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skevin (南无阿弥陀佛)》之铭言:
这是印顺法师的一段话 , 可供为一个参考 , 很写实的一段话 :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仅是信仰的。所以义理的开导,或是修持的指示,都是通过理性,□茼麻□I的,正确的内容。由於通过理性的随机适应,自由抉择,所以宏传中的佛法,可说是
多彩多姿的。但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容易引起二项观念,不能完整的把握佛法。那二项□O:一、佛的教说,菩萨与祖师们的宏传,都是适应不同的时间地区,不同的根性好乐,而给
以适宜的教导。所以方便多门,或浅或深,或事或理……有些是不相同的,有些还似乎是
矛盾的。适应不同根性的不同教法,真是万花筒一样,初学者不能统摄条贯,每有不知如
何是好的感觉。二、由於众多的教说,有内在的关联性,常从一端而说到其他。如衣服一
样,提起衣领(当然这是最适当的),拉住袖口,或扯到衣襟,都可以得到衣服的全体。
但在一般人,对一一法门的应机特性,一一法门的浅深次第,一一法门的相互关联,
每被忽略而□侗的觉得都是差不多的。这种杂多而又差不多的观感,会引起相反的同一倾
向。有以为:彼此相同,所以一法就等於一切。这样,不需要广修遍学,一经一佛一咒的
佛法,大大的发展起来。其实是不能完满的把握佛法,取一滴水而弃大海,却自以为大海□ㄕb这。有的,不能完满的总持佛法,对自己多少理会的法门,赞扬到极点,□控o这是最殊胜的,最究竟的。有了这,就有了一切;或以为有了这,就不需要别的。
总之,佛法的多彩多姿,适化无方,凡不能统摄总贯,不能始终条理,都会犯上偏取
部份而弃全体的过失。这种家风,使佛教走上空疏贫乏的末运!
学佛 当皈依三宝 , 可以从阿含经次第学起 .佛所说法 ,
初.中.後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应该要很有信心的 . 佛为增益人间安乐 ,
增加天众 , 减损阿修罗众 , 而为说法 . 是可以使天人获安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