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lubi (alubi)》之铭言:
> 请问
> 末学请问佛门密宗只要能取得金刚acary
> 的身份者,是不是代表即生成就十号具足
> 之天人师佛世尊之圆满佛????盼请
> 指点赐告,感恩!
末学想alubi兄有此一问,可因在密乘中有「视师如佛」之语? 此问题非常敏感,
末学试作解释,但望诸前辈能指正。
如purify前辈「阿□梨就是导师的意思」一文中,「阿□梨」梵文是Acharya,即
「轨□师」。「金刚阿□梨」在密乘中代表有权「传法」的人。如果依止他,他便
叫「上师」;梵文是Guru。(即如於师□大学毕业,便有资格教学;如他是教您的,
您便叫他老师。)在表面意义来说,是教导、矫正我们在道上的抉择、见地和修
持,所以也有「上师如道中灯」之说。但从「内义」来说,除含上述之意义外,实
关乎密乘之「观修」。
凡观修必有「所缘境」,而所缘境中的一切也必有其「法义」、「表义」。由此法
义、表义的抉择中,通过观修从而作「决定」,由串习力而现证。层层的抉择、观
修、决定而层层的深入。於此上师所「扮演」的角色便很重要。
如於观修中,密乘有「四皈依」,即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表义
即上师摄集三宝的「自性」。是佛才有法、才有依法行者的僧,但「究境」皈依唯
佛。释伽在世时,他便是上师,便是佛,便是传法的人,便是已修行者,所以释伽
已摄集三宝的自性。但释伽後,於观修中便非要「建立」上师为三宝自性的表义不
可。
此即「如来藏」的见地、法门。如来藏不是实体,是境界,是自性清净心,离烦恼
所缠。但同时彼心为烦恼所染。释伽在世时,他是佛,其「内自证智境」是自性清
净心,离烦恼所缠;但同时释伽如同凡夫一般要吃喝睡。
另外,「平等性」义也其所依。可否听闻菩萨叫「常不轻菩萨」、「常举手菩
萨」,即对众生不敢轻慢,对众生常称赞;是因平等性才这样。上师虽未成佛,然
於观修时视为三宝自性的表义。若行者对此有疑,那就失平等性义矣。
话虽说此,但若所谓的金刚阿□梨只虚有其名,实其抉择、观修、决定、现证无有
是处,则其人如大粪桶,离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