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 |
悟空
|
我从小就喜欢吃菜.不喜欢鱼肉.也从小就经常跟庙宇接触及帮忙.
要目前为止依然不变.热宗其中.并从中看破许多事务及窍门.
但毕竟我非专心研究佛里.心中疑惑很多.
也因为接触太多庙宇的关系.让我对很多的禅师及乩童很难信服.
今天有幸看到贵网站.不知能否从各位大师之中略学一二.
1.台湾人见佛就拜.而且个个皆声称自己信奉佛教.
诸不知其实他们拜的神.几乎绝大多数皆然全属於道教□围.
在此情况下.是否佛教团体等於承认佛教=道教.
2.坊间也常听过.
有很多宣称他们拜的才是真正的"正佛教"或诸如此类不同名称的团体或个人.
但是.根据观察.这些团体或个人所拜或所承认的神明皆不同.
不知诸位大德是否听说过或愈过.於是敝人非常疑惑.何谓"正佛教".
请教佛教与这些所谓的"正佛教"又该如何区分.又非得这样区分不可吗.
其实据我所了解"佛道儒"所宣扬的教义虽不同.但本意却非常类似且几乎相同.
无非就是宣扬"孝道"以及"天道".但又为何要各持己见.坚持分道扬镳各自为政呢.
3.上述提到孝道.我想不管"佛道儒".皆奉为最高宗旨.极力提倡.
但.如果父母宁虐子女.或机唪子女导致精神受尽折磨.甚至将子女推入火坑.
此时.若子女反抗不从.是否能将视之为不孝呢.
若是如此.所谓的"百善孝为先".岂不是让人感到极大的讽刺呢.
若然此举不能算是不孝.那"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更是让我质疑他的权威.
4.佛家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那不等於"好色之徒才是真正悟得空之道里者也吗".这实在是难解.
当然我对於好色是完全没兴趣的.也知道这句话是劝人别好色.
但就字义上来说.实在是与真正的含意矛盾之大.难以释怀.望大德赐教.
5.四大皆空.人人知之.
但其中能真正知其意的又有几人.能真正实行体会的又有几人.
我一生皆在追求"空"."无"之道理.有时顿有所悟.但有时又百思不解.
例如.有次我帮一位朋友解释空无之道理.
但是他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倒满香味四溢的酒.
他回问我.我看的道玻璃杯.闻的到酒香.你如何将它变成"无".
霎时.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直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悟透.望大德赐教.
6.药师如来佛祖.早已闻名.但为何每次看到他.都是陪客.
以他之慈悲大德.敝人早已仰慕许久.
有人知道.有专供奉药师如来菩萨为主神的寺庙吗.
而且很想知道他的得道过程及威灵显赫之神迹.
可否望知道的大德.能不厌其劳的详解疑惑吗
7.坊间神棍之多.半之半解之禅师亦不少.
且真正能解疑惑之高僧或深隐山野或高攀不得.
请问诸位大德.能否推荐愿倾听解惑之高僧吗.
时已夜深.还有诸多疑问.他日再提出.
谗言之多.望诸位大德见谅
悟空拜谢.
2005年 9月29日 4:19:16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 |
rubee
|
※ 引述《sungoooo (悟空)》之铭言:
> 我从小就喜欢吃菜.不喜欢鱼肉.也从小就经常跟庙宇接触及帮忙.
> 要目前为止依然不变.热宗其中.并从中看破许多事务及窍门.
> 但毕竟我非专心研究佛里.心中疑惑很多.
> 也因为接触太多庙宇的关系.让我对很多的禅师及乩童很难信服.
> 今天有幸看到贵网站.不知能否从各位大师之中略学一二.
> 1.台湾人见佛就拜.而且个个皆声称自己信奉佛教.
> 诸不知其实他们拜的神.几乎绝大多数皆然全属於道教□围.
> 在此情况下.是否佛教团体等於承认佛教=道教.
> 2.坊间也常听过.
> 有很多宣称他们拜的才是真正的"正佛教"或诸如此类不同名称的团体
或个人.
> 但是.根据观察.这些团体或个人所拜或所承认的神明皆不同.
> 不知诸位大德是否听说过或愈过.於是敝人非常疑惑.何谓"正佛教".
> 请教佛教与这些所谓的"正佛教"又该如何区分.又非得这样区分不可吗.
> 其实据我所了解"佛道儒"所宣扬的教义虽不同.但本意却非常类似且几
乎相同.
> 无非就是宣扬"孝道"以及"天道".但又为何要各持己见.坚持分道扬镳各
自为政呢.
> 3.上述提到孝道.我想不管"佛道儒".皆奉为最高宗旨.极力提倡.
> 但.如果父母宁虐子女.或机唪子女导致精神受尽折磨.甚至将子女推入
火坑.
> 此时.若子女反抗不从.是否能将视之为不孝呢.
> 若是如此.所谓的"百善孝为先".岂不是让人感到极大的讽刺呢.
> 若然此举不能算是不孝.那"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更是让我质疑他的权威.
> 4.佛家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那不等於"好色之徒才是真正悟得空之道里者也吗".这实在是难解.
> 当然我对於好色是完全没兴趣的.也知道这句话是劝人别好色.
> 但就字义上来说.实在是与真正的含意矛盾之大.难以释怀.望大德赐教.
> 5.四大皆空.人人知之.
> 但其中能真正知其意的又有几人.能真正实行体会的又有几人.
> 我一生皆在追求"空"."无"之道理.有时顿有所悟.但有时又百思不解.
> 例如.有次我帮一位朋友解释空无之道理.
> 但是他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倒满香味四溢的酒.
> 他回问我.我看的道玻璃杯.闻的到酒香.你如何将它变成"无".
> 霎时.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直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悟透.望大德赐教.
> 6.药师如来佛祖.早已闻名.但为何每次看到他.都是陪客.
> 以他之慈悲大德.敝人早已仰慕许久.
> 有人知道.有专供奉药师如来菩萨为主神的寺庙吗.
> 而且很想知道他的得道过程及威灵显赫之神迹.
> 可否望知道的大德.能不厌其劳的详解疑惑吗
> 7.坊间神棍之多.半之半解之禅师亦不少.
> 且真正能解疑惑之高僧或深隐山野或高攀不得.
> 请问诸位大德.能否推荐愿倾听解惑之高僧吗.
> 时已夜深.还有诸多疑问.他日再提出.
> 谗言之多.望诸位大德见谅
> 悟空拜谢.
Read this book on line.
http://book.bfnn.org/books/0014.htm
2005年 9月29日 8:24:51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3 |
dc0303
|
请教佛教.....该如何区分?
-1-体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中道缘起论!非唯心论或唯物论或缘起性空论!
-2-相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无常苦无我(佛教的度量衡)!以此辨别之!
-3-用
佛教就是四圣谛,八正道!
离此就是相似法或前方便!往正法靠就能实获法益!
2005年 9月29日 8:58:45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4 |
nike
|
※ 引述《sungoooo (悟空)》之铭言:
> 我从小就喜欢吃菜.不喜欢鱼肉.也从小就经常跟庙宇接触及帮忙.
> 要目前为止依然不变.热宗其中.并从中看破许多事务及窍门.
> 但毕竟我非专心研究佛里.心中疑惑很多.
> 也因为接触太多庙宇的关系.让我对很多的禅师及乩童很难信服.
> 今天有幸看到贵网站.不知能否从各位大师之中略学一二.
> 1.台湾人见佛就拜.而且个个皆声称自己信奉佛教.
> 诸不知其实他们拜的神.几乎绝大多数皆然全属於道教□围.
> 在此情况下.是否佛教团体等於承认佛教=道教.
佛教讲的是依循"圣人"的足迹而行
原本的佛教是要让大家"清醒","如实"的过生活
将障蔽智慧的东西拨开,让智慧彰显
道教之中也有人是符合圣人要求的
检验标准就是四圣谛,八正道
不过比较少人能接触到正信的道教就是了
所谓的"拜",其实要看自己的初发志向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指普渡烦恼,济世救人)
那麽一切愿意圆满你的众生
都可以称之为"护法"
原本佛教并没有那麽多守护神
很多密宗的神祈都是原本的外道
後来被降服而成为护法
> 4.佛家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那不等於"好色之徒才是真正悟得空之道里者也吗".这实在是难解.
> 当然我对於好色是完全没兴趣的.也知道这句话是劝人别好色.
> 但就字义上来说.实在是与真正的含意矛盾之大.难以释怀.望大德赐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指的是你接触到的外在环境是空性的
这是实像的描述,与"好色"没有关系
佛家讲说在感官接触外在环境的时候
其实是"根(眼耳鼻舌身),尘(环境),识(认识)"三事因缘和合
由於"无明(目盲)缘识".......阶段性的推演(详见缘起法)
导致做出错误的行为与判断
唯有"明"也就是"如实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症下药
> 5.四大皆空.人人知之.
> 但其中能真正知其意的又有几人.能真正实行体会的又有几人.
> 我一生皆在追求"空"."无"之道理.有时顿有所悟.但有时又百思不解.
> 例如.有次我帮一位朋友解释空无之道理.
> 但是他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倒满香味四溢的酒.
> 他回问我.我看的道玻璃杯.闻的到酒香.你如何将它变成"无".
> 霎时.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直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悟透.望大德赐教.
事实上,"空,无"指的是"世事无常"的观察性指标而已
本来存在的事物,硬要装做不存在,这就是无明
酒的香味终有一天会蒸发完毕
酒也会变质
这就是从有变无的道理
你将他喝完
他就不存在了
这也是从有变无的道理
当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就是"变迁"
心理能够从事物中随时保持正确的观照
做正确的应对就是空中妙有了
2005年 9月29日 9:58:49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5 |
火之舞
|
※ 引述《sungoooo (悟空)》之铭言:
> 且真正能解疑惑之高僧或深隐山野或高攀不得.
> 请问诸位大德.能否推荐愿倾听解惑之高僧吗.
> 时已夜深.还有诸多疑问.他日再提出.
> 谗言之多.望诸位大德见谅
您的问题,其实还不需要解惑的高僧,精华区有许多可
参考的资料:[我是初学者,该如何入门]
有一堆参考文章和参考书。坦白说,现在标签贴上高人、
高僧、甚至佛陀的都有。想要找名义上的高僧或高人太多
太多了。如果您不具备捡择的能力,到最後大概就是跟一
般人一样吧,通常都是找光怪陆离的。
所以,具备基本的佛法素养,挺重要的!这样子,以後你
碰到真的碰到大师也才知道。所以,先参考一下精华区吧
^_^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Thu Sep 29 11:05:34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6 |
puck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请教佛教.....该如何区分?
> -1-体
>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中道缘起论!非唯心论或唯物论或缘起性空论!
中道缘起论跟缘起性空论中间的差别是什麽呢
从缘起不是可以看到自性空吗?
疑惑中...
Thu Sep 29 11:38:35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7 |
dc0303
|
※ 引述《IAmPuck (puck)》之铭言:
> > 请教佛教.....该如何区分?
> > -1-体
> >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中道缘起论!非唯心论或唯物论或缘起性空论!
> 中道缘起论跟缘起性空论中间的差别是什麽呢
> 从缘起不是可以看到自性空吗?
> 疑惑中...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2005年 9月29日 12:53:39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8 |
dc0303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 中道缘起论跟缘起性空论中间的差别是什麽呢
> > 从缘起不是可以看到自性空吗?
> > 疑惑中...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实际上台湾的佛教徒已发现(慢慢觉醒):
玄奘法师为了解疑西去求答!结果有如预期得到答案吗?
龙树(Nagarjuna 150-250 佛灭後约後七百年)早玄奘( 602-664 佛灭後约後一千
多年)三百年,说他是中国八宗共主的人,摆明与释迦牟尼佛打对台!
龙树的缘起性空与八不中道未离常断二见(巧妙地隐藏常断二见),使学习它的人.无
人证果!(如有的话,请告诉我)
好在台湾的佛教徒开始学习杂阿含(即相应部尼柯耶)!如此台湾的佛教徒必也会有
证果的人出现!
2005年 9月29日 15:34:28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9 |
lucien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实际上台湾的佛教徒已发现(慢慢觉醒):
> 玄奘法师为了解疑西去求答!结果有如预期得到答案吗?
当然有 他学得唯识正义
> 龙树(Nagarjuna 150-250 佛灭後约後七百年)早玄奘( 602-664 佛灭後约後一千
> 多年)三百年,说他是中国八宗共主的人,摆明与释迦牟尼佛打对台!
> 龙树的缘起性空与八不中道未离常断二见(巧妙地隐藏常断二见),使学习它的人.无
> 人证果!(如有的话,请告诉我)
你这个问题就跟有没有外星人是一样的
你说有 我说没有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
最後请问有没有外星人?
> 好在台湾的佛教徒开始学习杂阿含(即相应部尼柯耶)!如此台湾的佛教徒必也会有
> 证果的人出现!
在那里 那一县市 什麽路 几号 几楼
Thu Sep 29 18:27:11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0 |
dc0303
|
唯识正义是相似法还是正法?
有第七识吗?
有无为法吗?
2005年 9月29日 19:43:04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1 |
shen
|
※ 引述《sungoooo (悟空)》之铭言:
> 我从小就喜欢吃菜.不喜欢鱼肉.也从小就经常跟庙宇接触及帮忙.
> 要目前为止依然不变.热宗其中.并从中看破许多事务及窍门.
> 但毕竟我非专心研究佛里.心中疑惑很多.
> 也因为接触太多庙宇的关系.让我对很多的禅师及乩童很难信服.
> 今天有幸看到贵网站.不知能否从各位大师之中略学一二.
> 1.台湾人见佛就拜.而且个个皆声称自己信奉佛教.
> 诸不知其实他们拜的神.几乎绝大多数皆然全属於道教□围.
> 在此情况下.是否佛教团体等於承认佛教=道教.
> 2.坊间也常听过.
> 有很多宣称他们拜的才是真正的"正佛教"或诸如此类不同名称的团体或个人.
> 但是.根据观察.这些团体或个人所拜或所承认的神明皆不同.
> 不知诸位大德是否听说过或愈过.於是敝人非常疑惑.何谓"正佛教".
> 请教佛教与这些所谓的"正佛教"又该如何区分.又非得这样区分不可吗.
> 其实据我所了解"佛道儒"所宣扬的教义虽不同.但本意却非常类似且几乎相同.
> 无非就是宣扬"孝道"以及"天道".但又为何要各持己见.坚持分道扬镳各自为政呢.
> 3.上述提到孝道.我想不管"佛道儒".皆奉为最高宗旨.极力提倡.
> 但.如果父母宁虐子女.或机唪子女导致精神受尽折磨.甚至将子女推入火坑.
> 此时.若子女反抗不从.是否能将视之为不孝呢.
> 若是如此.所谓的"百善孝为先".岂不是让人感到极大的讽刺呢.
> 若然此举不能算是不孝.那"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更是让我质疑他的权威.
> 4.佛家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那不等於"好色之徒才是真正悟得空之道里者也吗".这实在是难解.
> 当然我对於好色是完全没兴趣的.也知道这句话是劝人别好色.
> 但就字义上来说.实在是与真正的含意矛盾之大.难以释怀.望大德赐教.
> 5.四大皆空.人人知之.
> 但其中能真正知其意的又有几人.能真正实行体会的又有几人.
> 我一生皆在追求"空"."无"之道理.有时顿有所悟.但有时又百思不解.
> 例如.有次我帮一位朋友解释空无之道理.
> 但是他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倒满香味四溢的酒.
> 他回问我.我看的道玻璃杯.闻的到酒香.你如何将它变成"无".
> 霎时.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直至今日我依然无法悟透.望大德赐教.
> 6.药师如来佛祖.早已闻名.但为何每次看到他.都是陪客.
> 以他之慈悲大德.敝人早已仰慕许久.
> 有人知道.有专供奉药师如来菩萨为主神的寺庙吗.
> 而且很想知道他的得道过程及威灵显赫之神迹.
> 可否望知道的大德.能不厌其劳的详解疑惑吗
> 7.坊间神棍之多.半之半解之禅师亦不少.
> 且真正能解疑惑之高僧或深隐山野或高攀不得.
> 请问诸位大德.能否推荐愿倾听解惑之高僧吗.
> 时已夜深.还有诸多疑问.他日再提出.
> 谗言之多.望诸位大德见谅
> 悟空拜谢.
首先,要先了解一点,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既然不是宗教,自然不能与道教
混为一谈,既然不是宗教,那麽那麽多佛菩萨像是怎麽一回事呢?这要知道,佛门
这些造像都是表法的,也就是教学,例如佛门一近来见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
表欢喜心,这说明了欢喜心是入佛门的条件,又如观世音菩萨表慈悲,地藏菩萨表
孝顺等等,这就说明了这些造像其实是高度的智慧,是了不起的艺术。
第二,对於佛教必须要有正信,那才可称为佛教,何谓正信呢?也就是对於佛
法要有正确的了解以及实践才行,要了解佛教,可以先看此篇文章,相信可以令您
对於佛教有更深的了解http://book.bfnn.org/books/0078.htm。至於纷争的问题,
我们可以不必理会,这是後人不解教义所致。举例而言,□益大师曾为四书作注
解,憨山大师亦曾为老子做注解,如果儒道有问题的话,那麽两位大德何须为这两
部经作注解呢?相信你能明白。
第三,这个问题是因为对於经藏未能深入所致,在四书上有记载,有次曾子因
犯错被其父亲殴打,後来被打至昏迷,此事被孔子知道以後,反怪曾子之不是,说
如果你被你父亲打死了,那不是害你父亲背上杀人的罪名吗!这就说明了,百善孝
为先,但恶事不可为。对父母孝是应当的,但不可以令父母因此成为罪人,所以要
多注意。
第四,这个色不是指好色,佛门所谓的色是指色法,也就是物质,跟好色无
关,所以不要搞错了。
第五,关於这个问题,暂不作答,愈想空愈非空。
第六,药师如来并没有主客陪客的问题,在於法门不同,接引不同的众生罢
了,弘一大师有讲解,可以看看。
第七,末学推荐净空法师,这是连结http://www.amtb.org.tw/,有机会可以多
逛逛。
南无阿弥陀佛。
2005年 9月29日 23:00:34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2 |
puck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 引述《IAmPuck (puck)》之铭言:
> > > 请教佛教.....该如何区分?
> > > -1-体
> > >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中道缘起论!非唯心论或唯物论或缘起性空论!
> > 中道缘起论跟缘起性空论中间的差别是什麽呢
> > 从缘起不是可以看到自性空吗?
> > 疑惑中...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那在杂阿含的第335经(第一义空法经)中里面讲的第一义空是“除俗数法”的
而俗数法就是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
这要怎麽看呢?
我没有要辩论的意思,单纯只是觉得疑惑...谢谢
Thu Sep 29 23:55:06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3 |
fool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实际上台湾的佛教徒已发现(慢慢觉醒):
> 玄奘法师为了解疑西去求答!结果有如预期得到答案吗?
> 龙树(Nagarjuna 150-250 佛灭後约後七百年)早玄奘( 602-664 佛灭後约後一千
> 多年)三百年,说他是中国八宗共主的人,摆明与释迦牟尼佛打对台!
> 龙树的缘起性空与八不中道未离常断二见(巧妙地隐藏常断二见),使学习它的人.无
> 人证果!(如有的话,请告诉我)
dc0303 仁者:
您先批唯识,後斥中观。
想必您对此二学已有深入研习过。否则,何出此言?
不知您以何论述来说明龙树中观未离常断二见?
又如何巧妙地来隐藏常断二见?
八宗非龙树菩萨所创,亦非佛陀所建。尊龙树菩萨为「八宗共祖」
(非「八宗共主」),乃因各宗学说源於龙树思想者颇多。不知
您所谓「龙树摆明与释迦牟尼佛打对台」之说,意欲为何?
> 好在台湾的佛教徒开始学习杂阿含(即相应部尼柯耶)!如此台湾
> 的佛教徒必也会有证果的人出现!
若依您的结果论...
依您所言,学习杂阿含证果的人尚未出现。
既未出现,何以您如此肯定将来必会有证果的人出现 ?
在下的意思是,除非您是不认同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人。
否则,同样是佛陀的教法,何以只有学习杂阿含的人
才能证果,而学习唯识或中观的人却无法证果 ?
这是众生根器的问题抑或您个人的看法?
2005年 9月30日 0:30:38 星期五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4 |
火之舞
|
请以经典为依据,列出经文以为佐证。勿做泛泛之谈,
以免有信口开河之嫌。
本版的讨论以经典为依归,某位大师的个人见解,本来
就不在讨论的核心内。但如果你暗示的是所有的大乘经
典皆非佛说,那这就是个老问题了,请先参考精华区:
[法义讨论]>>[大小乘议题]。这个问题已经吵了两千年
了,参与论战的很多都是学富五车且用功修行的人,尚
且弄不出一个结论。我们就别淌浑水了。照惯例,欲讨
论此议题者,请先研究精华区的相关文章。必须以先前
的讨论为基础,且以经典为依据。
没有依据的言论将被删除,不再个别通知!
PS:顺带一提,你尊阿含而贬龙树菩萨,不知道你有没
看过研究阿含的某些学者(ex, 杨郁文老师),把龙树菩
萨的中论中的某些内容和阿含经做比对,并得出中论其
实可以说是阿含经的通论的结论?他们的研究可说相对
上是比较严谨的,把一条论述,和一段经文摆在一起对
照!有兴趣可以参考『阿含要略』(杨郁文 著)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 > 中道缘起论跟缘起性空论中间的差别是什麽呢
> > > 从缘起不是可以看到自性空吗?
> > > 疑惑中...
>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 >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 实际上台湾的佛教徒已发现(慢慢觉醒):
> 玄奘法师为了解疑西去求答!结果有如预期得到答案吗?
> 龙树(Nagarjuna 150-250 佛灭後约後七百年)早玄奘( 602-664 佛灭後约後一千
> 多年)三百年,说他是中国八宗共主的人,摆明与释迦牟尼佛打对台!
> 龙树的缘起性空与八不中道未离常断二见(巧妙地隐藏常断二见),使学习它的人.无
> 人证果!(如有的话,请告诉我)
> 好在台湾的佛教徒开始学习杂阿含(即相应部尼柯耶)!如此台湾的佛教徒必也会有
> 证果的人出现!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Fri Sep 30 06:00:40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5 |
lucien
|
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到印度
努力学习 用梵文与印度人辩论、写书
与唯识学派的大师学习 然後把正统唯识传回中国
如此功勋彪炳 当然完成了他的伟大使命
至於唯识学派是究竟说还是方便说 那是另一回事
专门读尼柯耶的南传佛教 无为法就是涅盘
南传佛教不但只说八识 还说了一百二十一识
请看「阿毗达磨概要精解」
或静坐板精华区的「清净道论导读」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唯识正义是相似法还是正法?
> 有第七识吗?
> 有无为法吗?
Fri Sep 30 08:58:11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6 |
dc0303
|
※ 引述《IAmPuck (puck)》之铭言:
>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 >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 那在杂阿含的第335经(第一义空法经)中里面讲的第一义空是“除俗数
法”的
> 而俗数法就是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
> 这要怎麽看呢?
> 我没有要辩论的意思,单纯只是觉得疑惑...谢谢
台大的网页也有人问第335经!但还是没有解决疑问!
http://www3.usenetarchive.org/File.asp?service=51008
我也查不到巴利原文!研究之後发现:(证据如找得到时容後补)
-1-
第一义空法经或第一义空经可能是第一义经之误!空是笔误加上的!
-2-
出现二次的除俗数法"除"字是"如"字误植!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
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如(除)俗数法。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说。如(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
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俗数法者:俗=有情众生,数=数数=一次又一次,法=世间法=轮回的生命
你有何高见?
2005年 9月30日 15:33:13 星期五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7 |
火之舞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 引述《IAmPuck (puck)》之铭言:
> >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 > >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 > 那在杂阿含的第335经(第一义空法经)中里面讲的第一义空是
> > “除俗数法”的而俗数法就是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
不知道为啥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这个思想又有啥问题了?
如果觉得 杂阿含 335经有点问题,那看看杂阿含 293 经好了:
>>>>>>>>>>>>>>>>>>>>>>>>>>>>>>>>>>>>>>>>>>>>>>>>>>>>>>>>>>>>
尔时。世尊告异比丘。我已度疑。离於犹豫。拔邪见刺。不复退转。
心无所著故。何处有我为彼比丘说法。为彼比丘说贤圣出世空相应缘
起随顺法。所谓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谓缘无明行。缘
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
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
苦聚集。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
注意,上文提到"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你排斥的无为法,和不生不灭,下一段都有:
<<<<<<<<<<<<<<<<<<<<<<<<<<<<<<<<<<<<<<<<<<<<<<<<<<<<<<<<<<<<
如是说法。而彼比丘犹有疑惑犹豫。先不得得想.不获获想.不证
证想。今闻法已。心生忧苦.悔恨.蒙没.障碍。所以者何。此甚
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
灭.涅盘。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
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盘
。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於相续。相续灭灭。是
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馀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
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盘
>>>>>>>>>>>>>>>>>>>>>>>>>>>>>>>>>>>>>>>>>>>>>>>>>>>>>>>>>>>
> 台大的网页也有人问第335经!但还是没有解决疑问!
> http://www3.usenetarchive.org/File.asp?service=51008
> 我也查不到巴利原文!研究之後发现:(证据如找得到时容後补)
> -1-
> 第一义空法经或第一义空经可能是第一义经之误!空是笔误加上的!
> -2-
> 出现二次的除俗数法"除"字是"如"字误植!
一般来说,即使巴利文经典的对应经典,有不同的内容,也只是列出
以供参考。巴利文尼科耶和北传阿含经,是属於不同部派传承的经典
。而非阿含是由尼科耶翻译而来。尼科耶不是阿含的原本,只能互相
参考,并非内容有不同就是尼科耶对。
另外,经典要删字或改字,一般都需要很严谨的论证。我很好奇你所谓
的"研究後发现"是谁的研究,怎麽研究?就我所知,最常见的情形是
不同版本的藏经之间互相比对。增一字、减一字或是改一字,都是需
要斟酌的。
没有证据,论证就很薄弱。
如果你试图,把所有阿含经中的空都去除,建议先查一下 cbeta,
大概有几百篇经文要改。另外,尼科耶中也有空这个名相,举佛使
比丘的『一问一智慧』中的一篇为例子(不好意思,我手边没有尼
科耶,所以只能这样):
佛陀说:「诗人、学者所作的诗偈或论文,纵使辞藻华丽、音韵
和谐,若与『空』不相应,就不符合如来所说的法。」(泰本巴
利藏第22册,132页)。请记住其中重要的字句:与「空」不
相应,这就是指後期弟子革新的说法,不是如来的说法,它是劣
等的。
如来的说法必定与「空」相应,若是後期佛弟子革新的说法与
「空」不相应,即不属於佛陀的教义。如果我们期望找到佛陀
所教示最原始、无上的法,除透过「空相应法」或「空」之外
,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Sat Oct 1 16:52:09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8 |
dc0303
|
谢火之舞大德教:
请教你认为「空」的定义为何?
龙树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实际上:
因缘所生法,佛说即非无,五蕴聚是苦,无常亦无我。
权力难舍苦,义务须尽苦,十结若断尽,就不受後苦。
因缘所生法就是纯大苦聚集!怎是空呢?不必逃避也无处躲!
所作业不亡(无正念正智而引发烦恼链),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龙树说:
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
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差别。
实际上:
若无少分别,为何要修行,世间轮回苦,何能不分别。
----------------------------------------------------
佛使比丘认为,佛教主张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所以佛法不认为有独立自存的「自
我」(atman)。
佛教主张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生,但是莫忘记佛陀说: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生都是
刹那生,刹那灭,刹那变异。
刹那生灭变异与众缘和合生并不违背,可同时并存。
前一刹那的五蕴我已异於下一刹那的五蕴我。异的部份端视五蕴我的受想行蕴造作
的方向移(异)动。没有相同的五蕴我,可从这一刹那到下一刹那不变。
无我者,并非没有纯大苦聚的五蕴我,只是无法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如保持正念
正智不引发烦恼链,使纯大苦聚灭,我们只有这样做!
http://groups.msn.com/mindfulsati/page5.msnw?
action=get_message&mview=0&ID_Message=658&LastModified=46755415000681841
47
2005年10月 1日 19:58:23 星期六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19 |
lucien
|
寻求一切法之自性不可得就是空
我之自性不可得是「无我」 无我就是空
一切法无自性 故一切法空
如同吉他声音无自性 吉他声音当下、当体即空
吉他声音只是缘起法 拨动琴弦
空气在音箱赈动 赈动的空气传出音箱再打击耳膜
听神精传到大脑 这才是吉他声音
故寻求吉他声音之自性了不可得 当体即空
世间是缘起 为什麽 因为一切法空
以一切法空 故世间是缘起
佛使比丘的《一问一智慧》
第22~第24个问题都提到空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谢火之舞大德教:
> 请教你认为「空」的定义为何?
> 龙树说: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 实际上:
> 因缘所生法,佛说即非无,五蕴聚是苦,无常亦无我。
> 权力难舍苦,义务须尽苦,十结若断尽,就不受後苦。
> 因缘所生法就是纯大苦聚集!怎是空呢?不必逃避也无处躲!
> 所作业不亡(无正念正智而引发烦恼链),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
> 龙树说:
> 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
> 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差别。
> 实际上:
> 若无少分别,为何要修行,世间轮回苦,何能不分别。
> ----------------------------------------------------
> 佛使比丘认为,佛教主张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所以佛法不认为有独立自存的「自
> 我」(atman)。
> 佛教主张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生,但是莫忘记佛陀说: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生都是
> 刹那生,刹那灭,刹那变异。
> 刹那生灭变异与众缘和合生并不违背,可同时并存。
> 前一刹那的五蕴我已异於下一刹那的五蕴我。异的部份端视五蕴我的受想行蕴造作
> 的方向移(异)动。没有相同的五蕴我,可从这一刹那到下一刹那不变。
> 无我者,并非没有纯大苦聚的五蕴我,只是无法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如保持正念
> 正智不引发烦恼链,使纯大苦聚灭,我们只有这样做!
> http://groups.msn.com/mindfulsati/page5.msnw?
> action=get_message&mview=0&ID_Message=658&LastModified=46755415000681841
> 47
Sun Oct 2 10:00:01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0 |
fool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谢火之舞大德教:
> 请教你认为「空」的定义为何?
> 龙树说: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 实际上:
> 因缘所生法,佛说即非无,五蕴聚是苦,无常亦无我。
> 权力难舍苦,义务须尽苦,十结若断尽,就不受後苦。
> 因缘所生法就是纯大苦聚集!怎是空呢?不必逃避也无处躲!
> 所作业不亡(无正念正智而引发烦恼链),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
(路过插花,请dc0303师兄 与 prajna版主别见怪。)
在下猜测可能是dc0303师兄误解了
《中论》卷4:
┬┬┬┬┬┬┬┬┬┬┬┬┬┬┬┬┬┬┬┬┬┬┬┬┬┬┬┬┬┬
诸法有定性。则无因果等诸事。如偈说。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
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
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是法无性故不得言有。
亦无空故不得言无。若法有性相。则不待众缘而有。若不待众缘则无法。
是故无有不空法。汝上所说空法有过者。此过今还在汝。何以故。
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
您所引用的那首偈,是用来破斥「诸法有定性」之邪见。
偈中之「我说即是无」的「无」是「无自性」之意,非「断灭空」
或「什麽都没有」的意思。此偈下方的阐释已很清楚,无在下
再置喙之必要。
> 龙树说:
> 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
> 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差别。
> 实际上:
> 若无少分别,为何要修行,世间轮回苦,何能不分别。
> ----------------------------------------------------
<以下恕删...>
在下猜测您是用既有成见,把「世间」与「涅盘」对立了起来,故有此问。
一旦落入相对待,虽言「涅盘」亦还属「世间法」。
在下花了一点时间,尝试找了几处相关的解释...
《中观论疏》卷10:
┬┬┬┬┬┬┬┬┬┬┬┬┬┬┬┬┬┬┬┬┬┬┬┬┬┬┬┬┬┬
生死之实际及以涅盘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差别。
华严云。生死非杂乱涅盘非寂静。三者虽有内外大小不同同言有涅盘。
若尔便成有见。既成有见乃是生死。不名涅盘。
故有所得人若生死若涅盘。皆是生死。
今求此生死涅盘不可得乃名涅盘。
又言有生死则为生死所系。执有涅盘为涅盘所系。
涅盘名为解脱。既是系缚。何名涅盘。今此品求生死涅盘不可得。
脱於二系名为解脱。
┴┴┴┴┴┴┴┴┴┴┴┴┴┴┴┴┴┴┴┴┴┴┴┴┴┴┴┴┴┴
《大智度论》卷27:
┬┬┬┬┬┬┬┬┬┬┬┬┬┬┬┬┬┬┬┬┬┬┬┬┬┬┬┬┬┬
离世间亦不见出世间。离出世间亦不见世间。如是则不生二识。
所谓世间出世间。若舍世间不受出世间。是名出世间。
若菩萨能如是知。则能为众生。分别世间出世间道。
有漏无漏一切诸道。亦如是入一相。是名道种慧。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般若品第二):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
在下以为,阿罗汉之所以梵行已立,不受後有,乃因行者已没有
有个所谓的阿罗汉可证或有个涅盘可入。不受一切法亦无一法可得。
亦即「若舍世间不受出世间。是名出世间」。
若问为何要修行? 正如《六祖坛经》中所说的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而其中的「邪正尽打却」不正是
《法句经》卷2:「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中的「自净其意」吗?
以上乃在下浅见,谨供参考。若有谬误,尚请见谅。
-
2005年10月 2日 13:02:33 星期日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1 |
dc0303
|
谢fool大德教
大德深得所谓大乘法义!
用以上法义你有否受用(减轻烦恼或烦恼仍在)?或只是学问?
涅盘的定义为果心,二刹那五蕴暂停活动(第一次),下一刹那之後断了我见结!
是受用境界!(共有四次)
之後如是行者,如有初禅以上,每入禅那一次,称现法涅盘!
不了涅盘与世间(烦恼或纯大苦聚集)的分别,那佛法何用?
2005年10月 2日 15:19:57 星期日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2 |
lucien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谢fool大德教
> 大德深得所谓大乘法义!
> 用以上法义你有否受用(减轻烦恼或烦恼仍在)?或只是学问?
> 涅盘的定义为果心,二刹那五蕴暂停活动(第一次),下一刹那之後断了我见结!
> 是受用境界!(共有四次)
> 之後如是行者,如有初禅以上,每入禅那一次,称现法涅盘!
是有入灭尽定就类似涅盘之乐的这种说法
经典上记载佛与大阿罗汉可以入灭尽定(有些阿罗汉定力不深)
三果也有能入灭尽定的 八地以上菩萨可以入灭尽定(几地不确定)
但是入初禅就是现法涅盘 从来没听过
四禅八定为共世间胜德 若初禅就是现法涅盘
这似乎是把标准降低了
> 不了涅盘与世间(烦恼或纯大苦聚集)的分别,那佛法何用?
Sun Oct 2 17:26:42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3 |
fool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谢fool大德教
> 大德深得所谓大乘法义!
> 用以上法义你有否受用(减轻烦恼或烦恼仍在)?或只是学问?
dc0303师兄:
在下未曾得任何大乘法义,在下来此只是讨论法义,仅此而已,
并无冒犯之意。在下亦承认自己是三毒具足之烦恼凡夫,一切
都只在学习中。只是认为见地决定了一个行者的证地,先具备
了一定程度的正知见才能知道如何修行。有偏差的知见是无法
有任何证地可言的。如此恐只流於盲修瞎练,玩弄识神而已。
就如同一艘船的舵有了偏差,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彼岸)。
> 涅盘的定义为果心,二刹那五蕴暂停活动(第一次),下一刹那之後
> 断了我见结! 是受用境界!(共有四次)
> 之後如是行者,如有初禅以上,每入禅那一次,称现法涅盘!
> 不了涅盘与世间(烦恼或纯大苦聚集)的分别,那佛法何用?
在下试著了解您的说法。若没有误解的话,您所谓的「现法涅盘」
应该是指「定境」?
若是如此,在下亦认为「禅定」著实极为重要,在下也在学习止观。
然而禅定只能伏烦恼,须加以禅定为基础来修观(慧),才能断烦恼
而得解脱。若是您所谓的「现法涅盘」是指「定境」的话,在下仍以为
您的「现法涅盘」仍属「世间法」,不名为解脱之「出世间法」。
若非如此,尚请dc0303师兄见谅与指正。
以上乃在下浅见,谨供参考。若有谬误,尚请见谅。
-
2005年10月 2日 19:25:03 星期日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4 |
nike
|
插一下嘴,这个说法不知道对不对......
入定不起正确观想会堕入外道
世尊教导我们修入禅定的方法是"正念相系"
所以由此进入的禅定会趋向解脱
但是禅定的境界与神通力是与外道相通的
一个通往"四禅八定",一个通往"四禅天"
四禅天不能解脱
2005年10月 3日 18:19:41 星期一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5 |
puck
|
就我看来这335经并没有跟缘起性空起冲突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句子为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也就是指6根并不是实生实灭的,是无自性的(自性空)
就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自性空的,非实生实灭的
所以我们才能免除对它的执著
也才能达到灭苦的目的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 引述《IAmPuck (puck)》之铭言:
> > > 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性空吗?
> > > 性空是断见,因为它还有想要(隐藏)不生不灭的思想!
> > 那在杂阿含的第335经(第一义空法经)中里面讲的第一义空是“除俗数
> 法”的
> > 而俗数法就是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
> > 这要怎麽看呢?
> > 我没有要辩论的意思,单纯只是觉得疑惑...谢谢
> 台大的网页也有人问第335经!但还是没有解决疑问!
> http://www3.usenetarchive.org/File.asp?service=51008
> 我也查不到巴利原文!研究之後发现:(证据如找得到时容後补)
> -1-
> 第一义空法经或第一义空经可能是第一义经之误!空是笔误加上的!
> -2-
> 出现二次的除俗数法"除"字是"如"字误植!
>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
> 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如(除)俗数法。耳.鼻.
> 舌.身.意亦如是说。如(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
> 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 俗数法者:俗=有情众生,数=数数=一次又一次,法=世间法=轮回的生命
> 你有何高见?
Mon Oct 3 22:20:04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6 |
火之舞
|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谢火之舞大德教:
> 请教你认为「空」的定义为何?
按照之前讨论的脉络,其实我的理解不重要,不论我对空的
理解适当与否都无法否定『空』这个教义在阿含藏和巴利文
尼科耶藏经中都出现的事实!同理,无为法也是,不生、不
住、不异、不灭也是,这些都是佛陀的教法。剩下的问题只
是佛陀怎麽谈空,怎麽谈无为法、怎麽谈不生不灭。
您一直提出佛陀说缘起法的资料来反对佛陀说过空,这说明
了你认为『有空就无缘起,有缘起就无空』,你认为空和缘
起是冲突的。那是你个人的想法与逻辑。事实上,基本的空
义是用来形容缘起的,那是深观缘起所生起的洞见。杂阿含
经一开始就一直强调要观察五蕴的无常、苦、空、非我。同
时,经上也提到,缘起甚深、而无常更深难解。这说明了五
蕴、六入处、以及缘起法是比较基础的教法,而无常、苦、
空、非我则是进一步的教法,而且都是以观察五蕴为基础的
。这部分可以参考杂阿含200经,经中罗侯罗尊者去跟佛陀
请教解脱法,佛陀观察後发现罗侯罗解脱慧未熟,不能受增
上法所以要求他依序为人演说:五蕴法、六入法、尼陀那(
缘起法)还要他思维观察这些法,後来他明白这些法都是顺
趋涅盘,佛陀也觉得他智慧成熟,才教导他增上法,观察无
常。
总之,回到第一义空经,经上提到:有业报而无作者。有业
报讲的大概就是後面提到的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
灭。而无作者说的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生时无来处、灭时
无去处,不实生灭。是故无作者、无受者。经上说,这就是
空义:缘起必须符合无作者,才是适当的。我也是这样来理
解经上提到的"空相应缘起随顺法"。如此,缘起的观察才能
契入无我也才能顺趋涅盘。否则就变成相续不断的苦集,无
有出日啦。"空相应随顺缘起法"是经上说的,这和龙树菩萨
说的缘起性空是不是符合,你可以自己去研究。要批评其看
法最好还是有通盘的了解,不宜断章取义。龙树菩萨说的空
可不是表面的现象那麽简单易见。认为空是表面现象,才会
和缘起冲突。龙树认为空是假名,因为那是观察缘起生灭而
生起的领悟。因为是一种领悟而不是一个实体的东西,所以
称为假名。所以他说的空,是缘起的性质,他并不反对缘起
。可以参考万金川所著:『中观思想讲录』网址如下: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chu/madhyamaka/index.htm
这一部份,有兴趣请自行研究。版上是以经典讨论为主。
无为法也是,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没有无为法,都是有
为法,那就不用谈解脱了。如果连涅盘都是生灭的,那世尊就
要教导我们如何努力保持在涅盘的状态啦 @@
以上浅见,仅供参考。其他的就恕不回应了,最近也是忙 ~_~
还是要重申,依经而论!上述的论点,有一部分是参考上一篇
回应中引的经文杂阿含 293经,还有杂阿含经一。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Tue Oct 4 09:00:15 2005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7 |
dc0303
|
禅有二种
止禅修定!可以调服五盖!四禅天是难解脱,福足慧不足故!
世尊教导我们修入禅定的方法是"正念相系"
所以由此进入的禅定会趋向解脱,这是观禅!
祝你"正念相系"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铭言:
> 插一下嘴,这个说法不知道对不对......
> 入定不起正确观想会堕入外道
> 世尊教导我们修入禅定的方法是"正念相系"
> 所以由此进入的禅定会趋向解脱
> 但是禅定的境界与神通力是与外道相通的
> 一个通往"四禅八定",一个通往"四禅天"
> 四禅天不能解脱
2005年10月 5日 12:25:40 星期三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8 |
hahajack
|
『古时的老百姓很少读正史和子书,经学著作,就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
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在旧戏里,说书人口中出现率极为频繁的根本违仁而悖义的
邪说当做是孔孟思想,而且居然流传至今。殊不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根本
不是孔孟儒学的本来面目。《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记载著一个事例,大致是说∶
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以从吴国觅来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
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後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著您吧?之後
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後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後批评说∶一点
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的没
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孝!这段显然是对所谓的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说法的不攻之击。
愚俗的邪说,固然可鄙,而最可恶的是硬把邪说之源归结为孔孟的歪批。把孝当成
是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错误的理解,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孝经》中曾参问
孔子∶儿女都听从父母的指命,就是孝吗?但听孔子道∶这是什麽话?这是什麽
话?父母有敢于跟自己争论的子女,他们就不会陷于不义,所以父母有不对的言
行,就应该与之争论。听从父母的指命,又怎能就算是孝? 』
2005年10月 6日 10:07:00 星期四
|
|
|
Re: 诸多问题.请诸位大德赐教 |
#29 |
lucien
|
不论止禅与观禅都需正念相继
止与观都是佛陀传授的修行方法
二者都需正念相继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禅有二种
> 止禅修定!可以调服五盖!四禅天是难解脱,福足慧不足故!
> 世尊教导我们修入禅定的方法是"正念相系"
> 所以由此进入的禅定会趋向解脱,这是观禅!
> 祝你"正念相系"
Thu Oct 6 18:28:33 2005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