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拜忏
#1
Lucy
     听大家说拜忏是很好的修行且有助於修行,可是在南传佛教并没有这个,那他们
修行起来是不是比较容易有障碍呢?佛陀时代也没有这麽多的仪轨形式.

     请问大家,南传是否不承认有菩萨的存在(例如观音菩萨),之前听一位从北传转
南传法师说那是由鬼神变现,有感应事迹是为给甜头吃吃,我刚听到时满惊讶的,很存
疑不是很能认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拜忏
#2
月云
现在佛教所保留的忏法大多都是根据经典中的法要汇集出来的

所以忏悔是很重要的修行过程
会不会有障碍也要看个人的业报因缘而定

佛陀时代也没有这麽多的仪轨形式
******************************
答:佛陀时代佛教形式也没有分成藏传南传北传显教密教这麽多种形式
这些忏典仪轨也都是根据佛陀所说的经典编辑出来的

五浊恶世的众生业障深重
不先修忏悔法很难精进修行

基本上小乘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根本就否定其他佛菩萨的存在
是那位法师敢昧著因果讲这种话?
学佛是不是就是要成佛,是不是想成为和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圣人?
如果否定其他的佛菩萨存在
那不就是代表我们都不能成佛?
因为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人学佛成功过而成佛的
那我们还学佛做啥?


大乘即佛说(上)http://www.buddhanet.com.tw/article/gg33-3a.htm
大乘即佛说(下)http://www.buddhanet.com.tw/article/gg33-3b.htm

至於观世音菩萨?什麽千处祈求千处应
那得好好参研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祈求观世音菩萨不是像求一般求鬼神那样的迷信
菩萨帮助众生以後是希望众生继续修行成佛
佛菩萨没教人贪求感应
如果佛菩萨只教人一味贪求感应给甜头吃
那佛陀也不会在楞严经中宣说五十阴魔的境界

可许则许http://www.buddhanet.com.tw/shurangama2/ggsa-41.htm

请看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这段经文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於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痴。
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
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於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
诚心忏悔。後不复造。□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
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再看一段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经文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
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
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於今现在
。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
。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大唐西域记卷四

<□没罗林侧有□堵波。□末罗蜜多罗(唐言无垢友)论师之遗身。论师迦
湿弥罗国人也。於说一切有部而出家焉。博综众经研究异论。游五印度
国学三藏玄文。名立业成将归本国。途次众贤论师□堵波也。拊而叹曰
。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方欲挫异部立本宗业也。如何降年不永。
我无垢友猥承末学。异时慕义旷代怀德。世亲虽没宗学尚传。我尽所知
当制诸论。令赡部洲诸学人等绝大乘称灭世亲名。斯为不朽用尽宿心。
说是语已心发狂乱。五舌重出热血流涌。知命必终。裁书悔曰。夫大乘
教者。佛法之中究竟说也。名味泯绝理致幽玄。轻以愚昧驳斥先进。业
报皎然灭身宜矣。敢告学人厥鉴斯在。各慎尔志无得怀疑。大地为震命
遂终焉。当其死处地陷为坑。同旅焚□收骸旌建。时有罗汉见而叹曰。
惜哉苦哉。今此论师任情执见。毁恶大乘堕无间狱>


※ 引述《onestar (Lucy)》之铭言:
>      听大家说拜忏是很好的修行且有助於修行,可是在南传佛教并没有这个,那他们
> 修行起来是不是比较容易有障碍呢?佛陀时代也没有这麽多的仪轨形式.
>      请问大家,南传是否不承认有菩萨的存在(例如观音菩萨),之前听一位从北传转
> 南传法师说那是由鬼神变现,有感应事迹是为给甜头吃吃,我刚听到时满惊讶的,很存
> 疑不是很能认同.
Tue Jun 15 17:36:0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拜忏
#3
邱大刚
※ 引述《onestar (Lucy)》之铭言:
>      听大家说拜忏是很好的修行且有助於修行,可是在南传佛教并没有这个,
> 那他们修行起来是不是比较容易有障碍呢?佛陀时代也没有这麽多的仪轨形式.

    南传也有拜忏,形式不同而已。实际上比丘每半月诵戒,
是必须的。阿含经□面是用「惭愧、忏悔」的用词,强调这
是入道的前行。

    现在很多在台湾「翻译」过来的南传是被翻译者转述的,
由於文化背景及了解的差异而有局限,不是全貌。先前我在
泰国曾有机会出席一个国际会议数天,会中有上百位南传法
师。期间也发现翻译书上不乏搞错的地方,连经典级的翻译
南传书上都有此问题。哪天有时间再讨论。

    再以「仪轨」来说,南传的仪轨不会较少,也有经文是
在有人过世时标准的祈愿文。其中不乏让人觉得「迷信」的
仪轨,只是没有翻译过来而已。当然,仪轨不是重点,戒定
慧的实修才是。

    就以中国的禅宗为例,如果只挑禅宗的几部核心著作翻
成外文,外国人可能还有的会以为禅宗修法是不知惭愧、不
会忏悔、没有戒、没有定、目中无三宝、不食人间烟火、满
口玄言玄语的,但这种认知纯粹是误解。许多生活实修面的
东西,翻译书籍不见得能反应,甚至会有误解。

>      请问大家,南传是否不承认有菩萨的存在(例如观音菩萨),之前听一位从北传转
> 南传法师说那是由鬼神变现,有感应事迹是为给甜头吃吃,我刚听到时满惊讶的,很存
> 疑不是很能认同.

    这是另一个问题。简言之,所谓的南传经典是被「过
滤」过而留存的。以泰国为例,是古代一位国王下令禁止
流传翻译所谓大乘经典,而造就今日只尊阿含经(五尼柯
耶)的形势,这跟中国梁武帝下令吃素,或是派系立宗贬
抑其他经典一样,都不见得是全然佛教的看法。其实南传
过的经典绝不仅五尼柯耶,只是在历史的演化後只留下五
尼柯耶。

    另外,就单以五尼柯耶所载,也不止释迦牟尼佛,最
少还有过去七佛、弥勒菩萨、八大菩萨(风同和等八大居
士,就是「般舟三昧经」那位)等等。

    至於所谓南传的佛教徒相信的神鬼,绝不会比所谓北
传少。泰国许多国宝级古寺院门口还可见到关公像呢。而
许多北传的人以为南传对戒律特别重视,实际上南传内部
都常在检讨真正守戒的人太少了而甚至平均而言不一定如
北传。总之这些是人性,无关法义。

    阿含是学习佛法的根本没错,不过若独尊阿含经而排
斥所有其他经典,跟独尊法华经而排斥所有其他经典类似,
是宗派的看法,是凡夫结党褒己贬他的习性。真有心学佛
的人,还是直接回归经典,看看佛怎麽说,尽量避免涉及
宗派的窠臼,才不会误谤了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Wed Jun 16 13:33:3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拜忏
#4
宸妍
想问一句不太内行的话.要如何拜忏呢?念顶多在念经後念个短短的忏悔文.忏悔文算
是拜忏吗?我念经时通常经书拿起来就念.没听说过要拜忏耶!.要怎麽个拜法呢?可以
请大师教教我吗?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各位是如何选择修行的法门?
#5
知识天的图书馆员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想问一句不太内行的话.要如何拜忏呢?念忏悔文算是拜忏吗?我念经时通常经书拿起
: 来就念.没听说过要拜忏耶!要怎麽个拜法呢?可以请大师教教我吗?

拜忏有忏仪可以照做。

其实忏仪多半是从经典中编整出来的仪轨,
通常多加了一些忏悔文。

如果自己悔意甚坚,不妨也可自编忏文,配合念经。

拜忏通常是一名(佛菩萨、金刚护法、天龙八部护法等)一拜,
经典中有出现的通通算。

如果心诚的话,简单的忏悔也可。

拜的次数不是重点,重点在诚意。
Thu Jun 17 10:20:21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拜忏
#6
冠冠
※ 引述《sea (宸妍)》之铭言:
> 想问一句不太内行的话.要如何拜忏呢?念顶多在念经後念个短短的忏悔文.忏悔文算
> 是拜忏吗?我念经时通常经书拿起来就念.没听说过要拜忏耶!.要怎麽个拜法呢?可以
> 请大师教教我吗?

精华区 10-->4-->1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Thu Jun 17 13:48:23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拜忏
#7
邱大刚
※ 引述《sea (宸妍)》之铭言:
> 想问一句不太内行的话.要如何拜忏呢?念顶多在念经後念个短短的忏悔文.忏悔文算
> 是拜忏吗?

    也可。通常还有比较正式的忏法以助收摄身心。不过究竟来说
每个当下都是可以忏的。

> 我念经时通常经书拿起来就念.没听说过要拜忏耶!.要怎麽个拜法呢?可以

    可参考精华区收录的:
修法与仪轨 / [忏悔] / 忏法

    这是寺院早课常用的忏法。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Thu Jun 17 13:49:15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