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略谈三藏中论藏的重要
#1
Heaven
近来讨论蛮热烈,这是好现象,也令人觉得法喜,因为有提到讨论时的依据,
所以我想藉机谈一下论藏。

在佛陀的正法律当中,过去我们有时只注重到佛经与戒律,对「论」较不重视,
关於这一点,我想提出一些心得,重点不在比较三藏到底何者比较重要,
而是希望大家能有更多了解佛法的管道。

「论藏」,一般人会认为是後来古德乃至一些学佛者的看法。因此有些人会效法
古德,深入研究他们的观点,有些人则认为各家看法不同,甚至可能各家都错,
那还不如自己亲自深入佛法。

不过在我目前的理解,似乎「论藏」不只是如此,的确有上述所谓古德乃至现在
佛学研究学者的心得,但也有一些是自佛陀时期就有的论藏,而这部份应该给予
较多的重视。

先看底下经文:

《中阿含经》卷6〈3 舍梨子相应品〉:
「诸贤!无事比丘行於无事,当学共论律、阿□昙。」
(CBETA, T01, no. 26, p. 455, c13-14)

「阿□昙」,即是「阿□达磨」,也就是论藏。在阿含经中,就可以看出在佛陀
时期,即教导弟子共论阿□达磨,可见阿□达磨不应该排除在学习与讨论佛法的
□围。

《杂阿含经》卷47:「云何不知度处?谓彼不知修多罗、□尼、阿□昙,不随时
往到其所,谘问请受:『云何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无罪?作何等法
为胜非恶?』於隐密法不能开发,於显露法不能广问,於甚深句义自所知者,不
能广宣显示,是名不知度处。」(CBETA, T02, no. 99, p. 343, a10-15)

上述经文就提到三藏是不可偏废的,「修多罗」就是经藏,「□尼」就是律藏,
「阿□昙」就是论藏,若不知三藏,则不知度处,佛陀即是如此教导大众的。

而经中的「云何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无罪?....」就是阿□达磨
的讨论形式,是自佛陀时期就有的讨论与学习方式。

《增壹阿含经》卷20〈28 声闻品〉:「今有四大广演之义。云何为四?
所谓契经、律、阿□昙、戒,是谓为四。」
(CBETA, T02, no. 125, p. 652, b14-16)

大众部所传的《增壹阿含经》,也有同样的观点,只是把律藏分成戒与律,
同样是三藏并重。

《增壹阿含经》卷1〈1 序品〉:

「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  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  阿□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  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  杂经在後为四分。」
(CBETA, T02, no. 125, p. 549, c24-29)

这一段虽出自序品,不过可以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我相信在部派分裂时期,差
别只在於某些观点的不同,但对於经律论三藏的重视,是各部派皆有的共识。

「契经、律、法为三藏」其中的「法」依前後文即可得知亦是阿□昙,其实阿□
昙又译为「对法」、「无比法」、「胜义法」,而「达磨」就是「法」的意义,
据我所知有些承传就认为世尊的正法律当中,「法」即包括了阿□达磨。

而在三藏中的经藏,当时共认的就是四阿含(南传则是五尼科耶),所以若真正
要依佛陀正法律来讨论,是应该三藏兼俱,而且经藏则是以四阿含为主。我想,
论藏在当时也是各部派所共同承认,反而是後期大乘经典,为各部派争议较多,
这也是为什麽狮子吼站强调四阿含的原因。

讨论大乘经典,是更复杂的课题,也不是我目前能力所及,我只是试著在三藏典
籍中提出一个参考的方向。至於大乘经究竟合不合佛说,我个人是认为若我能通
达阿含经後,再深入大乘经,才能表达看法,目前我是连第一点都还差很远,
自然无法提出特殊见解,我只是对某些大乘观点有疑点,但不敢说它有错,
因为很可能是我不懂其义。

很可惜去佛日远,现在留下的阿含经,也已带有部派色彩,彼此内容就有不同,
而各部派的阿□达磨,也是各有差异,律部其实亦然。若想根据这些找出正确无
误的佛说,几乎不太可能了,但我也觉得不用太灰心,依现有的资料,找出一条
修学的路,甚至数条修学的路,应该还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各家各派亦是大多
数相同,小部份有差异,只要仔细参考各家的说法,不要让自己走入争议很大的
地方,我相信在修学的路上,可以愈来愈清楚明白。就算有无法解决之争议,至
少也让大家了解在某个议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至於古德及现今学者研习佛法所作之论,也不是没有参考价值,只是在讨论之时
,若要当成某种结论,就要小心是否符合三藏之说,同时也要有能力回应他人的
质疑,这样使用才不会沦为各说各话。在北传的体系,论藏是比较庞杂,而南传
的论藏就很清楚为七部论,後人所著则为注释书等文献,比较没有混合在一起。

至於上述的阿□达磨论藏是哪些?主要就是七部论及相关论藏,在不同承传中,
或说是佛陀所说,或说是大阿罗汉所造,不管事实为何,想要探究佛法中的阿□
昙,研读现有论藏就是方法之一。底下略述一些论藏内容:

说一切有部有七部论,称为「一身六足」。「一身」论为『发智论』,「六足」
论为:『法蕴足论』、『集异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
『界身足论』、『识身足论』。

该派认为『发智论』是佛灭三百年初,迦旃延尼子纂集佛说,六足论传为佛弟子
——舍利弗等所造。

铜□部也有七部阿□达磨:『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
『双论』、『发趣论』、『论事』。

以上『法聚』等六论,该派认为是佛陀所说。『论事』则为阿育王时代目犍连子帝须
依佛说而作。

犊子部的根本论则为『舍利弗阿□昙』。

一些已有的译本这里借用印顺导师整理的资料:

1.『阿□达磨法蕴足论』   一二卷  大目犍连造   唐玄奘译
2.『阿□达磨集异门足论』  二0卷  舍利子说    唐玄奘译
3.『施设(足)论』     七卷   (作者缺名)  宋法护等译
4.『阿□达磨品类足论』   一八卷  世友造     唐玄奘译
 A『众事分阿□昙论』   一二卷  世友造     宋求那跋陀罗等译
 B『阿□昙五法行经』   一卷   (作者缺名)  汉安世高译
 C『萨婆多宗五事论』   一卷   (作者缺名)  唐法成译
5.『阿□达磨界身足论』   三卷   世友造     唐玄奘译
6.『阿□达磨识身足论』   一六卷  提婆设摩造   唐玄奘译
7.『阿□达磨发智论』    二0卷  迦多衍尼子造  唐玄奘译
 D『阿□昙八□度论』   三0卷  迦旃延子造   苻秦僧伽提婆等译

8.『阿□达磨大□婆沙论』  二00卷 五百大阿罗汉造 唐玄奘译
 E『阿□昙□婆沙论』   六0卷  五百罗汉释   北凉浮陀跋摩等译
 F『□婆沙论』      一四卷  尸陀盘尼造   苻秦僧伽跋澄译

更後期的我就不列了,在大藏经中应该都很容易找到相关的目录。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Jun 19 04:02:20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略谈三藏中论藏的重要
#2
邱大刚
    首先谢谢 Heaven 辛苦整理的资料及心得分享。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契经、律、法为三藏」其中的「法」依前後文即可得知亦是阿□昙,其实阿□
> 昙又译为「对法」、「无比法」、「胜义法」,而「达磨」就是「法」的意义,

    在佛教的讨论中,三藏无论如何比起外道所说或是电视台八卦,来得重要,
这自然是共识。学佛者对於三藏的重视自然高於对外教典籍的重视。而在三藏中,
经律高於论,我想这应该也是共识?

    例如许多站友看过的,佛使比丘根据南传经文的看法如下:

..............................................................................
(16)「对某个教法,若生起是佛说或非佛说的怀疑时,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佛陀设定一个检核的原则:对照经典( Sutta )——法,来审查及判断, 并与□奈
耶( Vinaya )——律作比较。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或不以任何人为权威的
基础上。

    若有人发表论述,自称是从佛陀或一群博学的长老听来的教法,并说用它来修行可以
灭苦。如果我们对他的言论产生怀疑,佛陀说要用二种方式进行检核:

    (一)对照经典以审查、判断。经典是将各种不同的教诲予以系统化集成,它有明确
的轨则,若某种说法不符合这个轨则,那麽就抛弃它。

    (二)与□奈耶比较。□奈耶是一种典□、准绳、明确的制度,若某种说法不符合这
个制度,那麽就抛弃它。

    不要一听闻就相信,例如某个比丘说这教法是我从佛陀那儿听来的,或说是听闻於僧
团长老和博学的人,而他们都说这是辗转从佛陀那儿听来的。虽然如此,也请各位务必先
起疑,并且去审查它,然後对照经典去判断,它如法吗?与□奈耶比较,它如律吗? 

    这是个保障的工具,即使佛教延续了二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甚至数千年、数万年
,假如这个原则一直保存使用,佛教或法、律将不会被毁灭或混淆。所以它是一个非常有
用的原则,名叫「四大教法」【译注一】,这是佛陀设定以经和律作为检核根据的教导,
他没有提到阿毗达磨( Abhidhamma ),只提出要以经典来审查、判断,及与毗奈耶作比
较。

【译注一】请参考巴宙译,《南传大般涅盘经》, 55 页;《长阿含经》卷第三,(《大
          正藏》第一卷,17~18页)  

(节录自「一问一智慧」,佛使比丘著。)

(对应的北传经文有写「法」,一字多义,较难断定是否含论。)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at Jun 19 10:58:1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略谈三藏中论藏的重要
#3
Heaven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首先谢谢 Heaven 辛苦整理的资料及心得分享。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契经、律、法为三藏」其中的「法」依前後文即可得知亦是阿□昙,其实阿□
> > 昙又译为「对法」、「无比法」、「胜义法」,而「达磨」就是「法」的意义,
> ..............................................................................
> (16)「对某个教法,若生起是佛说或非佛说的怀疑时,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
>     佛陀设定一个检核的原则:对照经典( Sutta )——法,来审查及判断, 并与□奈
> 耶( Vinaya )——律作比较。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或不以任何人为权威的
> 基础上。
>     若有人发表论述,自称是从佛陀或一群博学的长老听来的教法,并说用它来修行可以
> 灭苦。如果我们对他的言论产生怀疑,佛陀说要用二种方式进行检核:
>     (一)对照经典以审查、判断。经典是将各种不同的教诲予以系统化集成,它有明确
> 的轨则,若某种说法不符合这个轨则,那麽就抛弃它。
>     (二)与□奈耶比较。□奈耶是一种典□、准绳、明确的制度,若某种说法不符合这
> 个制度,那麽就抛弃它。

谢谢大刚分享四大教法。

其实在上一篇谈「论」的资料时,一开始原本是先提《迦摩罗经》,只是後来写太多了
,才把那一段删除,现在重写补上或许也不错。

底下是直接采用《佛陀的启示》文章中《迦摩罗经》的内容:

「是的,迦摩罗人啊!你们的怀疑、你们的迷茫是正当的;因为对於一件可疑的事,
是应当生起怀疑的。迦摩罗人啊!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
,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也不可单靠论理或推测,也不可单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溺
好由揣测而得的臆见,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实,也不可作如此想:
『他是我们的导师。』迦摩罗人啊!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
候,你才可以革除他们...... 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
受奉行。」

这是佛陀教导不盲从不迷信的极佳说明,佛陀的态度就是,就算一件事是佛陀所说,
我们都不应该直接相信。若你确定那是不好的,就革除他们吧,也只有确知它是好的
,才信受奉行。

不过对於极大部份的佛弟子,都还在学习中,因此在信或不信之间,还有许多要先了
解学习,因此要知道佛陀教导过什麽,就变成很重要的课题,毕竟我们要先知道,才
能实作,实作之後,才能真正地下判断。这就是为什麽会有四大教法,为什麽要讨论
经律论的重要性。

> 而在三藏中,经律高於论,我想这应该也是共识?

我想这应该是必然的。

因为阿□昙虽然译为无比法、胜义法,不过并不是比经典中的法还要尊贵,而是指它
是由经教中尊贵的法义所整理出来的,其实它就是经教之法,只是换成另一个面貌。
因此,若有论与经义不合,那自然有问题,因为论一定要与经符合才对。

不过我是觉得经典的结集并不是一次就完成,早期结集的四阿含,是大家的共识,
四大教法中的经也就是指阿含,而在阿含之後的经典,若与阿含不同,同样也要受到
四大教法的检验,而不是冠上经的,就当成经了。

> 对应的北传经文有写「法」,一字多义,较难断定是否含论。

北传经文为「当於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所以此处的「法」,
等於是在契经之外另有所指,我个人是相信不是纯粹为论,但应包含论,以及九分教
等诸法,毕竟这都是佛陀所教,阿含经也多次提到经律论的重要,没理由不在参考之
列。但同样的,那些也不应与经相违。

其实参考了一些资料,最後我自己的结论却很简单,因为经与论皆有不同版本,
表示或多或少都有失真,因此经论皆值得参考,却也不能尽信,如此而已。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Jun 20 20:54:17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