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
乌龟慢走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由於这个问题憋了两个星期左右,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发问,怕吓坏其他同学,
>  但又实在无法搁置留待日後,想请各位师兄们为我解惑。
>  之前在精华区读到师兄提到,在阅读金刚经时,若将关於福德的部份括弧起
>  来,则对金刚经的意旨就能一气呵成。师兄在该文大胆推测,关於福德的部
>  份有可能是古德们译经时善意加入的。个人在阅读金刚经时,也觉得如师兄
>  所建议的方式,的确较快能抓到金刚经的意旨。不过,在阅读般若经(玄奘
>  法师所译)第四会时发现,这福德的部份也是一再出现,语气也同金刚经
> (我所读 到金刚经是鸠摩罗什大师译的那个流通版本),那麽,这两位大师
>  所译的都有这部份,是否意味著:
>  1. 如果福德这部份是古德们所加入的,是否这润笔是在汉译之前(如巴利
>     文或梵文)就已经有了?
>  2. 还是两位大师关於这部份的译本其实有差异,而我个人古文造诣不佳,
>     没能读出?如果是,还请师兄们不吝教授。
>  3. 还是这润笔之说只是师兄的假设?
>  其次,我个人是颇同意师兄的假设(即福德的部份有可能是古德所增),因
>  为个人以为菩萨行者对於福德一事应该不放在心上才是,只是问题就来了,
>  4. 那麽这福德的说法,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还是福德也只是观空之一法,
>     也就是,对菩萨行者来说,重点还是观空?

   记起还没问完的问题...这个算是问题4的补充。

   如果福德也是菩萨训练自己观空之一法,那麽,师兄提出的润笔之假设,
   是否也就不必要(虽然括弧起来後,能迅速观其要旨)?

   还是,这润笔之假设只用指某些地方(自己在阅读时发现,有些地方,天帝
   释问到受持读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与XXX功德比较之类的话语,觉得
   有点离题...)?

   不过,话说回来,在场听闻者,有各种的修学者,突然问了个与义理不是
   这麽直接相关的问题,却也是有可能才是...

>  5. 大般若经既未标明是秘密法,那麽表示一般修学者都可能接触到,那麽,
>     一般二乘修学者若读到,不是有可能会增其疑惑、退道心或流於断灭空
>     等等吗?还是说,这般若经其实也可算是各乘行者的「试金石」?

   6. 由於在第四会中,有许多不同身份的修学者都来听闻这「甚深般若波罗
      蜜多」,那麽,这是否意味著,不管是否欲趣入菩提道,有机会听闻就
      赶紧来听,听了会增加好几甲子的功力,如547经所显:

        佛说如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法时。众中有五百□刍
                                                   ^^^^^^^^^^^^^
        二千□刍尼不受诸漏心得解脱。复有六十邬波索迦三十邬波斯迦
        ^^^^^^^^^^^^^^^^^^^^^^^^^^^^^^^^^^^^^^^^^^^^^^^^^^^^^^^^
                           (「邬波索迦」:优婆塞;「邬波斯迦」:优婆夷)

        於诸法中远尘离垢生净法眼。复有二万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
        ^^^^^^^^^^^^^^^^^^^^^^^^^^^^^^^^^^^^^^^^^^^^^^^^^^^^^^
        世尊记彼於贤劫中得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即前所说邬波索迦
        邬波斯迦於诸法中远尘离垢生净法眼者。佛亦记彼不久当证永尽诸漏
        心慧解脱。

     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欲趣」(志愿走入)菩萨道者,才要听闻这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而是只要有心修学,不管是哪一道、哪一乘,有机会听闻,
     就赶紧听;听闻後,如能「不惊、不怖、不畏」等,智慧与福德也就升级了?

>  以上是个人小小疑问,不过由於我精华区还未读完,也未深入研读佛经译本
>  或佛经译史等主题之相关专业论述,如果答案就在精华区内,还请师兄们不
>  厌其烦告知所在之处。如果思考的部份,有其逻辑问题,也烦请指正。最後,
>  还望各位师兄们能不吝指教。感谢:)
> ---
>  好像还有问题,不过忘记了...@@ 想到再加上。

   以上新增为昨晚睡前想起的问题,不过,好像还有其他问题涌现...
   待我想想该如何说、如何问。

   还是麻烦各位了,多谢:)
Thu Oct 11 08:52:0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2
一心称名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抱歉对前面3个问题末学无法回答
> >  4. 那麽这福德的说法,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还是福德也只是观空之一法,
> >     也就是,对菩萨行者来说,重点还是观空?
>    记起还没问完的问题...这个算是问题4的补充。
>    如果福德也是菩萨训练自己观空之一法,那麽,师兄提出的润笔之假设,
>    是否也就不必要(虽然括弧起来後,能迅速观其要旨)?
>    还是,这润笔之假设只用指某些地方(自己在阅读时发现,有些地方,天帝
>    释问到受持读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与XXX功德比较之类的话语,觉得
>    有点离题...)?
>    不过,话说回来,在场听闻者,有各种的修学者,突然问了个与义理不是
>    这麽直接相关的问题,却也是有可能才是...
菩萨是行无相怖施法的
在金刚经上释尊就很清楚的说明白了.请大德一定要细心读诵一下
末学简单的提供几段经文
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
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
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
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
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
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
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
思量不?不也,释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
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
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
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
,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
,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
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
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
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
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
菩萨所行诸善非是以功德福报为出发点
而是心怜众生苦是为拔众生苦为出发点不是有目的有求回报的
如同大家为什麽要吃饭?纯粹是因为肚子饿了才吃饭
菩萨行布施同样的是很自然的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事情做完了菩萨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甚麽善事(以无相故)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我.对象.它人.事情甚麽都不存在了.何来的功德福报?
更非关甚麽训练自己的观空法
如果心还存有是为了XX..OO的目标来行善这是有为法这就不是菩萨了
如世尊所说的:
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  5. 大般若经既未标明是秘密法,那麽表示一般修学者都可能接触到,那麽,
> >     一般二乘修学者若读到,不是有可能会增其疑惑、退道心或流於断灭空
> >     等等吗?还是说,这般若经其实也可算是各乘行者的「试金石」?
只要能听闻到佛法这代表过去世已经有佛缘了
小乘人可以回小向大.大乘人如果信根不足也有可能退道心的
完全要看个人的用功程度
>    6. 由於在第四会中,有许多不同身份的修学者都来听闻这「甚深般若波罗
>       蜜多」,那麽,这是否意味著,不管是否欲趣入菩提道,有机会听闻就
>       赶紧来听,听了会增加好几甲子的功力,如547经所显:
>         佛说如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法时。众中有五百□刍
>                                                    ^^^^^^^^^^^^^
>         二千□刍尼不受诸漏心得解脱。复有六十邬波索迦三十邬波斯迦
>         ^^^^^^^^^^^^^^^^^^^^^^^^^^^^^^^^^^^^^^^^^^^^^^^^^^^^^^^^
>                            (「邬波索迦」:优婆塞;「邬波斯迦」:优婆夷)
>         於诸法中远尘离垢生净法眼。复有二万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
>         ^^^^^^^^^^^^^^^^^^^^^^^^^^^^^^^^^^^^^^^^^^^^^^^^^^^^^^
>         世尊记彼於贤劫中得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即前所说邬波索迦
>         邬波斯迦於诸法中远尘离垢生净法眼者。佛亦记彼不久当证永尽诸漏
>         心慧解脱。
>      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欲趣」(志愿走入)菩萨道者,才要听闻这甚深般
>      若波罗蜜多,而是只要有心修学,不管是哪一道、哪一乘,有机会听闻,
>      就赶紧听;听闻後,如能「不惊、不怖、不畏」等,智慧与福德也就升级了?
> >  以上是个人小小疑问,不过由於我精华区还未读完,也未深入研读佛经译本
> >  或佛经译史等主题之相关专业论述,如果答案就在精华区内,还请师兄们不
> >  厌其烦告知所在之处。如果思考的部份,有其逻辑问题,也烦请指正。最後,
> >  还望各位师兄们能不吝指教。感谢:)
如前面末学所说能听闻到佛法这要有佛缘的
而能否证道还要加上甚深的福德果报和用功程度
是否如法实修实证?是否累积了足够的福德资粮?
能开悟证道
这完全是智慧和福德的双呈现
合十
南无 阿弥陀佛
> > ---
> >  好像还有问题,不过忘记了...@@ 想到再加上。
>    以上新增为昨晚睡前想起的问题,不过,好像还有其他问题涌现...
>    待我想想该如何说、如何问。
>    还是麻烦各位了,多谢:)
2007年10月11日 19:54:05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3
乌龟慢走
※ 引述《tty (一心称名)》之铭言:
> 抱歉对前面3个问题末学无法回答
> 菩萨是行无相怖施法的
> 在金刚经上释尊就很清楚的说明白了.请大德一定要细心读诵一下
> 末学简单的提供几段经文
(略)

感谢您代为贴出经文。

> 菩萨所行诸善非是以功德福报为出发点
> 而是心怜众生苦是为拔众生苦为出发点不是有目的有求回报的
> 如同大家为什麽要吃饭?纯粹是因为肚子饿了才吃饭
> 菩萨行布施同样的是很自然的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 事情做完了菩萨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甚麽善事(以无相故)
>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我.对象.它人.事情甚麽都不存在了.何来的功德福报?
> 更非关甚麽训练自己的观空法
> 如果心还存有是为了XX..OO的目标来行善这是有为法这就不是菩萨了
> 如世尊所说的:
> 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些,我应该是了解的。可能自己的表达不够清楚...
还是感谢您的回答。

> 只要能听闻到佛法这代表过去世已经有佛缘了
> 小乘人可以回小向大.大乘人如果信根不足也有可能退道心的
  ^^^^^^^^^^^^^^^^^^^^^^^^^^^^^^^^^^^^^^^^^^^^^^^^^^^^^
  般若经第四会里,的确有提到这样的情况。

> 完全要看个人的用功程度
(略)
> 如前面末学所说能听闻到佛法这要有佛缘的
> 而能否证道还要加上甚深的福德果报和用功程度
> 是否如法实修实证?是否累积了足够的福德资粮?
> 能开悟证道
> 这完全是智慧和福德的双呈现
> 合十
> 南无 阿弥陀佛

  再次感谢:)
Thu Oct 11 20:56:5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4

所谓的布施, 就是普散内心的烦恼; 以布施的方式, 舍离内心的贪执~
受持金刚经为何会有福德? 这就关系到它能破执著, 执著的舍离,
即是布施.

这要先从道理讲起~
我们的心是这样的, 凡是有情见的, 妄想分别执著的, 就会在心理落下
势力, 那个势力还会影响著我们现在; 过去曾见有公案, 人明明已经死
了, 没身体了, 它还在喊痛; 後来一为祖师听说某处闹鬼, 就来点化他
, 他就问他, 你没身体了, 怎还会痛? 这一问的当下, 他执著脱落了.
他为何没身体了还会痛? 因为落在心理的那个执著势力还在, 因此就一
直喊痛; 又像过去曾读过外国有对夫妇, 小孩被车撞死了, 後来夫妇俩
又有了孩子, 而这孩子却有著车祸受伤的伤痕, 那同样是当时因为执著
落下的势力, 因此延续到现在.
我们过去落下的的妄想分别执著的势力, 其实一直在影著现在; 过去身
体不好, 今生多少也会有影响而身体不佳.

布施呢, 就是藉著施舍来破除我们的贪执, 在这过程, 就会有福德;
若是受持金刚经, 就能破除执著, 那比拿一大堆七宝布施快多了, 就
因为直接破执著, 受持者福德胜彼.

福德, 那是来自贪执的舍离, 就像听闻佛经中, 不是有那施少量而却是
仅有的米, 而德福甚大吗? 他得福大, 并不是和他布施多少有关, 而是
要放弃那仅有的, 赖以维生的食物, 那舍弃的贪执甚大, 故得福甚多.

因此, 修功德的同时, 福德也会同样具足啊~

--
静寂清澄  志玄虚默  守之不动  亿百千劫
Fri Oct 12 00:10:58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5
乌龟慢走
谢谢两位师兄的回答。基本上,应该是我没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本来想算了,
因为前3个问题似乎牵涉学术研究,後两者则应该是没表达清楚。不过,再想想
学会把问题说清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因此,我就试著用最直觉的方式
再说一次。

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阅读般若经第四会的过程中,不断地读到读诵受持书写
般若波罗蜜多的福德无量无尽,或者此功德拿来与其他功德做比较等等,我很想
直接跳掉这部份,因为心想菩萨行者,应该已经不会贪著福德了才是(因为菩萨
行者应该已具备心解脱或慧解脱,这部份请见上面关於「阿罗汉的问题」所引出
的经文)。再进一步想到,曾在精华区读到师兄建议的金刚经读法,才会再度思
维福德之说是否是添加的问题。不过,既然两位大师的译本都有福德说,那是否
意味著未汉译之前的经典就有福德的部份?或者,其实福德说本身应该不是添加,
而是本来就是经文的一部分。

这个地方应该就是我所提出的疑问:到底「福德说」是添加的? 还是原始经文
应该就有的?

    如果是古德添加的,那麽,添加的动作应早於汉译版本(答案可能需要有兴
    趣者加以研究)
OR
    原始经典应该就有的,在此便有疑问:对於菩萨还需要在提受持读诵般若波
    罗蜜多的福德吗?(因为  菩萨应该早就不会执著了才是;现在想到有可能
    是提醒初发心的菩萨修学者,要他们不执著福德(如两位师兄试图要传达给
    我的部份)

           OR

     福德部份的说法是针对法会中的其他听众,而非菩萨行者? (经文中发
     现,与会者,各种身份都有[在原问题就有引出])
            ↓
     那麽,般若经应该是大家(不管是往那一导向:解脱或菩提道)都应该要
     听闻的,因为有机会听闻且深信,福德与智慧便会增长?

这大概就是我所提出的问题重点,好像有些复杂,且牵涉学术的层面。不过,
今天经过师兄的提醒,大致得到最後一个问题的答案:

  不管是要解脱或行菩萨道,都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诸法之母。

再次感谢师兄们:)
Fri Oct 12 23:32:5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6
一心称名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谢谢两位师兄的回答。基本上,应该是我没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本来想算了,
> 因为前3个问题似乎牵涉学术研究,後两者则应该是没表达清楚。不过,再想想
> 学会把问题说清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因此,我就试著用最直觉的方式
> 再说一次。
> 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阅读般若经第四会的过程中,不断地读到读诵受持书写
> 般若波罗蜜多的福德无量无尽,或者此功德拿来与其他功德做比较等等,我很想
> 直接跳掉这部份,因为心想菩萨行者,应该已经不会贪著福德了才是(因为菩萨
> 行者应该已具备心解脱或慧解脱,这部份请见上面关於「阿罗汉的问题」所引出
> 的经文)。
小乘空观无我.断我执烦恼证阿罗汉
大乘空观更殊胜无法.断法我执登菩萨地
这二类圣贤都因修证空观实得妙有故不受福德
>无再进一步想到,曾在精华区读到师兄建议的金刚经读法,才会再度思
> 维福德之说是否是添加的问题。不过,既然两位大师的译本都有福德说,那是否
> 意味著未汉译之前的经典就有福德的部份?或者,其实福德说本身应该不是添加,
> 而是本来就是经文的一部分。
> 这个地方应该就是我所提出的疑问:到底「福德说」是添加的? 还是原始经文
> 应该就有的?
大德是在怀疑传译经典的古圣贤大师翻译不精准吗?(有增减经文的问题)
鸠摩罗什法师为怕後人不相信.怀疑他的传译佛经不精准而立下这个誓愿:
鸠摩罗什法师一生,翻译的经典,有三百卷。他圆寂的时候,对大家讲:「我这一生翻译了很
多经典,我自己也不知道正确不正确?有没有错误?不过我现在给你们一个证明:如果我翻译
的经典都是对的,没有错误,我死之後,用火焚化,我的舌头不会被火烧化;如果翻译得不
对,经典翻译错了,那麽我的舌头就会烧化了。」
等到鸠摩罗什法师圆寂荼□的时候——就是用火来焚化,这个舌头果然一点也没有烧坏,完完
整整的,没有被火烧化。由这一点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都是正确的,没有错误
的地方。
资料来源
宣化老和尚-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法师
请大德能如法相信受持

末学有幸听闻过三藏法师和鸠摩罗什法师这二位传译菩萨的传记
耳闻後是深受感动.身为後世学佛人的我能如此轻松信手撵来一本佛经
真的要感谢诸位传译菩萨的恩泽留爱
弟子合十
顶礼 十方三世一切传译菩萨
>     如果是古德添加的,那麽,添加的动作应早於汉译版本(答案可能需要有兴
>     趣者加以研究)
> OR
>     原始经典应该就有的,在此便有疑问:对於菩萨还需要在提受持读诵般若波
>     罗蜜多的福德吗?(因为  菩萨应该早就不会执著了才是;现在想到有可能
>     是提醒初发心的菩萨修学者,要他们不执著福德(如两位师兄试图要传达给
>     我的部份)
怎麽不要
佛菩萨就不用再学习佛法了吗?
就因为没有法我执了所以就不用再温习过去已修证的功课了吗?
九九乘法表小学已背会了.出社会後就用不到了
修证归修证.诸法无忘失
时时渡人时.实实在实用
>现在想到有可能
>     是提醒初发心的菩萨修学者,要他们不执著福德
>            OR
>      福德部份的说法是针对法会中的其他听众,而非菩萨行者? (经文中发
>      现,与会者,各种身份都有[在原问题就有引出])
>             ↓
>      那麽,般若经应该是大家(不管是往那一导向:解脱或菩提道)都应该要
>      听闻的,因为有机会听闻且深信,福德与智慧便会增长?
> 这大概就是我所提出的问题重点,好像有些复杂,且牵涉学术的层面。不过,
> 今天经过师兄的提醒,大致得到最後一个问题的答案:
>   不管是要解脱或行菩萨道,都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诸法之母。
> 再次感谢师兄们:)
佛法是说予凡夫听不是说给佛听的
学习佛法是有次第有顺序的(非一步可登天)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个烦恼.疾病
凡夫有凡夫的病根
小乘人有小乘的病根
大乘人也是有大乘的病根
唯有佛的智慧福德才是圆满无缺的
不管凡夫还是大小乘人
般若经是一定要学习的
合十
南无 阿弥陀佛
2007年10月13日 21:53:53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7
ywliu
> > 这个地方应该就是我所提出的疑问:到底「福德说」是添加的? 还是原始经文
> > 应该就有的?
> 大德是在怀疑传译经典的古圣贤大师翻译不精准吗?(有增减经文的问题)
> 鸠摩罗什法师为怕後人不相信.怀疑他的传译佛经不精准而立下这个誓愿:

许多佛经多少都经过有心无心的加料, 我相信已经是大家的共识。金刚经这部分的可能加料,
据蔡老师指点是俞樾提出的。

蔡老师的旧文在精华区中(我把网页连结给上来好):

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p/fpath=gem/brd/BudaHelp/V/F0UTMJTV&num=1

俞樾是清朝的国学大师,也是章太炎的老师。他自有他的学识和条件提出他的疑问。俞樾原书
金刚经注在此 :

http://www.cbeta.org/result/X25/X25n0506.htm

蔡老师PO文时□续藏还没上线。现在有了可以直接看。

因此原问应该只是很简单一句话:金刚经中的福德说原来以为可能是加料的,但是现在般若经
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所以佛在说金刚经时,究竟有没有说福德说的那一段话?^_^ 所以原问就
再回来从义理来讨论金刚经这部分是不是真的加了料。原问应该不是去研究福德为何,不住相
布施为何等等。

同时原问中我相信并没有质疑鸠摩罗什的意思。经典可能有加料不直接等於在质疑译者加料。
因为有许多可能,如後人无意加料,传抄者刻意加料,当时皇帝要求加料等等都有可能。敝人
记得看过一个说明,经典加料也许是在印度流传时就加了(好像例如大小乘相争时),不见得
都是到中土後才加的。所以我也常想,也许可能译师翻译时拿到的就是加过料的梵文或西域文
版本。

再下去如果要从考证上去研究,我不知道金刚经还有没有梵文巴利文的相对应经典流传。不然
大概也许难有结论。也许已经有人考证过,这都属於专业领域。我较少涉猎。

至於从义理上的研究,或者也要有蔡老师的胆量学识才敢来捅这马蜂窝吧?:P

ywliu
2007年10月14日 12:01:44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8
邱大刚
    原则上这个问题继续讨论可能难以有众人都同意的结论,
一方面因为通常是在中土译经师之前的问题(也就是佛灭後部
派相争的问题),一方面反正无损於经典的重点,只要修习的
人真的不执於福德,那福德就不是问题。

    其实《金刚经》的很多内容,在《阿含经》中佛陀也说过,
可参考精华区:
\ 法义讨论 \ 经典讨论 \ 纯一满净 \
例如《金刚经》「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否? 」,在
《增壹阿含经》佛陀也教导过,佛陀的确是不异语者。而《阿
含经》的对映经文没有刻意去提福德。

    一般认为福德说的特意强调,是在佛灭後大小相争之时,
某些狂热的佛弟子「善意」为了让自己认同的经典更多人传诵,
而加入的。也因此许多一样的义理,在越後期传出的经典,提
福德的文句就越多。这些也不能说是错,只是会让本来就执著
的人容易分心而已。因此禅宗各代祖师常常提醒弟子「无有功
德」,不要执著。

    另外关於「阿罗汉有法执说」,虽然在末世成了基本佛学
教材,但根本只是末法之後的大小相争的不合理产物。只要查
过 CBETA,就能发现佛陀根本没说过阿罗汉有法执,而且佛陀
一再强调有法执则不能证阿罗汉。

    译经师的职责在於忠实翻译,就如同 CBETA 的职责在於
忠实的电子化纸版经典。CBETA 不能因为认为某段经文有疑,
就不电子化,就像疑伪经《清净法行经》讲佛陀派弟子转生
中国:「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称颜渊,摩诃迦叶
彼称老子。」CBETA 工作同仁看了,面面相觑外还是得照样
电子化,不能自己把它删了。译师也不能因为认为某段经文
有疑,就不翻译。不过在民智未开的时代,还是有译经师故
意曲解翻译,这在同一经典的异译上很容易比对而发现,像
是《法华经》这种状况就很明显。不论如何,鸠罗摩什法师
已尽到他的责任,没有故意自己加料。再者,现今很多神棍
的弟子也号称其上师死後舌根不坏或金刚杵不倒,但究竟是
佛是魔,无法依之而论。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好好修行,否则达摩大师就一
句「无有功德」打下来打得我们哇哇叫啦。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Sun Oct 14 13:00:1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9
乌龟慢走
※ 引述《tty (一心称名)》之铭言:
(略)
> >     如果是古德添加的,那麽,添加的动作应早於汉译版本(答案可能需要有兴
> >     趣者加以研究)
> > OR
> >     原始经典应该就有的,在此便有疑问:对於菩萨还需要在提受持读诵般若波
> >     罗蜜多的福德吗?(因为  菩萨应该早就不会执著了才是;现在想到有可能
> >     是提醒初发心的菩萨修学者,要他们不执著福德(如两位师兄试图要传达给
> >     我的部份)
> 怎麽不要
> 佛菩萨就不用再学习佛法了吗?
> 就因为没有法我执了所以就不用再温习过去已修证的功课了吗?
> 九九乘法表小学已背会了.出社会後就用不到了
> 修证归修证.诸法无忘失
> 时时渡人时.实实在实用

  谢谢:)我个人的确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不是在阅读时想略过这个部份而引发这一连串的问题思考,可能也不会发现自己
  在某些观念上有偏差。

(略)
> 佛法是说予凡夫听不是说给佛听的
> 学习佛法是有次第有顺序的(非一步可登天)
>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个烦恼.疾病
> 凡夫有凡夫的病根
> 小乘人有小乘的病根
> 大乘人也是有大乘的病根
> 唯有佛的智慧福德才是圆满无缺的
> 不管凡夫还是大小乘人
> 般若经是一定要学习的
> 合十
> 南无 阿弥陀佛

  的确。 再次谢谢:)
Sun Oct 14 18:14:1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0
乌龟慢走
※ 引述《ywliu (ywliu)》之铭言:
(略)
> 同时原问中我相信并没有质疑鸠摩罗什的意思。经典可能有加料不直接等於在质疑译者加料。
> 因为有许多可能,如後人无意加料,传抄者刻意加料,当时皇帝要求加料等等都有可能。敝人
> 记得看过一个说明,经典加料也许是在印度流传时就加了(好像例如大小乘相争时),不见得
> 都是到中土後才加的。所以我也常想,也许可能译师翻译时拿到的就是加过料的梵文或西域文
> 版本。

  谢谢帮我把问题这麽清楚地呈现:)
  我的确也没有质疑两位大师,才会提出「假设有添加的话」,应该也是在汉译前
  吧?!

  当时阅读时虽然想跳过功德的说法,但最後还是乖乖地读完...
  读完後觉得,这功德说,应该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因为法会上还有其他的修学者。
  此外,对菩萨修学者来说,即使是在学习观空福德,也是一层一层地突破吧?!

> 再下去如果要从考证上去研究,我不知道金刚经还有没有梵文巴利文的相对应经典流传。不然
> 大概也许难有结论。也许已经有人考证过,这都属於专业领域。我较少涉猎。
> 至於从义理上的研究,或者也要有蔡老师的胆量学识才敢来捅这马蜂窝吧?:P
  ^^^^^^^^^^^^^^^^^^^^^^^^^^^^^^^^^^^^^^^^^^^^^^^^^^^^^^^^^^^^^^^^^^^^
  谢谢提醒:)当时只是把读经的心得以及产生的疑问提出,倒也没什麽心、
  也没什麽学识胆量想要捅马蜂窝之类的:)就只是初学者兼小孩爱问:P

> ywliu

  非常谢谢:)
Sun Oct 14 20:53:17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1
乌龟慢走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原则上这个问题继续讨论可能难以有众人都同意的结论,
> 一方面因为通常是在中土译经师之前的问题(也就是佛灭後部
> 派相争的问题),一方面反正无损於经典的重点,只要修习的
> 人真的不执於福德,那福德就不是问题。

   谢谢提醒:)提问时,只是纯粹想听取大家的看法,毕竟站上有师兄们是从
   事专业的研究,直接问比较快,否则自己目前也没有时间一一去读那些专题
   研究。

>     其实《金刚经》的很多内容,在《阿含经》中佛陀也说过,
> 可参考精华区:
> \ 法义讨论 \ 经典讨论 \ 纯一满净 \
> 例如《金刚经》「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否? 」,在
> 《增壹阿含经》佛陀也教导过,佛陀的确是不异语者。而《阿
> 含经》的对映经文没有刻意去提福德。
>     一般认为福德说的特意强调,是在佛灭後大小相争之时,
> 某些狂热的佛弟子「善意」为了让自己认同的经典更多人传诵,
> 而加入的。也因此许多一样的义理,在越後期传出的经典,提
> 福德的文句就越多。这些也不能说是错,只是会让本来就执著
> 的人容易分心而已。因此禅宗各代祖师常常提醒弟子「无有功
> 德」,不要执著。

   由於自己是在阅读这福德说时产生不耐、想跳过的心态,才会有一连串的
   联想与问题...这种不耐的心情可能可以对比於执著功德的心态,两种都
   是要不得的。

>     另外关於「阿罗汉有法执说」,虽然在末世成了基本佛学
> 教材,但根本只是末法之後的大小相争的不合理产物。只要查
> 过 CBETA,就能发现佛陀根本没说过阿罗汉有法执,而且佛陀
> 一再强调有法执则不能证阿罗汉。
>     译经师的职责在於忠实翻译,就如同 CBETA 的职责在於
> 忠实的电子化纸版经典。CBETA 不能因为认为某段经文有疑,
> 就不电子化,就像疑伪经《清净法行经》讲佛陀派弟子转生
> 中国:「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称颜渊,摩诃迦叶
> 彼称老子。」CBETA 工作同仁看了,面面相觑外还是得照样
> 电子化,不能自己把它删了。译师也不能因为认为某段经文
> 有疑,就不翻译。不过在民智未开的时代,还是有译经师故
> 意曲解翻译,这在同一经典的异译上很容易比对而发现,像
> 是《法华经》这种状况就很明显。不论如何,鸠罗摩什法师
> 已尽到他的责任,没有故意自己加料。再者,现今很多神棍
> 的弟子也号称其上师死後舌根不坏或金刚杵不倒,但究竟是
> 佛是魔,无法依之而论。

   以上两段的所提内容,都是我不知道的,感谢告知:) 下次读到也许就会小心些。

>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好好修行,否则达摩大师就一
> 句「无有功德」打下来打得我们哇哇叫啦。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Sun Oct 14 21:09:00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2
乌龟慢走
※ 引述《sici1 (爱做梦的小孩)》之铭言:
>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去比对,先以CBETA里所能找的资料,找出来後
>       才能说明,否则都只是猜想。否则只好自己用梵文去比对了 :P

   您提得对。应该是自己去比对,只是自己比对了,也没有把握,也没时间深入
   那些专业论文。加上,也不懂梵文或巴利文,才会想到站上诸位善知识。
   Anyway,多谢:)

>       对於差了多少、落差多大才有点谱,古人有古人时代背景的考量,
>       说不定是其它都删掉了,只留福德部分,才让人感觉一直在强调福德,
>       说不定是"这种情况"也说不定.....
Sun Oct 14 21:12:38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3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原始经典应该就有的,在此便有疑问:对於菩萨还需要在提受持读诵般若波
>     罗蜜多的福德吗?(因为  菩萨应该早就不会执著了才是;现在想到有可能
>     是提醒初发心的菩萨修学者,要他们不执著福德(如两位师兄试图要传达给
>     我的部份)

我自己的观点, 大家听一听.

金刚经里面的那一句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 福德亦复如是"
其实就已经点明菩萨对於福德也是以"无相"来面对的.
所以不管经中有没有提到福德部分,就算是有福德这类因"住相"而存在的东西好了,
这些对菩萨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部分..

金刚经是专门讲"空性"的经典, 我觉得在里面提到的事情都要以空正见为前提.
2007年10月15日 11:33:00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4
rlai000
※ 引述《jeroci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之铭言:
> >     原始经典应该就有的,在此便有疑问:对於菩萨还需要在提受持读诵般若波
> >     罗蜜多的福德吗?(因为  菩萨应该早就不会执著了才是;现在想到有可能
> >     是提醒初发心的菩萨修学者,要他们不执著福德(如两位师兄试图要传达给
> >     我的部份)
> 我自己的观点, 大家听一听.
> 金刚经里面的那一句
>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 福德亦复如是"
> 其实就已经点明菩萨对於福德也是以"无相"来面对的.
> 所以不管经中钓S有提到福德部分,就算是有福德这类因"住相"而存在的东西好了, 
> 这些对菩萨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部分..
> 金刚经是专门讲"空性"的经典, 我觉得在里面提到的事情都要以空正见为前提. 

金刚经真的是专门讲「空性」的经典?

那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等是否理解为是专门讲
「空性」?
2007年10月16日 2:52:19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5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 引述《sici1 (爱做梦的小孩)》之铭言:

>         这个她在4.已经提到了,......
我是不是有误会 belleyyc 表达的意思呢?

>  4. 那麽这福德的说法,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还是福德也只是观空之一法,
>     也就是,对菩萨行者来说,重点还是观空?
我觉得这边的福德说法不是讲给菩萨听, 然後要菩萨去观福德的空性.
不妨先问这个"住相而有"的福德, 是谁去承接呢?
会是无人我相的菩萨去承接的吗?

回到最原先的问题, belleyyc 可能觉得奇怪的地方是:为什麽讲到菩萨布施还会提"得到福德"
这样的事.
我认为福德这样的事情有可能是客观上会发生的(在住相的状况下去说这样的事会发生), 不过
菩萨不住相, 所以福德对菩萨而言是无意义的事. 经典中福德有关的这些部份, 不管是某些善
意大德添加的, 还是本来经典就提到, 得到福德的这个情形只对住相的众生有意义(就像
belleyyc 跟我们都会去讨论到底有没有福德这码子事).

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确, 欢迎大家指正.
2007年10月16日 6:14:57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6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金刚经真的是专门讲「空性」的经典?
嗯, 我是这麽理解的. 不然你觉得是讲什麽呢? :)

> 那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等是否理解为是专门讲
> 「空性」?

如果不讲空性, 那麽"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怎麽说得通呢.
2007年10月16日 6:22:36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续]
#17
rlai000
※ 引述《jeroci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之铭言:
> > 金刚经真的是专门讲「空性」的经典?
> 嗯, 我是这麽理解的. 不然你觉得是讲什麽呢? :)
> > 那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等是否理解为是专门> > 「空性」?
> 如果不讲空性, 那麽"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怎麽说得通呢.

末学不是故意刁难,只是想我们对「空性」、「空」等名词不要作僵化的理解,希望大家有重
新的思考。

《金刚经》的序分和别的经典有些不同,试看看;
T08n0235_p0748c22(03)□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
T08n0235_p0748c23(00)□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
T08n0235_p0748c24(02)□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是释迦的日常生活。佛的生活,并没有和别的有甚麽分别。

再看看是谁问佛。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但大家可否知道须菩提的另一意译为「善现」。
是否□中含意著「善」「现」就是胜解空义?

跟著须菩提的提问:
T08n0235_p0748c27(01)□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T08n0235_p0748c28(03)□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T08n0235_p0748c29(09)□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是否意味著基於「菩提心」下,应作如何修持、行持?

接著下来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等一段经文。

而末学所理解的「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是这样。

「如来说诸心」,如来、佛是是已现证者、觉(菩提)者,当他说诸心时,是以佛的「内自证
智」而说出我们「识」所「分别」的话语,即「不可思义」境界。这正是「无上正等正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义理。所以佛可以作我们一样的日常生活,见一切法的显现,但
「同时」是「自然」的与智俱生。

「皆为非心」,於修道上,要离开我们的凡夫「分别」,住於离分别,而证无分别。

「是名为心」,但「入无分别」,不是不分别,没有分别,所以於行持中,才能降伏其心。

如果师兄认为《金刚经》是专门讲空性,末学只认为此说为狭义。因「空」不能独立的诠释、
理解、修证,一如上来末学所罗列,「识」与「智」、「善」与「现」是「不一不异」,此即
是「菩提心」。

因此,讨论的题目<关於金刚经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福德问题>,便没有福德是有或是无的问
题。因佛与佛的福德同时俱在。
2007年10月18日 3:39:47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