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关阿罗汉的问题 |
#1 |
cathy
|
突然对阿罗汉很好奇, 於是也有了些疑问来请教大家
1, 小乘阿罗汉若发了大乘菩提心, 回小向大, 就有可能回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那麽当他们再世为人时, 也要受完未受的业报吗? 如果是, 不就和"不受後有"
有冲突, 如果不受馀报, 那麽他们在人间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程式是如何设定的)?
另阿罗汉转世之後知道自己的身份吗? 还是一样喝了孟婆汤忘光光了?
2, 前二天有个朋友告诉我, 若发大乘菩提心就不走阿罗汉这条路, 直接上菩萨果位
可是我又记得蔡同学说过, 阿罗汉是学位, 菩萨是教授, 要当教授要先拿学位
如果我朋友说得对, 那麽, 在佛陀时代, 为什麽佛的弟子不直接证入菩萨果位
个个成阿罗汉果?
以上二个问题麻烦大家, 如果有原典可以参考最好了, 谢谢 :)
Sat Oct 6 23:25:47 2007
|
|
|
Re: 有关阿罗汉的问题 |
#2 |
一心称名
|
※ 引述《cathykao (cathy)》之铭言:
> 突然对阿罗汉很好奇, 於是也有了些疑问来请教大家
> 1, 小乘阿罗汉若发了大乘菩提心, 回小向大, 就有可能回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既然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目标
就会以三界众生苦为己苦.三界众生乐为己乐
取众生为净土不取涅盘为净土这就是大小乘的分别
而要成佛果就一定要经过人身劫
> 那麽当他们再世为人时, 也要受完未受的业报吗? 如果是, 不就和"不受後有"
> 有冲突, 如果不受馀报, 那麽他们在人间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程式是如何设定的)?
菩萨畏因世人畏果.圣贤也是要落入因果的
连释尊在成佛後都要遭受因果报更何况是阿罗汉.菩萨
释迦族遭到琉璃王的灭族报复而释尊当时就受到头痛的业报就是最好的例子
> 另阿罗汉转世之後知道自己的身份吗? 还是一样喝了孟婆汤忘光光了?
既入凡胎就如同凡夫俗子一样(请参考释尊的例子)
除非有宿命通才能知道
> 2, 前二天有个朋友告诉我, 若发大乘菩提心就不走阿罗汉这条路, 直接上菩萨果位
> 可是我又记得蔡同学说过, 阿罗汉是学位, 菩萨是教授, 要当教授要先拿学位
> 如果我朋友说得对, 那麽, 在佛陀时代, 为什麽佛的弟子不直接证入菩萨果位
> 个个成阿罗汉果?
请爱用本网站的学佛工具区-->佛光辞典查询阿罗汉.菩萨
阿罗汉是声闻道的最高果位
何谓声闻?
简单讲就是听闻到佛法後如受到提壶灌顶般开悟证道了
此悟证是看行者的以前的用功程度和发心发愿来决定
於小乘就入声闻道
於大乘就入菩萨道
(要注意一下不要把声闻都定位在单指小乘法上)
> 以上二个问题麻烦大家, 如果有原典可以参考最好了, 谢谢 :)
合十
南无 阿弥陀佛
2007年10月 7日 21:55:09 星期日
|
|
|
Re: 有关阿罗汉的问题 |
#3 |
邱大刚
|
※ 引述《cathykao (cathy)》之铭言:
> 突然对阿罗汉很好奇, 於是也有了些疑问来请教大家
> 1, 小乘阿罗汉若发了大乘菩提心, 回小向大, 就有可能回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佛及阿罗汉灭度後的状况,是十四无记之一,无法讨论。
> 2, 前二天有个朋友告诉我, 若发大乘菩提心就不走阿罗汉这条路, 直接上菩萨果位
> 可是我又记得蔡同学说过, 阿罗汉是学位, 菩萨是教授, 要当教授要先拿学位
> 如果我朋友说得对, 那麽, 在佛陀时代, 为什麽佛的弟子不直接证入菩萨果位
> 个个成阿罗汉果?
在解脱的实证上,声闻道及菩萨道有对应关系,菩萨果位也是有
在解脱上对应的修行的,并不是修菩萨道就不必修解脱道了。可能算
是同等学历吧。
佛世时修行菩萨道的自然是在家人,例如维摩诘居士及文殊童子,
还有胜曼夫人等。根本的衡量准则还是以四向四果,例如佛说法後出
家在家都证得法眼净或初果等。
不过末世大多的例子,则是後代附佛论师发明的菩萨果位,那就
无法跟阿罗汉果位有任何对应啦。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Oct 7 22:15:26 2007
|
|
|
Re: 有关阿罗汉的问题 |
#4 |
五五
|
※ 引述《cathykao (cathy)》之铭言:
> 突然对阿罗汉很好奇, 於是也有了些疑问来请教大家
> 1, 小乘阿罗汉若发了大乘菩提心, 回小向大, 就有可能回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 那麽当他们再世为人时, 也要受完未受的业报吗? 如果是, 不就和"不受後有"
後学觉得也许要对阿罗汉的定义再严谨一点才行。
可以参考 7 -> 7 -> 5 ->《四众的成就(2)》
这边有之前师兄所讨论到的阿罗汉的定义,也许有些帮助。
若依底下文中所提及的定义,也许您的问题不会存在。 :)
「"证"了阿罗汉并不是阿罗汉,要等他真正入了灭,而且不再受後有了才是阿罗汉」
或许也可以这麽说,证了阿罗汉的圣者是可以做底下的选择:
a.选择灭度 => 佛及阿罗汉灭度後的状况,是十四无记之一,无法讨论。
b.舍心发慧 => 该圣者因不取罗汉果位而入菩萨乘,所以应该不能算是阿罗汉。
(b 部分可以参考 8 -> 9 -> 10 -> 「心在何处」的讨论後半部分84%处 )
後学觉得无论是选择 a or b 都好,只怕自己连选择的资格都谈不上 :p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释放心灵的尘埃 BudaFeeling
◆ 修改: 07/10/07 23:20:08 <218.160.156.212>
Sun Oct 7 23:19:33 2007
|
|
|
Re: 有关阿罗汉的问题 |
#5 |
巫师
|
※ 引述《cathykao (cathy)》之铭言:
> 突然对阿罗汉很好奇, 於是也有了些疑问来请教大家
> 1, 小乘阿罗汉若发了大乘菩提心, 回小向大, 就有可能回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 那麽当他们再世为人时, 也要受完未受的业报吗? 如果是, 不就和"不受後有"
> 有冲突, 如果不受馀报, 那麽他们在人间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程式是如何设定的)?
> 另阿罗汉转世之後知道自己的身份吗? 还是一样喝了孟婆汤忘光光了?
如果行者有阿罗汉的实力而发愿入弘佛道,他就不会真的去"证"阿罗汉。只是佛经
□面世尊一盖都用阿罗汉来称呼这些有解脱程度的弟子。
阿罗汉的『不受後有』指的是不会再有生死相续,所以阿罗汉又名为『不来』。
因此在最後这一世自然是业报会了的乾乾净净,像大目建连尊者了结的最後业报
就是被外道打的奄奄一息。
阿罗汉的意义并不是不受馀报,但在该世馀报会了结乾净。
另,成就阿罗汉者,转世是『无有是处』。阿罗汉的意义就是不来,也就是
不还人。
> 2, 前二天有个朋友告诉我, 若发大乘菩提心就不走阿罗汉这条路, 直接上菩萨果位
> 可是我又记得蔡同学说过, 阿罗汉是学位, 菩萨是教授, 要当教授要先拿学位
> 如果我朋友说得对, 那麽, 在佛陀时代, 为什麽佛的弟子不直接证入菩萨果位
> 个个成阿罗汉果?
发大乘心者也得有"开大船"的实力,阿罗汉的程度就是必备的实力。因为如果没有
阿罗汉的实力,佛法就很难有正确的传承。这也是为何阿难得证阿罗汉才能参加
经典结集的原因,世尊也在在不止一次说到他那些证阿罗汉的弟子说法如他亲说。
如果依照世尊所说的『弘佛道(也就是大乘)』对於大乘菩萨道的要求,他们是有
阿罗汉(或是四果)解脱的实力但不取证阿罗汉( 或是四果的成就,否则例如证阿
罗汉就不再来啦),因此也不依於证得各种修行的因(例如证得各种禅定 )而得其
果(例如往生色天无色天)。
换句话大乘道是拿到阿罗汉的"毕业证书"後继续留在学校当(世尊的)助教。而且
依照世尊的标准这些『能开大船(乘)』的成就者是全能的,应以四果成就者就指
导他得四果,如果该人应成佛者甚至可以教导他成佛。
至於『为什麽佛的弟子不直接证入菩萨果位』,每个人志愿不一样噜。有趣的是
大菩萨道的修行法门在大般若经□面,世尊是咐嘱给须菩提尊者的,须菩提尊者
可是有指导弘佛道的实力。
而大菩萨引领众生解脱是观其根性给予"三乘的解脱道",而不是每个人都要他
一定得是大乘道,这和後世动不动就要人家发大乘心的心态是差很多的。
> 以上二个问题麻烦大家, 如果有原典可以参考最好了, 谢谢 :)
以大乘道而言可参考大乘道的原理总汇六百卷大般若经及相关系列经典,
精华区中也有经论的简介。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Mon Oct 8 00:11:38 2007
|
|
|
Re: 有关阿罗汉的问题 |
#6 |
乌龟慢走
|
※ 引述《cathykao (cathy)》之铭言:
(略)
> 以上二个问题麻烦大家, 如果有原典可以参考最好了, 谢谢 :)
前面同学的回答里,提到阿罗汉与走上菩提道的差别,在於是否「证」入
阿罗汉,刚好看到经文有提到菩萨摩诃萨的情况,引出供参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如世尊说。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应观法空而不作证。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住空等持而不作证。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
观法空时先作是念。我应观法诸相皆空。不应作证。我为学故观诸法空。
不为证故观诸法空。今是学时非为证时。是菩萨摩诃萨未入定时。
^^^^^^^^^^^^^^^^^^^^^^^^^^^^^^^^^^
系心於境摄受般若波罗蜜多。非入定位系心於境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是菩萨摩诃萨於如是时。不退一切菩提分法不证漏尽。所以者何。
^^^^^^^^^^^^^^^^^^^^^^^^^^^^^^^^^^^^^^^^^^^^^^^
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广大智慧。善住法空及一切种菩提分法。□作是念。
今时应学不应作证。
因此,要走上菩提道者,一刚开始的心态,或者说,自始至终关切的重点并
不是要证得阿罗汉果,而是抱持著学习的心态,观法空。学习观法空,应该
是「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548经)之一。这点刚好回答了自己
之前读般若经的疑惑:
既然不是人人都能听闻般若经後不惊、不怖、不畏,那为什麽师兄或老师要
开设般若的课程?那不是吓走一堆人?
而以上的经文正好让欲趣入菩提道者,更清楚及确认自己的态度吧。不过,
话说回来,欲趣菩提道者,一开始应当就不是抱持著想自我解脱就算了的心
态才是。
另外,在杂阿含经第一经提到:「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这「若欲自证,则能自证」似乎呼
应前面所引的般若经文以及其它同学们的解说。总之,不管菩萨或阿罗汉,
心解脱[或慧解脱]应该是一个必备的门槛。
如有任何错误,还烦不吝指正。感谢:)
Wed Oct 10 23:21:36 2007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