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益] 什麽是不二空性?
|
#1 |
warrax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请问什麽是不二空性?
是说 "自我"的概念,是因为安立ㄧ个"他人"的概念而存在的吗?
就像 左与右的概念,大与小的概念,
所以只要是有主体(能?)与客体(所?)的二元对立,就不能了解通达吗?
还有,不二空性的见解,跟"平等心"还有"菩提心",有没有什麽关系?
最後,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否可以从不二空性来探讨?
谢谢解答~~
Wed Apr 13 12:30:31 2005
|
|
|
Re: [请益] 什麽是不二空性? |
#2 |
缘
|
※ 引述《warrax.bbs@ptt.cc (warrax)》之铭言:
> 请问什麽是不二空性?
> 是说 "自我"的概念,是因为安立ㄧ个"他人"的概念而存在的吗?
> 就像 左与右的概念,大与小的概念,
> 所以只要是有主体(能?)与客体(所?)的二元对立,就不能了解通达吗?
> 还有,不二空性的见解,跟"平等心"还有"菩提心",有没有什麽关系?
> 最後,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否可以从不二空性来探讨?
> 谢谢解答~~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事情之所以令人烦恼, 是因为我们对於心投射於外境的知见没有
看清楚; 大小, 明暗, 色空, 苦乐等等, 皆是互依互存的特性,
有大才能显小, 有小才能显大; 明暗苦乐种种成对的法皆是如此
特性, 当新取於乐时, 也是取苦; 既然为某事物之成而乐; 也将
因为它的变坏而苦. 色空 动静 苦乐 通塞无非是一个完整的
系统, 动之後就是静, 静之後又是动, 轮转变化; 明暗也是如此
. 在变化之中, 动静就是一个整体, 没有办法取一舍一; 一取一
切取, 因为所谓动静 明暗等成对的法, 彼此是互依户存, 而非毕
竟的相异; 若不见"动", 同样的也不见"静"; 若是见"动", 同样
的也见静; 若不见苦, 那也不会见乐; 若见有乐, 也见有苦; 心
若空时, 万法具寂, 更无外境可得; 且由无住无执之故, 而後能
含容建立一切法.
有时候, 我们会看到在同一件事情上, 甲对同一件事情很有
批判,而且我们也看得到他产生了情绪,然而同样的事,却也可
以看到有像乙一般,对同一件事却根本不曾觉得有什麽大不了的
人。外境在不同人看来,却有著不同的看法与影响,这纯粹是每
个人自心所产生的知见,投射於外境上的表现,没发现是心动而
起知见(也可说知见动了因而心动,要表明的,不过是我们无明
的状况), 因此在境上很是懊恼; 知见若是不动, 根本连"觉得怎
样"都不会有的.
我们心里投射於外境, 却不曾觉知, 外境并无我们所认知的
性质, 那麽我们就会被自己心里产生的轮转变化的知见所困惑,
时喜时悲, 哀痛苦恼; 这个投射的知见, 圆觉经称为"以轮回心
,生循环见", 解深密经称为" ?计所执性", 也有种种如"狂心"
"眼翳"等等譬喻说明.
有心里的这一种投射, 就有境界-有心则有境; 若不起这种
投射, 或是当处了知其妄, 见闻觉知虽然继续, 却不生烦恼.
当於境起念产生了这种投射, 并且於诸境见有高下, 诸法认为有
优劣, 这就是妄见; 也因为看到有高下有优劣, 自然取高舍下,
取优舍劣, 有取舍心就动了, 有住有执. 所以就像翳眼见空花
一般; 这就是心尚未空。
若是见起时, 不被色空 动静 明暗等等轮转变化所迷惑,
色与空等, 动与静等, 烦恼即是菩提,贪嗔痴性无非实性, 怎样
观身也怎样观佛, 见中一切平等, 即离於自心所生的妄见妄想.
一切平等, 故云" 不二之性", 一切平等, 故说"念真如",
也称"菩提"; 金刚经云: "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名称上有种种不同.
不觉自心生起的幻妄, 说幻妄有; 觉知自心投射所致, 说妄
元无; 在解深密经上, 说了一种方法来破除?计所执性, 由观察
"依他起性", 从而发现在所观的依他起性上, ?计所执不曾真正
的存在, 所以了知?计所执性是自心所生起的幻妄, 应当遣除.
比如长短, 一根木棒说他长, 他是否真的"长"? 当和更长的
比时, 他就算短了; 因此"长短是心的投射", 而且在这木棒上,
说长说短并不一定- 名与事并没有一定的关连, 它会随著时空而
变, 没有一定.
又说眼所对色与空, 空是无碍性, 无碍性所以能容纳变化;
色是质碍性, 有质有碍, 所以彼此不能含容; 若是取色, 也是取
空, 色成就後, 随之必定是空, 不可分割; 而空之後, 生起变化
亦必定是色, 取色同於取空, 取空同於取色, 如是和所取何所舍
? 本无可取可舍; 又空以容纳而为大用, 所容纳者, 必定为色;
所变化者, 亦即是色; 色之变化, 必定成於空, 若是质碍之色,
因质碍排色之故,则不可含容色; 色空之变化, 亦是不可分割之
系统, 无高下优劣; 若见高下优劣实为妄见.
一切一切的变化轮转性, 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不可分割,
此变则成彼, 彼变则成此; 一切平等, 若是在整个变化支流中,
分断 计著, 则妄见有高下优劣.
人出生後, 此一色体纵然年青时英俊或是美貌, 然最後终究
化成白骨, 为何我们爱著变化中英俊美丽的那一刹那, 不曾与□
体白骨等观? 以未等观故生爱取, 这就是把变化分断, 而後立不
同名字, 而执以为究竟异, 楞伽经说是:"分断计著过患", 也因
为循名分别而有种种不实妄想妄执, 此称为"?计所执".
心生妄想, 於圆觉中见不圆满, 见有高下, 迷於法性而生烦恼
是名众生, 若悟时, 一切外境变化无别, 然无有烦恼妄想生灭,
名之为佛, 然众生与佛有高下呼? 盖一心迷悟尔, 皆是一心之变化
, 一切平等不二.
高下
Thu Apr 14 23:50:27 2005
|
|
|
Re: [请益] 什麽是不二空性? |
#3 |
fangfu
|
>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 事情之所以令人烦恼, 是因为我们对於心投射於外境的知见没有
> 看清楚; 大小, 明暗, 色空, 苦乐等等, 皆是互依互存的特性,
> 有大才能显小, 有小才能显大; 明暗苦乐种种成对的法皆是如此
> 特性, 当新取於乐时, 也是取苦; 既然为某事物之成而乐; 也将
> 因为它的变坏而苦. 色空 动静 苦乐 通塞无非是一个完整的
> 系统, 动之後就是静, 静之後又是动, 轮转变化; 明暗也是如此
> . 在变化之中, 动静就是一个整体, 没有办法取一舍一; 一取一
请问悟的标的是甚麽
请问阿罗汉所悟和佛 菩萨所悟有差别吗 若有差别 差别在哪儿 若无差别 为何要分
阿罗汉 菩萨 佛
谢谢
2005年 4月15日 7:59:07 星期五
|
|
|
Re: [请益] 什麽是不二空性? |
#4 |
缘
|
※ 引述《fangfu (fangfu)》之铭言:
> 请问悟的标的是甚麽
> 请问阿罗汉所悟和佛 菩萨所悟有差别吗 若有差别 差别在哪儿 若无差别 为何要分
> 阿罗汉 菩萨 佛
> 谢谢
迷时才会求悟, 般若智慧开显而说悟, 作用为解脱知见, 廓然无圣;
目的云云, 那当个人自问了.
於无所得中, 假立佛 菩萨 罗汉等等圣教我相, 是为了说明修行上
无为的差别; 若是执圣教我法种种相, 知见不脱, 就不离我人众生
寿者四相; 是以金刚经中说明, 初果乃至阿罗汉等圣者, 皆不自念
我为须陀洹, 乃至不自念我为阿罗汉等.
当知度众生者, 是度种种知见, 知见度尽, 而说一切皆成佛, 此一
切皆成佛是自觉境界.
Fri Apr 15 19:04:47 2005
|
|
|
Re: [请益] 什麽是不二空性? |
#5 |
常悟
|
※ 引述《warrax.bbs@ptt.cc (warrax)》之铭言:
> 请问什麽是不二空性?
> 是说 "自我"的概念,是因为安立ㄧ个"他人"的概念而存在的吗?
> 就像 左与右的概念,大与小的概念,
> 所以只要是有主体(能?)与客体(所?)的二元对立,就不能了解通达吗?
> 还有,不二空性的见解,跟"平等心"还有"菩提心",有没有什麽关系?
> 最後,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否可以从不二空性来探讨?
> 谢谢解答~~
贤者:有谓入不二门,不二者就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此一门,简单的说就是无分别
心,空性者喻万法[万物]其性体本空,性体本空是说诸法本空诸事[物]无常,诸法本
空是说明所谓的万法其法性是空,那所谓的八万四千法乃是因材施教方便之说,佛陀
在金刚经有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所谓佛法者,既
非佛法]…[佛於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槈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
无有法得阿槈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上说明诸法皆空[是成正等觉者的心境],万物
[事]者,成住坏空变异无常其性本空,本人将不二空性分别的述说,希望贤者能将之
贯通参就,其实不二空性乃是述说佛性本体性空…o
注:[诸法本空]於未参透者是不适合的 ,位参透者还是需要多闻阅经典和亲近善知
识方能有一天能参透不二空性之义…o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常悟
2005年 4月15日 19:18:47 星期五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