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关於'空'
#1
福至心灵 ^^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关於空

晚辈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业可以空掉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吗有没有错呀

另外
很好奇
神通是从定中来的吗
楞严是这麽说可信度?

感觉上楞严像神话
古大德的参禅故事像天书

有的比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有没有大德教晚辈该如何突破呢
--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Sat Apr 15 01:00:25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2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关於空
> 晚辈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想、非想、非非想、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想非想非非想……

如果你能体「悟」上述的境界,大概也离空不远。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吗有没有错呀

不昧因果,是指不会不明白因果的道理。但什麽是空呢?或者什麽不是空呢?

> 另外
> 很好奇
> 神通是从定中来的吗

神通是一种到达某种境界的副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与其说从定中来,不如说
是切实遵照佛法修习,身口意三业逐渐清净的某种「认证」。

拜忏,是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基本功。

> 楞严是这麽说可信度?
> 感觉上楞严像神话

您应该参考阿难和佛陀对於心的讨论,佛陀如何开示这一段。
至於看起玄又玄的那些段落是不是真实,等你是否到了那个境界,你就可以印证。


> 古大德的参禅故事像天书
> 有的比
>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 有没有大德教晚辈该如何突破呢

拜忏、拜忏、还是拜忏。
持戒、持戒、还是持戒。
读经、读经、还是读经。
实践、实践、还是实践。

祝

道业有成

--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人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Sat Apr 15 02:21:37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3
hank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罪从心起将心忏
> 心若灭时罪亦亡
> 心亡罪灭两俱空
> 是则名为真忏悔
> 关於空
> 晚辈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业可以空掉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吗有没有错呀

因、缘、果,因要变成果,得有助缘
因就像种子,要开花结果,中间得有水、阳光…等助缘

佛教讲的是心解脱,虽然只要有肉身还是会受果报
但心已解脱无贪□痴,就不受五蕴之苦

> 另外
> 很好奇
> 神通是从定中来的吗

如果只是要学定、学神通,可能从外道会较快

> 楞严是这麽说可信度?
> 感觉上楞严像神话
> 古大德的参禅故事像天书
> 有的比
>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 有没有大德教晚辈该如何突破呢

可以试著从四圣谛的第一『苦』圣谛观察起
看什麽是令你痛苦的,仔细观察苦的缘起变化生灭
观察身体的苦、感受的苦、心的苦…
阿含经中有详解喔 ^^


--

 祝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忧苦!
Mon Apr 17 01:05:40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4
福至心灵 ^^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 罪从心起将心忏
> > 心若灭时罪亦亡
> > 心亡罪灭两俱空
> > 是则名为真忏悔
> > 关於空
> > 晚辈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 业可以空掉
>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吗有没有错呀
> 因、缘、果,因要变成果,得有助缘
> 因就像种子,要开花结果,中间得有水、阳光…等助缘
> 佛教讲的是心解脱,虽然只要有肉身还是会受果报
> 但心已解脱无贪□痴,就不受五蕴之苦
> > 另外
> > 很好奇
> > 神通是从定中来的吗
> 如果只是要学定、学神通,可能从外道会较快
我不懂外道的定义耶
所谓您外道的定义是什麽呀

> > 楞严是这麽说可信度?
> > 感觉上楞严像神话
> > 古大德的参禅故事像天书
> > 有的比
> >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 > 有没有大德教晚辈该如何突破呢
> 可以试著从四圣谛的第一『苦』圣谛观察起
> 看什麽是令你痛苦的,仔细观察苦的缘起变化生灭
> 观察身体的苦、感受的苦、心的苦…
> 阿含经中有详解喔 ^^


为什麽一定要观苦呀
这麽痛苦
有没有观乐 观喜的方法

不然有时候会产生冲突耶
有没有一种法门在执著中修息的

放 放不掉 妄念太重了

........






--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Tue Apr 18 14:00:24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5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为什麽一定要观苦呀
> 这麽痛苦
> 有没有观乐 观喜的方法
> 不然有时候会产生冲突耶
> 有没有一种法门在执著中修息的
> 放 放不掉 妄念太重了
> ........

     圣严法师曾提过,知道自己妄念重、烦恼重,就是在修行了。


祝 和喜自在
Tue Apr 18 17:12:19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6
福至心灵 ^^
※ 引述《sici1 (爱做梦的小孩)》之铭言:
>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 为什麽一定要观苦呀
> > 这麽痛苦
> > 有没有观乐 观喜的方法
> > 不然有时候会产生冲突耶
> > 有没有一种法门在执著中修息的
> > 放 放不掉 妄念太重了
> > ........
>      圣严法师曾提过,知道自己妄念重、烦恼重,就是在修行了。
> 祝 和喜自在
可是
只是知道
要修到有成就大概要几百万劫吧 ㄎㄎ

有没有开心修行的法门呀
--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Tue Apr 18 20:16:53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7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可是
> 只是知道
> 要修到有成就大概要几百万劫吧 ㄎㄎ
                   ^^^^^^^^^
      只要不修,不解脱,轮回就无量无边劫,区区几百万劫也值得了...


> 有没有开心修行的法门呀

      有,心存善念,慈悲喜舍,不过不太容易修就是了~~~~

祝福你
Tue Apr 18 21:19:32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8
福至心灵 ^^
> > 关於空
> > 晚辈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
> 想、非想、非非想、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想非想非非想……
空的境界一定经历这些过程吗?

这是怎麽样的过程
> 如果你能体「悟」上述的境界,大概也离空不远。

>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这个有没有智者大德可以指导一下?

> > 神通是从定中来的吗?
> 神通是一种到达某种境界的副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与其说从定中来,不如说
> 是切实遵照佛法修习,身口意三业逐渐清净的某种「认证」。
> 拜忏,是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基本功。

> > 感觉上楞严像神话
> 您应该参考阿难和佛陀对於心的讨论,佛陀如何开示这一段。
> 至於看起玄又玄的那些段落是不是真实,等你是否到了那个境界,你就可以印证。
可不可以告诉我是哪一段呀□ 感恩

> > 有没有大德教晚辈该如何突破呢
> 拜忏、拜忏、还是拜忏。
> 持戒、持戒、还是持戒。
> 读经、读经、还是读经。
> 实践、实践、还是实践。
> 祝
> 道业有成

感恩 法喜充满
--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Tue Apr 25 00:10:18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9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空的境界一定经历这些过程吗?
> 这是怎麽样的过程

不要问我,甜蜜为什麽甜蜜,甘露为什麽甘露,吃饱为什麽吃饱,
这个要自己吃了才知道。

> 可不可以告诉我是哪一段呀□ 感恩

这个在楞严经一开头世尊救了阿难後,就开始了。
「心」的那一段并不好解,什麽在内不在外,不在内不在外……诸如此类的。
但楞严经是修定时的指南,尤其认识五十阴魔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但我觉得
您还不到那阶段,可以先翻翻,略读过一遍,但还是从杂阿含先来,从五戒先来,
从拜忏先来,这会比较好。

其实,还是跟著杂阿含的进度走是比较保险和稳当的。

所以,一切请从杂阿含开始。
-----
另,修行有没有比较快乐的修行法,我是不知道,只是经历过附佛外道
和外道的摸索後,才决定跟著世尊的脚步走,那时,并没有考虑什麽修
行的苦与乐,只是觉得世尊的教法和讲法比较深同我心,於是就跟著走
了。

有时是为了持戒的问题,皱起了眉头,总觉得很罗嗦,也觉得办不到,
但这种持戒通常是慢慢来的,没有人要求你一蹴可及,只是怕你有没有心。

拜忏、持戒,是最基本的,如果感到痛苦,有几个原因:

一,不明了戒律的来由。

二,懒。三,心意不坚。四,习气。

五,不适合佛门,机缘未到。

第一个不明□戒律的来由,可以从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和忏云法师(忏公)
的「五戒表解」开始了解起。

第二、三、四(其实可以这二三四可以归为一类),就要靠自己了。第五个,可以
先暂离佛门,等自己真正认识佛门和摸索後再回来,反正佛门都是来去自由,这样
你的信心也会比较坚定而不动摇,因为,这没有比较後的结果,只有自己比较、摸
索,你才会觉世尊说得不错,也比较深入。当然,如果你害怕出走後,被外道拖著
走,最後回不了佛门,那,还是待在佛门好了,从狮吼站的精华区先熟读,有问题
就发问,这样就能确保你走在佛门中,纵使方向有点小偏,但大抵上还是正确的方
向。


--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人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Tue Apr 25 01:38:36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10
上隐很好......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 如果你能体「悟」上述的境界,大概也离空不远。
> >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这个有没有智者大德可以指导一下?

    我不是智者,不过空掉"因","果"自然就
  不存在了。就像我们知道前面有一个坑洞,
  看到就不会踏进去,『看见』使我们空掉掉
  进坑洞的因了。

    但是已经造成的"因",就很难空得掉。就
  佛法而言,透过修习应该是有可能转业因为
  菩提,甚至灭业。而这些也都没有离开"空"
  的□围与"空"的修持才对。

> > > 神通是从定中来的吗?
> > 神通是一种到达某种境界的副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与其说从定中来,不如说
> > 是切实遵照佛法修习,身口意三业逐渐清净的某种「认证」。
> > 拜忏,是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基本功。
> > > 感觉上楞严像神话

    楞严的内容比较艰深,也可以先持楞严咒呀
  ,请佛菩萨保佑自己修持佛法,以期早成佛道
  。

> > 祝
> > 道业有成
> 感恩 法喜充满


   法喜充满


--
       守护 山林般清净 扬风
       南无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AmericaCaFe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大专学佛联谊板, 天天过得青春有朝气                                 Eureka
◆ 修改: 06/04/25  1:56:04 <219.87.12.250> 
Tue Apr 25 01:47:53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关於'空'
#11
火之舞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灵 ^^)》之铭言:
> 罪从心起将心忏
> 心若灭时罪亦亡
> 心亡罪灭两俱空
> 是则名为真忏悔
> 关於空
> 晚辈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业可以空掉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吗有没有错呀

只有完全解脱,业才会止息。
啥麽是业完全止息,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依照十二缘起来说,生老病死苦,都是要从无明缘行开始启动。
所以无明灭後,这个锁□断掉。并非以前造的业被不见掉,而是
没有条件让那些业生起。

业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会造成一股潜在的力量,如果
有其他条件配合,那就会造成业报。不过,如果其他条件都不配
合,那还是不会生起。

而空,这个字就要好好推敲了。有时候行文的空,纯粹就只是没有
的意思。但更多时候,如果是讲到无常、苦、空、无我,其中的空
,那并非没有的意思。经典上提到,"照见五蕴皆空","观色无常、
苦、空、非我",由此可知无常、苦、空,其含意并非是我们望文
生义的意思。必须要对五蕴如实观察,才能明白何谓无常,何谓空
。也就是说 空 基本上是由对身心缘起的深刻洞察,而见到的深刻
的见解。所以我们也常听到缘起性空---缘起的深刻性质就是空。
所以要明白空,是要靠听经闻法、深修止观,才能企及。就像是心
经说的:观自在菩萨,行 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Tue May 23 04:32:54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