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1
□□□二等兵
各位好!
请问哪部经文,提到以下大义:

如有众生临命终时,
听闻佛法一句或一偈者
不会堕落三恶道

记得我不知在哪里读过,
去CBETA又查不出来,
(可能是我查询技巧烂)
麻烦各位了!
2004年 9月 5日 3:28:27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2
黑焰
※ 引述《wingstsai (□□□二等兵)》之铭言:
> 各位好!
> 请问哪部经文,提到以下大义:
> 如有众生临命终时,
> 听闻佛法一句或一偈者
> 不会堕落三恶道
> 记得我不知在哪里读过,
> 去CBETA又查不出来,
> (可能是我查询技巧烂)
> 麻烦各位了!
地藏经就有啦~~~
--
~龙楼凤阁地~~鹿苑法王经~~两本皆相似~~合掌至心听~
~此经功\\\德胜~~谁人解受持~~寒山逢拾得~~拍手笑微微~
~离相即非说~~古今常寂灭~~而无一念心~~任汝分支解~
2004年 9月 5日 5:36:33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3
支持中华队的心 无价□ □br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night.bbs@cbs.ntu.edu.tw (痛不可言)》之铭言:
: ※ 引述《asd29788690 (黑焰)》之铭言:
: > 地藏经就有啦~~~
: 请参考:
: (一七)中阿含业相应品伽弥尼经第七
: 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
: 完全不相信「地藏菩萨本愿经」
: 也不可能相信临终十念的「净土三经」
: 因为修十善业必向善趣,造十恶业必向恶趣


  敢问先进:十善业.十恶业各是什麽?

 另外,如果一个人同时做了十善业与十恶业的某些事,那会如何呢?


: 佛法是自作自受,非他力所能救济
: 佛教不是神道信仰,也不是信上帝就能得永生
: 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那只能碰碰运气
: 不过临终时的念头也很重要
: 若是临终贪恋世间,或是嗔恨仇家,或是起颠倒邪见
: 内心仍然三毒炽燃,无法放下万缘,一心不乱
: 那真的是有苦头吃了
Sun Sep 5 09:46:05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4
我爱死小白了 =_=|||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night.bbs@cbs.ntu.edu.tw (痛不可言)》之铭言:
: ※ 引述《asd29788690 (黑焰)》之铭言:
: > 地藏经就有啦~~~
: 请参考:
: (一七)中阿含业相应品伽弥尼经第七
: 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
: 完全不相信「地藏菩萨本愿经」
: 也不可能相信临终十念的「净土三经」
: 因为修十善业必向善趣,造十恶业必向恶趣
: 佛法是自作自受,非他力所能救济
: 佛教不是神道信仰,也不是信上帝就能得永生
: 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那只能碰碰运气
: 不过临终时的念头也很重要
: 若是临终贪恋世间,或是嗔恨仇家,或是起颠倒邪见
: 内心仍然三毒炽燃,无法放下万缘,一心不乱
: 那真的是有苦头吃了

你可能误会中阿含经里面的意思了,
要注意里面这一段:
『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

绝对不只是行十善业就够了,
最根本其实是要「远离邪见,去除无明,得正见」,
这才是十善业的真正目标,
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误会大乘不合佛教,
其实根本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修行的方式大大不同。

如果一个人相信地藏菩萨,听到他的名字得正念,
跟修十善业的意义是差不多的,这就是十善业的目的。
Sun Sep 5 11:03:3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5
邱大刚
※ 引述《wingstsai (□□□二等兵)》之铭言:
> 各位好!
> 请问哪部经文,提到以下大义:
> 如有众生临命终时,
> 听闻佛法一句或一偈者
> 不会堕落三恶道

    很多经文都有。不过原文不是这麽简单,而是要历耳根,
成就对三宝的增上信心才有用。临命终时是随业、随习、随念,
临命终闻佛法是向上的重要力量,不过当然也是要恶业不过重才
行。

    如前站友所述,《地藏经》就有「历耳根」这段记录。其馀
各经也有许多。例如往生净土者,也得「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杂阿含经》【卷三十】也载道:「若圣弟子,成就四不坏
净者... ... 於此命终,生於天上。」

    真正要有把握能在命终免三恶道的「历耳根」是成就「四不
坏净」(对佛、法、僧、戒的坚固信心)。而成就须陀洹才能
100% 保证绝对永远不堕三恶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佛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un Sep 5 20:00:21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6
我爱死小白了 =_=|||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 引述《YuGar.bbs@ptt.cc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 你可能误会中阿含经里面的意思了,
> > 要注意里面这一段:
> > 『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
> > 绝对不只是行十善业就够了,
> > 最根本其实是要「远离邪见,去除无明,得正见」,
> > 这才是十善业的真正目标,
> > 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误会大乘不合佛教,
> > 其实根本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修行的方式大大不同。
> > 如果一个人相信地藏菩萨,听到他的名字得正念,
> > 跟修十善业的意义是差不多的,这就是十善业的目的。
> 如果十大通缉犯,生前无恶不造,临终十念阿弥陀佛
> 或临终念诵地藏菩萨名号,您觉得这样就能往生善道了吗?
> 邪见,是愚痴,也是无明
> 一个从未接触过四阿含的人,只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 只持诵地藏菩萨名号,只诵地藏菩萨本愿经
> 您觉得这样就能断邪见,得正见了吗?

为了避免大小乘之争,
在此末学只想说明二点:

1. 不读四阿含不代表就没正见。
2. 只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不代表不能断邪见,得正见。
Mon Sep 6 13:25:39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7
邱大刚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 其实根本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修行的方式大大不同。
> > 如果一个人相信地藏菩萨,听到他的名字得正念,
> > 跟修十善业的意义是差不多的,这就是十善业的目的。
> 如果十大通缉犯,生前无恶不造,临终十念阿弥陀佛
> 或临终念诵地藏菩萨名号,您觉得这样就能往生善道了吗?
> 邪见,是愚痴,也是无明
> 一个从未接触过四阿含的人,只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 只持诵地藏菩萨名号,只诵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面已提到,这无关阿含或地藏,纵使他临终是
至诚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都可能因此往生善道。
但是往生去处仍是综合的影响,而不是单一因素能完
全决定。

    《杂阿含经》就已记载得很清楚敬信三宝能得升
善道,这不只是地藏经等等经典的记录。前文已引过
《杂阿含经》第三十卷的例子,诸如「若圣弟子,成
就四不坏净者... ... 於此命终,生於天上。」

    十大通缉犯,生前无恶不造,临终念本师释迦牟
尼佛,有可能解脱吗? 这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当然也
不能打包票,佛世时就有许多人是临命终时才知佛法
然後就证圣位或往生善处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Mon Sep 6 13:46:53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8
我爱死小白了 =_=|||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前面已提到,这无关阿含或地藏,纵使他临终是
> 至诚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都可能因此往生善道。
> 但是往生去处仍是综合的影响,而不是单一因素能完
> 全决定。
>     《杂阿含经》就已记载得很清楚敬信三宝能得升
> 善道,这不只是地藏经等等经典的记录。前文已引过
> 《杂阿含经》第三十卷的例子,诸如「若圣弟子,成
> 就四不坏净者... ... 於此命终,生於天上。」
>     十大通缉犯,生前无恶不造,临终念本师释迦牟
> 尼佛,有可能解脱吗? 这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当然也
> 不能打包票,佛世时就有许多人是临命终时才知佛法
> 然後就证圣位或往生善处的。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没错没错,
师兄 DavidChiou 於阿含有深入研究,
能知道阿含经的深意,於大乘法一定就能通达深意。

其实是本质相同,过程有点不同罢了。
Mon Sep 6 13:54:02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9
知幻即离
※ 引述《YuGar (我爱死小白了 =_=|||)》之铭言:
> >     前面已提到,这无关阿含或地藏,纵使他临终是
> > 至诚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都可能因此往生善道。
> > 但是往生去处仍是综合的影响,而不是单一因素能完
> > 全决定。
> >     《杂阿含经》就已记载得很清楚敬信三宝能得升
> > 善道,这不只是地藏经等等经典的记录。前文已引过
> > 《杂阿含经》第三十卷的例子,诸如「若圣弟子,成
> > 就四不坏净者... ... 於此命终,生於天上。」
> >     十大通缉犯,生前无恶不造,临终念本师释迦牟
> > 尼佛,有可能解脱吗? 这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当然也
> > 不能打包票,佛世时就有许多人是临命终时才知佛法
> > 然後就证圣位或往生善处的。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 没错没错,
> 师兄 DavidChiou 於阿含有深入研究,
> 能知道阿含经的深意,於大乘法一定就能通达深意。
不好意思,末学对於这点有所疑惑。
末学的看法是,小乘佛法(阿含)是大乘的基础,
也就是大乘佛法要以小乘佛法为根基,
所以小乘佛法基本上是小集合,大乘佛法是大的集合
末学不明白为什麽通达阿含经就能通达大乘法?
如果说通达大乘就能通达小乘,这还比较说得通。
就好比通达加减乘除不一定能通达微积分,
但通达□积分一定就通达加减乘除不是吗?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想必已经通达四阿含法,
但他在听闻佛说妙法莲华经时,仍然生了惊疑(参见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故之通达阿含者,未必通达大乘妙法莲华。

引述佛说妙法莲华经的化城譬喻品:
譬如险恶道,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布畏处,
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葚旷远,经五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之,於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宅舍,
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谓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稳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阿含精的境界,正如故事中的化城一般,非是究竟。
当然要度过此路,必然要有小乘修行的基础,
但若到了化城,通达了小法,以为已经通达了大乘法,
就如同众人迷於化城□而未至宝所,甚是可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妙法莲华经

> 其实是本质相同,过程有点不同罢了。
2004年 9月 6日 19:14:41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10
我爱死小白了 =_=|||
你说得很对,通达四阿含不一定通达大乘。
这是我的表达错误。

其实我是想说 DavidChoiu 师兄既通阿含又知大乘,真不容易。
是这个意思,我用字没仔细想,所以用造成彼此的理解错误,
我会再小心一点的,感谢你的指教。
Mon Sep 6 22:18:34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11
邱大刚
YuGar 太客气啦,

> 其实我是想说 DavidChoiu 师兄既通阿含又知大乘,真不容易。

    我没有通什麽 :Q 只是分享一些了解,其实许多的对立都是
後人各执一脚摸象而造成的,在佛陀的教导□面原先是不相妨碍、
各自融通的。

    对此议题有兴趣的人,BudaHelp 精华区的二个目录值得好
好研究研究:
\ 法义讨论 \ 经典讨论 \ 纯一满净 \
\ 法义讨论 \ 大小乘的议题 \

    所谓的大小乘是後人分的,佛陀没讲过他何时在讲小乘法,
阿含经变成小乘法更是後人的发明。其实在阿含经□就记载了佛
陀亲口说他正在讲大乘法。

    所谓四依法的「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麽是「了义经」?
「了义经」这个词是在阿含藏就定义的,而龙树菩萨则举例说明
了义经是《杂阿含经》(第一义悉坛)。但是佛法毕竟是有著正
法、像法、末法的流变,进入末法时代後,许多定义在抬己宗贬
他宗的立场下混淆了。

    像以下这些就是一些当今常见的疑问,而在经典中佛陀则亲
自为我们开示了解法。

> 末学不明白为什麽通达阿含经就能通达大乘法?
> 如果说通达大乘就能通达小乘,这还比较说得通。

    「乘」是载具,「大乘」代表了发愿载比较多人一起到彼岸。
但是现今所谓的「大乘」常变成搭顺风车,是被菩萨带到彼岸的 :P

    「彼岸」自然没有通达不通达的问题。

> 故事中的化城一般,非是究竟。

    谢谢 larvender 大德善心帮忙引上经文。法华经中讲了「於
一佛乘,分别说三」,何者为三? 三乘路径都是化城,那麽佛乘
又是什麽呢?

    祝福大众实证入佛智,六度到彼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Mon Sep 6 23:45:20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12
我爱死小白了 =_=|||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我还是想说一下
> 业报是自作自受,非他力所能救济
> 心常忆念三宝功德,命终必生善处
> 心常炽燃三毒恶业,命终必生恶处
> 并非禅定神通咒术,所能改变
> 念咒诵经吃素,就会有「功德」吗?
> 还可以到处回向,还可以帮消防队灭火吗?
> 嘴巴念一念就可以帮自己灭三毒火吗?
> 嘴巴念一念就可以帮饿鬼放焰口吗?
>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连自己堕饿鬼的母亲
> 都无法救度,食物一到母亲嘴边,便化为火炭
> 还是靠著盂兰盆法会,十方圣僧咒愿之力,救拔出苦趣
> 以一偈说之
> 纵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
>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就前後矛盾了。

1. 业报是自作自受,非他力所能救济
2. 靠盂兰盆法会,十方圣僧咒愿之力,救拔出苦趣

既然非他力所能求济,十方圣僧咒愿又怎麽救拔呢?

其实没有前後矛盾,
信力是大方便力,自仗自力,亦仗他力。

就像佛所教的一切,是他力,
我们如果有信力,就是自力。
少了自力,一切他力不起作用。


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内容没有问题,
信力够是一定可以超越苦趣的,信力不够就随业轮转。


信力的重要在阿含经里面也有暗示(也可以说是明示),
有一位尊者受不了身体的病苦而自裁,
天神四处寻找尊者的去处,发现找不著了,
佛说因为信心的缘故,尊者已经得不轮转六道。


所以不要小看没(世俗)智慧的欧巴桑欧吉桑们,
他们有无尽的信心,信心也许在某个角度来看很可笑,
但是没有信心在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很可笑。

这些有信心的人,不用去证明 10 x 10 = 100,
只因为相信佛所教,换句话说,只要背住九九乘法表就可以解开一切问题(结)了。
反而因为我们有一念怀疑在,一直要自己证明这个公式,
其实佛都证好了,我们再证一次其实有点......做白工的意思在里面。
证出来就是为让自己信心足够,自己就可以接受这个道理罢了。
Tue Sep 7 00:01:3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13
邱大刚
谨以此经文供养大众
(从 BudaDigest 转贴的,若有灌水之嫌请版主帮忙删除,谢谢)


[非自作自觉、非他作他觉,因缘说离於断常二边] <杂阿含、十二、三○○>

<<<<<<<<<<<<<<<<<<<<<<<<<<<<<<<<<<<<<<<<<<<<<<<<<<<<<<<<

佛告婆罗门:「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则堕断见。

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於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
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
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

注:第十二卷前面也有许多篇相关的,像是苦非自作、
非他作、非自他作,而是因缘生灭。
缘起法非世尊所作、非他人所作,而是法界常住。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Tue Sep 7 00:11:49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各位以下可能出於何典??
#14
面对自己
这样讲好像有点奇怪,佛法可以这样分吗?尤其是目前的学习环境.
跟过去的环境又大不相同了.这样区分佛教太过於怪异了.

※ 引述《larvender (知幻即离)》之铭言:
> 不好意思,末学对於这点有所疑惑。
> 末学的看法是,小乘佛法(阿含)是大乘的基础,
> 也就是大乘佛法要以小乘佛法为根基,
> 所以小乘佛法基本上是小集合,大乘佛法是大的集合
> 末学不明白为什麽通达阿含经就能通达大乘法?
> 如果说通达大乘就能通达小乘,这还比较说得通。
Tue Sep 7 20:18:45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