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伏请问法
#1
我爱死小白了 =_=|||
以前觉得只要善念就是正法,
後来更进一步,离欲无我是正法,
如今犹如乌云蔽日不见法明。

在此末学恳请有道之士为我解上一文章之惑,
难道末学所认定的法有错吗?
如今疑心已起,恳请为我解此惑,伏拜。
Fri Aug 27 23:06:23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伏请问法
#2
一期一会
※ 引述《YuGar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以前觉得只要善念就是正法,
> 後来更进一步,离欲无我是正法,
> 如今犹如乌云蔽日不见法明。

   我也觉得佛教很多东西真是太难懂了,

   不过人家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我的佛教就是这个样子的吧,至於说其他的修行,

   大概每个法门都有规矩,自然有它的道理的吧
Fri Aug 27 23:52:5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伏请问法
#3
灰色马桶
※ 引述《YuGar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以前觉得只要善念就是正法,
> 後来更进一步,离欲无我是正法,
> 如今犹如乌云蔽日不见法明。
> 在此末学恳请有道之士为我解上一文章之惑,
> 难道末学所认定的法有错吗?
> 如今疑心已起,恳请为我解此惑,伏拜。

末学之前的想法也跟您一样

不过看完 weilohe 站友的回文

发现的确是令人省思...

关於佛法,毕竟我们仍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这点的确还需要多深入经典,以期能渐渐修正我们的知见

大家共勉之 :)
Fri Aug 27 23:56:5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伏请问法
#4
rlai000
※ 引述《YuGar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以前觉得只要善念就是正法,
> 後来更进一步,离欲无我是正法,
> 如今犹如乌云蔽日不见法明。
> 在此末学恳请有道之士为我解上一文章之惑,
> 难道末学所认定的法有错吗?
> 如今疑心已起,恳请为我解此惑,伏拜。

法本身没有错,只於法上作种种分别才会有对错。如邱兄文章所说「《杂阿含》就
有「发菩提心」」一样,佛所说的从本以来就是菩提心的修习,不论大小显密空
有。只是诸佛经论或观修有所重点,但最後还是菩提心。如images兄提及「菩萨」
的意义,菩是「菩提」即「觉」,萨是音译「萨陲」即「有情」,二者并齐即觉有
情,即菩提心的具体表义,即胜义与世俗具足。

又六度万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於观修行持实六者具足,只
不过有修持时的重点。如於布施修持时,便有布施的布施、布施的持戒、布施的忍
辱、布施的精进、布施的禅定、布施的般若。这样一层层修持,一层层体会「三轮
体空」中作布施。到真的现证般若智时,就真实的在三轮体空而作布施,也即是菩
提心。
2004年 8月28日 3:07:2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伏请问法
#5
我爱死小白了 =_=|||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法本身没有错,只於法上作种种分别才会有对错。如邱兄文章所说「《杂阿含》就
> 有「发菩提心」」一样,佛所说的从本以来就是菩提心的修习,不论大小显密空
> 有。只是诸佛经论或观修有所重点,但最後还是菩提心。如images兄提及「菩萨」
> 的意义,菩是「菩提」即「觉」,萨是音译「萨陲」即「有情」,二者并齐即觉有
> 情,即菩提心的具体表义,即胜义与世俗具足。
> 又六度万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於观修行持实六者具足,只
> 不过有修持时的重点。如於布施修持时,便有布施的布施、布施的持戒、布施的忍
> 辱、布施的精进、布施的禅定、布施的般若。这样一层层修持,一层层体会「三轮
> 体空」中作布施。到真的现证般若智时,就真实的在三轮体空而作布施,也即是菩
> 提心。

感谢诸位的淳导,
末学知道「离欲无我」一定还可以再突破,
那麽什麽是三轮体空呢?

是指一切相终归寂寞,故一切行终归寂寞吗?
这是末学所体会诸法空相的意义。

六度万行正在修,一面实行一面矫正,
只要实行总是能到达目标,但是为了加速这个过程,
所以现在请益有道之士能为我一说。
Sat Aug 28 09:44:2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伏请问法
#6
rlai000
※ 引述《YuGar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感谢诸位的淳导,
> 末学知道「离欲无我」一定还可以再突破,
> 那麽什麽是三轮体空呢?

「三轮」即自已、对方及所关联之物。简言之实即「能所」,故三轮体空,即离能
所,也即「离相」。而离相的观修与行持实有一道次第,至其究境离相。末学不
才,但能譬喻初离相的机理。

因我们对「我」(能相)存在的概念实由(我)「所相」而知,如我的手,是因有手,
而建立我的手。所以以「析法」去观之,手是由皮、血肉、神经等造成,虽对此手
概念巳除,但其他所相,如您现在用的电脑,若未被分析,实不能於心现观它是空
的。我们不能於世间事物一一作分析,所以非究境。若依於「抉择」一切显现是
「唯识所变」的「观修」中作修习,经历「观察」、「决定」,最後真的现证唯识
所变就能离此所相。

唯行者此时必谛实「识」(能相),所以又有另一层「抉择」、「观修」、「决
定」。

> 是指一切相终归寂寞,故一切行终归寂寞吗?
> 这是末学所体会诸法空相的意义。
> 六度万行正在修,一面实行一面矫正,
> 只要实行总是能到达目标,但是为了加速这个过程,
> 所以现在请益有道之士能为我一说。

对的,只要实行总是能到达目标 :) 末学於此祈望YuGar兄能得善知识指导,因善知
识才能跟进、矫正於道上的心理疑虑。
2004年 8月28日 10:42:07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