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1 |
费玛
|
请教诸位先进大德几个佛学上的问题:
1.「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语出何典?
2.另外所谓「四法印」(加入有漏皆苦)及「一实相印」的典故又出自哪里呢?
3.为何说三法印是小乘及一实相印是大乘?
2005年 3月 3日 20:51:06 星期四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2 |
buddhanature
|
三法印与一实相法印
语出大智度论第二十二
http://www.suttaworld.org/scripture/lon/lonb25/index.htm
得佛
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离。
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
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
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行者知三界皆是
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後无。
诸善法及三法印。如通
达中说。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
涅盘。是名佛法义。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
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
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
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
坏。圣人知是三种法相。於一切依止邪见
各各鬪诤处得离。譬如有目人。见群盲
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问曰。佛
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今
何以故说三实。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广
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即是苦谛集谛
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寂灭涅盘即是尽
谛。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
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
无相故心不著。无相不著故。即是寂灭涅盘。
以是故摩诃衍法中。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
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盘。是念法三
昧缘智缘尽。诸菩萨及辟支佛功德。
或
T25n1509_p0222a27(02)□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离。
T25n1509_p0222a28(00)□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
T25n1509_p0222a29(00)□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
T25n1509_p0222b01(03)□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
问曰。
T25n1509_p0223b04(01)□佛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
T25n1509_p0223b05(01)□今何以故说三实。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
T25n1509_p0223b06(01)□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
T25n1509_p0223b07(08)□无常即是苦谛集谛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
T25n1509_p0223b08(07)□寂灭涅盘即是尽谛。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
T25n1509_p0223b09(03)□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
T25n1509_p0223b10(04)□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著。无相不著故。即是寂灭涅盘。
T25n1509_p0223b11(00)□以是故摩诃衍法中。
T25n1509_p0223b12(09)□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盘。
T25n1509_p0223b13(04)□是念法三昧缘智缘尽。诸菩萨及辟支佛功德。
另可参阅角虎
http://www.jhoo.com/cgi-bin//dic.cgi?i=2344&kw=三法印&bk=ding
http://www.jhoo.com/cgi-bin//dic.cgi?i=13177&kw=法印&bk=ding
和佛光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法印
列出内文如下(注意这里讲的大智度论卷三十二 是输入错误的 和本站精华区
阿含部一样都写成32 正确应该是22)
<一>梵语 dharma-mudr□。与「法本末」、「法本」、「相」、「忧檀那」(梵
ud□na)等词同义。法,指佛法、佛教;印,即旗印、印记、标帜。法印系指佛教
之旗帜、标帜、特质,乃证明为真正佛法之标准。又印有真实、不动不变之义,例
如王者之印,能为证明。吉藏之法华义疏卷六载,印,印定诸法不可移改。又以文
为印,将文定理,谓理与文相应者乃为实理,故称法印。後世称杂阿含经卷十所指
之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静等三者,为三法印。又称一切行无常、一切
行苦、一切法无我、涅盘寂静,为四法印、四忧檀那。此四者加一切法空,则称五
法印。据法华玄义卷八上载,三法印系小乘之法印,而大乘仅有诸法实相之一法
印,即一实相印。〔增一阿含经卷十八、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菩萨地持经卷
八、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俱舍论光记卷一〕 <二>日本僧位之一。全称法印大和尚
位。即僧正之位,乃日本僧纲之最上位。日本僧位之制度原为满位、法师位、大法
师位等三位,僧纲与凡僧二职皆可同授此三阶位,不分位号,亦无尊卑。真雅鉴於
此弊,遂於清和天皇贞观六年(864)上奏,请於三阶之外更制定法桥上人位、法
眼和上位、法印大和尚位等,以为律师以上之位。法印大和尚位宜僧正之阶位为
之,法眼和上位宜僧都之阶位为之,法桥上人位宜律师之阶位为之。因此,真雅亦
为日本受赐法印大和尚位僧正之第一人。(参阅「僧官」5731)p3343
四法印
增一阿含经卷十八
http://www.suttaworld.org/scripture/kgin/kgin02/index.htm
约在经文十分之八处
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如来之所
说。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行无我。是谓第三法本
末。如来之所说。涅盘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是谓。诸贤。四法
本末。如来之所说。
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讲记(特别重要)
http://ccbs.ntu.edu.tw/DBLM/resource/ebooks/seeland/fahua/039-3.htm
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
(第六卷)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xxm_JK/0694.htm
《法华玄义》所引重要经论看智□的思想结构
http://www.hfu.edu.tw/~lbc/BC/5TH/BC0528.HTM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 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第二十
http://cbeta.twbbs.org/result/normal/T09/0278_014.htm
也谈到实相法 部份经文如下
T09n0278_p0486c01(00)□尔时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
T09n0278_p0486c02(02)□以偈颂曰。
T09n0278_p0486c03(00)□ 入於深智慧 一切无障碍
T09n0278_p0486c04(00)□ 其心无齐限 修习菩萨行
T09n0278_p0486c05(00)□ 普於十方刹 常见一切佛
T09n0278_p0486c06(00)□ 彼佛无处所 法亦无所著
T09n0278_p0486c07(00)□ 一一诸如来 自在力无量
T09n0278_p0486c08(00)□ 不可思议劫 说之无穷尽
T09n0278_p0486c09(00)□ 三世诸众生 悉可知其数
T09n0278_p0486c10(00)□ 导师功德藏 其数不可尽
T09n0278_p0486c11(00)□ 无二不思议 应现种种身
T09n0278_p0486c12(00)□ 十方无不见 未曾有别异
T09n0278_p0486c13(00)□ 譬如净满月 普现一切水
T09n0278_p0486c14(00)□ 影像虽无量 本月未曾二
T09n0278_p0486c15(00)□ 如是无碍智 成就等正觉
T09n0278_p0486c16(00)□ 应现一切刹 佛身初无二
T09n0278_p0486c17(00)□ 非一亦非二 亦复非无量
T09n0278_p0486c18(00)□ 随其所应化 示现无量身
T09n0278_p0486c19(00)□ 佛身非过去 亦复非未来
T09n0278_p0486c20(00)□ 一念现出生 成佛入涅盘
T09n0278_p0486c21(00)□ 譬如幻化色 不生亦不灭
T09n0278_p0486c22(00)□ 佛身亦如是 寂然无生灭
佛学世界检索
http://www.suttaworld.org/
http://www.suttaworld.org/dictionary/search/index.htm
※ 引述《Fermat (费玛)》之铭言:
> 请教诸位先进大德几个佛学上的问题:
> 1.「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语出何典?
> 2.另外所谓「四法印」(加入有漏皆苦)及「一实相印」的典故又出自哪里呢?
> 3.为何说三法印是小乘及一实相印是大乘?
--
不以有行 亦不以无行 即得受记
维摩经云 诸行性相 悉皆无常
涅盘经云 佛告迦叶 诸行是常 无有是处
汝但一切处无心 即无诸行 亦无无行 即名受记
阿弥陀佛常以佛光摄受一切众生 请常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妙音香光 合十
2005年 3月 4日 5:45:51 星期五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3 |
费玛
|
※ 引述《selfnature (buddhanature)》之铭言:
感恩您提供详尽的资料
昨天因缘际会
在慈济台北分会购得印顺导师之《空之探究》(正闻出版)
内有谈到「三法印」(p.64,该书附中文索引,查阅甚方便)
亦颇值参考
http://www.shengyimaster.org/yinshun/30/yinshun30-05.html
再说三法印。『杂阿含经』卷一0(大正二.七一上、六六下)说:
「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盘」。
「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
『杂阿含经』虽集成三句,但没有称之为法印。集为一聚而名为三法印的,
出於『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
http://ccbs.ntu.edu.tw/cbeta/result/app/T23/1442_009.htm
T23n1442_p0670c01(01)□世尊即为说三句法。告言贤首
T23n1442_p0670c02(00)□ 诸行皆无常 诸法悉无我
T23n1442_p0670c03(00)□ 寂静即涅盘 是名三法印
> 三法印与一实相法印
> 语出大智度论第二十二
> http://www.suttaworld.org/scripture/lon/lonb25/index.htm
> 得佛
> 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离。
> 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
> 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
> 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行者知三界皆是
> 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後无。
> 诸善法及三法印。如通
> 达中说。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
> 涅盘。是名佛法义。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
> 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
> 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
> 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
> 坏。圣人知是三种法相。於一切依止邪见
> 各各鬪诤处得离。譬如有目人。见群盲
> 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问曰。佛
> 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今
> 何以故说三实。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广
> 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即是苦谛集谛
> 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寂灭涅盘即是尽
> 谛。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
> 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
> 无相故心不著。无相不著故。即是寂灭涅盘。
> 以是故摩诃衍法中。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
> 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盘。是念法三
> 昧缘智缘尽。诸菩萨及辟支佛功德。
> 或
> T25n1509_p0222a27(02)□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离。
> T25n1509_p0222a28(00)□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
> T25n1509_p0222a29(00)□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
> T25n1509_p0222b01(03)□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
> 问曰。
> T25n1509_p0223b04(01)□佛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
> T25n1509_p0223b05(01)□今何以故说三实。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
> T25n1509_p0223b06(01)□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
> T25n1509_p0223b07(08)□无常即是苦谛集谛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
> T25n1509_p0223b08(07)□寂灭涅盘即是尽谛。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
> T25n1509_p0223b09(03)□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
> T25n1509_p0223b10(04)□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著。无相不著故。即是寂灭涅盘。
> T25n1509_p0223b11(00)□以是故摩诃衍法中。
> T25n1509_p0223b12(09)□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盘。
> T25n1509_p0223b13(04)□是念法三昧缘智缘尽。诸菩萨及辟支佛功德。
Mon Mar 7 09:36:56 2005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4 |
BBCALL
|
※ 引述《Fermat (费玛)》之铭言:
> 『杂阿含经』虽集成三句,但没有称之为法印。集为一聚而名为三法印的,
> 出於『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
必须要知道世尊唯一提到及承认的圣法印是《杂阿含经》卷3 八○经: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
^^^^^^^^^^^^^^^^^^^^^^^^^^^^^^^^^^^^^^^^^^^^^^^^^^^^^^^^^^^^^^^^^^^^^^^^^^^^
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
--
净∵☆.。∴★·.∴☆∵丰
∵.¨千尺鲸喷洪浪飞¨□∴
★· 一声雷震清飙起.∵★
□□□□ BBCALL □□□□
http://edharma.info/
2005年 3月 7日 14:24:10 星期一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5 |
邱大刚
|
※ 引述《bv4pr (BBCALL)》之铭言:
> ※ 引述《Fermat (费玛)》之铭言:
> > 『杂阿含经』虽集成三句,但没有称之为法印。集为一聚而名为三法印的,
> > 出於『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
> 必须要知道世尊唯一提到及承认的圣法印是《杂阿含经》卷3 八○经:
>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
> ^^^^^^^^^^^^^^^^^^^^^^^^^^^^^^^^^^^^^^^^^^^^^^^^^^^^^^^^^^^^^^^^^^^^^^^^^^^^
> 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我最近终於了解,原来圣法印跟三法印完全是同一回事,
也就是以三三昧印证佛说。
其实《杂阿含经》卷3第80经就可以拆出「空三昧」、
「无相三昧」、「无愿(无作)三昧」,这三者的各自成
果(结论)即可对映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涅盘寂灭」。详细的可参考大藏经阿含部的「佛说圣法印
经」,或是本版「空性圣法印」一文。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Nov 23 15:43:32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6 |
邱大刚
|
※ 引述《sici1 (sici1)》之铭言:
> > > > 『杂阿含经』虽集成三句,但没有称之为法印。集为一聚而名为三法印的
> > > > 出於『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
> > > 必须要知道世尊唯一提到及承认的圣法印是《杂阿含经》卷3 八○经:
> > >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
> > > 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 > 我最近终於了解,原来圣法印跟三法印完全是同一回事,
> > 也就是以三三昧印证佛说。
> 提供一篇1992年的旧论文,有学者很早以前就提到了~~
以下你列出来的二篇,都没有讲三三昧最後结论就是三法印喔。
> 《杂80经》以三三昧说为「圣法印」,以三三昧为「知见清净」法门;
> ......
> ;非常重要之《杂80经》无相当南传经典可资对照,甚为遗憾
> 。(~~sici案:目前查到的是22相应,60经~~)
> 然北传经典中,本经有别出二经—
> 1.西晋,法护译《佛说圣法印经(`ariya dhammamudda`)》、
> 2.宋施护译《佛说法印经》;
这些我们许多人刚学佛前两年就知道了,似乎没有额外的资讯。
> > 以前读学术文件时学者讲得乱七八糟,把这三三昧变
> > 成文字上的变化,没想到原来在佛经当中就讲得那麽清楚
> > 了。
> 不是所有学术文件都这样啦! 也有不错的可参考~~
> 五.空三昧与、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以下也没提到三三昧与三法印的关系。
「圣法印」与「三法印」被许多人认为是不同的,甚至在
某些人拿来对打说圣法印才是对的。结果其实杂阿含80经和法
印经一搭配起来,才知道根本是同一件事情。
杂阿含80经又讲三三昧,又讲圣法印,因此大家都知道三
三昧是圣法印,这本来就该知道的,任何好好看过80经的人都
该知道。不过若没深入思惟,很多人会忽略掉其实圣法印根本
就是三法印。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Mon Nov 24 12:27:57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7 |
Heaven
|
大刚谈到的杂阿含数经我还没看,不过因为之前看过阿□达摩谈及三解脱门,
我也觉得整理的不错,先提供该论的观点,供大家一并参考。
论中是先提行者先修习「止观」,当修观之「观智」到达顶点时,行者观照
「三相」之一,即「无常、苦、无我」之一。
观「无我」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空解脱门」。
观「无常」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无想(相)解脱门」。
观「苦」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无愿解脱门」。
换句话说,「无常、苦、无我」是一切有为法的三种性质。
而观智成熟的行者择一而观照,即依三解脱门之一而趋向解脱--涅盘。
然而以上只是分类法,只要证入解脱,都同时拥有空、无相、无愿的素质。
*** *** ***
三法印有时被说成四法印,即再加上「一切行苦」。
若依此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行苦」三者刚好是「三解脱门」的观照入手处
,而依三解脱门而解脱者,皆为涅盘,也必符合「涅盘寂静」。
诸行无常 -> 空解脱门 \
诸法无我 -> 无相解脱门 - 涅盘
一切行苦 -> 无愿解脱门 /
若依阿□达摩,我的理解如上,等我找时间研究经典,再看看是否能相对应了。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Nov 24 14:34:02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8 |
邱大刚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大刚谈到的杂阿含数经我还没看,不过因为之前看过阿□达摩谈及三解脱门,
听说南传提到「三解脱门」方面的经典残缺较严重,因此定义
不清,大多是靠後来的论来补的。
> 论中是先提行者先修习「止观」,当修观之「观智」到达顶点时,行者观照
> 「三相」之一,即「无常、苦、无我」之一。
> 观「无我」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空解脱门」。
> 观「无常」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无想(相)解脱门」。
> 观「苦」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无愿解脱门」。
> 换句话说,「无常、苦、无我」是一切有为法的三种性质。
这是一种说法,不过若与杂阿含80经及两部法印经的另译来看,
有次第上蛮不合理的地方。
印老就是说南传在这三者的次第和北传差很多啦,不过他老人
家没去指出谁错,只是说差很多。哪种说法较不合理,佛经中即可
看出。
> 若依阿□达摩,我的理解如上,等我找时间研究经典,再看看是否能相对应了。
先前我略加读过,南传经典这方面残缺较严重,所以若就经藏
而言,南传比较没法讨论。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Mon Nov 24 15:44:59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9 |
Heaven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论中是先提行者先修习「止观」,当修观之「观智」到达顶点时,行者观照
> > 「三相」之一,即「无常、苦、无我」之一。
> > 观「无我」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空解脱门」。
> > 观「无常」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无想(相)解脱门」。
> > 观「苦」而趣向解脱者,此门名为「无愿解脱门」。
> > 换句话说,「无常、苦、无我」是一切有为法的三种性质。
> 这是一种说法,不过若与杂阿含80经及两部法印经的另译来看,
> 有次第上蛮不合理的地方。
今天读到 80 经, 阿含经与阿□达摩的次第果然差很多,
这得记起来...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Dec 4 03:14:12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10 |
Heaven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三昧是圣法印,这本来就该知道的,任何好好看过80经的人都
> 该知道。不过若没深入思惟,很多人会忽略掉其实圣法印根本
> 就是三法印。
> 我还看过大师的论文讲说「三三昧本来是空、无相、无所
> 有,结果在後期改变为空、无相、无愿」,把「无所有三昧」
> 跟「无愿三昧」讲成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无愿三昧」根本就
> 是「无所有三昧」,「无所有」也就是「涅盘寂灭」,在相关
> 的几经就讲得很清楚了。明明是同一件事,竟然贴了不同的标
> 签,就被学者误会了... :Q
可是在 80 经中, 到了 "无所有三昧" , 依然是 "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所以似乎也还不能与 "涅盘寂静" 直接相应.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Dec 4 03:30:34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11 |
邱大刚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三昧是圣法印,这本来就该知道的,任何好好看过80经的人都
> > 该知道。不过若没深入思惟,很多人会忽略掉其实圣法印根本
> > 就是三法印。
> > 我还看过大师的论文讲说「三三昧本来是空、无相、无所
> > 有,结果在後期改变为空、无相、无愿」,把「无所有三昧」
> > 跟「无愿三昧」讲成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无愿三昧」根本就
> > 是「无所有三昧」,「无所有」也就是「涅盘寂灭」,在相关
> > 的几经就讲得很清楚了。明明是同一件事,竟然贴了不同的标
> > 签,就被学者误会了... :Q
> 可是在 80 经中, 到了 "无所有三昧" , 依然是 "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 所以似乎也还不能与 "涅盘寂静" 直接相应.
嗯,heaven 看得很细。
个人认为这边会牵涉到各三昧的□围问题,例如「无所有三昧」
是否是从该段开始到最後面断行、识,如果是包含断行、识,
那就对应到涅盘寂灭。如果不包含,那麽照此经所述,单靠
无所有三昧还不是涅盘寂灭。
此经在另外两个译本有讲得更详细,可参考。汉译有这三经,
南传则都亡佚了,所以在南传的三三昧只靠後来的一些论师的想
法,而很少佛经为据。谣传南传在实修及神通境界的一些经文在
後代整理时都去掉了,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Thu Dec 4 10:51:56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12 |
Heaven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个人认为这边会牵涉到各三昧的□围问题,例如「无所有三昧」
> 是否是从该段开始到最後面断行、识,如果是包含断行、识,
> 那就对应到涅盘寂灭。如果不包含,那麽照此经所述,单靠
> 无所有三昧还不是涅盘寂灭。
> 此经在另外两个译本有讲得更详细,可参考。汉译有这三经,
> 南传则都亡佚了,所以在南传的三三昧只靠後来的一些论师的想
> 法,而很少佛经为据。谣传南传在实修及神通境界的一些经文在
> 後代整理时都去掉了,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搜寻了一下, 在南传尼科耶中的确几乎无三三昧的资料.
再次比对另两个译本, 并查了至元录的记录, 得知
大正藏 No.104 佛说法印经 , 施护译本,
指出圣法印即三三昧(三解脱门), 并且没有提及三三昧尚无法断 "慢".
此经至元录是将其归类在大乘经典, 也的确用字比较有大乘法门的味道.
大正藏 No.103 佛说圣法印经, 竺法护译本,
此经至元录指出其与杂阿含卷三(应该就是 80 经)为同经异译.
并归在小乘经典.
这个版本的特色是依次谈 "观五蕴无常" -> 空, "观六尘(境)无相" -> 无相,
"断贪□痴" -> 无所有.
至此三三昧已经谈完, 但 "慢" 未断, 因为断三毒, 慢却未断,
我猜想这里已是证三果, 四果还没完全证到.
最後再观察我与我所, 并深入缘起. 因为在 空三昧 已经有 "识"无常(五蕴无常),
这里再次谈识无常, 所以 "缘起" 应该也是重点之一.
最後终於知见清净, 名为 "圣法印" .
所以圣法印是最後一步? ==> 空 + 无想 + 无所作 + 圣法印 = 解脱.
或者圣法印是全部? ==> 三三昧(前三步) + 最後一步 = 总称 "圣法印"?
圣法印的□围一时也看不出来... :)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Dec 4 16:29:50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13 |
Heaven
|
补充一下, 杂阿含五六七经质多罗长者有谈及三三昧,
不过他似乎把 "无所有三昧" 解释成四禅八定中的 "无所有处定".
一并供参考.
《杂阿含经》卷21(五六七):「
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於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
云何无所有心三昧。谓圣弟子度一切无量识入处。无所有。无所有心住。是名无所有
心三昧。
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非我所。」
(CBETA, T02, no. 99, p. 149, c27-p. 150, a4)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Dec 4 16:46:33 2008
|
|
|
Re: 请问「三法印」语出何典? |
#14 |
邱大刚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补充一下, 杂阿含五六七经质多罗长者有谈及三三昧,
> 不过他似乎把 "无所有三昧" 解释成四禅八定中的 "无所有处定".
> 一并供参考.
> 《杂阿含经》卷21(五六七):「
> 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於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
> 云何无所有心三昧。谓圣弟子度一切无量识入处。无所有。无所有心住。是名无所有
> 心三昧。
> 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非我所。」
> (CBETA, T02, no. 99, p. 149, c27-p. 150, a4)
这三三昧的过程也包含了四禅及四无色定的过程。因此有「无所有处定」
也是合理的。
甚至无相三昧跟无想定若有相通也可能合理,只是佛教的无相三昧
有加上佛教的无我观。
因此个人用的定义是: 「无愿/无作三昧」=无所有三昧+断我、我所的慧观
这样就能包含到涅盘寂灭了 :p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at Dec 13 14:51:27 2008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