
> 我也想请问大家
> "空"指的是一切都是因缘依存出来的吗?

非也,「一切依因缘而生」是显现而为「有」。

> 因为看过一本心经是这样注解
> 它说空不是什麽都没有的意思
> 而是因缘

因空性中有其「缘生」显现,所以不是什麽都没有。此有也不离空性而有。显现即
是空性中的显现,但同时空性中必有显现。所以於名言上可单独说空或有,於观
修、义理上必空有双运。

「空」於梵文是sunyata,即是「零」。零表义为无,但不可说零没有作用。君不见
$100和$1,000,000的分别乎?

> > 一切都是幻化无常的..那进入到空性後又是什麽呢??
> > 人没无我..佛也没有...到怎样的地步才是空性??
> > 要如何证入空性??在死的时候,又如何使中阴身安住於空性??
> > 阿罗汉即谓无我,可谓空性吗??佛呢??
> > 如果一切皆无无我分别,那众多佛的国土或佛是否也是我们分别出来的呢??
> > 那到底有无极乐世界或弥勒菩萨的如来等甚至是地狱的存在,
> > 一切都只是妄心动念,业力现前吗??
> > 安住於空性就应该是无,就与本性如同阿??

无我、空性等等是佛「内自证境」,方便说而建立名言为我们所理解,所观修。所
以所问的问题要从决择、观修中认知,也因此要依止善知识。
2004年 6月 7日 2:26:08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4
ED
※ 引述《kofdd.bbs@ptt.cc (阿碰阿)》之铭言:
> 到底何谓空性??
> 一切都是幻化无常的..那进入到空性後又是什麽呢??
> 人没无我..佛也没有...到怎样的地步才是空性??
> 要如何证入空性??在死的时候,又如何使中阴身安住於空性??
> 阿罗汉即谓无我,可谓空性吗??佛呢??
> 如果一切皆无无我分别,那众多佛的国土或佛是否也是我们分别出来的呢??
> 那到底有无极乐世界或弥勒菩萨的如来等甚至是地狱的存在,
> 一切都只是妄心动念,业力现前吗??
> 安住於空性就应该是无,就与本性如同阿??

末学总觉得空性自性自心本心..一大堆等等,说得都是同一件事,只是层次上的不同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又困於文字了,多说多错,不如不说
还是引用悟性论: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於心。名为见佛。舍心不
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
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离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
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
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盘。不处无明为
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盘。无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悟时无此岸。何以
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於此彼岸也。
若见彼岸异於此岸。此人之心已无禅定。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
只隔其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於圣
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大菩萨与诸佛如来
行也。若见生异於死。动异於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於涅盘。是名平等。何
以故。烦恼与涅盘。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盘。为涅盘所
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涅盘者。涅而不生。盘而不死。出
离生死。名般涅盘。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诸佛入涅盘者。即
是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
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
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
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寂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
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
心。此名为中道。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
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
见。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有者有
於无。无者无於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
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
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於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故心境俱净。乃
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
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
无解之解。乃名真解。夫真见者。非直见於见。亦乃见於不见。真解者。非直解於
解。亦乃解於不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真解。解与不解。俱非
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
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
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
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
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
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
在道场。』
2004年 6月 7日 13:11:12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5
灰色马桶
※ 引述《banpi (ED)》之铭言:
> 末学总觉得空性自性自心本心..一大堆等等,说得都是同一件事,只是层次上的不同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又困於文字了,多说多错,不如不说

  你这个总觉得空性自性自心本心..一大堆等等,都是内心现象也都是缘起的

  求非缘起的自心自性,了无一物..如此假名为空性,除世俗观念(有我)

  有业报(缘起),无作者(无我),此名观空(观察缘起现象,本性空寂)


  如此观空再观空... 如心经所言: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那麽观空是不是什麽都没有呢? 不是,你我仍在,父母兄弟一切众生仍在

  如果於一切众生不起悲心,则继续观空再观空..

  於一切众生起悲心已,此时众生已非众生... 则能修一切善法,行菩萨道


  这是末学小小心得(不敢说没有错),提供给您参考看看

  ps. 也要常思维,心经中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何意?

> 还是引用悟性论:

  若不识字的人,引用何论?
Mon Jun 7 21:26:3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6
ED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你这个总觉得空性自性自心本心..一大堆等等,都是内心现象也都是缘起的
>   求非缘起的自心自性,了无一物..如此假名为空性,除世俗观念(有我)
>   有业报(缘起),无作者(无我),此名观空(观察缘起现象,本性空寂)
>   如此观空再观空... 如心经所言: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   那麽观空是不是什麽都没有呢? 不是,你我仍在,父母兄弟一切众生仍在
>   如果於一切众生不起悲心,则继续观空再观空..
>   於一切众生起悲心已,此时众生已非众生... 则能修一切善法,行菩萨道
>   这是末学小小心得(不敢说没有错),提供给您参考看看

上面这段是您帮我说的?小弟这麽说了吗?『观空再观空.....』
别因为我把空性摆前面,您就这麽想呀,那只是随兴想到打字方便哩。
这样吧,我再加上井中月,明镜台,五蕴,六毒,六识..等等一大串
我还是要说,那都是同一种东西,只是不同层次的说法,呵呵。

哎呀,都说文字只是个方便说法而已,您就别与小弟计较了吧...
个人看有个人滋味,众人看有万般滋味.....

>   ps. 也要常思维,心经中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何意?
> > 还是引用悟性论:
>   若不识字的人,引用何论?

懂了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落入文字争执并无益处
小弟就是自认无法说得比那一段悟性论好,才直接引用
有位数学博士与小学生解同一题数学,博士引用高深傅立叶微分方程,小学生用加
减乘除
两人都解出了,但谁的解法有深度,两人却争论不休
是阿,对这两人而言,这争论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阿难多闻第一,犹不免生死轮回
不识自心,纵读得千百万部经书又如何?
还请切勿把修佛当国文般念法,字字求解,句句思考(还是忍不住又说出这句了,
呵呵)
(最好是还有红线画重点,外加图解拉,电视上看过这种的 ^^")

须知佛经乃佛祖因时因地因人而提出的种种譬喻方便说法
(不知道有没有人把伊索寓言拿来字字求解句句思考的?)

若说佛真能度人,为何百千亿劫以来,人未能渡尽?且越渡越多?
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还是再引一段悟性论 ^^ :

『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真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
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
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则法成非法。若
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
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
为在定。』

『终极』(呵呵,我就是要用这种名词)只有唯一的那种,苦的是,偏偏却又是说
不出来的那种
若真那麽容易说出来,佛陀也不用说得百千部经书了
这东西就像是走楼梯,每一阶踏上就是踏上了,没踏上的,差5公分跟差1公分都是
一样没踏上
小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就此别过...
2004年 6月 8日 1:59:56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空性的问题??
#7
灰色马桶
※ 引述《banpi (ED)》之铭言:
> 上面这段是您帮我说的?小弟这麽说了吗?『观空再观空.....』
> 别因为我把空性摆前面,您就这麽想呀,那只是随兴想到打字方便哩。
> 这样吧,我再加上井中月,明镜台,五蕴,六毒,六识..等等一大串
> 我还是要说,那都是同一种东西,只是不同层次的说法,呵呵。
> 哎呀,都说文字只是个方便说法而已,您就别与小弟计较了吧...
> 个人看有个人滋味,众人看有万般滋味.....

  看来 banpi 师兄误会了

  末学仅是提出小小小心得

  只因末学不明白"悟性论"

  以致心有所得,於法有所戏论

  实在是罪过,还请 banpi 师兄见谅!!

> 懂了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落入文字争执并无益处
> 小弟就是自认无法说得比那一段悟性论好,才直接引用
> 有位数学博士与小学生解同一题数学,博士引用高深傅立叶微分方程,小学生用加
> 减乘除
> 两人都解出了,但谁的解法有深度,两人却争论不休
> 是阿,对这两人而言,这争论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
> 阿难多闻第一,犹不免生死轮回
> 不识自心,纵读得千百万部经书又如何?
> 还请切勿把修佛当国文般念法,字字求解,句句思考(还是忍不住又说出这句了,
> 呵呵)
> (最好是还有红线画重点,外加图解拉,电视上看过这种的 ^^")
> 须知佛经乃佛祖因时因地因人而提出的种种譬喻方便说法
> (不知道有没有人把伊索寓言拿来字字求解句句思考的?)
> 若说佛真能度人,为何百千亿劫以来,人未能渡尽?且越渡越多?
> 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 还是再引一段悟性论 ^^ :
> 『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真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
> 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
> 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则法成非法。若
> 人逐於法。则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
> 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
> 为在定。』
> 『终极』(呵呵,我就是要用这种名词)只有唯一的那种,苦的是,偏偏却又是说
> 不出来的那种
> 若真那麽容易说出来,佛陀也不用说得百千部经书了
> 这东西就像是走楼梯,每一阶踏上就是踏上了,没踏上的,差5公分跟差1公分都是
> 一样没踏上
> 小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就此别过...

  愿与 banpi 师兄,一同踏上终极(呵呵,末学也要用这名词 ^^;)

  见和同解,如悟性论 :)
Tue Jun 8 03:27:1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