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
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不变的
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督教、回教、印度
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於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後的灵魂
,便会受著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於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
之後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
。更可笑的,由於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
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後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
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而於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
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
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不变地来来去去。这
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
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
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
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
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後,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
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
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於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
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著
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末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
後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著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
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
又是甚麽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
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
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
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
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
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於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
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
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
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
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於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
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
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於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
去,也不断地从□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
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
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
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於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
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
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後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後一
念也就不同了,正由於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
,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於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
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於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
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於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
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麽,也不拿出来什麽,那就成了空性
,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於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於永□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的灵魂,那麽超凡入圣的
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
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後,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後,
并非等於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来源: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http://www.hkbol.org/FAQ/right03.html#t23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修改: 04/07/12 20:34:58 <218.184.199.147> 
◆ 修改: 04/07/12 20:39:21 <218.184.199.147> 
◆ 修改: 04/07/12 20:44:03 <218.184.199.147> 
Mon Jul 12 20:33:2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
stoysl
你认为你死後,一切皆无吗?
楞严经曰: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後断
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
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
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
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
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
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於衰
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
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於此。何
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
又过於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
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
直月化。兼又日迁。沈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
变灭。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於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
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河
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河水。佛言
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於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
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於今。年
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於童年。则汝今时。观
此□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
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
灭。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灭。王闻是言。信知
身後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2004年 7月14日 0:21:16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3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我们讨论是灵魂、中阴身和第八识的关系。

佛门以第八识否定一个永□灵魂之说,而以第八识来论。

不知道您所引用楞严经想表达什麽?是想说灵魂=神识=中阴身?
还是想说,本心=灵魂=神识=中阴身?

楞严经卷二是用对比法指出世无常和本心的重要,後来此卷以後
都是阿难在回答什麽是心?心在内,心在外,心不在内也不在外
,心就像眼睛上的玻璃,可以看穿但无法感觉他的存在…但都被
世尊所否决,并指出其论理的破绽之处而提出什麽是心。

以後经的内容,还有五十阴魔和各菩萨他们的修行法门,希望众
生能早至涅盘。

如果您认为本心=灵魂=神识=中阴身,那麽,很显然的,您搞错了。
因为本心根本不生不灭,如果有一个存在,那麽,就有生灭垢净
增减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香味触法眼界无明老死……也就是
无常。但在楞严经中各菩萨的修行法门哪一个不是都在破除这个?

不生不灭是否为永□?对我而言,本人无宁以先贤的「真空妙有」
来形容。

真空,不是无,不是有,不是生,更不是灭,而是一种超越两端对立
的境界,即一摄一切,一切即一,色不亦空,空不亦色。

若率尔推论本心=灵魂=神识=中阴身=一个永□的我,那麽,如何解释
「我」包含一切,一切又包含「我」?

只有一神教才会有这种推论,如「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

如果是这样,那麽,又是什麽生「本心」呢?

死後的状况,是什麽,圣严法师和诸位同学已经说明得很清楚,我不知
道你问我死後一切皆无的推论从何来,引用楞严经更不知所谓。只是尽
量以你的思考脉络来思考并回答回题。但这样的回答也是很奇怪的,不
过,我也尽力了。


p.s.我并不认为因为有某些东西很像,我们就应该把它画上等号,而不
    去细究这些东西在讲什麽;也不应该我们的不理解也将许多东西画
    上等号,以上。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死角                         BudaXfile
◆ 修改: 04/07/14  3:28:02 <218.184.199.147> 
◆ 修改: 04/07/14  4:41:11 <218.184.199.147> 
Wed Jul 14 03:22:4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4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能见之性是否为真心?

禅宗说,「见性成佛」;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

请问,您点是哪颗「心」?见的,又是什麽「性」?

> 楞严经是否为伪经?

吕澄的《楞严百伪》一直是判楞严经为伪经的神主牌,但近来的
研究发现,并不能有效证实楞严经是伪的(请参见三民书局最新
的版本)因此目前断言楞严经为假似乎仍过於武断。
Wed Jul 14 08:35:3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5
灰色马桶
※ 引述《night (止息炽燃)》之铭言:
> 常见:有恒常不变的心识我(灵魂)
> 断见:身坏命终断灭无所有
> 佛教的诸法无我,是指五蕴六识非我、非我所
> 不是指「没有我的存在」
> 因为楞严经所说,有常住真心

  末学不认为楞严经所说的

  常住真心与涅盘妙心有何不同?

  故经言: 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

  常住真心与涅盘妙心,同样都是非我非我所

  同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心地观经)
> 但是并不是外道常见所说的—灵魂
> 依此心而入涅盘、而行菩萨道,而被授记成佛,而成就佛道
> 也因此阿罗汉入灭—不受後有
> 并非外道断见所说—身坏命终死後全无
> 能见之性是否为真心?
> 楞严经是否为伪经?
> 我也不知道,只能提出这些看法…
Wed Jul 14 10:26:57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6
灰色马桶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能见之性是否为真心?
> 禅宗说,「见性成佛」;
>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
> 请问,您点是哪颗「心」?见的,又是什麽「性」?
> > 楞严经是否为伪经?
> 吕澄的《楞严百伪》一直是判楞严经为伪经的神主牌,但近来的
> 研究发现,并不能有效证实楞严经是伪的(请参见三民书局最新
> 的版本)因此目前断言楞严经为假似乎仍过於武断。

楞严经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讲究文学,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优点

且这是一部谈修证原理的经典,所以如末学修口头禅之流

就更容易把它误□为味精(伪经).... 而读不出它的原味

"若欲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因此佛弟子不可不察,否则看般若经雾煞煞也说它是味精好了


阿弥陀佛
Wed Jul 14 11:03:0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7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引述《WEINUO.bbs@ptt.cc (秋寒)》之铭言:
>   真心是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那颗心..而非变异无常的过去现在未来心
>   性不可见..若能见则堕入~以色身见我...
>   见性只是一种方便理解的用词...本义是指□悟到本来心性..
>   □悟犹如见...所以就简称为见性..而非真有一形象可见

其实小弟不太明白night同学的回应,因为其文前面讲的和後面的
短短问题呈现断裂性,也就是说,两个是可以独立分开来讲的。

因此,我就以反诘的方式回答night同学到底要谈的是什麽「心」
,见的,又是什麽「性」。

如果是要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麽,那颗心怎麽谈?
一谈就住,如何应无所住?

性,若是指本来心性,那麽,小弟前面也谈过了。

那麽,小弟就不太明白,night同学想证明什麽?
也不太明白为什麽问一个问题会问得这麽迂回?@_@a;;;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世界搜奇,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 修改: 04/07/14 11:52:57 <218.184.199.147> 
Wed Jul 14 11:49:5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8
stoysl
攀缘非本心,尘缘不常住,性本不曾失,何来又生灭
2004年 7月14日 12:38:02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9
灰色马桶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其实小弟不太明白night同学的回应,因为其文前面讲的和後面的
> 短短问题呈现断裂性,也就是说,两个是可以独立分开来讲的。
> 因此,我就以反诘的方式回答night同学到底要谈的是什麽「心」
> ,见的,又是什麽「性」。
> 如果是要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麽,那颗心怎麽谈?
> 一谈就住,如何应无所住?
> 性,若是指本来心性,那麽,小弟前面也谈过了。
> 那麽,小弟就不太明白,night同学想证明什麽?
> 也不太明白为什麽问一个问题会问得这麽迂回?@_@a;;;

  其实经典所说的文字语言,即使我们能思其义

  这些都还在思惟的□畴中的,是证入实相的方法

  而不是解答

  night同学想证明,根本是无可言说的

  这超出了我们想像的□围


  阿弥陀佛
Wed Jul 14 12:39:2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0
我爱死小白了 =_=|||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teems.bbs@cbs.ntu.edu.tw (灰色马桶)》之铭言:
:   其实经典所说的文字语言,即使我们能思其义
:   这些都还在思惟的□畴中的,是证入实相的方法
:   而不是解答
:   night同学想证明,根本是无可言说的
:   这超出了我们想像的□围
:   阿弥陀佛

在楞严经卷一之中: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因此文字无法完全表达,要靠想像力加上理解力才能「看?!」到。


什麽叫心?
当然於此并指不是我们在跳动的那颗「肉心」,
虽然它的名字也叫「心」,但是全名叫「心脏」。

在宗教之中,「心」不指身体上的任一物体,
非心脏,非大脑,是一种「幻存」的东西。


心有多大呢?
心比这世界还大。而且每个人的心都实际上如此之大。
放得下太阳、月球、地球、银河、宇宙,连不存在的东西也放得下。

所以应该要知道,心之微妙,可容一切。
心性本「无」,这个无不是什麽都没有,而是妙空。
所以不要拿「心」大做文章,因为对方所说之「心」,
常常跟自己所说之「心」,不是同一个。


楞严经上面是用挖井来举例: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
,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
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
,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回无通达。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
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
。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
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
,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Wed Jul 14 13:48:0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1
灰色马桶
※ 引述《YuGar.bbs@ptt.cc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心比这世界还大。而且每个人的心都实际上如此之大。
> 放得下太阳、月球、地球、银河、宇宙,连不存在的东西也放得下。
> 所以应该要知道,心之微妙,可容一切。
> 心性本「无」,这个无不是什麽都没有,而是妙空。
> 所以不要拿「心」大做文章,因为对方所说之「心」,
> 常常跟自己所说之「心」,不是同一个。

  这与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那麽换言之: 凡所有相皆是如来藏心所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横说竖说: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性觉真空,性空真觉

  这真的是很难明白耶~

  约法性说,般若经的诸法空相

  约心性说,楞严经的如来藏心

  那麽这两者有什麽异同?

  还请诸位先进大德能为末学解说,感激不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Wed Jul 14 15:51:4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2
我爱死小白了 =_=|||
※ 引述《teems (灰色马桶)》之铭言:
>   这与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那麽换言之: 凡所有相皆是如来藏心所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   横说竖说: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性觉真空,性空真觉
>   这真的是很难明白耶~
>   约法性说,般若经的诸法空相
>   约心性说,楞严经的如来藏心
>   那麽这两者有什麽异同?
>   还请诸位先进大德能为末学解说,感激不尽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直接描述,在下很差,所以改用问的。

1. 有没有做过梦?(妄)
2. 有没有醒过?(真)
3. 你怎麽知道哪个是梦?(差别)
4. 「梦」与「现实」有何不同?(同)
5. 是怎麽过去又过来的?(起)

1-4 我可以自圆其说,第 5 点还在研究中。问我也没办法回答你。 =.=|||
Wed Jul 14 17:35:5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3
【诚徵素斋一份】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火苗从一头烧到另一头,有大有小

那从头到尾,火苗是一样的吗?之间又有什麽关系

可是对轮回好像还是很模糊,不知是否引喻失当,敬请指教~
Thu Oct 7 01:04:2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4
QC
※ 引述《pcjack.bbs@ptt.cc (【诚徵素斋一份】)》之铭言:
> 末学也曾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
> 佛教讲轮回,却又否定灵魂的存在
> 那是什麽在轮回呢?

圣严法师的解答:
http://book.bfnn.org/books/0014.htm#a25
2004年10月 7日 9:39:58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5
1999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tag73m.bbs@cbs.ntu.edu.tw (QC)》之铭言:
: ※ 引述《pcjack.bbs@ptt.cc (【诚徵素斋一份】)》之铭言:
: > 末学也曾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
: > 佛教讲轮回,却又否定灵魂的存在
: > 那是什麽在轮回呢?
: 圣严法师的解答:
: http://book.bfnn.org/books/0014.htm#a25

阿弥陀佛!

末学正是想问这篇文章跟我之前波的那篇文章该如何解释才能圆满?
Thu Oct 7 03:00:07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6
@Facebook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7
QC
※ 引述《pcjack.bbs@ptt.cc (【诚徵素斋一份】)》之铭言:
> 我听到一个比喻
> 当一根火柴在燃烧的时候
> 火苗从一头烧到另一头,有大有小
> 那从头到尾,火苗是一样的吗?之间又有什麽关系
> 可是对轮回好像还是很模糊,不知是否引喻失当,敬请指教~

今早贴了另一篇文章
但晚上看就人间蒸发了
这说明连网路这样的电脑科技也是生灭无常的
也教我先在WORD打好在POST上来比较保险


佛法不讲灵魂
佛教说「我」是五蕴的假合
色蕴是指我们的色身 
受、想、行、识四蕴是指精神活动
(五蕴都是生灭法)
如果用一个人在行走来解释五蕴
色蕴:在行走的那个身体。(生灭变化,身体一直在新陈代谢,无常)
受蕴:行走时,身体的所有感受。如果有风迎面吹来,有舒服的感受
   是乐受;走到肚子饿,有苦受。(感受也是变化无常,所以受蕴
   也是生灭的)
想蕴: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提起的是左脚或右脚,可以辨别左右脚的是
   想蕴的作用。(随著左右脚不断的抬起放下,想蕴也不停的在辨别
   著左脚、右脚,也是生灭)
行蕴:如果行走的时候心思散乱,念头一个接著一个生起、消失,就是
   行蕴的作用。(每个念头生起了又消失,也是生灭。但行蕴迁流不
   息,很容易就让人误以为「我」就是永恒存在)
识蕴:总和受、想、行蕴,让行走的人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我刚刚在走的
   时候是专注,还是散乱。(当然也是生灭)

所以从五蕴当中要发现一个「我」,是找不到了,也就证得「无我」。
但是凡夫皆以为有一个实我,所以无明一起,轮回大戏就开始如幻却又真
实的上演起来。
姑且把「名」(受想行识四蕴)当作是灵魂,但四蕴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
怎麽有办法带著我们去轮回呢?

所以讲到轮回就要先了解「性空缘起」。

  龙数说:「如口授、油灯、镜子、印模、聚光镜、种子、酸和声音般,蕴相续
连接,但不转移,智者了知。」……(部分略)当一盏油灯点燃二、三盏油灯时,
前一盏的火并没有移到後一盏,但如不依前盏的火,後盏的火无法产生,这二者是
缘起的理趣。……
  如是,世俗仅是显现,若不加以观察的话,依此生彼,但是如果以理观察生的
理趣时,却什麽也找不到,就像这些例子般,由前蕴连接後蕴,如不依前者则後者
不生,但不是前者移到後者。临终蕴连接中阴蕴,中阴蕴连接来世蕴,比如入母
胎。用理观察这些,则会发现不是前者移到後者,但如不依前者则後者不生,本质
是空性,仅是显现而已。缘起於世俗名言上是可以产生的,本质无实、不存在、空
性是胜义谛,智者了知。
2004年10月 8日 1:03:16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8
I love Leica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brianeric.bbs@cbs.ntu.edu.tw (大手印)》之铭言:
: 如果说生灭无常,那「识」为什麽会穿越前世今生呢?
: 为什麽「识」不会灭掉呢?
: 「识」和「灵魂」又有什麽不同呢?
: 我觉得就像神通一样,佛教知道有神通,但不承认神通的存在
                      ^^^^^^^^^^^^^^^^^^^^^^^^^^^^^^^^^^^
抱歉,我觉得这句话有必要修正,一切众生与佛同一本性,
所以所有的众生都具备神通,只是因为自性被无明给覆盖,
所以无法显现,佛没有不承认神通的存在,应该说,佛不希望佛弟子
滥用神通,就好像释迦一族要被灭一样,目健莲尊者用钵覆盖族人,
打开後全化为血水,佛说神通不敌业力(有错请指证,以免误导)

而且佛是以智慧力降服一切外道,用智慧教导众生的,佛从来不会随便的
以神通来教化大众。所以个人认为上面那句话有点问题,
还请参看大藏经,感谢。
: 因为一切神通本自俱足
: 灵魂也是一样的 但是灵魂的性质也是空性
: 所以不讲灵魂,讲空性
Fri Oct 8 05:44:1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19
QC
※ 引述《bajiqa.bbs@ptt.cc (I love Leica)》之铭言:
> : 如果说生灭无常,那「识」为什麽会穿越前世今生呢?
> : 为什麽「识」不会灭掉呢?
> : 「识」和「灵魂」又有什麽不同呢?

看你对灵魂的定义为何
你也可以把灵魂当作是"识"来看待
因为都是假名
如果我们相信是七八识带著我们去轮回
却又不知"识"是生灭法 也不朝著"识"可以转成智的方向努力
那要叫识还是灵魂好像也都无所谓
因为我们还是相信"识"不灭 就像大家说灵魂不灭一样

识应该不会穿越前世今生
只是八识中留有以前的资料
所以我们有偏爱、各种不同的习气
(好像就是基因吧)
但是如果透过努力 八识田中恶的种子就有可能暂时伏住
甚至清除乾净
当我们明心见性之後 识转成智
「识」是不是可以算是灭掉?
这时生死就可以自在
要入涅盘还是愿力而来轮回度众生都是自在无碍

这样说不晓得对不对?
2004年10月 8日 22:00:45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0
BBCALL
※ 引述《tag73m (QC)》之铭言:
> 你也可以把灵魂当作是"识"来看待
> 因为都是假名
> 如果我们相信是七八识带著我们去轮回
> 却又不知"识"是生灭法 也不朝著"识"可以转成智的方向努力
> 那要叫识还是灵魂好像也都无所谓
> 因为我们还是相信"识"不灭 就像大家说灵魂不灭一样
> 识应该不会穿越前世今生
> 只是八识中留有以前的资料

"识"是生灭法,这是异常重要的关键
因此,「识中留有以前的资料」的说法是有待商确的

正确的说法见《杂阿含经》一三三: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著。色见
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


> 所以我们有偏爱、各种不同的习气
> (好像就是基因吧)
> 但是如果透过努力 八识田中恶的种子就有可能暂时伏住
> 甚至清除乾净
> 当我们明心见性之後 识转成智
> 「识」是不是可以算是灭掉?

是的,《杂阿含经》一○三:

「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於五
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

《杂阿含经》四九二:

「於有识灭.涅盘心生信乐。不念有身。现法随顺法教。乃至命终。不复来还生於
此界」

《杂阿含经》五九○: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
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
老.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4年10月 8日 23:11:30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1
吉祥金刚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世间一切唯心造,
不管有没有灵魂这种东西与修行何干??

灵魂说只是浅意识的抗拒作用,
糖化自我,增加我执

**连续剧看久了,总觉得世间事好像与连续剧发生的都一样,是吧?
Sat Oct 9 02:14:55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2
QC
※ 引述《bv4pr (BBCALL)》之铭言:
> > 只是八识中留有以前的资料
> "识"是生灭法,这是异常重要的关键
> 因此,「识中留有以前的资料」的说法是有待商确的

谢谢师兄指正!
如果我要跟人解释因为第八识留有善恶的种子
这样的观念
那应该如何比喻比较适当?或圆满?
2004年10月 9日 16:48:26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3
BBCALL
※ 引述《solarjeff.bbs@ptt.cc (吉祥金刚)》之铭言:
> 这问题问的很有问题
> 信佛的人是否该相信有灵魂这种东西存在於世间吗 ?
> 世间一切唯心造,

「世间一切唯心造」有承认「灵魂」说法的嫌疑,因此
,此说亦是有问题的。在正法中,「世间」=「一切」
=「十二处」=「六内入处」=「五受阴」

为何这麽说,请参见《杂阿含》(三一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时。有
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共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
白佛言。瞿昙。所谓一切者。云何名一切。佛告婆罗门
。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
  ^^^^^^^^^^^^^^^^^^
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门瞿昙所
说一切。我今舍。别立馀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
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时。生闻婆罗
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奉行。」

杂阿含(二三三):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
  ^^^^^^^^^^^^^^^^^^^^^^^
鼻.舌.身.意内入处 」

《杂阿含经》(一三○七):

「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
  ^^^^^^^^^^^^^^^^^^^^^^^^^^^^^^^^^^^^^^^^^^^^^^
间。」
^^





--
∵☆.。∴★·.∴☆∵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2004年10月 9日 16:50:09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4
我爱死小白了 =_=|||
末学在这里加入讨论关於「灵魂」的部分,
十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与十年後的「我」,
是一样的吗?

这就是为什麽就算有一个主体被称为「灵魂」或是「阿赖耶识」,
但是佛却没有深入解释,说很多经典来解释的原因。

十年後的「我」还是「我」吗?
跟路上遇到的路人没什麽二样,
那个「我」不过是和我结缘,怎麽还是「我」呢?

语言、思考模式、智慧都有很重大的改变,
所以应该这麽说:

1. 那个「我」并不是现在的「我」,两者并不相同。(异)
2. 那个「我」是由现在的「我」因缘而有,两者并无不同。(同)

所以当初[口*荼]帝比丘被骂的原因就在这里了。
识不动是完全错误的说法,识无时无刻不在变异。
是因缘而有,此有故彼有。

「未来」不能突然就出现,是因缘而有。是缘自「过去」。
没有「过去」必定没有「未来」。(除非有其他因缘而生,不能单独存在)
Sat Oct 9 22:42:4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25
吉祥金刚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bv4pr.bbs@cbs.ntu.edu.tw (BBCALL)》之铭言:
: ※ 引述《solarjeff.bbs@ptt.cc (吉祥金刚)》之铭言:
: > 这问题问的很有问题
: > 信佛的人是否该相信有灵魂这种东西存在於世间吗 ?
: > 世间一切唯心造,
: 「世间一切唯心造」有承认「灵魂」说法的嫌疑,因此

针对言语上的逻辑来论,师兄想要纠正的应该是指
" 世间一切唯心造 " 此句

谢谢指正

朝露凝
午阳散
如实如幻
亦实亦幻
非实非幻

心实灵魂
心亦灵魂
心似灵魂
心非灵魂


佛光大辞典:http://www.hsilai.org/chinese/SearchDict.asp
灵魂: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
(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

: ,此说亦是有问题的。在正法中,「世间」=「一切」
: =「十二处」=「六内入处」=「五受阴」
: 为何这麽说,请参见《杂阿含》(三一九):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时。有
: 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共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
: 白佛言。瞿昙。所谓一切者。云何名一切。佛告婆罗门p1524
: 。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
:   ^^^^^^^^^^^^^^^^^^
: 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门瞿昙所
: 说一切。我今舍。别立馀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
: 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时。生闻婆罗
: 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奉行。」
: 杂阿含(二三三):
: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
:   ^^^^^^^^^^^^^^^^^^^^^^^
: 鼻.舌.身.意内入处 」
: 《杂阿含经》(一三○七):
: 「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
:   ^^^^^^^^^^^^^^^^^^^^^^^^^^^^^^^^^^^^^^^^^^^^^^
: 间。」
: ^^

佛光大辞典:http://www.hsilai.org/chinese/SearchDict.asp
世间:
梵语 loka。音译作路迦。即毁坏之义。又作
laukika,即世俗、凡俗之义。略称世。指被烦恼缠缚之三界及有为有漏诸法之一切现象。
又因「世」有迁流之义,「间」为间隔之义,故与「世界」一语同义,包含有情与国土
(器世间)二者。此外,於佛性论卷二中,亦列举世之三义,即:
(一)对治,以可灭尽故。
(二)不静住,以念念生灭 关於世间之分类,有二种、三种之别。

据俱舍论卷八等举出二种,即:
(一)有情世间,又作众生世间、有情界。指一切有情众生。
(二)器世间,又作物器世间、器世界、器界、器。指有情居住之山河大地、国土等。

又据大智度论卷七十等举出三种,即:
(一)众生世间,又作假名世间。伪毕W者,乃於十界、五阴等诸法上假立名字,各各不同。
(二)五阴世间,又作五众世间、五蕴世间。指由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所形成之世间
(三)国土世间,指器世间。即众生所依之境界。

另据华严经孔目章卷三等举出三种,即:
(一)器世间,指三千世界,此乃如来所化之境。
(二)众生世间,指如来所教化之机众。p6941
(三)智正觉世间,指如来能化之智身。

然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七所举,五蕴世间与众生世间同义。
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之分类系等於正报与依报之分类。
而所谓「世间」,仅通用於迷界,「报」一语则通用於迷悟两界。 
相对於含有世俗意味相对於含有世俗意味之「世间」而言,超越世间者,
则称出世间(出世),故於菩萨阶位、智、禅定等立世间与出世间之别。
例如,一般谓迷界之因果(苦集二谛)属世间,悟界之因果(灭道二谛)属出世间;
入见道(初地)以前属世间,见道以後属出世间。
於此,华严宗指出,修行者更须超越一般之出世间(三乘教之出世),
故别立「出出世」(即出出世间)。 
此外,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本举出非学世间、学者世间二种世间。
大般涅盘经疏卷十八则举出五阴、五欲等六种世间。
〔杂阿含经卷九、旧华严经卷十夜摩天品、俱舍论卷一、大乘阿□达磨杂集论卷三、
  胜□宝窟卷下本、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卷三,异部宗轮论述记、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

(参阅「世界」1517)
Sun Oct 10 07:07:38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