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jiqa (我要M机)》之铭言:
: : 要礼佛时,就把微细曼荼罗摆出来即可。
: : 古代唐僧西方取经,背著(负笈)一箱东西□面,最上层
: : 常常就有微细漫荼罗。
: 我还有疑问,就是曼荼罗是要与佛经(或佛像放在一起吗?)?该怎麽放才如法?
曼荼罗如果是一张佛卡,那麽本身就有佛像的作用。
释迦牟尼佛说:「若其心净,则见此土功德庄严」。娑婆世界是
秽土,但是有金刚经之处就是净土、心净之处就是净土、有曼荼罗之
处就是净土。
因此只要不是故意为了谤佛而摆在脏的地方就可以。曼荼罗的功
效之大,所安置之处皆为净土,而不是说曼荼罗很差、一摆到不够乾
净的地方就失去功效了。那就太贬低曼荼罗,只是神道教的习惯罢了。
以玄奘大师出西域而言,全部的家当都背在背上,跟曼荼罗摆在
一起,没有不如法,反而诸天赞叹。
佛法行人,要有诸佛所化之处,当下皆成净土的自觉。
: 我看了精华区内的文章,关於药师法门内的仪轨,小弟实在毫无自信
: 能做的如法,我的内心深怕任何做的不如法,而且我总会自内心产生一个念头,
: 我不清净,我自己想持戒都持的不清净(应该不能说持戒,我只是要去遵守
: 五戒,但我都做的不好)而不敢去做这麽庄严的事情。
: 也许这是藉口,可是我的内心真的很怕做的不如法
考试能一考就满分最好,不过也不能为了怕没有满分就不去考试 :)
佛法是给未成佛的人修的,目的就是能增进终至成佛,因此只要不是
恶意,只要是在努力上进,就可以啦。
药师法门能助持戒不净的行者渐次清净,可参见药师经内容。因
此不必怕自己不够如法。依佛所言而行就是如法。
For your information.
Originally posted by kftseng:
昔日有善来比丘发心出家,
佛陀将他交给已得罗汉的行者教授.
罗汉为其剃度後, 为他讲五戒,
1. 不杀生
2. 不偷盗
3. 不邪淫
4. 不妄语
5. 不引酒.
数日之後又授其他轻重戒律..
善来比丘只会压抑. 弄得心神俱疲.
到最後和上座长老说要还俗去了..
长老就很紧张啊, 一直和他商量,
并一直在和他说, 这个戒为何要守?
那个戒为何不能犯? 犯了会有什麽业报?
善来比丘越听越灰心.
佛陀在精舍中听到外面吵吵闹闹的,
还有争执的声音, 哭泣的声音.
就走出来, 请这些在劝善来比丘不要还俗的人,
到堂前来解释事情经过.
佛陀很慈悲啊, 看善来比丘修行的形容枯槁的,
就问他, 你是怎麽了? 善来比丘很诚实,
就把他受到的委曲啊, 全部都说给佛陀听了.
佛陀就和那些上座长老说, 你们这样教就不对了.
和那些长老说, 这样好了, 我自己来教.
然後就和善来比丘说, 他们教的通通先不要管,
修行只要记得时时观照『身、口、意』三业,
不要散慢、放纵就好. 然後在善来比丘情绪稳定後,
就和长老说, 就让他这样修行就好.
善来比丘回去後, 自己不断的用心观照自己的身、口、意
三业. 不令过犯, 不久之後就证入阿罗汉, 所有的戒行,
都悉清净无染.
後来佛陀就制戒了, 说, 在沙弥戒尚未圆满前,
不可以和他教菩萨戒. 所以, 现在流传下来,
就算沙弥很有心要修行, 在他心智尚未圆熟之前,
上座长老在授菩萨戒时, 沙弥不可以在旁边听戒.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