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ireduke.bbs@ptt.cc (道心.冥司 )》之铭言:
> 我有时候会接触到一些童年有过悲痛回忆的人
> 不过是单亲或是一些甚至听了更令人不知如何面对的的情境
> 像是家暴...等 甚至性侵害 我该如何面对 因为我觉得用佛教的业果论
> 并不能有安慰作用
找社工人员与资料吧, 学校也有辅导室,
可以向那里的专业人员谘询一下.
要单用佛法, 可能功夫要不浅哪
这使我想到了楞严经的缘起, 是阿难被摩登伽女
幻术所惑, 世尊便开演出了本经.
经中世尊没对摩登伽说一句, 也没提摩登伽的过往种种,
只是用七处徵心八不还等等, 让阿难明自本心,
而摩登伽也因此自悟宿因:
"如摩登伽宿为□女。由神呪力锁其爱欲。
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耶输陀罗
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薰修
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又想到了大般涅盘经圣行品中, 世尊往昔为苦行者时,
听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雀跃不已,
结果为了: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宁愿舍身给帝释所变现的罗刹吃
每个人不都有过往的伤口, 只是何必为了这人生
旅途中的一情一景, 而错失了整个行程.
想想, 我们做的, 是累生的志业, 实在没必要这麽
看重人生的起伏.
我们不是无情, 我们只是没有情执,
我们不是蹉跎人生, 我们只是想用这浮泡般
生命, 拼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