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1
灰色马桶
※ 引述《upasika (邬波斯迦合十)》之铭言:
> [圣人不持咒外求离苦] <中阿含、四十七、三、一八一>
> <<<<<<<<<<<<<<<<<<<<<<<<<<<<<<<<<<<<<<<<<<<<<<<<<<<<<<<<<<<
> 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
> 舍离此内,更从外求,
> 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
> 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明白四谛的人之中,终究没有一个

  会因为受到极深苦痛,甚至面对死亡时

  为了解脱此苦而舍离正道,反去求助於外道咒术

>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
> 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
> 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若凡夫人中,必定是有舍离正道,反去求助於外道咒术者

  以上是末学的浅显的解读.. 可能有点含糊拢统 ^^"

  所以还请了解的人不吝指点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Wed Dec 29 22:31:56 200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2
邬波斯迦合十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27/new3_1.htm

远离邪命非法:
《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
末学  邬波斯迦合十
~~~~~~~~~~~~~~~~~~~~~~~~~~~~~~~~~~~~~~~~~~~~~~~~~~~~~~~~~~~~~~
*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  如救头燃 *
2005年 1月 1日 21:01:0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3
灰色马桶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 引述《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有些咒语(真言)仍为佛所宣说,其目的在於让众生解除
> > 痛苦,安於向道,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头就有
> > 佛所宣说的真言,若持者,可以让大家早日脱离苦难。
> > 若说「咒语非佛说」则是以偏概全矣。
> 若说持咒可以灭苦
> 此非佛说,而是外道法
> 佛陀所说灭苦之道
> 乃是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三十七道品法

末学以为,若说「咒语非佛说」确实是有以偏概全

经典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如来宣说咒愿

当然这与外道咒术的目的是不同的

印象中真言门的施设是为五浊恶世中

修学佛法诸多障碍的众生

当然如果我们能像禅宗祖师一样,一闻便悟

自然也不需要真言的辅助

譬如老人行动不便,如果硬是逞强不用□杖

万一跌倒了,别人也爱莫能助...


阿弥陀佛
Sat Jan 1 23:53:47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4
七月
>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印象中真言门的施设是为五浊恶世中
> 修学佛法诸多障碍的众生

    真言不一定是为多障碍的众生施设的,
如中阿含所言......梵摩梵志,先前已得须陀
洹果,之後,世尊又为彼说咒愿,命终後得阿
那含果,即是一例。

《中阿含经》卷41梵志品2(161)
>>>>>>>>>>>>>>>>>>>>>>>>>>>>>>>>>>>>>>>>>>>>
梵志梵摩坐已。世尊为彼说咒愿曰

  咒火第一斋   通音诸音本
  王为人中尊   海为江河长
  月为星中明   明照无过日
  上下维诸方   及一切世间
  从人乃至天   唯佛最第一 

於是。世尊为梵志梵摩说咒愿已。从座起去。
......□(之後,梵摩命终,诸比丘问佛)
世尊答曰。比丘。梵志梵摩极有大利。最後知
法。为法故不烦劳我。比丘。梵志梵摩五下分
结尽。生彼得般涅盘。得不退法。不还此世。
尔时。世尊记说梵摩得阿那含。
>>>>>>>>>>>>>>>>>>>>>>>>>>>>>>>>>>>>>>>>>>>>>


> 当然如果我们能像禅宗祖师一样,一闻便悟
> 自然也不需要真言的辅助。
              ^^^^^^^^^^
  对於「咒愿」的看法,世尊在某一时间,曾为比丘弟子开示,
  为什麽「咒愿」能成就信根、戒德、闻成就呢? 就值得行者好好深思了。
  也许,真言并不是您所想的那样--->只是「辅助」,正常时不需要的"东西"。
  也许,真言并非如您所想的如此肤浅。

《增壹阿含经》 (卷29) 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一 (三)
>>>>>>>>>>>>>>>>>>>>>>>>>>>>>>>>>>>>>>>>>>>>>>>>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咒愿有六德。
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德。於是。施主檀越成就三
法。云何檀越施主成就三法。於是。檀越施主信根成
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
施物之法复成三法。云何为三。然彼物色成就.味成
就.香成就。有此三法。是谓。比丘。有此六事获大
功德。名德远闻。获甘露之报。是故。诸比丘。若欲
成就此六事者。当念惠施。
>>>>>>>>>>>>>>>>>>>>>>>>>>>>>>>>>>>>>>>>>>>>>>>>>
Sun Jan 2 10:01:13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5
七月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咒愿」与「咒术」是不同的东西

    杂阿含经里曾有提到「咒术」,是佛亲口宣说,意思等同「咒愿」。

> 佛陀可没有教他持诵什麽「咒术」,来解救其母
> 更没有什麽大菩萨来施展神通
> 四阿含才是原始佛教的教义
> 而不是迷信什麽咒术、神通
        ^^^^^

以下是《杂阿含经》的记载,.....与您自己所认知的"四阿含"不同。

《杂阿含经》(卷9) (二五二)
>>>>>>>>>>>>>>>>>>>>>>>>>>>>>>>>>>>>>>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尊者优波先那有小
恶毒蛇。如治眼筹。堕其身上。其身即坏。
如聚糠糟。
佛告舍利弗。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
毒。身亦不坏。如聚糠糟。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诵何等偈。何等辞句

佛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

  常慈念於彼   坚固赖吒罗
  慈伊罗盘那   尸婆弗多罗
[... ...]
    法宝灭众毒   僧宝亦无馀
  破坏凶恶毒   摄受护善人
  佛破一切毒   汝蛇毒今破 

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

坞耽婆隶 耽婆隶 ?陆波婆耽陆 奈□ 肃奈□ ?跋□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 尼罗枳施 婆罗拘闭坞隶 坞娱隶悉波呵

舍利弗。优波先那善男子尔时说此
偈。说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坏。
如糠糟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优婆先那未曾闻此偈。
未曾闻此咒术章句。世尊今日说此。正为当来
世耳。
>>>>>>>>>>>>>>>>>>>>>>>>>>>>>>>>>>>>>>>>>>>
Sun Jan 2 12:06:21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6
七月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铭言:
> 咒愿:咒说善愿
> 咒术:持咒行术
        ^^^^^^^^
        持咒愿行术

> 两者是不同的东西
  ^^^^^^^^^^^^^^^^
      这是您自己的定义,咒,本义即有祝祷之义。
      您说的咒术,查一下CBETA,大多是什麽什麽「咒」....

> 请您引证经文,说明两者哪□一样?

      持咒愿行术,.....

> > 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
> > 坞耽婆隶 耽婆隶 ?陆波婆耽陆 奈□ 肃奈□ ?跋□
> >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 尼罗枳施 婆罗拘闭坞隶 坞娱隶悉波呵
> > 舍利弗。优波先那善男子尔时说此
> > 偈。说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坏。
> > 如糠糟聚。
> 您持此「咒术」,最好一百万遍
> 再去给毒蛇咬,看看会有什麽下场?
  ^^^^^^^^^^^^
      这里是只提出《杂阿含经》有相关记载,而且佛陀并不会说您持此咒术再去
      给毒蛇咬这类的话,您仔细看原文是如何说的,谢谢。


> 您知道此咒的含义是什麽吗?
> 我是不知道啦,也不想知道
> 因为我根本不会迷信什麽「咒术」
                         ^^^^^^^
      只能说咒术在现代有负面的意思,如果不懂,请参考本版精华区:
      法义讨论 > 密法,真言 > 如来不说咒语,只说咒愿

这话题在此打住,谢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Sun Jan 2 14:02:24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7
我要M机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night.bbs@cbs.ntu.edu.tw (痛不可言)》之铭言:
砍光光...

插个嘴,小弟相信佛不妄语,而且也相信这些咒(至於是咒术?咒愿?小弟不清楚)
我只知道这些经文都是有益於一切众生,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解脱法,每个众生的根器
不同,有的众生适合某法门,有的是和另一个法门,但目标终究是解脱生死,救渡众生,
所以小弟觉得,死抓著文字相,倒不如如实修行,因为个人觉得这个讨论
已经被死抓著文字在解读,我记得咒语都是不翻译的,至於原因各位大德比我还清楚,
佛菩萨既然口说这些咒语,并且在後世翻译经点也都同意不把咒语的意义翻出来,
那麽就如实如法的学习,而不是死执著咒语的内容或咒语能不能救护,当一直想著
这点的时候,就已经再怀疑佛菩萨所说的话了,越是质疑,越是无法诚心的念诵,
越是想去从别的经文找某个对文字的解释,问题又越大,因为佛法不是有其演示的
顺序,讲般若是为了破执,那麽若要全盘了解佛法,势必一定要从最开始开演佛法,
到莫後佛般涅盘有个贯彻的了解,并且深解佛意,否则那边抓一点这边抓一点,
搞的最後开始怀疑?那麽学佛何用呢?信为最重要的一步,连信都不见了,
学佛法又能怎样?

况且在佛遗教经中,佛不也指出了在佛般涅盘後,後世的佛弟子应该如何修行?
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後面忘了)
如实修行才是真的,至於他人所修法门,各有不同,但是这些经文都是收录在大藏经中,
不应有疑,不应怀疑佛菩萨之说,就如同印光大师所说,要深信切愿
而每个人的修行法门都是她们因缘际会去接触的,也许未必是适合她们的法门,但总
是佛菩萨所说的法门,如实修行求得解脱,而不是在钻文字相,东钻西钻实无意义,
就算搞懂了,是否又如同开经偈所言: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样的钻,是不是就是如实
解了真实义呢?

佛与佛是互相赞叹的,但现在却是大家在学佛法,却是□再怀疑我修习的法门,
我在批斗□的所学,这样有何意义?若只是想求他人对□的话的肯定?
那麽也毫无意义,因为我们都是凡夫,要得肯定,就努力修学,让佛来为□磨顶受记,
那才有实在的意义。

以上是小弟的谬论,还请大德指教,感恩。
Sun Jan 2 11:31:51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8
邬波斯迦合十
> 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後面忘了)
【法四依】。
即所谓(1)依法不依人;(2)依义不依语;(3)依智不依识;(4)依了义经不
依不了义经。
2005年 1月 2日 20:37:56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9
重生!
    如果日常生活有发生大问题的话,应当循正常管道(医师或其他专门
职业及技术人员等等)去解决,然後再去祈求形而上的力量来帮助你才是
正途。

    至於凡事都「只」想依赖形而上的力量的话,那才叫迷信了。
Sun Jan 2 21:07:14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读经]不以咒术求离苦
#10
深奥幽玄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引述《images.bbs@cbs.ntu.edu.tw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之铭言:
: ※ 引述《YuGar.bbs@ptt.cc (深奥幽玄)》之铭言:
: > 心灵的确会影响物质,手脚能动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 > 现在,回到原来的问题,咒语有没有用呢?
: > 各位应该可以回答吧?
: > 说「有」、「没有」都是不正确的。
: > 问题不是在咒语上面.......
: 虽然心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但持佛所宣说之真言乃
: 佛正法之一,如果佛正法只是信与不信之问题,那麽,
: 佛法如何有法王之称呢?
: 佛说秘密言,没有体会很难说清楚。
: 至於是不是需不需要大圆镜智才能分辨是否一个人有妄
: 语、得证,恐怕是未必。因为,我们都知道清海、宋七力
: 、卢胜彦皆是自称得证的人,但是我们有大圆镜智吗?
: 未必吧?
: 如果要有大圆镜智才能分辨谁才是妄语,那麽,事实上
: 佛法早已不存。
: 回归戒律、经典才是分辨的正途,而不是大圆智镜。
: 以上。

你误会末学的意思了,末学是说,
八正道中的:「正信」最为重要。

信与不信,绝对会有影响,
在阿含经中给孤独长者因为「信佛」而得大利益。
长阿含前面数节也有谈到天王们谈过去世因「信佛」而得大利益。

我们再次回到问题的原点:
咒语有没有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相不相信佛言。

--
欢迎参观我的部落格
    YuGar POWER
        围棋新闻.诘棋发表与讨论.围棋棋友心得经验交流.无限期招募共同作者.
            http://www.wretch.cc/blog/yugar/
                IGS 帐号:YuGar (注意大小写)
Sun Jan 2 23:55:37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