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末学觉的有几点於法义上是要注意的。
首先,何谓菩提心?若如师兄那般描述,只於世间行善,就算不是利益自己,也不
是菩提心的法义。菩提心是智与悲、是空与有、是胜义与世俗双运、不一不异,也
视乎在那一层次上的抉择和理解。
再者,外道有他们的抉择见,佛教也有我们的抉择见。最显明的如天主教或基督
教,他们必决定「上帝」、「主」、「神」是唯一且创造万事万物。若用佛家述
语,他们是入「一因生」的抉择。而佛教是「离四边生」的。
刚好邱兄於「佛是不是也为因缘所牵随」的覆文中,说「证道後的大阿罗汉、大菩
萨,却是随顺因缘,教化众生。他们已无「我见」,不会说「我认为怎样才一定对
的」,只是如实的反映出圣谛。而这些因缘都不再能造成他们的任何烦恼」,正是
菩提心的描写。
已无我见是智,随顺因缘是悲,所以菩萨道或以至成佛之所为是「无畏」轮涅而住
於世,恒时利益有情。所以成佛时喻为「大日」,因名之为日时,必恒时具足光辉
和热来利益众生。
次者,不要只於表面功德上作分别,要从义理、抉择和观修上作辨别。也要知佛所
说的不是哲思、逻辑或科学,一切佛法是为我们於解脱道上的抉择、观修和行持而
说的,所以佛常说「善思念」、「善持」,也所以佛是不诳语、不说无义利语。
※ 引述《aprile.bbs@ptt.cc (汤姆等待真好吃)》之铭言:
> 我最近试著看一些基督教的书籍
> 只是想稍微了解 免得当我宣扬佛法的好处的时候错用外道的思想
> 不过真的是看不下去 那些文字完全无法让我升起好感
> 才真正相信 要外道去看佛教经典思想真的是不可能的事
> 因为他们也同样会起强烈的反感
> 我最近在想发菩提心应该是愿意继续投胎为人一方面继续修行一方面助人
> 如果往生净土 可能要过了好久好久才有资格回到人间
> 更何况我相信净土不是那麽好进去的
> 而那些神父牧师 他们的爱心得到很多人的肯定
> 那他们做这些是以进天堂为前提而行善
> 还是单纯无私心的行善 并放弃进天堂的权利 甘愿留在人间继续传教和行善?
> 如果是後著 就是行菩萨道吧
> 如果是前者 就只是修人天福为前提而行善
> 那大多数的基督徒是一心祈求进天堂 还是愿意再投生人间帮助更多的人?
> 我不想自赞毁他 也不希望我说这些会引起基督徒的反弹
> 我只是有疑问 他们现世的行善是不是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那这样佛教与基督教的精神就有很明显程度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