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止恶之功能(即戒体,又译无作、无表),其性通於大小乘,古来有三种异
说,即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
(一)色法:
说一切有部认为戒体乃依四大而生之无见无对之实色,摄於色蕴之中,称无表业或
无表色。
如俱舍论卷十三所载(大二九.七○上):「□婆沙师说有实物,名无表色,是我
所宗。」
(二)心法:
经部、唯识宗之主张。谓受戒时有发动思之心所,由此心所之种子相续而生防非止
恶之功能,故戒体虽依受戒时之表色而生,附以色名,然实为心法。
如成唯识论卷一所载(大三一.四下):「表既实无,无表宁实,然依思愿善恶分
限,假立无表,理亦无违。谓此或依发胜身语善恶思种增长位立,或依定中止身语
恶行思立,故是假有。」盖大乘唯识宗主张无表虽非色,但由其所防与所发,假名
为色。又就别解脱戒而言,谓无表以思心所种子上之功能为体;若就道共戒与定共
戒而言,则以现行之思为体。
(三)非色非心法:成实论之主张。谓戒体无形质,故非色;无缘虑,故非心。
如成实论卷七无作品所载(大三二.二九○中):「若人在不善、无记心,若无
心,亦名持戒。(中略)无作法非心,今为是色,为是心不相应行。(中略)色是
恼坏相,是无作中恼坏相不可得故,非色性。」道宣亦主此说,系於四分律之当
分,依准成实宗之所立,立非色非心之戒体。但道宣於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三
复举出南山圆宗之戒体说,即视四分律分通於大乘,而以藏识(真妄和合之现识)
中熏习之善种子为戒体,此「种子戒体说」实为道宣之正义。
天台宗智□大师於菩萨戒义疏卷上谓戒体为假色,但据其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
二、摩诃止观卷四上所载,则以心性为戒体。天台一家虽有色心戒体二说,但仍以
色法戒体为定准。
密教亦主张戒体为心法,以本有之净菩提心为佛性三摩耶戒之戒体。
请详见:
俱舍论卷一
俱舍论光记卷十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卷中一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
大乘义章卷十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四之一
授菩萨戒仪
释氏要览卷上
梵网经玄义p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