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众生能解佛法耶?
#1
LMR
※ 引述《killua (---)》之铭言:
> 法华经:
> 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 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法
>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如经中所言 「佛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 那麽我们能以思量分别之外的方法去了解佛法吗?
> 而佛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那麽众生可能了解佛法的意义吗?
> 烦请各位大德答之
> 谢谢
□好,我觉得,众生当然能够了解佛意,因为佛善用譬喻让众生了解,
可是佛法广大,我们众生不能一时能够全盘知道,但因为佛以譬喻
来让大众亲近佛法,带我们修行,当我们渐修向上之直到佛果位
时就会懂了,只是这中间的过程,佛用譬喻一步一步带领我们了解。
Sun Feb 20 10:47:42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众生能解佛法耶?
#2
文明
※ 引述《killua (---)》之铭言:
> 法华经:
> 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 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法
>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法华经是佛对菩萨的开示,既然是菩萨就不是指普通人,
说佛法无三乘终归一乘法,因为开示的对象是菩萨,等级较高,所以那种境
界我们不容易理解。即使是菩萨,因为还没有到佛清净圆满的果位,所以还
需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

> 如经中所言 「佛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如果要用「思量分别」,就是落在意识,与佛法的清净不相应,
反过来说,即佛法不能以分别意识去理解。

> 那麽我们能以思量分别之外的方法去了解佛法吗?
> 而佛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这句是说,佛的境界只有佛能真正了解,即使是菩萨,低地的菩萨还不能了
解高地菩萨的境界。

> 那麽众生可能了解佛法的意义吗?

有句话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
因出世间道理,无法以世智来理解,
有善知识解说,读者还是可以明白经文的意义,但要契入那种境界
并不容易。
Sun Feb 20 14:12:58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众生能解佛法耶?
#3
嗡嗡
※ 引述《killua (---)》之铭言:
> 法华经:
> 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 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法
>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如经中所言 「佛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 那麽我们能以思量分别之外的方法去了解佛法吗?
> 而佛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那麽众生可能了解佛法的意义吗?
> 烦请各位大德答之
> 谢谢
所以要直指本心,要见性才可了解佛法的意思。
读经、诵经不如行经,行经才可了解经的情,而非只是经的文。
Sun Feb 20 15:16:19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众生能解佛法耶?
#4
常悟
※ 引述《killua (---)》之铭言:
> 法华经:
> 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 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法
>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如经中所言 「佛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 那麽我们能以思量分别之外的方法去了解佛法吗?
> 而佛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那麽众生可能了解佛法的意义吗?
> 烦请各位大德答之
> 谢谢


佛法既然是法当然众生可以解释佛法[共参时一定有各自的说法],不解释佛法就不
知法义,因为只听法而不加以思考会有一知半解的可能,印象也会模糊,严重的会变
迷信,时常思考佛法意涵对成就有一定的帮助[指未证道者],修习佛法一定要能解释
佛法的意思,才会进步,以上说法是对未证道者说,至於不能解说的佛法,其实并不是
指佛法了,不能解说者乃是真如.佛性或说一真法界,此真如.佛性等是正觉者的一种
意境,有说[言语道断不解其意,或如人饮冰冷暖自知]此境不能解说,怕会误导,至於
看不见的诸佛境界,也只有佛者自知,当然一般众生和未证佛菩萨果位的法师也不能
解说,其实所谓的佛法只是方便说的,既然是方便说当然要种种的解说,那种种的解
说只要是善意的其实也并不那麽重要,就因为是[方便说],但解说者一定不能说[佛
说]…o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常悟
2005年 2月21日 18:53:09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众生能解佛法耶?
#5
buddhanature
五乘佛法与三乘佛法乃归於一乘佛法
    实则是纲领与扩展的差别
    也就是对於根器不同众生 人天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 自有其适合佛法可以学习
    乃至佛菩萨化身无量 於鬼道 畜生道 地狱道 普度众生
    故说 量根施器
    如华严经 普贤菩萨的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又如楞严经的 随众生心 应所知量
  又如法华经普门品的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故佛菩萨的作用和身分就是
即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
佛菩萨是无条件的付出
  或如金刚经的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
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
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
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
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
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
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者。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
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
法。」

    即是大德所言
     法华经所云      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 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
                   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法
    若是大德害怕担心众生不知能否正确 实是可喜现象
    此则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菩提心
    然而大德需知
        佛说 该度我已度 未度已种将来得度因缘
故众生就是现前善根因缘福德不够 待其自修自种福德因缘
未来世或尽未来世都有佛菩萨会示现来度化 只是现前多受点苦
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

众生所理解的会根据众生她们自己累生累劫的思考模式 用思惟的方式
故虽能有提升 如畜生升到人道 或人道升到天道
但都还是无法理解 累生无法出三界
可是这都是将来得度的部份因缘
如果能不用思惟 或说所谓的善思惟 则无法符於自然性
当然来生会再轮廻

而这里的{{惟有诸佛乃能证之}} 诸佛是指圆教初住菩萨以上果位的菩萨
也就是能以一真法界菩萨身化无量佛身去无量世界度化众生的菩萨

{{佛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如金刚经: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
来心不可得。
这里的心就是指众生用意识来思考做事 也就是俗称的感情用事
无法依智不依识
故常有解错之时
也就是为何 武则天要在开经偈引用法华经的部份内容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文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的主因
也是末学在回文时 尽量鼓励和希望 学佛人 一定有人指导要常听讲经的主因
以免妄生见解 让佛法日渐衰微
虽然本版的规定要以经为主 但是这里可看出论有其必要性
也就是解释经文的部份
可见得大多数学佛人学佛观念有很大偏差
否则可能任一文章都无法贴上来 因为都是论 那就太好笑了
因为佛法解答版没有人讲话和回答
三法印和四依止 几乎没人了解内涵 故有此现象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
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
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
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
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
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般凡夫贪执於有边 而声闻根器人执於空边
菩萨度一般众生说空 以破其有  跟声闻众说妙有 以破其虚无之执空
也就是达到真空妙有而不执任一边 以中道度众 此中道也是暂设
故一般众生或声闻暂不能入实相法要
等到放下任一边 当下就是见到本来面目

众生了不□解也跟我本身修学有部份交集关系
也就是说 我能善说法 乃善知众生根器而应病给药
故能药到病除
若自己修学不力 则有很多众生都不能受法益
这就是佛常常说的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如金刚经经文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
众生,是名众生。」

愿能有助於您
阿弥陀佛

※ 引述
> > 法华经:
> > 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 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 >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 如经中所言 「佛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 > 那麽我们能以思量分别之外的方法去了解佛法吗?
> > 而佛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 > 那麽众生可能了解佛法的意义吗?
> > 烦请各位大德答之
> > 谢谢

--
不以有行 亦不以无行 即得受记
维摩经云 诸行性相 悉皆无常
涅盘经云 佛告迦叶 诸行是常 无有是处
汝但一切处无心 即无诸行 亦无无行 即名受记
阿弥陀佛常以佛光摄受一切众生 请常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妙音香光 合十
2005年 2月22日 18:13:58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