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再次请问,有关阿含经中。
#1
ViMal
关于,佛为什麽不以佛力直接将所有众生接引。
2005年 2月11日 1:03:07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次请问,有关阿含经中。
#2
buddhanature
佛不度无缘众生
众生 就是指众缘和合而生
此无缘非永远无缘 乃是暂时无缘
用佛性比如一个种子 水和阳光和土壤 就是它的缘生性
缺一皆暂时无法发芽 但迟早发芽
待跟佛法或善知识结缘後 肯信入 则看个人发心而迟早都会成就
因为佛菩萨(菩萨是指圆教初住以上菩萨)随时念念都是众生苦
佛菩萨随时随地想尽办法地要救度一切众生
但是众生念念是自己 自私自利 所以无法感应道交
若众生心心念念跟佛菩萨一样 磁场一致 则无有不感应道交者
故佛门常说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唯除所求不善者(自私自利者)
等到有一天 某众生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付出
那恭喜了 当下就是佛菩萨所渡化而成就者
那就会反过来当佛菩萨而救度一切佛菩萨
为何说众生能救佛呢
此地是说 救度未来佛者(现在还是众生)
故说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又说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皆因无明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要证得无智亦无得 或说无上正等正觉 就要放下 自私自利 贪嗔痴慢
名闻利养
佛性圆满如日虚空住  本不用去求觉正净
 只要用心去除蔽日的乌云(自私自利 贪嗔痴慢 名闻利养)
就会看到自己的圆满 和众生和佛一样圆满
愿能对您有所助益
阿弥陀佛


说众生者 即非众生 是名众生
※ 引述《vimal (ViMal)》之铭言:
> 关于,佛为什麽不以佛力直接将所有众生接引。

--
不以有行 亦不以无行 即得受记
维摩经云 诸行性相 悉皆无常
涅盘经云 佛告迦叶 诸行是常 无有是处
汝但一切处无心 即无诸行 亦无无行 即名受记
阿弥陀佛常以佛光摄受一切众生 请常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2005年 2月11日 2:04:34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次请问,有关阿含经中。
#3
常悟
※ 引述《vimal (ViMal)》之铭言:何
> 关于,佛为什麽不以佛力直接将所有众生接引。
贤者所言即是,但此非关佛力只因终生痴迷不愿[一时]被度,又[世间法]有佛有法有
众生[分别心],[出世间法]无佛无法无众生[无我性]...o
注:所谓无佛无法无众生是说佛和众生其[性]是没有分别的,有分别的是佛心是清净
的,而众生心是染尘的,如果众生心不染尘,那就跟佛没有差别,那所谓的尘是外加
的,并非本来就有的,所以才有如禅宗名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回覆本来的面
貌][若言佛有说法既是[谤佛]..佛所说的只是因材施教方便说的,[本来如是.何来
一法]...o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2005年 2月11日 9:41:59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次请问,有关阿含经中。
#4
ViMal
您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请问能有《阿含经》的里的经文提供吗?

以前我在精华区里见过,但是当时没有保存下来,

※ 引述《selfnature (buddhanature)》之铭言:
> 佛不度无缘众生 
> 众生 就是指众缘和合而生 
> 此无缘非永远无缘 乃是暂时无缘  
> 用佛性比如一个种子 水和阳光和土壤 就是它的缘生性
> 缺一皆暂时无法发芽 但迟早发芽 
> 待跟佛法或善知识结缘後 肯信入 则看个人发心而迟早都会成就
> 因为佛菩萨(菩萨是指圆教初住以上菩萨)随时念念都是众生苦
> 佛菩萨随时随地想尽办法地要救度一切众生
> 但是众生念念是自己 自私自利 所以无法感应道交 
> 若众生心心念念跟佛菩萨一样 磁场一致 则无有不感应道交者
> 故佛门常说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唯除所求不善者(自私自利者)
> 等到有一天 某众生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付出
> 那恭喜了 当下就是佛菩萨所渡化而成就者
> 那就会反过来当佛菩萨而救度一切佛菩萨
> 为何说众生能救佛呢
> 此地是说 救度未来佛者(现在还是众生)
> 故说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 又说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皆因无明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 要证得无智亦无得 或说无上正等正觉 就要放下 自私自利 贪嗔痴慢 
> 名闻利养 
> 佛性圆满如日虚空住  本不用去求觉正净 
>  只要用心去除蔽日的乌云(自私自利 贪嗔痴慢 名闻利养)
> 就会看到自己的圆满 和众生和佛一样圆满
> 愿能对您有所助益
> 阿弥陀佛   
> 说众生者 即非众生 是名众生
> > 关于,佛为什麽不以佛力直接将所有众生接引。
2005年 2月11日 19:17:45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