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我" ?
#1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
    请问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来思考,"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是说适合目
  前社会环境的定位?说"定位"可能有点不恰当,但
  也不小得怎麽问,就是在不执著中,每个人应该有
  的社会生存态度吧?

    由其是目前充斥著各种乱象与正轨的社会。

    阿哩阿兜..4

--



      戒律为佛法的基础若言学佛须常自律
Sun Jan 2 13:31:29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我" ?
#2
邱大刚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请问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高级班的修法。比较起来,
「天下为公」还较简单,天下为公自然所作所为利益众
人,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至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已远超过「天下为公」了。

>   来思考,"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是说适合目

    一般世俗的次第(不见得是佛法)是:
小我 -> 大我 -> 无我

    光是「天下为公」,就没有自我定位的问题,何况
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过这是因为是高级班的修
法,我们凡夫常常只能说口头禅 :Q

>     由其是目前充斥著各种乱象与正轨的社会。

    这部份遵循八正道就可以啦。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Tue Jan 4 11:07:59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我" ?
#3
笨小子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请问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来思考,"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是说适合目
>   前社会环境的定位?说"定位"可能有点不恰当,但
>   也不小得怎麽问,就是在不执著中,每个人应该有
>   的社会生存态度吧?
>     由其是目前充斥著各种乱象与正轨的社会。
>     阿哩阿兜..4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修到我们的心对境忘情…八风不能动。
来无欢喜,去无担忧。(像镜子一样)
至於生存态度,就照八正道的正命去做就吧…
--
李瑞烈老师说:
谈道不谈钱,谈钱非道也。
来者同修,去者不留。来无欢喜,去无担忧。
Fri Jan 7 08:52:15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我" ?
#4
rlai000
※ 引述《WhoamI (笨小子)》之铭言:
> >     请问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   来思考,"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是说适合目
> >   前社会环境的定位?说"定位"可能有点不恰当,但
> >   也不小得怎麽问,就是在不执著中,每个人应该有
> >   的社会生存态度吧?
> >     由其是目前充斥著各种乱象与正轨的社会。
> >     阿哩阿兜..4
>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
>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
风不能动
> 。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
>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修到我们的心对境忘情…八风不能动。
> 来无欢喜,去无担忧。(像镜子一样)
> 至於生存态度,就照八正道的正命去做就吧…

末学认为,如果学佛要学到「忘情」,那就连道上「菩萨」之名亦可废,菩提萨□
正是「觉有情」之解。

正如镜子,无论镜像如何展现於镜中,镜子没有沾染分亳;但一切镜像,必於镜中
作展现,别无他处。
2005年 1月 7日 9:28:21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我" ?
#5
常悟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请问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来思考,"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是说适合目
>   前社会环境的定位?说"定位"可能有点不恰当,但
>   也不小得怎麽问,就是在不执著中,每个人应该有
>   的社会生存态度吧?
>     由其是目前充斥著各种乱象与正轨的社会。
>     阿哩阿兜..4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我应该是分别的层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简单的说是不执著,在
凡事不执著的心态下而得大自在,至於[我]的定位应该是定位在[大我]上,此大我乃
是无分别心,当然要免强将此二个层次结在一起说也可以,也就是在不分你我的当
下,对诸事就不会执著,也就是无所住心生,相对说心无所住当下也就不分你我[大
我],如果此社会大家都能以此不执著.不分别的心态来处世,可想而知社会将相当融
洽,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此世间就是众业而成的],只能随缘而化...o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常悟
2005年 2月22日 20:37:16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我" ?
#6
嗡嗡
※ 引述《arkii (观心自在自在无碍)》之铭言:
>     请问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来思考,"我"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是说适合目
>   前社会环境的定位?说"定位"可能有点不恰当,但
>   也不小得怎麽问,就是在不执著中,每个人应该有
>   的社会生存态度吧?
>     由其是目前充斥著各种乱象与正轨的社会。
>     阿哩阿兜..4
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每个人都有自性,即未来佛性。
智慧由自性而生,
多观照自性,扫尘除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Tue Feb 22 22:14:00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