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1
hank
请问CBS,「欲贪」是否属於五蕴中的行蕴?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不知是否正确....

谢谢!
Sat May 29 20:28:2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2
Heaven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请问CBS,「欲贪」是否属於五蕴中的行蕴?
>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 不知是否正确....
> 谢谢!

以下是根据南传阿□达摩的说法:

http://www.onlinedhamma.net/nanda/Tipitaka/Post-Canon/Abhidhammattha-Sangaha/Ve
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2.htm

(以上网址可能被切断, 请自行连接)

上面网址的内容在一开始不远处的表 2-1 有列出 52 心所

第 2 个 "受" 即是 "受蕴" , 第 3 个 "想" 即是 "想蕴",
其馀 50 个, 合起就是 "行蕴"

第 18 个是 "贪" , 因此 "贪" 的确是 "行蕴" 的一种.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May 31 10:35:4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3
邱大刚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请问CBS,「欲贪」是否属於五蕴中的行蕴?
> >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 >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 > 不知是否正确....
> "贪" 的确是 "行蕴" 的一种.

    "贪" 是意的造作,因此是行蕴之一。Heaven 这边引用的是没错。

    昨天读经会上 hank 问欲贪与五蕴的关系时,我的答案好像不太
一样,是因为我把十二因缘的过程都牵进来了,欲贪的过程是五蕴都
参与。不过若作细部分解,的确说 "贪是行蕴的一种" 才精准。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Mon May 31 11:59:1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4
巫师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请问CBS,「欲贪」是否属於五蕴中的行蕴?
>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 不知是否正确....
> 谢谢!

这段经文给hank参考看看...五蕴本身有积集之意,要以前後顺序一个
扣一个来想并找出关键固然比较好分析,但五蕴本身是互相影响互相
增益的,共同点都是由於贪爱。和十二因缘一起看会有助於了解这个
命题。其中的『更乐』是『触』的另一种翻译。

-----------------------------------------------------------
《佛开解梵志阿[台-台+(□-□+又)]经》卷1:「

而我沙门。亦犹若此。自念生死久系五阴。更苦无量。今得解脱。

何谓五阴。一色二痛(受)三想四行五识。
此五覆人。令不见道。

沙门自思。觉知无常。身非其身。愚痴意解。心无所著。色阴已除。是第一喜。

沙门思念。自见身中五藏不净。贪欲意解。善恶无二。痛阴已除。是第二喜。
沙门精思。见恩爱苦。不为漏习。无更乐意。想阴已除。是第三喜。
沙门思惟。身口意净。无复喜怒。寂然意定。不起不为。行阴已除。是第四喜。

沙门自念。得佛清化。断诸缘起。痴爱尽灭。识阴已除。是第五欢喜也。」

(CBETA, T01, no. 20, p. 261, c27-p. 262, a9)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Mon May 31 15:41:0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5
dc0303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
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是行蕴~即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而且刹那刹那变异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
欲贪是五取蕴~贪即取~不断取也不断不取~即行蕴


众生都有五蕴~凡夫众生五取蕴间间断断的~圣者只有五蕴的活动~不取
2012年 8月27日 20:17:08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6
Charlie Wang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 ------------------------------------------------------
> 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是行蕴~即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而且刹那刹那变异
>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 -------------------------------------------
> 欲贪是五取蕴~贪即取~不断取也不断不取~即行蕴
> 众生都有五蕴~凡夫众生五取蕴间间断断的~圣者只有五蕴的活动~不取

在经文的解释上...[五蕴]与[五取蕴]是完全不同的.

以[色]为例子..

色阴: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杂
阿含58经]

[色取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來,现在,生欲贪,□恚,愚痴及馀种种上烦恼心
法¨是名受阴----[杂阿含55经]

表示...若到了[五取蕴]....就一定[有漏]有三毒!

又感受之得以成立至少有三个要素:(1)与外境接触(触).(2)接触时知觉能力处於开放可用的狀
态(觉).(3)内心的欲望(欲)....[杂阿含481经]

所以顺欲则乐受;不顺欲则苦受;和当时的欲无关则不苦不乐受!

可见众生在感受时....欲望都已经存在里面了!

所以是释迦佛说:上根者在[受受蕴]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蕴]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蕴]修持!

以上资料供参考!
2012年 8月28日 14:17:5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7
Charlie Wang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铭言:
> > 会这样问是因为,个人认知中,五蕴包含了人类的一切行为,
> > ------------------------------------------------------
> > 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是行蕴~即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而且刹那刹那变异
> > 因此欲贪也应被五蕴所涵盖,是其中一蕴的展现。
> > -------------------------------------------
> > 欲贪是五取蕴~贪即取~不断取也不断不取~即行蕴
> > 众生都有五蕴~凡夫众生五取蕴间间断断的~圣者只有五蕴的活动~不取

Sorry!   重新整理一次...

在经文的解释上...[五蕴]与[五取蕴]是完全不同的.

以[色]为例子..

色阴: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
[杂阿含58经]

[色取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欲贪,□恚,愚痴及馀种种上烦恼心
法¨是名受阴----[杂阿含55经]

表示...若到了[五取蕴]....就一定[有漏]有三毒!

又感受之得以成立;至少有三个要素:(1)与外境接触(触).(2)接触时知觉能力处於开放可用的
状态(觉).(3)内心的欲望(欲)....[杂阿含481经]

所以顺欲则乐受;不顺欲则苦受;和当时的欲无关则不苦不乐受!

可见众生在感受时....欲望都已经存在里面了!

所以是释迦佛说:上根者在[受受蕴]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蕴]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蕴]修持!

以上资料供参考!
2012年 8月28日 14:27:43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8
dc0303
> 可见众生在感受时....欲望都已经存在里面了!

触受爱取有

触受无法避免~爱取则可避免~取要经过爱(即喜欢与不喜欢)

有何法避免爱取呢?

只有紧贴自然法则

sabahva dhamma -- 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
sabbha dhamma anatta --〈一切法无我〉自然法则;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无自性。(无自主
性)
sabbha sankhara anicca --〈一切因缘法无常〉自然法则;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不永恒
的。
sabbha sankhara dukkha --〈诸行是苦〉自然法则;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苦。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开始苦结束会遇如下2苦
坏苦~开始乐受结束会遇其他2苦
行苦~开始不苦不乐结束会遇其他2苦
2012年 8月29日 12:14:30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9
dc0303
非五蕴即取

亦非五蕴异取

於其中间欲贪是五取蕴凡夫众生

当断欲贪(都无可取)则心解脱究竟苦边

前後文:

 -1- 有眼有色有眼识否?有。

 -2- 缘眼色生眼识否?是。

 -3- 缘眼色生眼识,彼因彼缘为常为无常?无常。

 -4- 彼因彼缘生灭变异,彼识住耶?不住。

 -5- 彼法若生若灭可知!是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否?是无我、无异我、不相在。

 -6- 当正观六识无常!

 -7- 当正观(无常)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著!
2013年11月25日 20:05:57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10
dc0303
订正:

{{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是行蕴~即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而且刹那刹那变异}}

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是想蕴~

想蕴有资料库负责资料库的比对

资料库是一个人的智商或智慧力多寡的储存所

前五识交第六识

第六识交想蕴比对

生起贪□痴(不如理作意)或戒定慧(如理作意)

再由行蕴造作贪□痴(不如理作意)或造作戒定慧(如理作意)

---------------

当你的正确的佛学知识(本身没有慧力量)转为佛学的素养(才有慧力量)

是储存在想蕴

足够的慧力(佛学的素养)才能让贪□痴不生起

所以想蕴才是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

行蕴是执行单位

灭受想定则暂时中断生命之流(获暂时无贪□痴的活动---涅盘)

抱歉

以前说错了

-----------


>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 法洲法依 自洲自依 不异洲 不异依
> Buddha only shows the way, we shall walk hard by ourself.

> 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痴

>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忏悔宿业悉消除,今世勤修佛圣道。
2014年11月26日 13:39:27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11
拉比
感谢大德的分享!

大德!请问:引言中「上根者在[受受蕴]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蕴]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蕴]修持」之说,出自何经?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铭言:
> ......
> 所以是释迦佛说:上根者在[受受蕴]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蕴]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蕴]修持!
> ......
2014年11月27日 5:15:16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12
dc0303
想蕴是决策单位

行蕴是执行单位,

决策单位的决策交由执行单位,

决策单位不只决策一次,

执行单位也不只执行一次,

如赞毁所生起的喜怒(感受)会由决策单位一再决策,

当佛学的知识到达佛学的素养时,

发现行蕴所造作因赞毁所生起的的喜怒(感受)是不对的(我见起现行)时候,

於是下一次(下一刹那)不再生起喜怒(我见不起现行),

那时八正道的佛学素养发挥作用,

功夫深了将引导至苦的止熄,

---------------

起步时想蕴如生起贪□的决策是受第一箭,

行蕴如不去执行造作也是佛学的素养慧的力量,

将不受第二箭,

要达很高佛学的素养慧力量才能不受第一箭!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只有依八正道闻思修才能作到,
2014年11月27日 16:08:06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欲贪和五蕴的关系
#13
邱大刚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铭言:
> 当你的正确的佛学知识(本身没有慧力量)转为佛学的素养(才有慧力量)
> 是储存在想蕴
> 足够的慧力(佛学的素养)才能让贪□痴不生起
> 所以想蕴才是每个人的生命的内容

    好像有点怪怪的 :)

    没关系,《杂阿含经》好好研究前三卷,就会比较清楚了。可参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

    Anyway, 佛法讲五蕴的重点在於五蕴都是因缘生灭的,都是无我的。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Fri Jan 23 17:16:52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