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
melon
今天小的我忽然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也可能这些大家
早就知道了,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小的的观念,互相漏气求
进步,谢谢 <(_ _)>

经中提到,有无量三昧,大家最熟知的就是 1-4 禅。但被世尊
认可和解脱直接有关的,好像就只有三三昧:

空三昧 → 无想(相)三昧 → 无作(愿)三昧。

 1-4 禅,是单纯的「止」,通外道,能发神通;但每一禅也
都有可能直趣漏尽。差别就在於能不能从这些「止」中,思惟
「解脱慧」,也就是需要从「止」中起正「观」。

而三三昧,就是从「止」中起正「观」。举例来说,例如我们
现在证到了初禅,就能依初禅的这个定力起观。若选择观空,
就叫作入於(初禅的)「空三昧」,若选择观无想,就叫入於
(初禅的)「无想三昧」。依於二、三、四禅,也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三三昧的重点,可能较偏重於「观」什麽,而非
「止」於哪一禅境。

或者也可以说,1-4 禅接近於某种「单纯的能力」,而三三昧
则接近於某种「综合的状态」?

这也许是为什麽有些阿罗汉并没有神通的原因?因为虽证得漏
尽解脱的智慧,但禅定力不一定很强?例如妙贤尊者刚证阿罗
汉时就完全没有神通(不过後来尊者成了比丘尼中宿命通第一)。

当然,三三昧是有次第的,一定要观空成功了,才能进行之後
观无想等等步骤,只是定力倒不一定非得要证到四禅才行(所
以说半天我还是想偷懒只练习 1 个禅定这样吗 XD)。

这样?

Ps. 顺带一提,我曾听法师说过,若有了四禅的定力,再回三
      禅而入慈心三昧会更得力。提供大家参考。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6日 13:01:48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
果任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今天小的我忽然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也可能这些大家
> 早就知道了,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小的的观念,互相漏气求
> 进步,谢谢 <(_ _)>
> 经中提到,有无量三昧,大家最熟知的就是 1-4 禅。但被世尊
> 认可和解脱直接有关的,好像就只有三三昧:
> 空三昧 → 无想(相)三昧 → 无作(愿)三昧。


无(想)三昧=无(相)三昧  呼?
2010年 8月 6日 20:02:16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3
melo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无(想)三昧=无(相)三昧  呼?

是的,这两个字在三三昧的相关经典中有时会互用,可能是古代
翻译的习惯?(另外例如「见法」和「现法」有时也会互用)

参考经典列举如下,也可进一步查询 CBETA:


●《杂阿含经》卷 3 第 80 经:
    无相三昧:观六境相断。「相」字,宋本为「想」。

    ===========================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
    无[6]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CBETA, T02, no. 99, p. 20, b12-14)

    [6]相=想【宋】。
    ===========================


●《增一阿含经》卷 16〈24 高幢品〉第 10 经:
    无想三昧:於一切诸法,都无想念。「想」字,宋、元、明本为「相」。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三三昧。云何为三。空三昧.无愿三昧.
     [18]无想三昧。」(CBETA, T02, no. 125, p. 630, b3-4)

     [18]无想~Animitta.,想=相【宋】*【元】*【明】*。
    ===========================


●《佛说法印经》:
    无想解脱门:於一切六境,都无想念。


●《佛说圣法印经》:
    无欲:除一切六境之想,以至於无想。


当然若小的我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谢谢!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6日 22:53:24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4
果任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无(想)三昧=无(相)三昧  呼?
> 是的,这两个字在三三昧的相关经典中有时会互用,可能是古代
> 翻译的习惯?(另外例如「见法」和「现法」有时也会互用)
> 参考经典列举如下,也可进一步查询 CBETA:
    ===========================
> ●《增一阿含经》卷 16〈24 高幢品〉第 10 经:
>     无想三昧:於一切诸法,都无想念。「想」字,宋、元、明本为「相」。
>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三三昧。云何为三。空三昧.无愿三昧.
>      [18]无想三昧。」(CBETA, T02, no. 125, p. 630, b3-4)
>      [18]无想~Animitta.,想=相【宋】*【元】*【明】*。
>     ===========================
> ●《佛说法印经》:
>     无想解脱门:於一切六境,都无想念。
> ●《佛说圣法印经》:
>     无欲:除一切六境之想,以至於无想。

师兄引经据典引得很好,那麽请教三昧与定是否一样意思?
    无想定与无想三昧有区分否?
2010年 8月 7日 0:57:1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5
melo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师兄引经据典引得很好,那麽请教三昧与定是否一样意思?
>     无想定与无想三昧有区分否?

若是名相的问题,我个人会边以 CBETA 对读相关经典,边查
「一行线上佛学辞典」,互相对照,也推荐给大家:

http://cbs.ntu.edu.tw/dict/

或者若师兄对此有任何研究的话,也请不吝指教,谢谢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7日 11:13:47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6
邱大刚
    四禅以上还有四空定,总称为八定,也就是所谓的四禅八定。
超过这些的则是灭尽定。

    有学者认为三三昧可对应到四空定。不过我对这方面没有研究,
感觉上证据不够,比较像是名词上的联想而已。Melon 的看法可能比
这类学者所说还有理。

    个人觉得这要研究一定要纯粹依照经典,因为後世的解释太乱了,
讲这些的人九成九都是没有四禅八定程度的人自己兜的空中楼阁。但
要依照经典以经解经是大工程,尤其我们对四禅八定还是雾□看花的
状况,只能希望自己证一证,或许比较能搞清楚 XD

    顺道一提的是,虽然说现在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快速开悟或是初禅
即证灭尽定之类的超快方法,不管出家法师或在家居士最常谈的也都
是如何跳过中间各阶段直接证阿罗汉甚至成佛,而且要很快证道也不
是完全没有可能性,不过我是觉得不能期待自己是那一个用捷径即能
证道的人,大多人修行佛法还是照一般性的次第而证道。

    所谓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当下比较好用功。

    不过若有人有心丢开末世的所有法师居士外道的世俗看法,从零
开始以经解经、好好以经典定义□清四禅八定和三三昧及证四果的关
系,那我当然随喜赞叹。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Sat Aug 7 11:54:5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7
果任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师兄引经据典引得很好,那麽请教三昧与定是否一样意思?
> >     无想定与无想三昧有区分否?
> 若是名相的问题,我个人会边以 CBETA 对读相关经典,边查
> 「一行线上佛学辞典」,互相对照,也推荐给大家:
> http://cbs.ntu.edu.tw/dict/
> 或者若师兄对此有任何研究的话,也请不吝指教,谢谢 :)

站在实修上,个人认为应该把『无相三昧』与『无想定』分清楚否则容易走岔路。
无想定:一般为外道而修之灭一切心想禅定也。有部宗之说,诸外道等谓无想天之果报为真涅
盘,为求彼报学修无想定以灭心想,依第四禅    定灭诸心法而今无念无想,即灭心想已,则
得一种非色非心之法而补领心处,是曰无想定。成实宗中不存此义,谓凡夫不能灭心法,但入
定之心,寂静微细而难觉,故云无想,非全为无想也。『此定多观少无法开智慧』。

无相三昧(animittaj sam&#257;dhij)(巴):三昧,意为「定、等持」。无相三昧,即一切诸法皆无
想念,亦不可见,为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涅盘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
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之十相、故名无相。为大乘所修三三昧或三解脱门其中的一个三昧。
无相三昧是止观等持是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之十相、非如无想定灭诸心
法而今无念无想,无有觉观,此无法开智慧。

或许我们在禅坐中能达到头手脚不见而感觉到无比舒服而轻安,我们便一直安住在里面,而不
起觉观。便有可能落入外道的无想定或无记,不可不慎。如能於此定中了知色声香味触五法、
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之十相为因缘所生法,而能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
之十相,便有可能成就无相三昧。
如师兄所引某些经典,确有用无「想」三昧而不是无「相」三昧。
但某词典对无「想」三昧有这样解释:无想三昧是定於没有思考、没有念头的状态不动。另译
作「无想定、无有欲定」,即「於一切都无所想念所成就的定」。
因此个人对某些经典有关使用无「想」三昧为三三昧之一三昧,抱些谨慎的态度。要是我谈三
三昧会用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而尽量不用无「想」三昧。以免把『无想定』与
『无相三昧』搞混了。至於古德为何在翻译某些经典用无「想」三昧而不是无「相」三昧,或
许是因流传误植我不得知。这要看其他师兄有何看法。
2010年 8月 7日 14:32:42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8
melon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四禅以上还有四空定,总称为八定,也就是所谓的四禅八定。
> 超过这些的则是灭尽定。

>     有学者认为三三昧可对应到四空定。不过我对这方面没有研究,
> 感觉上证据不够,比较像是名词上的联想而已。

的确,经典中说有无量三昧,光是我读过的就还有火光三昧、水
光三昧、师子奋迅三昧(这不单是一个禅定,似乎是一套「禅定
组合」),还有鼎鼎有名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三昧等等
(我也有听过将这四无量心三昧对应到四空定的说法)。不过我
个人猜想,可能其中有许多三昧和解脱并无关系,所以世尊也就
不说会让我们绕远路的法义了吧。

>     个人觉得这要研究一定要纯粹依照经典,因为後世的解释太乱了,
> 讲这些的人九成九都是没有四禅八定程度的人自己兜的空中楼阁。但
> 要依照经典以经解经是大工程,尤其我们对四禅八定还是雾□看花的
> 状况,只能希望自己证一证,或许比较能搞清楚 XD

>     顺道一提的是,虽然说现在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快速开悟或是初禅
> 即证灭尽定之类的超快方法,不管出家法师或在家居士最常谈的也都
> 是如何跳过中间各阶段直接证阿罗汉甚至成佛,而且要很快证道也不
> 是完全没有可能性,不过我是觉得不能期待自己是那一个用捷径即能
> 证道的人,大多人修行佛法还是照一般性的次第而证道。

>     所谓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当下比较好用功。


谢谢 David 师兄的提醒,的确非常有道理。小的老是想偷懒果然
三两下就被抓包啦 :p

禅境的确必须自己证,一步一脚印,也许不快,但不走一定没有。
谢谢 David 师兄,小的会经常以这些话来提醒自己!<(_ _)>


>     不过若有人有心丢开末世的所有法师居士外道的世俗看法,从零
> 开始以经解经、好好以经典定义□清四禅八定和三三昧及证四果的关
> 系,那我当然随喜赞叹。

小的也衷心希望这一篇讨论,大家能完全以经解经,依於四大教
法,依法不依人,互相讨论求进步。在此也先随喜赞叹大家!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7日 14:34:36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9
巫师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 师兄引经据典引得很好,那麽请教三昧与定是否一样意思?
> >     无想定与无想三昧有区分否?
> 若是名相的问题,我个人会边以 CBETA 对读相关经典,边查
> 「一行线上佛学辞典」,互相对照,也推荐给大家:

祖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看来melon决定要成为老虎啦。几个线索给
melon参考:

1.入定原理为何?
2.中阿含说阿罗汉有三种,分别为阿罗诃慧解脱/阿罗汉三明解脱/阿罗汉俱解脱,
  三种阿罗汉之解脱理论微细差别为何?共同点为何?
3.须深盗法中比丘自称慧解脱,这慧解脱和上述的阿罗诃慧解脱差别为何?
4.楞严经卷九提到解脱道之理论
  4-1 和(2)比较其关联性为何?
  4-2 和a.不还人(此生证阿罗汉并入涅盘)及b.救世者(弘佛道)的关联,其分岐点
      和共同点为何?
5.请详读『佛说法印经』,将『三门』与(1)比较。

所谓的三三昧就是法印经中的三门,三门既然是清净道就和阿罗汉(也就是四禅八定)
有关系,三三昧没离开八解脱定的□围,也就是没离开(2)的□围。

加油~~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Sat Aug 7 14:42:1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0
melo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如师兄所引某些经典,确有用无「想」三昧而不是无「相」三昧。
> 但某词典对无「想」三昧有这样解释:无想三昧是定於没有思考、没有念头的状态不动。另译
> 作「无想定、无有欲定」,即「於一切都无所想念所成就的定」。
> 因此个人对某些经典有关使用无「想」三昧为三三昧之一三昧,抱些谨慎的态度。要是我谈三
> 三昧会用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而尽量不用无「想」三昧。以免把『无想定』与
> 『无相三昧』搞混了。至於古德为何在翻译某些经典用无「想」三昧而不是无「相」三昧,或
> 许是因流传误植我不得知。这要看其他师兄有何看法。

的确,毕竟佛经都是口诵、传抄、翻译,在很长的时空中层层辗
转而来的,难免会有同字异译,或异字同义的现象。即便是经典
有记载的,我们尚且不敢马上确认,何况是经典没有记载的。

我们无法、也无意统一改写经文,但幸好可以「以经解经」(但
要避免以经文作为竞诤工具):)

以经解经其中有一个方法,就是以上下文来判断一个词。然而由
於不确定您这一段关於「无想定」的定义是出自於哪段经文,所
以小的只好先以个人的读法来推测,还请多多包涵。

您这里所提的「无想定」,似乎是四空定当中的一个禅定?若您
所说的接近於「有想无想处定」,则还是在四禅八定中,不离轮
回;但若您指的是「灭尽定」,那就是三、四果圣者才有的境界
了,和三三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相去不远?:p

灭尽定在不同经文中,也另译为:

●「想知灭定」(《长阿含经》〈布吒婆楼经〉)
●「灭尽定,八解脱」(《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

另外例如《杂阿含经》卷 21 第 559 经中的「无想心三昧」,
字面上看起来根本就是「三三昧」,但若对照上文,却更可能接
近於灭尽定。

顺便一提的是,在《长阿含经》〈布吒婆楼经〉中,提到「次第
灭想因缘」,就是四禅 + 四空定 + 想知灭定。

这些另译,字面上看起来都很接近「三三昧」,但其实都不是。
所以若能以同一经文的上下文义来对读、判断,或和其他经典的
对照,依义不依语,应该就能避免很多名相上的争议了。

当然,还是以经典和实证为主罗,也和各位师兄共勉之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 7日 16:00:1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1
邱大刚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有学者认为三三昧可对应到四空定。不过我对这方面没有研究,
> > 感觉上证据不够,比较像是名词上的联想而已。
> 的确,经典中说有无量三昧,光是我读过的就还有火光三昧、水
> 光三昧、师子奋迅三昧(这不单是一个禅定,似乎是一套「禅定
> 组合」),还有鼎鼎有名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三昧等等
> (我也有听过将这四无量心三昧对应到四空定的说法)。不过我
> 个人猜想,可能其中有许多三昧和解脱并无关系,所以世尊也就
> 不说会让我们绕远路的法义了吧。

    经中的三昧的确很多,在定中能发起各种变化,就有各种不同的三昧。
而的确最重要的就是那几个,光修那几个我们一辈子就修不完 :Q

    有些三昧等到特定的程度或许就能发起,可能因此经中也没有细谈。

> >     不过若有人有心丢开末世的所有法师居士外道的世俗看法,从零
> > 开始以经解经、好好以经典定义□清四禅八定和三三昧及证四果的关
> > 系,那我当然随喜赞叹。
> 小的也衷心希望这一篇讨论,大家能完全以经解经,依於四大教
> 法,依法不依人,互相讨论求进步。在此也先随喜赞叹大家!

    这个主题的确不容易,我也是因为之前比对过三三昧相关经文,才有
一些相关的记忆,不过就好像在数别人的宝物一样,不是自己的就很容易
忘了 XD 得要找时间多研究才敢再多讲几句。还请 Melon 继续加油!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Wed Aug 11 19:36:37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2
果任
我没有止也没有观, 所以只能帮同学编排一下版面 :P
                                                    cathy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的确,毕竟佛经都是口诵、传抄、翻译,在很长的时空中层层辗
> 转而来的,难免会有同字异译,或异字同义的现象。即便是经典
> 有记载的,我们尚且不敢马上确认,何况是经典没有记载的。
> 我们无法、也无意统一改写经文,但幸好可以「以经解经」(但
> 要避免以经文作为竞诤工具):)
> 以经解经其中有一个方法,就是以上下文来判断一个词。然而由
> 於不确定您这一段关於「无想定」的定义是出自於哪段经文,所
> 以小的只好先以个人的读法来推测,还请多多包涵。

依佛说中阿含经卷五〔第二分〕
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
便於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我指的是此後段「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
於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便是所谓「无想定」。也就是上所提的有部宗之说,
《诸外道等谓无想天之果报为真涅盘,为求彼报学修无想定以灭心想,
依第四禅定灭诸心法而今无念无想,即灭心想已,则得一种非色非心之法而补领心处,
是曰无想定。》

有大德将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这段:『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
便於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
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而将此一趣向解脱、
及另一趣向生馀意生天的定同称为「灭尽定」。既然此两种定趣向有所不同,
一是三果以上的圣者才能证得的,一是使凡夫、外道得以升天。
因此不将此两种定而予以清楚名相区分,而同称为「灭尽定」,这容易让人混淆。
因讨论标题为『止观的粗浅概念』,所以在实修上,我提出无(想)三昧=无(相)三昧乎?
想借以拟清一点实际修行上可能走岔路的观念供大家参考。
这「无想定」在经上使用上是似乎比较少,但在论上及释禅波罗蜜次第较有谈到。
但本版以经解经为主,所以就不便引论为说。但有时经无论说,
一般人无法开知佛深澳之理。尤其期就有集结的论是否应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般如能有深一点禅定,如能坐到久坐不疲、无分散意、觉心自然明净、轻安的欲界定,
或感觉身首不见,身心泯然虚豁,犹如虚空的未到地定以上,
或许较能体会这两种定中间的差别。如果禅坐尚在与疼痛拔河,那麽讨论只有在名字相打转。
2010年 8月12日 10:03:24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3
melo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一般如能有深一点禅定,如能坐到久坐不疲、无分散意、觉心自然明净、轻安的欲界
定,或感
> 觉身首不见,身心泯然虚豁,犹如虚空的未到地定以上,或许较能体会这两种定中间的
差别。
> 如果禅坐尚在与疼痛拔河,那麽讨论只有在名字相打转。

您说的对,讨论法义的确不能只在名相上打转,而应该
以上下文义,或与其他经典的对读来进一步判别。尤其
灭尽定已是三果以上圣者的境界,我们说再多,也就像
 David 师兄说的,只是说食数宝而已,当然最好的还是
能自己亲自走一趟罗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12日 11:15:58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4
Heave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依佛说中阿含经卷五〔第二分〕
> 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
>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
> 有此处。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
> 此处。
> 我指的是此後段「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
> 定,必有此处。」便是所谓「无想定」。也就是上所提的有部宗之说,《诸外道等谓无想天之
> 果报为真涅盘,为求彼报学修无想定以灭心想,依第四禅定灭诸心法而今无念无想,即灭心想
> 已,则得一种非色非心之法而补领心处,是曰无想定。》
> 有大德将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这段:『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现法出入
> 想知灭定,必有此处。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
> 知灭定,必有此处。』而将此一趣向解脱、及另一趣向生馀意生天的定同称为「灭尽定」。
> 既然此两种定趣向有所不同,一是三果以上的圣者才能证得的,一是使凡夫、外道得以升天。
> 因此不将此两种定而予以清楚名相区分,而同称为「灭尽定」,这容易让人混淆。

我个人读此经, 并不认为一为三果所证, 另一为凡夫外道所证.

参考中阿含(二一)舍梨子相应品等心经第一 及
(二二)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第二

此段经文:

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
必有此处。

我觉得意思是指戒定慧成就者, 可在现法证灭尽定.
若未证阿罗汉的三果圣者, 身坏命终会在天界受生,
而他们也能在天界入灭尽定.

那些 "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 在
(二一)舍梨子相应品等心经第一
可以得知即是 "内结阿那含" , 并不是指一般有定的凡夫或外道.


不过我同意外道误以为四禅的 "无想有情天" 为涅盘的确是误解.
只是似乎不应以上述中阿含经为例.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Aug 13 00:22:5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5
果任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个人读此经, 并不认为一为三果所证, 另一为凡夫外道所证.
> 参考中阿含(二一)舍梨子相应品等心经第一 及
> (二二)舍梨子相应品成就戒经第二
> 此段经文:
> 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 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
> 必有此处。
> 我觉得意思是指戒定慧成就者, 可在现法证灭尽定.
> 若未证阿罗汉的三果圣者, 身坏命终会在天界受生,
> 而他们也能在天界入灭尽定.
> 那些 "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 在
> (二一)舍梨子相应品等心经第一
> 可以得知即是 "内结阿那含" , 并不是指一般有定的凡夫或外道.
> 不过我同意外道误以为四禅的 "无想有情天" 为涅盘的确是误解.
> 只是似乎不应以上述中阿含经为例.

师兄说的似乎有道理。
不过「阿那含」者梵语,译曰「不来」,乃声闻第三果也。何谓「不来」,内无欲心,
外无欲境,内外皆离欲,不来欲界再受生,故名「不来」。
『不来欲界再受生』可见三果圣人命终必生色界天非欲界天《一般在四禅天的五净居天》
,而意生天却是在欲界天。
可见此段经文:【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现法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若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处。】
并非您指的是[指戒定慧成就者, 可在现法证灭尽定.若未证阿罗汉的三果圣者,
身坏命终会在天界受生,而他们也能在天界入灭尽定.。]并非完全相符。
「於现法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生馀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灭定,必有此
处。」此种修行人只生在欲界天,可见不是修行不与戒、定、慧
或无常、苦、空、无我相应的凡夫便是外道修行者。
2010年 8月13日 9:52:09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6
Heave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不过「阿那含」者梵语,译曰「不来」,乃声闻第三果也。何谓「不来」,内无欲心,外无欲
> 境,内外皆离欲,不来欲界再受生,故名「不来」。
> 『不来欲界再受生』可见三果圣人命终必生色界天非欲界天《一般在四禅天的五净居天》,而
> 意生天却是在欲界天。

不知为何您觉得意生天在欲界?
其实我也不知道意生天所指为何, 不过根据底下二段经文, 意生天似乎超出色界.

《中阿含经》卷5〈3 舍梨子相应品〉:「因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故,
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於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
生馀意生天在於此中」(CBETA, T01, no. 26, p. 449, a22-26)

经文有提到 "色有" 断, 这表示此人不再色界受生, 所生的意生天应该是在无色界.

《中阿含经》卷5〈3 舍梨子相应品〉:「世尊问曰:「乌陀夷!
汝说意生天为是色耶?」
尊者乌陀夷白世尊曰:「是也。世尊!」
世尊面诃乌陀夷曰:「汝愚痴人!盲无有目,以何等故,论甚深阿□昙?」
(CBETA, T01, no. 26, p. 450, a15-18)

这一段是乌陀夷认为意生天是"色法", 结果被佛陀诃责.
故可猜想意生天应该不是欲界或色界, 而是超越色界的无色界.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Aug 13 11:58:46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7
果任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不知为何您觉得意生天在欲界?
> 其实我也不知道意生天所指为何, 不过根据底下二段经文, 意生天似乎超出色界.
> 《中阿含经》卷5〈3 舍梨子相应品〉:「因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故,
> 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於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
> 生馀意生天在於此中」(CBETA, T01, no. 26, p. 449, a22-26)
> 经文有提到 "色有" 断, 这表示此人不再色界受生, 所生的意生天应该是在无色界.
> 《中阿含经》卷5〈3 舍梨子相应品〉:「世尊问曰:「乌陀夷!
> 汝说意生天为是色耶?」
> 尊者乌陀夷白世尊曰:「是也。世尊!」
> 世尊面诃乌陀夷曰:「汝愚痴人!盲无有目,以何等故,论甚深阿□昙?」
> (CBETA, T01, no. 26, p. 450, a15-18)
> 这一段是乌陀夷认为意生天是"色法", 结果被佛陀诃责.
> 故可猜想意生天应该不是欲界或色界, 而是超越色界的无色界.

多谢师兄指正,您说的不错。因本人不察引某些地方错误资料如「...欲界:大自在天、
自在天、普华天、意生天、遍音天、须□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摩醯首罗天..」,因而将意生天归在欲界天。为不引起误导他人,版主可将我的前文删掉。
2010年 8月13日 12:29:31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8
Heave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不知为何您觉得意生天在欲界?
> > 其实我也不知道意生天所指为何, 不过根据底下二段经文, 意生天似乎超出色界.
> > 《中阿含经》卷5〈3 舍梨子相应品〉:「因学色有断、贪断业,学欲舍离故,
> > 得息、心解脱。得已乐中,爱惜不离,於现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坏命终,过抟食天,
> > 生馀意生天在於此中」(CBETA, T01, no. 26, p. 449, a22-26)
> > 经文有提到 "色有" 断, 这表示此人不再色界受生, 所生的意生天应该是在无色界.
> > 《中阿含经》卷5〈3 舍梨子相应品〉:「世尊问曰:「乌陀夷!
> > 汝说意生天为是色耶?」
> > 尊者乌陀夷白世尊曰:「是也。世尊!」
> > 世尊面诃乌陀夷曰:「汝愚痴人!盲无有目,以何等故,论甚深阿□昙?」
> > (CBETA, T01, no. 26, p. 450, a15-18)
> > 这一段是乌陀夷认为意生天是"色法", 结果被佛陀诃责.
> > 故可猜想意生天应该不是欲界或色界, 而是超越色界的无色界.
> 多谢师兄指正,您说的不错。因本人不察引某些地方错误资料如「...欲界:大自在天、自在
> 天、普华天、意生天、遍音天、须□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摩醯首罗
> 天..」,因而将意生天归在欲界天。为不引起误导他人,版主可将我的前文删掉。

指正不敢当, 其实我也查不到意生天之意, 我有在中华佛教百科看到:

(二)在密教,指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的五尊∶又称五净居众。即(1)自在天子
,(2) 普华天子,(3)光□天子,(4)意生天子(即满意天子),(5)名称远闻天子(即遍
音声天子)。此五天子依次配於色究竟天、善见天、善现天、无热天、无烦天。

意生天子或许也可以勉强说是在 "意生天", 这就是在色界了.
不过这是密教的资料, 就没拿出来讨论, 也与阿含中在无色界看法不同.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Aug 13 12:49:03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19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这一段是乌陀夷认为意生天是"色法", 结果被佛陀诃责.
> 故可猜想意生天应该不是欲界或色界, 而是超越色界的无色界.

这个部分蛮有趣的,这表示三果圣者不一定全都是往生到色界的
五不还天(五净居天),而也可能往生到无色界的四空天。

另外,之前读经班也读到过,三果圣者也有往生欲界的例子,例
如给孤独长者(《杂阿含经》卷37第1030经,配合《杂阿含经》
卷22第593经一起对读)。

可见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三果圣者往生的足迹,这和一般的
佛学常识都不太相同,可见有时候常识也是需要受检验的呢 :p

不过这和止观没关系啦,我只是觉得有趣,爱念加减念而已啦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15日 14:58:07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0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这一段是乌陀夷认为意生天是"色法", 结果被佛陀诃责.
> > 故可猜想意生天应该不是欲界或色界, 而是超越色界的无色界.
> 这个部分蛮有趣的,这表示三果圣者不一定全都是往生到色界的
> 五不还天(五净居天),而也可能往生到无色界的四空天。
> 另外,之前读经班也读到过,三果圣者也有往生欲界的例子,例
> 如给孤独长者(《杂阿含经》卷37第1030经,配合《杂阿含经》
> 卷22第593经一起对读)。

三果不一定到四禅五净天, 但一定不生欲界,
三果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断□及欲界贪, 五下分结全断尽.
五下分结的意思就是五种会在下界轮回的烦恼, 下界就是欲界,
阿那含为不还果, 不还就是不再回到欲界受生,
所以这几乎算是三果的基本定义了, 若三果在欲界受生,
就如阿罗汉会轮回一般, 实在不知如何理解起.

再看 1030 经, 给孤独长者是自言四不坏净成就,
我想四不坏净成就几乎是初果的另一种描述 (另一种是断三结),
所以此处我会认为是经文记错了.

如同 1031 经, 阿难尊者探长者病, 我想是同一场病吧,
阿难就说长者是初果, 我想这才是正确的.

> 可见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三果圣者往生的足迹,这和一般的
> 佛学常识都不太相同,可见有时候常识也是需要受检验的呢 :p
> 不过这和止观没关系啦,我只是觉得有趣,爱念加减念而已啦 :p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Aug 16 12:07:03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1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三果不一定到四禅五净天, 但一定不生欲界,
> 三果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断□及欲界贪, 五下分结全断尽.
> 五下分结的意思就是五种会在下界轮回的烦恼, 下界就是欲界,
> 阿那含为不还果, 不还就是不再回到欲界受生,
> 所以这几乎算是三果的基本定义了, 若三果在欲界受生,
> 就如阿罗汉会轮回一般, 实在不知如何理解起.

原来如此,我以前一直以为「不还」是因为阿那含果
的圣者最晚在往生的那个天界就会入般涅盘(上流般
涅盘),不会再往生到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叫作「不
还」。原来是特别指「不还欲界」啊,谢谢 Heaven
师兄,我又学到了 :)

> 再看 1030 经, 给孤独长者是自言四不坏净成就,
> 我想四不坏净成就几乎是初果的另一种描述 (另一种是断三结),
> 所以此处我会认为是经文记错了.
> 如同 1031 经, 阿难尊者探长者病, 我想是同一场病吧,
> 阿难就说长者是初果, 我想这才是正确的.


刚好我去年也在 Digest 版 提过这个问题:
[问题] 给孤独长者是三果,却往生欲界?http://0rz.tw/ybiB5

因此看来似乎有两种可能:
1. 1030 经,须陀洹误植为阿那含。(如 Heaven 师兄所言)
2. 三果圣者因愿力而往生欲界。(如 David 师兄所言)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16日 14:35:42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2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三果不一定到四禅五净天, 但一定不生欲界,
> > 三果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断□及欲界贪, 五下分结全断尽.
> > 五下分结的意思就是五种会在下界轮回的烦恼, 下界就是欲界,
> > 阿那含为不还果, 不还就是不再回到欲界受生,
> > 所以这几乎算是三果的基本定义了, 若三果在欲界受生,
> > 就如阿罗汉会轮回一般, 实在不知如何理解起.
> 原来如此,我以前一直以为「不还」是因为阿那含果
> 的圣者最晚在往生的那个天界就会入般涅盘(上流般
> 涅盘),不会再往生到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叫作「不
> 还」。原来是特别指「不还欲界」啊,谢谢 Heaven
> 师兄,我又学到了 :)

细节我没有经文的资料, 只是由辞典得知. 以中华佛教百科为例:

阿那含

是声闻四果的第三果,断尽欲界九品惑,不再返还欲界的圣者之名。

至於 "上流般" , 同一个条目也有提到:

「上流般」是指先生於色界初禅,由此逐次上生至色究竟天或有顶天而般涅盘。

可见阿那含并不是在往生天界那一生就一定入般涅盘, 可能在天界数次受生.

> [问题] 给孤独长者是三果,却往生欲界?http://0rz.tw/ybiB5
> 因此看来似乎有两种可能:
> 1. 1030 经,须陀洹误植为阿那含。(如 Heaven 师兄所言)
> 2. 三果圣者因愿力而往生欲界。(如 David 师兄所言)

除非有更多资料, 否则我觉得误植比较有可能.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Aug 16 16:00:2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3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细节我没有经文的资料, 只是由辞典得知. 以中华佛教百科为例:
> 阿那含
> 是声闻四果的第三果,断尽欲界九品惑,不再返还欲界的圣者之名。
> 至於 "上流般" , 同一个条目也有提到:
> 「上流般」是指先生於色界初禅,由此逐次上生至色究竟天或有顶天而般涅盘。
> 可见阿那含并不是在往生天界那一生就一定入般涅盘, 可能在天界数次受生.

若三果圣者还会多次在色界、无色界受生,老实说这还
让我蛮惊讶的,若能有经文可供参考比对,以□清我过
去的错误知见那就太好了!

> > [问题] 给孤独长者是三果,却往生欲界?http://0rz.tw/ybiB5
> > 因此看来似乎有两种可能:
> > 1. 1030 经,须陀洹误植为阿那含。(如 Heaven 师兄所言)
> > 2. 三果圣者因愿力而往生欲界。(如 David 师兄所言)
> 除非有更多资料, 否则我觉得误植比较有可能.

对呀,否则就只能等到时候龙华三会,我们亲自去问问
善宝居士(给孤独长者的来世)才知道罗 :p

不然自己证三果也是可以啦 X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16日 16:44:54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4
巫师
> > > [问题] 给孤独长者是三果,却往生欲界?http://0rz.tw/ybiB5
> > > 因此看来似乎有两种可能:
> > > 1. 1030 经,须陀洹误植为阿那含。(如 Heaven 师兄所言)
> > > 2. 三果圣者因愿力而往生欲界。(如 David 师兄所言)
> > 除非有更多资料, 否则我觉得误植比较有可能.
> 对呀,否则就只能等到时候龙华三会,我们亲自去问问
> 善宝居士(给孤独长者的来世)才知道罗 :p
> 不然自己证三果也是可以啦 XD

有的,只是阿含很浓缩所以需要很用脑筋十分专心的去悟,上礼拜读经班就读到一品
号称诡异的的经文。

世尊在中阿含曾经说过,一个修四梵室的外道(修慈悲喜护三昧)就算他不是佛弟子,
诋毁这样的人一样是造恶业,但诋毁一个得到小成就的佛弟子其罪业更胜过前述外道
。换句话说比起一个修四梵室有成就的外道,『有一成就正见佛弟子比丘得小果』是
更为难得。

--------------------
《中阿含经》卷30〈1 大品〉:「
昙弥。彼时七富楼奚哆师则於後时更修增上慈。修增上慈已。命终得生晃昱天中。
昙弥。七富楼奚哆师及诸弟子学道不虚。得大果报。昙弥。若有骂彼七师及无量百
千眷属。打破□恚责数者。必受无量罪。

若有一成就正见佛弟子比丘得小果。骂詈打破□恚责数者。此受罪多於彼。」
(CBETA, T01, no. 26, p. 620, a1-7)
---------------------

但下述经文很诡异的,世尊告诉阿难说『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
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然供养此七人者。於现世得报。是故。阿难。当勤
加勇猛成办七法。』,世尊说此七人是无上世间福田,原因为何?阿含的纪录轻松简
单『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最後世尊鼓励阿难『是故。阿难。
当勤加勇猛成办七法。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同样是四梵室,上经中世尊评不若得小成就的弟子,下经却是无上福田。有空的同学
不妨努力去悟一下。悟出来就会知道为何经中很诡异的纪录孤独长者证阿那含果後却
往生欲界,该给孤独长者的经文是百分之两千万正确。


--------------------------------------------
《增壹阿含经》卷34〈40 七日品〉:「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种[*]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

云何[9]为七种人。

所谓七人者。一者行慈。二者行悲。三者行喜。四者行护。五者行空。六者行无[10]想
。七者行无愿。是谓七种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
所以然者。其有众生行此七法[11]者。於现法中获其果报。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何以故不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乃
说此七事乎。

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
。然供养此[12]七人者。於现世得报。

是故。阿难。当勤加勇猛成办七法。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 T02, no. 125, p. 739, a24-b9)
--------------------------------------------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Tue Aug 24 09:04:22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5
忏悔己身多业障
※ 引述《magelinus (巫师)》之铭言:

看不懂耶
诡异在哪里?

> 有的,只是阿含很浓缩所以需要很用脑筋十分专心的去悟,上礼拜读经班就读到一品
> 号称诡异的的经文。
> 世尊在中阿含曾经说过,一个修四梵室的外道(修慈悲喜护三昧)就算他不是佛弟子,
> 诋毁这样的人一样是造恶业,但诋毁一个得到小成就的佛弟子其罪业更胜过前述外道
> 。换句话说比起一个修四梵室有成就的外道,『有一成就正见佛弟子比丘得小果』是
> 更为难得。

哪七人?也看不懂耶~~麻烦再讲清楚点

> 但下述经文很诡异的,世尊告诉阿难说『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
> 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然供养此七人者。於现世得报。是故。阿难。当勤
> 加勇猛成办七法。』,世尊说此七人是无上世间福田,原因为何?阿含的纪录轻松简
> 单『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最後世尊鼓励阿难『是故。阿难。
> 当勤加勇猛成办七法。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 同样是四梵室,上经中世尊评不若得小成就的弟子,下经却是无上福田。有空的同学
> 不妨努力去悟一下。悟出来就会知道为何经中很诡异的纪录孤独长者证阿那含果後却
Tue Aug 24 09:29:16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6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当然,三三昧是有次第的,一定要观空成功了,才能进行之後
> 观无想等等步骤,只是定力倒不一定非得要证到四禅才行

读佛经真是开卷有益啊!今天读经班进度读到这些三昧的次第依序是:

慈三昧 → 悲三昧 → 喜三昧 → 护(舍)三昧 → 空三昧
 → 无愿三昧 → 无相三昧

==============
《增壹阿含经》卷39〈43 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5经:

「波旬当知。有慈[2]仁三昧.悲三昧.[3]&#24985;三昧.护三昧.空三昧.
无愿三昧.无相三昧。

由慈三昧。办悲三昧。缘悲三昧。得喜三昧。缘喜三昧。得护三昧。
由空三昧。得无愿三昧。因无愿三昧。得无相三昧。

以此[4]三三昧之力。与汝共战。行尽则苦尽。苦尽则结尽。结尽则
至涅盘」(CBETA, T02, no. 125, p. 761, a4-10)
==============

不过详情我已经不想再问了,因为反正一颗蛋是不会了解什麽叫飞
翔的,我还是努力先孵出来再说吧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9月26日 12:13:13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7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当然,三三昧是有次第的,一定要观空成功了,才能进行之後
> > 观无想等等步骤,只是定力倒不一定非得要证到四禅才行
> 读佛经真是开卷有益啊!今天读经班进度读到这些三昧的次第依序是:
> 慈三昧 → 悲三昧 → 喜三昧 → 护(舍)三昧 → 空三昧
>  → 无愿三昧 → 无相三昧

更正:

我读错了!这一经应该是说:四无量心三昧这一组有自己的次第,
三三昧这一组也有自己的次第,不过本经是把这两组分开谈,并
没有说这两组三昧有关系。

(呼~其实我有小小松一口气说 XD)

> ==============
> 《增壹阿含经》卷39〈43 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5经:
> 「波旬当知。有慈[2]仁三昧.悲三昧.[3]&#24985;三昧.护三昧.空三昧.
> 无愿三昧.无相三昧。
> 由慈三昧。办悲三昧。缘悲三昧。得喜三昧。缘喜三昧。得护三昧。
> 由空三昧。得无愿三昧。因无愿三昧。得无相三昧。
> 以此[4]三三昧之力。与汝共战。行尽则苦尽。苦尽则结尽。结尽则
> 至涅盘」(CBETA, T02, no. 125, p. 761, a4-10)
> ==============
> 不过详情我已经不想再问了,因为反正一颗蛋是不会了解什麽叫飞
> 翔的,我还是努力先孵出来再说吧 :p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 9月26日 22:15:35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教] 止观的粗浅概念
#28
爱做梦的小孩
      今天狮子吼读经班读到的「止观的粗浅观念」

      觉得这一段很符合标题,提供出来与大家分享:

>>>>>>>>>>>>>>>>>>>>>>>>>>>>>>>>>>>>>>>>>>>>>>>>>>>>>>>>>>>>>>>>>>>
T02n0125_p0783a21(01)□比丘!内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
T02n0125_p0783a22(00)□无有忧愁;外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
T02n0125_p0783a23(01)□除去乱想,无有愁忧;有复内外观身,
T02n0125_p0783a24(02)□身意止;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心,
T02n0125_p0783a25(02)□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
T02n0125_p0783a26(00)□法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
T02n0125_p0783a27(00)□如是,比丘!能自炽然其行,兴隆法乐,
T02n0125_p0783a28(01)□自归最尊。诸有将来、现在比丘,
T02n0125_p0783a29(05)□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便为我之所生。 
>>>>>>>>>>>>>>>>>>>>>>>>>>>>>>>>>>>>>>>>>>>>>>>>>>>>>>>>>>>>>>>>>>>>>
Sun Oct 24 10:46:09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