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疑问? |
#1 |
James,Jasmine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我不是质疑佛法,只是纯粹好奇而已
还有,我以前听人家说念的经不同,效力也不同
好比方说药师佛经 跟 往生咒 地藏经 为什麽呢
谢谢 阿弥陀佛!
Tue Jul 12 00:04:40 2005
|
|
|
Re: 疑问? |
#2 |
壮士断腕的决心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ptt.cc )
|
※ 引述《hijasmine (James,Jasmine)》之铭言:
: 为什麽念经可以回向给冤亲债主呢?
: 这其间有什麽奥妙?是怎麽传送给他绵的?
: 我不是质疑佛法,只是纯粹好奇而已
: 还有,我以前听人家说念的经不同,效力也不同
: 好比方说药师佛经 跟 往生咒 地藏经 为什麽呢
: 谢谢 阿弥陀佛!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
圣严法师
佛教确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
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於心力的感应,这在上面一
节中已经大略说过。这是由於自己的心力通过诸佛菩萨的愿力而达於所要回向的对方;这
像天空的太阳光通过反射物(如镜或金属体)的折射,便可使户外的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的
黑暗处,室内的黑暗处,虽未直接曝晒到太阳,却已接受了回向而来的太阳光。
同时,虽把功德回向给他人,自己的功德仍然丝毫不损,这在佛经中有一个比喻:一盏灯
,可以点燃许多灯,这盏灯虽然点了许多盏灯,却不会因了点燃其他的灯而就减弱了自身
的灯光。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桩功德,都会发愿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也正是慈悲心
的自然流露。
节录自圣严法师著作的《正信的佛教》一书
http://book.bfnn.org/article/0014.htm
--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的心,这才是生活原则。
--达赖喇嘛
Tue Jul 12 15:48:39 2005
|
|
|
Re: 疑问? |
#3 |
nike
|
※ 引述《hijasmine.bbs@ptt.cc (James,Jasmine)》之铭言:
> 为什麽念经可以回向给冤亲债主呢?
> 这其间有什麽奥妙?是怎麽传送给他绵的?
> 我不是质疑佛法,只是纯粹好奇而已
> 还有,我以前听人家说念的经不同,效力也不同
> 好比方说药师佛经 跟 往生咒 地藏经 为什麽呢
> 谢谢 阿弥陀佛!
人产生行为的工具有三种:身,口,意
念经回向应属於意业成分较重
因此也会产生相对应的果报
一般的回向通常是想要给对方一个实质上的帮助
也就是回向功德
而不是给对方法理上的正确知见
所以会产生较属於物质层面的果报
由於这个原故
所以念佛回向与的功德与念诵经典的没什麽太大分别
因此建议念佛即可
至於回向中功德最大的
在阿含经:自身行正法,是名最上乘供养
也就是说,关於念诵经典大可以不必,念佛即可
而经典是你拿来修持用的
经过你的修持,将修持的功德回向
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做法阿
|
|
|
Re: 疑问? |
#4 |
as what
|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铭言:
> ※ 引述《hijasmine.bbs@ptt.cc (James,Jasmine)》之铭言:
> > 好比方说药师佛经 跟 往生咒 地藏经 为什麽呢
> > 谢谢 阿弥陀佛!
> 人产生行为的工具有三种:身,口,意
> 念经回向应属於意业成分较重
> 因此也会产生相对应的果报
> 一般的回向通常是想要给对方一个实质上的帮助
> 也就是回向功德
> 而不是给对方法理上的正确知见
> 所以会产生较属於物质层面的果报
> 由於这个原故
> 所以念佛回向与的功德与念诵经典的没什麽太大分别
> 因此建议念佛即可
既然没什麽太大分别,那请教您建议念佛的原因为何,
难道诵习经典有何不妥吗?
> 至於回向中功德最大的
> 在阿含经:自身行正法,是名最上乘供养
可否明确指出这“最上乘供养”出於哪一部阿含的那一卷?
小的想找出来详读。
> 也就是说,关於念诵经典大可以不必,念佛即可
> 而经典是你拿来修持用的
> 经过你的修持,将修持的功德回向
> 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做法阿
念佛是修持的方式之一,当然诵习经典也是。
中阿含经 (卷36)(一四七)中阿含梵志品闻德经第六
===============
世尊答曰。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学道。所以博闻诵习。欲自调御。
^^^^^^^^
欲自息止。自求灭讫。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学道。以此义故博闻
^^^^^^^^ ^^^^^^^^
诵习。
:
:
复次。梵志。多闻圣弟子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
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於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梵志。若多闻圣弟子如意足.天
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於现
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
知如真者。梵志。是谓博闻诵习而有差别。有此功德。
生闻梵志复问世尊。此博闻诵习有此差别。有此功德。颇更有差别。更有功
德。最上.最妙.最胜耶 (有比博闻诵习更妙胜的吗?)
世尊答曰。梵志。此博闻诵习有此差别。有此功德。更无差别。更无功德。
最上.最妙.最胜者 (没有比博闻诵习更妙胜的功德。)
===============
诵习就是反覆复习世尊所说的教法,经由不断的讽诵学习,那麽有一天可以
不受後有。因此世尊说没有功德比诵习经典还来得胜妙。由此经文来看诵经
回向并无啥不妥的地方。
Thu Jul 14 00:42:24 2005
|
|
|
Re: 疑问? |
#5 |
nike
|
※ 引述《as (as what)》之铭言:
> 既然没什麽太大分别,那请教您建议念佛的原因为何,
> 难道诵习经典有何不妥吗?
佛在世的时候,所修行的法,没有"念经"这一回事(後面会说明)
也没有现在一般人所修行的持名念佛法门
有的只是忆念佛的功德,以达到佛不坏净
因为释迦牟尼佛,不会教人呆呆的念诵自己的名字,因为无助於解脱烦恼
之後出现的持名念佛法门,却意外的产生安定心神的效果
对禅定的境界有所帮助,与安那般那念的修持相通
只是要修持安纳般那念,必须加强观照能力
於是与念诵经典比较起来,持名念佛是比较如法的
> > 至於回向中功德最大的
> > 在阿含经:自身行正法,是名最上乘供养
> 可否明确指出这“最上乘供养”出於哪一部阿含的那一卷?
> 小的想找出来详读。
很抱歉,一时找不到
依据佛的教导,你可以采取不相信的态度
> > 也就是说,关於念诵经典大可以不必,念佛即可
> > 而经典是你拿来修持用的
> > 经过你的修持,将修持的功德回向
> > 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做法阿
> 念佛是修持的方式之一,当然诵习经典也是。
> 中阿含经 (卷36)(一四七)中阿含梵志品闻德经第六
> ===============
> 世尊答曰。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学道。所以博闻诵习。欲自调御。
> ^^^^^^^^
> 欲自息止。自求灭讫。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学道。以此义故博闻
> ^^^^^^^^ ^^^^^^^^
> 诵习。
诵习指的是由读诵与修行,达到自调御,自息止的功用
事实上,读诵是指建立正见(入八正道的方法)
修行是指藉由亲身实践,达到对法的不坏净
并没有一个法是单纯的"念"诵
而是要"读"诵,并且学习
若能"读"懂正法,也算是建立正见
建立正见,也算是修行正法
这样回向的功德就大
若只是口念,而心不在焉
则不如不念,只是浪费时间
|
|
|
Re: 疑问? |
#6 |
as what
|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铭言:
> 佛在世的时候,所修行的法,没有"念经"这一回事(後面会说明)
有的,请看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七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
所以者何。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
正向涅盘。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
其中受持读诵,就包含了诵,诵就是出声朗读。
> 也没有现在一般人所修行的持名念佛法门
> 有的只是忆念佛的功德,以达到佛不坏净
> 因为释迦牟尼佛,不会教人呆呆的念诵自己的名字,因为无助於解脱烦恼
> 之後出现的持名念佛法门,却意外的产生安定心神的效果
> 对禅定的境界有所帮助,与安那般那念的修持相通
> 只是要修持安纳般那念,必须加强观照能力
> 於是与念诵经典比较起来,持名念佛是比较如法的
原来问题的焦点是诵经回向。你说持名念佛比较容易入禅定,
所以念佛功德来回向比较如法。这只是容不容易专心而已,
与念佛或诵经无关。
> > > 至於回向中功德最大的
> > > 在阿含经:自身行正法,是名最上乘供养
> > 可否明确指出这“最上乘供养”出於哪一部阿含的那一卷?
> > 小的想找出来详读。
> 很抱歉,一时找不到
> 依据佛的教导,你可以采取不相信的态度
只想看看原文长啥样子,可没说我不信,
不需要帮人戴帽子。
> 诵习指的是由读诵与修行,达到自调御,自息止的功用
> 事实上,读诵是指建立正见(入八正道的方法)
> 修行是指藉由亲身实践,达到对法的不坏净
> 并没有一个法是单纯的"念"诵
> 而是要"读"诵,并且学习
> 若能"读"懂正法,也算是建立正见
> 建立正见,也算是修行正法
> 这样回向的功德就大
我同意以上说法,但是诵经也是其中学习的一环。
世尊并鼓励四众弟子受持读诵经典并且广为人说,而口诵也是其中的
实行的方法之一, 且有大利益。
你认为依经典修持功德才大,所以大可不必以诵经的方式作功德回向,
世尊不这麽认为。世尊说经典是可以拿来诵的而且这是学习的方式之
一,世尊并且说一毛一□一沙一尘、毫发许的善事都可以作回向,尤
其是回向法界。其重点在於发心,而非一定得做何种善行才可以。
> 若只是口念,而心不在焉
> 则不如不念,只是浪费时间
若是如此,持名念佛也会口念,而心不在焉,那是不是念佛也会有问题。
这只是行者本身能否专注的问题,与以念佛或诵经哪一种方式来回向无啥关系。
--
□ 狮子吼站 相关资源: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电子三藏结集中 http://www.cbeta.org
◆ 修改: 05/07/14 21:31:19 <61.30.128.49>
Thu Jul 14 12:42:38 2005
|
|
|
Re: 疑问? |
#7 |
nike
|
※ 引述《as (as what)》之铭言:
> > 佛在世的时候,所修行的法,没有"念经"这一回事(後面会说明)
> 有的,请看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七六)
>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
> 所以者何。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
> 正向涅盘。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 ===========
> 其中受持读诵,就包含了诵,诵就是出声朗读。
受持是指自身行正法
读诵是指自己要念懂它(建立正见)
读经要注意自己的认知与精简文字的本意是否相符
讨论的重点是如果只"念经",而没有设法了解经文涵义
就没有功德可言,所以不必回向
但是若依照正法,广为人说,则又有另一种功德
> 原来问题的焦点是诵经回向。你说持名念佛比较容易入禅定,
> 所以念佛功德来回向比较如法。这只是容不容易专心而已,
> 与念佛或诵经无关。
我想表达的是
持名念佛的功德,比只是口诵经典,没有设法了解经典内容的"念经"要大上许多
1容易产生定境
2也可以算是忆念佛,但是不完全如法
> 只想看看原文长啥样子,可没说我不信,
> 不需要帮人戴帽子。
我找到了
《阿含经》(T01n0001)
┴┴┴┴┴┴┴┴┴┴┴┴┴┴┴┴┴┴┴┴┴┴┴┴┴┴
p0021a06(01)□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
p0021a07(03)□偃右胁如师子王。累足而卧。时。
p0021a08(07)□双树间所有鬼神笃信佛者。
以非时花布散于地。尔时。
p0021a09(02)□世尊告阿难曰。此双树神以非时华供养於我。
p0021a10(00)□此非供养如来。
阿难白言。
p0021a11(06)□云何名为供养如来。
语阿难。人能受法。能行法者。
p0021a12(03)□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佛观此义。而说颂曰
p0021a13(00)□ 佛在双树间 偃卧心不乱
p0021a14(00)□ 树神心清净 以花散佛上
p0021a15(00)□ 阿难白佛言 斋何名供养
===============^^^^^^
p0021a16(00)□ 受法而能行 觉华而为供
p0021a17(00)□ 紫金华如轮 散佛未为供
p0021a18(00)□ 阴界入无我 乃名第一供
> 一,世尊并且说一毛一□一沙一尘、毫发许的善事都可以作回向,尤
> 其是回向法界。其重点在於发心,而非一定得做何种善行才可以。
请问这是出自哪一本经典
如果这不是正确的知见,当心开悟遥遥无期
> 若是如此,持名念佛也会口念,而心不在焉,那是不是念佛也会有问题。
> 这只是行者本身能否专注的问题,与以念佛或诵经哪一种方式来回向无啥关系。
也可以这麽说
|
|
|
Re: 疑问? |
#8 |
as what
|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铭言:
> 读经要注意自己的认知与精简文字的本意是否相符
> 讨论的重点是如果只"念经",而没有设法了解经文涵义
> 就没有功德可言,所以不必回向
你以上所说,问题出在发心,跟是不是诵经或念佛无关。
> 但是若依照正法,广为人说,则又有另一种功德
广为人说也要看发心,未必说了就有功德可言。
> 我想表达的是
> 持名念佛的功德,比只是口诵经典,没有设法了解经典内容的"念经"要大上许多
> 1容易产生定境
> 2也可以算是忆念佛,但是不完全如法
功德的大小或有没有功德,跟回向无关。回向是发心的问题。
> > 只想看看原文长啥样子,可没说我不信,
> > 不需要帮人戴帽子。
> 我找到了
> 《阿含经》(T01n0001)
> p0021a15(00)□ 阿难白佛言 斋何名供养
> ===============^^^^^^
> p0021a16(00)□ 受法而能行 觉华而为供
> p0021a17(00)□ 紫金华如轮 散佛未为供
> p0021a18(00)□ 阴界入无我 乃名第一供
这段经文只能说明如此这般是第一供养,但跟发心回向是两回事。
> > 一,世尊并且说一毛一□一沙一尘、毫发许的善事都可以作回向,尤
> > 其是回向法界。其重点在於发心,而非一定得做何种善行才可以。
> 请问这是出自哪一本经典
> 如果这不是正确的知见,当心开悟遥遥无期
有人已经把经文找出来了,随喜赞叹。不过小的还是手□□,不凑个热
闹睡不著觉。
地藏菩萨本愿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
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
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
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
如果我们都这麽功利,连一点点回向众生的心都没有,那成道也是遥遥无期。
Sat Jul 16 03:59:31 2005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