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经中不思议事如何看待
#1
白非白
【答 am同学】

>佛陀右胁出生是当时印度文化的表现,
>而不是事实;
>那麽,关於佛经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是否为事实呢?
>此事关系末学信心,所以来劳烦您。感谢您!

 经中的写法有些是喻事,有些则是神通境界,
 能由学者证知的世尊会强调学者如法修习,
 自然可以证知,有些是形容的喻说则是很容
 分别得出来。

 像初生走路七步,还能开口说话,那并不是
 世尊,原先是写毗婆尸佛的,那世尊在《长
 阿含》里赞毗婆尸菩萨生时的清净和尊贵所
 用的形容词句,世尊说就像小龙和小狮子生
 下时就能走路一样,毗婆尸菩萨也是如此:
 《长阿含》T01n0001
┬┬┬┬┬┬┬┬┬┬┬┬┬┬┬┬┬┬┬┬┬
p0004c03□此是常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p0004c04□ 犹如师子步  遍观於四方
p0004c05□ 堕地行七步  人师子亦然
======●●●●●●●●●●●●
p0004c06□ 又如大龙行  遍观於四方
p0004c07□ 堕地行七步  人龙亦复然
======●●●●●●●●●●●●
p0004c08□ 两足尊生时  安行於七步
p0004c09□ 观四方举声  当尽生死苦
p0004c10□ 当其初生时  无等等与等
p0004c11□ 自观生死本  此身最後边
┴┴┴┴┴┴┴┴┴┴┴┴┴┴┴┴┴┴┴┴┴

 这些是否为当时肉眼可观见的不得而知,当时毗
 婆尸菩萨生时有些异象,但那个年代不是人类的
 年代,因此我们无法理解,例如:

p0006a08□菩萨生时。其目不□。如忉利天。
p0006a09□以不□故。名毗婆尸。於是颂曰
p0006a10□ 天中天不□  犹如忉利天
p0006a11□ 见色而正观  故号毗婆尸

 一个眼睛不会眨眼的小娃娃,在我们来看是畸形
 的呢。接下来世尊形容毗婆尸佛的三十二相也是
 一样,都不是人类肉眼所能见到的异象。

 由於世尊说这是“诸佛常法”,所以有人就把世
 尊也套用这个模式来说世尊出生时也是这样,其
 实是有些不同的,至少没有经上说世尊是不会眨
 眼睛的。

 至於各经中所提到的神变或神通,凡是可印证的,
 世尊就会强调,例如五道业报的实情、各种神通
 禅境,那些是学者依法而修习一定会有的经验,
 学佛者一时不能明白,但修久了就会知道,学佛
 者相不相信有否神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自问
 学佛的目的为何。

--
~~~~~~~~~~~~~~~~~~~~~~~~
一箧涅盘经,清拂两袖风,三番五道回,七情总成空。
四生不离嗔,苦集六趣中,八风九有里,十力无不同。
~~~~~~~~~~~~~~~~~~白非白~~~
Tue Aug 9 09:20:13 200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经中不思议事如何看待
#2
ViMal
我记得蔡教授曾经讲过外星人的照片里就有不眨眼楮的∶)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答 am同学】
> >佛陀右胁出生是当时印度文化的表现,
> >而不是事实;
> >那麽,关于佛经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 >是否为事实呢?
> >此事关系末学信心,所以来劳烦您。感谢您!
>  经中的写法有些是喻事,有些则是神通境界,
>  能由学者证知的世尊会强调学者如法修习,
>  自然可以证知,有些是形容的喻说则是很容
>  分别得出来。
>  像初生走路七步,还能开口说话,那并不是
>  世尊,原先是写毗婆尸佛的,那世尊在《长
>  阿含》里赞毗婆尸菩萨生时的清净和尊贵所
>  用的形容词句,世尊说就像小龙和小狮子生
>  下时就能走路一样,毗婆尸菩萨也是如此∶
>  《长阿含》T01n0001
> ┬┬┬┬┬┬┬┬┬┬┬┬┬┬┬┬┬┬┬┬┬
> p0004c03
> p0004c04
> p0004c05
> ======●●●●●●●●●●●●
> p0004c06
> p0004c07
> ======●●●●●●●●●●●●
> p0004c08
> p0004c09
> p0004c10
> p0004c11
> ┴┴┴┴┴┴┴┴┴┴┴┴┴┴┴┴┴┴┴┴┴
>  这些是否为当时肉眼可观见的不得而知,当时毗
>  婆尸菩萨生时有些异象,但那个年代不是人类的
>  年代,因此我们无法理解,例如∶
> p0006a08
> p0006a09
> p0006a10
> p0006a11
>  一个眼楮不会眨眼的小娃娃,在我们来看是畸形
>  的呢。接下来世尊形容毗婆尸佛的三十二相也是
>  一样,都不是人类肉眼所能见到的异象。
>  由于世尊说这是“诸佛常法”,所以有人就把世
>  尊也套用这个模式来说世尊出生时也是这样,其
>  实是有些不同的,至少没有经上说世尊是不会眨
>  眼楮的。
>  至于各经中所提到的神变或神通,凡是可印证的,
>  世尊就会强调,例如五道业报的实情、各种神通
>  禅境,那些是学者依法而修习一定会有的经验,
>  学佛者一时不能明白,但修久了就会知道,学佛
>  者相不相信有否神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自问
>  学佛的目的为何。
2005年 8月 9日 12:48:33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