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
melon
各位师兄大家好~

虽然四部《阿含经》小的还没读完,不过已经有读到不少修行禅定的方法,
有印象的(因为有些好像忘记了 XD)例如:

   (一)安般
         清楚知道每一个呼气、每一个吸气的有无、长短乃至无常等等。
         共有 16 种可依次注意的步骤,即「16 胜行」。

   (二)三十二身分观
     清楚看见自己身上一切器官、血管、体液等 32 个部份。

   (三)界分别观
         观我自己的身体内,具有地、水、火、风、空、识这 4-6 种特性。

   (四)白骨观
         从新鲜□体到变成白骨,中间的腐化过程拆解成 9-10 个步骤。

   (五)十念(佛、法、僧、戒、施、天、安般、休息、身、死)

   (六)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七)四空定(色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八)由观「大地」而渐渐入於「空三昧」。([注1])


到了後世的论当中,就被整理成有名的「四十业处」,也就是 40 种进入
禅定的所缘。两相对照之下,「四十业处」当中约有 31 种业处和《阿含
经》呼应;唯独颜色的「遍禅」系列,我由於读经不多所以还没读到。

《清净道论》提到,「四十业处」当中,只有两种所缘,可以直接开展为
修慧的业处,就是:安般、界分别观。

个人猜想,这可能是因为,呼吸和身体各部份本来就是生灭不停的,细细
去观察之後更是如此,相对比其它业处更容易发现其无常、无我的特性?

若小的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世尊好像也说,「界分别观」能让我们如同看
著一只牛时,只看见牛皮、牛骨、牛血、牛筋等等拆解的部分,而不会再
兴起「这是一只某人的很美丽的母牛」之类有著「我、我所」的执著想法?

不过,小的一直没办法想通的地方,是「十念」的部分。

由於在《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都有提到十念的任何一念都能
让我们「转趣涅盘」。那麽照理说「十念」应该超越了禅定,而包括慧观
的部分了?所以想请教各位师兄: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谢谢大家!<(_ _)>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17日 12:04:52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2
五五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Melon 提的这个问题我也满感兴趣的。 :)

但有些不明白是,在文中十念的:

念安般与「(一)安般」有什麽不同?
念身与「(二)三十二身分观+(三)界分别观」有什麽不同? ^^a


--
戒律,是对我们尚不稳定的心予以保护,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而是让我们随时保持觉知和观照,
所以,犯戒非关道德的惩罚,而是显示自己的正念还不够。 ~ 阿姜查
Thu Nov 18 08:50:03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3
melo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Melon 提的这个问题我也满感兴趣的。 :)
> 但有些不明白是,在文中十念的:
> 念安般与「(一)安般」有什麽不同?

聪明!一样!

> 念身与「(二)三十二身分观+(三)界分别观」有什麽不同? ^^a

的确包括了这两个!因为我对这前三观特别有兴趣,所以特别把三者从十
念中独立拆出来讲。 chakwos 果然冰雪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D

不过十念的其他,例如「念佛」,我就完全不知道要如何由「禅定」转入
「慧观」了呀 >_<

《阿含经》和《清净道论》对种种禅修所缘有不太相同的分类,但是精神
相当一致。

目前的(一~四)我主要引用自《中阿含经》〈念处经〉。〈念处经〉当
中,(二)三十二身分观和(三)界分别观是个别来说的,但都属於「身
念处」。

其中(三)界分别观的部分,指的是观身体里的地、水、火、风、空、识
「6」界。

而《清净道论》当中的「界分别观」,则包含了(二)三十二身分观和
(三)界分别观。这和《增一阿含经》〈广演品〉的「念身」的内容几乎
是一样的。

其中(三)界分别观的部分,指的则地、水、火、风「4」界。

不过「界分别观」这个部分,和地、水、火、风的遍禅我也有点分不清楚
说 ^^a 不知有哪位师兄方便帮忙解说一下吗?谢谢!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18日 9:50:22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4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Melon 提的这个问题我也满感兴趣的。 :)
> 但有些不明白是,在文中十念的:
> 念安般与「(一)安般」有什麽不同?

    查「一行佛学辞典」的「十六胜行」,里头提到「数息观」

    数息观
    梵语anapana-smrti,又作阿那般那观、安那般那念、念安般、安般守意,
    意译作念入出息.....,简称安般、数息。......

    里头「念安般」跟「安般」都出现了,後者是简称 :p


> 念身与「(二)三十二身分观+(三)界分别观」有什麽不同? ^^a

    查不到melon提出的三十二身分观,查「一行佛学辞典」的「界分别观」,
    里头的「五停心观」的第四是「界分别观」第五是「数息观」。「界分别观」
    对治我执之障;数息观是「为散乱之众生所修者」,但这种说法与经典所说相违...

    因为《杂阿含经》提到「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
    八圣道分。」是「疾速漏尽」的方法。

    在《大方等大集经》提到,「数息法」就可以圆满这些修行方法,

    《大方等大集经》卷57〈1 声闻品〉:
    「复【观出入息】生灭攀缘相。便入无愿三昧。从无愿三昧起。见出入息寂灭。
      住无相定。如是则能修满「四念处」及「三解脱门」。
      彼菩萨以【观出入息】生灭。观於生灭故修四正勤满足。
      彼菩萨以【观出入息出没相】。便能具修满四神足。
      彼【观出入息】故。即能散坏其身犹如窗尘。尔时即得修满五根。
      以【出入息出没方便】。观察三行。如是便能修满五力。
      彼【以除出入息受想方便】。观察除寂灭。如是修七菩提分满足。」
      (CBETA, T13, no. 397, p. 382, c19-28)

    看来「修数息观」就能达到目的地,如蔡老师所言「修习多修习」,
    看来也只是老实修行而已。
Thu Nov 18 10:33:42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5
melon
※ 引述《sici2 (爱做梦的小孩)》之铭言:
>     查「一行佛学辞典」的「十六胜行」,里头提到「数息观」
>     数息观
>     梵语anapana-smrti,又作阿那般那观、安那般那念、念安般、安般守意,
>     意译作念入出息.....,简称安般、数息。......
>     里头「念安般」跟「安般」都出现了,後者是简称 :p

谢谢 sici,是这样的:

由於我的问题是『「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十念包括了「念安般」、「念身」。

但无论是在《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或《清净道论》中,都很
明确的说「安般」可以由「禅定」转入「慧观」。

那麽我这问题和内文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chakwos 看出了这些经论的关连性,所以他这麽问是这个意思。问题
并不在於「念安般」和「安般」两个名词在字面上的差别哦 :)


> > 念身与「(二)三十二身分观+(三)界分别观」有什麽不同? ^^a
>     查不到melon提出的三十二身分观,查「一行佛学辞典」的「界分别观」,
>     里头的「五停心观」的第四是「界分别观」第五是「数息观」。「界分别观」
>     对治我执之障;数息观是「为散乱之众生所修者」,但这种说法与经典所说相违...


所以罗,听大家说,不如听世尊说!请查 CBETA 《中阿含经》卷24
〈念处经〉,这部经简直是学习四念处的圣经。引文如下:

=============================
《中阿含经》卷24: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
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40577;细薄肤.皮.肉.筋.
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
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犹如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
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蔓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随住。随其好
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细
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
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如是比
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
丘观身如身。」(CBETA, T01, no. 26, p. 583, b4-17)
=============================

「界分别观」则在引文的下一段里,各位若有兴趣的话也可自行参考 :)


>     因为《杂阿含经》提到「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
>     八圣道分。」是「疾速漏尽」的方法。

 37 道品的确是环环相扣、层层呼应、彼此支援的。不过其中有许多算
是学习的态度、精神、步骤,戒、定、慧都在里面,倒不全都是修习禅定
的所缘。

>     在《大方等大集经》提到,「数息法」就可以圆满这些修行方法,
>     《大方等大集经》卷57〈1 声闻品〉:
>     「复【观出入息】生灭攀缘相。便入无愿三昧。从无愿三昧起。见出入息寂灭。
>       住无相定。如是则能修满「四念处」及「三解脱门」。
>       彼菩萨以【观出入息】生灭。观於生灭故修四正勤满足。
>       彼菩萨以【观出入息出没相】。便能具修满四神足。
>       彼【观出入息】故。即能散坏其身犹如窗尘。尔时即得修满五根。
>       以【出入息出没方便】。观察三行。如是便能修满五力。
>       彼【以除出入息受想方便】。观察除寂灭。如是修七菩提分满足。」
>       (CBETA, T13, no. 397, p. 382, c19-28)

您引文中所提到的「观出入息」,其实就是「安般」,倒没有特别说是
「数息」。

要是可以的话,我真想来推一个「安般正名运动」,把「安般」正名,
不要全部混在一起都叫「数息」 :p

不过当然我的一切理解与说法一定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并不吝指正,谢谢大家 <(_ _)>


>     看来「修数息观」就能达到目的地,如蔡老师所言「修习多修习」,
>     看来也只是老实修行而已。

是呀,老实修行的确不简单呢!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18日 12:13:50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6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您引文中所提到的「观出入息」,其实就是「安般」,倒没有特别说是
> 「数息」。
   ^^^^^^

      不好意思,「念安般」是「观出入息」的意思

      安那(ana),梵文是吸气的意思,般那(apana),即呼气的意思,
      所以称之为安那般那(anapana)。

> 要是可以的话,我真想来推一个「安般正名运动」,把「安般」正名,
> 不要全部混在一起都叫「数息」 :p

      我个人是觉得现在提倡的数息是「念安般」的前方便,数息只是
      在观呼吸时为了摄很粗乱的散乱心而设的方便,

      在呼吸时加上数字,观到後来会觉得「数字」是很粗很粗的念头~~
      当成"前方便"来看就好了~~

   现在如果要进入「安般」直接跳过「数息」的人,我会觉得他很厉害~~

   当然,能透过「安般」的修习,进而「观身」,那我真的打从心理佩服他了:p

   数息--> 随息--> 安般--> 观身 +(慧观:身是「不净」的、
                                            诸受是「苦」的、
                                            心是「无常」的、
                                            法是「无我」的)
      不但观念要正确:「不净」、「苦」、「无常」、「无我」,也如实知见到
      现象的确如此:「不净」、「苦」、「无常」、「无我」。

   目前理解是这样,因为我也是最近三年才开始学佛教名相,对这些名相也是得
   花时间摸索 :p不好意思~~粗心之处请多包含~~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大家来读经板 - 共同深入经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10/11/19 11:27:19 <59.115.49.189> 
Fri Nov 19 11:02:2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7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到了後世的论当中,就被整理成有名的「四十业处」,也就是 40 种进入
> 禅定的所缘。两相对照之下,「四十业处」当中约有 31 种业处和《阿含
> 经》呼应;唯独颜色的「遍禅」系列,我由於读经不多所以还没读到。

这些算是略有提到:

《杂阿含经》卷20:「尊者摩诃迦旃延语优婆夷言:「姊妹!有一沙门婆罗门言:
『地一切入处正受,此则无上,为求此果。』姊妹!若沙门婆罗门於地一切入处正
受,清净鲜白者,则见其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以见本、见患、见灭、见灭
道迹故,得真实义存於心,寂灭而不乱。姐妹!如是水一切入处、火一切入处、风
一切入处、青一切入处、黄一切入处、赤一切入处、白一切入处、空一切入处、识
一切入处为无上者,为求此果。」(CBETA, T02, no. 99, p. 143, a16-26)

《杂阿含经》卷5:「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
我及地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受,
观已,作是念:『行即是我,我即是行,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於一切入处
,一一计我,是名色即是我。」(CBETA, T02, no. 99, p. 34, b15-20)

《中阿含经》卷59〈4 例品〉:「有十一切处。云何为十?有比丘无量地处修一,
思惟上下诸方不二,无量水处,无量火处,无量风处,无量青处,无量黄处,无量
赤处,无量白处,无量空处,无量识处第十修一,思惟上下诸方不二。」
(CBETA, T01, no. 26, p. 800, b3-8)

《中阿含经》卷60〈4 例品〉:「若时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断,乃至五盖、心秽、
慧羸,修第一地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如是修水一切处、火一切处、
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
修第十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CBETA, T01, no. 26, p. 807, a14-22)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谢谢大家!<(_ _)>

我是觉得一般经文上有很多提某一法直入涅盘或趣入涅盘,
但这中间可能有省略,例如上文经文就有
"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这十处是定学,或许也可以生出新的问题 "如何修十处而不修慧却能断无明"?

我觉得可以参考中阿含七车经, 每一车都不是唯一的方法,
却都又是必要的方法. 南传的七清净就是依七车经的次第,
不管如何修定, 转修慧略说就如经文所言 "观五蕴无常苦空无我",
但细节是如何, 或许又有许许多多的方法要学, 我自己也还没深入,
我遇过一位法师, 他们希望我们四十业处都要学, 若查一下清净道论的
"十四行相调心" , 就知道要学的实在太多了.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Nov 20 17:42:5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8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其中(三)界分别观的部分,指的则地、水、火、风「4」界。
> 不过「界分别观」这个部分,和地、水、火、风的遍禅我也有点分不清楚
> 说 ^^a 不知有哪位师兄方便帮忙解说一下吗?谢谢!

据我的了解, 界分别的重点在於分别, 也就是所缘不是单一的,
要在不同所缘一一辨别其界. 也因为所缘非单一, 故最多只能得近行定,
不能得安止定.

而遍禅的所缘是单一的, 故能得安止定.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Nov 20 17:54:3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9
melon
哇~~ Heaven 师兄今天在 Help 板的连续几篇回文(还有回 chakwos的那几篇)
真是太棒了!真让人有大丰收的感觉啊!!小的迫不及待细读去了先!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0日 18:37:35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0
爱做梦的小孩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 谢谢大家!<(_ _)>
> 我是觉得一般经文上有很多提某一法直入涅盘或趣入涅盘,
> 但这中间可能有省略,例如上文经文就有
> "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 这十处是定学,或许也可以生出新的问题 "如何修十处而不修慧却能断无明"?
> 我觉得可以参考中阿含七车经, 每一车都不是唯一的方法,
> 却都又是必要的方法. 南传的七清净就是依七车经的次第,
> 不管如何修定, 转修慧略说就如经文所言 "观五蕴无常苦空无我",
> 但细节是如何, 或许又有许许多多的方法要学, 我自己也还没深入,
> 我遇过一位法师, 他们希望我们四十业处都要学, 若查一下清净道论的
> "十四行相调心" , 就知道要学的实在太多了.

      整理了一下「一行佛学辞典」中的「四十业处」提到是:
1.十遍处: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虚空遍、光明遍,名为十遍处。
2.十不净: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
          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聚相、骸骨相,名为十不净。
*3.十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止随念、
            死随念、身至念、安般(出入息)念,名为十随念。(melon提到)
*4.四无量:慈、悲、喜、舍,名为四无量(又名四梵住)。(chakwos提到)
5.一想:食厌想,名为一想□6.一差别:四界差别,名为一差别。
7.四无色:空无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名为四无色。
七类四十种,叫四十业处。

    至於「十四行相」是「十六行相」去掉「空」、「非我」二相。
    亦即:

(1)苦谛四相∶{1}非常(anitya):观一切法为因缘所生,念念有生灭,
                                无恒存性,故非常。
             {2}苦(duhkha):有逼迫性故苦。
             {3}空(sunya):假存在故空。
             {4}非我(an-atmam):无唯一之本体,即无实体性故非我。
(2)集谛四相∶{1}因(hetu):观一切惑业为生苦果之因故。
             {2}业(samudaya):招集苦果而令现故。
             {3}生(prabhava):使苦果相续不绝故。
             {4}缘(pratyaya):为苦果之助缘故。
(3)灭谛四相∶{1}灭(nirodha):观灭谛为尽五蕴系缚之真理故。
             {2}静(santa):无烦恼之扰乱故。
             {3}妙(pranita):超越三众而无一切过患故。
             {4}离(nihsarana):脱离诸厄难故。
(4)道谛四相∶{1}道(marga):观道谛为入灭之道故。
             {2}如(nyaya):契於正理故。
             {3}行(pratipad):行趣涅盘故。
             {4}出(nair-yanika),永超生死故。

    我个人会把这些背下来,当成以後整理修行次第的基本大纲,
    因为目前理解到「四十业处」都属於「三界」内的事物,也就是不出欲界、
    色界、无色界,而「十六行相」<-->「十四行相」,会让我觉得南传的教法
    比较不唱高调(意思是不会动不动就说「空」、「非我」)
  依「十四行相」去修行自然可证得「空」「非我」,感觉比较踏实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大家来读经板 - 共同深入经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10/11/21  9:34:56 <59.115.49.154> 
Sun Nov 21 09:33:32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1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这些算是略有提到:
> 《杂阿含经》卷20:「尊者摩诃迦旃延语优婆夷言:「姊妹!有一沙门婆罗门言:
> 『地一切入处正受,此则无上,为求此果。』姊妹!若沙门婆罗门於地一切入处正
> 受,清净鲜白者,则见其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以见本、见患、见灭、见灭
> 道迹故,得真实义存於心,寂灭而不乱。姐妹!如是水一切入处、火一切入处、风
> 一切入处、青一切入处、黄一切入处、赤一切入处、白一切入处、空一切入处、识
> 一切入处为无上者,为求此果。」(CBETA, T02, no. 99, p. 143, a16-26)
> 《杂阿含经》卷5:「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
> 我及地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受,
> 观已,作是念:『行即是我,我即是行,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於一切入处
> ,一一计我,是名色即是我。」(CBETA, T02, no. 99, p. 34, b15-20)
> 《中阿含经》卷59〈4 例品〉:「有十一切处。云何为十?有比丘无量地处修一,
> 思惟上下诸方不二,无量水处,无量火处,无量风处,无量青处,无量黄处,无量
> 赤处,无量白处,无量空处,无量识处第十修一,思惟上下诸方不二。」
> (CBETA, T01, no. 26, p. 800, b3-8)
> 《中阿含经》卷60〈4 例品〉:「若时如来出世,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
>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断,乃至五盖、心秽、
> 慧羸,修第一地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如是修水一切处、火一切处、
> 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
> 修第十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 (CBETA, T01, no. 26, p. 807, a14-22)

真是太棒了!谢谢 Heaven 师兄,小的真是学到了呀 <(_ _)>

>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我是觉得一般经文上有很多提某一法直入涅盘或趣入涅盘,
> 但这中间可能有省略,例如上文经文就有
> "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 这十处是定学,或许也可以生出新的问题 "如何修十处而不修慧却能断无明"?
> 我觉得可以参考中阿含七车经, 每一车都不是唯一的方法,
> 却都又是必要的方法. 南传的七清净就是依七车经的次第,

> 不管如何修定, 转修慧略说就如经文所言 "观五蕴无常苦空无我",

这句说得太好了!因为我这两天研究了半天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出这
句话!

话说我这两天依照上面所引的经文,很认真的去对照以下这些概念:

● 应观「色非我」([注1])

● 应修「真实禅」([注2])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注3])

●「空三昧」:
   (1)於五蕴观空、无常、变易([注4])
   (2)空三昧 = 真实禅?


然後我发现,这些概念有相当程度的呼应。以下我试著表达目前的理解:

一切禅定的所缘、一切禅境的所得,大多不离於「色」,再怎麽样也不出
五蕴(灭尽定我就不敢说了)。

所以,只要能在修行禅定时,知道任何一种所缘、所得,其中都没有我、
我所,都不应执著,就连涅盘也不能执著([注5]),那麽理论上,任何一
种禅定都能通往慧观,达到涅盘。

换句话说,「真实禅」就是一切禅定由「禅定」转入「观慧」的过程,就
是「观五蕴无常苦空非我」(如 Heaven 师兄所说)。

修习「真实禅」,能证得「空三昧」,这是解脱的第一道门,也才是佛法
真正不共外道的禅修精神。

这样??





   =以========下========注========解=


[注1]

● 应观「色非我」

   [本段摘要] 依於「一切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所
              做的禅修,不应执著於这些所缘境,否则就叫做「计色是
              我」。应观「色非我」。

   ===============================
   《杂阿含经》卷 5 第 109 经

   「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
    唯一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
    受,观已,作是念:『行即是我,我即是行,唯一无二,不异不别。』
    如是於一切入处,一一计我,是名『色即是我』。」
    (CBETA, T02, no. 99, p. 34, b15-20)
   ===============================



[注2]

● 应修「真实禅」

   [本段摘要] 真实禅,就是不执著於「一切处(地、水、火、风、空、
              识)」、无色界禅等等所缘境而作的禅修方法。应修「真
              实禅」。

   ===============================
   《杂阿含经》卷 33 第 926 经

 「佛告跋迦利:「比丘於地想能伏地想,於水、火、风想、无量空入处
    想、识入处想、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想。此世他世,日、月、
    见、闻、觉、识,若得若求,若觉若观,悉伏彼想。」
    (CBETA, T02, no. 99, p. 236, a27-b1)
   ===============================



[注3]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本段摘要] 连「一切处(地、水、火、风、空、识、青、黄、赤、
              白)」的禅修方法也应该厌离,不执著,何况其他不如这
              十遍禅的禅修方法。

   ===============================
   《中阿含经》卷59〈4 例品〉

 「众生如是乐一切处意解者。变易有异。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则厌彼。厌
    彼已。尚不欲第一。况复下贱。是谓第一清净说。施设最第一。谓我
    无.我不有。及为彼证故。施设於道。是谓第一外依见处.最依见处。
    谓度一切色想。乃至得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於现法中第[ >一]。
    求趣至涅盘。於现法中最施设涅盘。谓六更乐处生.灭.味.离.慧
    见如真。及为彼证故。施设於道。」
    (CBETA, T01, no. 26, p. 800, b8-16)
   ===============================



[注4]

●「空三昧」:

   (1)於五蕴观空、无常、变易([注4])


   [本段摘要] 空三昧=於五蕴观空、无常、变易。

   ===============================
   《杂阿含经》卷 3 第 80 经

  「佛告比丘:「若比丘於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
    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
    (CBETA, T02, no. 99, p. 20, b7-11)
   ===============================


   (2)空三昧 = 真实禅?

   [本段摘要] 本经开头,舍利弗尊者所行的禅定,连大梵天也不知依於
              什麽所缘。对照到《杂阿含经》卷 33 第 926 经,可能
              就是指「真实禅」。

              而本经末後,世尊对大家说舍利弗尊者常行两种禅定,第
              一种就是「空三昧」。

              所以「真实禅」=「空三昧」?

   ===============================
   《增一阿含经》卷44〈十不善品48〉6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崛山中屏猥之处。补纳故衣。尔时。有十千
    梵迦夷天从梵天没。来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各围□侍焉。又以此
    偈而叹颂曰。

    归命人中上  归命人中尊
   我等今不得  为依何等禅」
    (CBETA, T02, no. 125, p. 793, a4-10)

   (略)

  「舍利弗比丘多游二处。空三昧.金刚三昧。」
    (CBETA, T02, no. 125, p. 793, c5-6)
   ===============================



 [注5]

   ===============================
   《中阿含经》卷18〈2 长寿王品 净不动道经〉:

  「若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本有者,
    便尽得舍。阿难,若比丘乐彼舍、著彼舍、住彼舍者,阿难,比丘
    行如是,必不得般涅盘。」(CBETA, T01, no. 26, p. 543, a16-20)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1日 15:28:59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2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遇过一位法师, 他们希望我们四十业处都要学, 若查一下清净道论的
> "十四行相调心" , 就知道要学的实在太多了.

四十业处要全部学会,不知道需要几辈子才够啊...

我曾请问燃灯禅师:「我对界分别观很有兴趣(远大於安般),该怎
麽学习?」

禅师建议我可以先以安般念修到进入禅那,再以这样的定力转修其他
所缘,就会很容易触类旁通。

想想这样也不错,因为这样我也许会因为很想学「界分别观」,而努
力修到能进入禅那,也算是依欲断欲的一种吧 XD

「十四行相调心」吗?我需要好好读读。不过我想先弄懂十六胜行,
天哪要学的还真多,时间哪够啊  Orz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1日 15:34:55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3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据我的了解, 界分别的重点在於分别, 也就是所缘不是单一的,
> 要在不同所缘一一辨别其界. 也因为所缘非单一, 故最多只能得近行定,
> 不能得安止定.
> 而遍禅的所缘是单一的, 故能得安止定.

啊这两个名词我还没读到 ^_^"

请问安止定是指 1-4 禅吗?近行定比较弱是吗?

可是「界分别观」能修慧,如果有某人想偷懒不修深定,想说修刚刚好
足够发慧的禅定就好了的话,也许会是不错的选择?(咳咳...我....我帮
别人问的...)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1日 15:42:31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4
melo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所以,只要能在修行禅定时,知道任何一种所缘、所得,其中都没有我、
> 我所,都不应执著,就连涅盘也不能执著([注5]),那麽理论上,任何一
> 种禅定都能通往慧观,达到涅盘。
> 换句话说,「真实禅」就是一切禅定由「禅定」转入「观慧」的过程,就
> 是「观五蕴无常苦空非我」(如 Heaven 师兄所说)。
> 修习「真实禅」,能证得「空三昧」,这是解脱的第一道门,也才是佛法
> 真正不共外道的禅修精神。
> 这样??

啊忽然想到,「七觉支」的最後一个「舍觉支」,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不执著
於禅定所缘、禅境所得的意思?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1日 18:13:32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5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我遇过一位法师, 他们希望我们四十业处都要学, 若查一下清净道论的
> > "十四行相调心" , 就知道要学的实在太多了.
> 四十业处要全部学会,不知道需要几辈子才够啊...
> 我曾请问燃灯禅师:「我对界分别观很有兴趣(远大於安般),该怎
> 麽学习?」
> 禅师建议我可以先以安般念修到进入禅那,再以这样的定力转修其他
> 所缘,就会很容易触类旁通。

我引用《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的二段话

============================================
  当然,最难过的关是第一种业处。如果一个人
有了禅那,例如已经证得了入出息念的第四禅,他
能以第四禅为根本业处转修佛随念,也许只用一
座,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可以成就佛随念。如果
想转修白遍,他也许只用一座的时间就可以取到白
遍的遍相并进入白遍初禅。为什麽能够这麽快呢?
因为得到禅那资助的心是非常强有力的

...略...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禅修者在没有定力的情况
下观照三十二身分,思维□发、毛、爪、齿、皮,
肉、筋、骨、髓、肾……□他会感到很费劲,可能
花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不一定能够如实地
观照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然而,有定力的禅修者
可先进入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之後,利用强有力
的光来照见身体的这些部分,他可以只用一个小
时,甚至不到几分钟就把三十二身分清楚地、如实
地观照出来。
============================================

这个意思是若有基础,再修其他就会比较快。
不过四十业处理论上都可以是入手,就看个人的情况。

我记得我听过某位禅师说,第一次参加安般禅七,一般人或许不容易有结果,
但若修四界分别观(或是三十二身分?我忘了),有可能七天或十天就证入近行定。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Nov 23 14:44:13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6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据我的了解, 界分别的重点在於分别, 也就是所缘不是单一的,
> > 要在不同所缘一一辨别其界. 也因为所缘非单一, 故最多只能得近行定,
> > 不能得安止定.
> > 而遍禅的所缘是单一的, 故能得安止定.
> 啊这两个名词我还没读到 ^_^"
> 请问安止定是指 1-4 禅吗?近行定比较弱是吗?

(二种定)二种定即近行定与安止定,以二种行相等持於心∶於近行地或於获得
地,这里“於近行地”则以舍断诸盖而等持於心,“於获得地”(安止地)则以
诸支现前(而等持於心)。这二种定有如下的种种作用∶於近行定,诸支是不强
固的,因为诸支未生强力之故。譬如幼孩,引他站立而屡屡跌倒在地,如是於近
行生起时,他的心有时以相为所缘有时堕於有分。於安止定则诸支强固,因为有
强力之故。譬如有力之人,从坐而起,可以整天的站立,如安止定生起之时,则
他的心一时断绝有分,整夜整日亦可持续,因以善的速行次第(相续)作用。
 --《清静道论》

简单的说, 近行定是五盖已经镇伏, 似相生起, 不过禅支还不够稳固.

四禅八定都算是安止定. 而且据说每一禅定都有自己的近行定,
有人把初禅的近行定又称为 "未到地定".

我看过有些说法不同, 但大致是如此.

> 可是「界分别观」能修慧,如果有某人想偷懒不修深定,想说修刚刚好
> 足够发慧的禅定就好了的话,也许会是不错的选择?(咳咳...我....我帮
> 别人问的...)

理论上是可以....
但我也听过禅师说, 这样不会比较快, 可能要更久...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Nov 23 14:54:18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7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引用《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的二段话
> ============================================
>   当然,最难过的关是第一种业处。如果一个人
> 有了禅那,例如已经证得了入出息念的第四禅,他
> 能以第四禅为根本业处转修佛随念,也许只用一
> 座,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可以成就佛随念。如果
> 想转修白遍,他也许只用一座的时间就可以取到白
> 遍的遍相并进入白遍初禅。为什麽能够这麽快呢?
> 因为得到禅那资助的心是非常强有力的
> ...略...
>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禅修者在没有定力的情况
> 下观照三十二身分,思维□发、毛、爪、齿、皮,
> 肉、筋、骨、髓、肾……□他会感到很费劲,可能
> 花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不一定能够如实地
> 观照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然而,有定力的禅修者
> 可先进入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之後,利用强有力
> 的光来照见身体的这些部分,他可以只用一个小
> 时,甚至不到几分钟就把三十二身分清楚地、如实
> 地观照出来。
> ============================================

这和燃灯禅师说的一样呢。

> 这个意思是若有基础,再修其他就会比较快。
> 不过四十业处理论上都可以是入手,就看个人的情况。

好吧,那我既然安般都学下去了,就还是先一个安般学到底好
了,不然一时贪心跑去学界分别观,万一呼吸呼一呼跑去观风
大那也不太妙。(界分别观等等我啊~~ >_</)


> 我记得我听过某位禅师说,第一次参加安般禅七,一般人或许不容易有结果,
> 但若修四界分别观(或是三十二身分?我忘了),有可能七天或十天就证入近行定。

不知道为什麽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妄念应该一样很难平息不是
吗?还是因为四界分别观有趣,所以容易进入状况;但也正因
为它有趣,所以无法真正定入 1-4 禅?

我曾听一位师兄说他参加过中国某寺院的禅十(十个七)。不
然下次大家来拼安般禅十四看看好了 X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3日 19:02:3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8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二种定)二种定即近行定与安止定,以二种行相等持於心∶於近行地或於获得
> 地,这里“於近行地”则以舍断诸盖而等持於心,“於获得地”(安止地)则以
> 诸支现前(而等持於心)。这二种定有如下的种种作用∶於近行定,诸支是不强
> 固的,因为诸支未生强力之故。譬如幼孩,引他站立而屡屡跌倒在地,如是於近
> 行生起时,他的心有时以相为所缘有时堕於有分。於安止定则诸支强固,因为有
> 强力之故。譬如有力之人,从坐而起,可以整天的站立,如安止定生起之时,则
> 他的心一时断绝有分,整夜整日亦可持续,因以善的速行次第(相续)作用。
>  --《清静道论》

> 简单的说, 近行定是五盖已经镇伏, 似相生起, 不过禅支还不够稳固.
> 四禅八定都算是安止定. 而且据说每一禅定都有自己的近行定,
> 有人把初禅的近行定又称为 "未到地定".
> 我看过有些说法不同, 但大致是如此.

原来如此,电视弘法经常有不同法师提到这些名词,原来有这
样的差别啊。

燃灯禅师说:

「佛陀教我们这麽多,每一个定都可以修成,後面还有很多要
修,需要时间与努力,不要偷懒,要赶快修。」

如果妄念是自己的心所生起的,那麽一定可以调伏!大家加油
啊!

> 理论上是可以....
> 但我也听过禅师说, 这样不会比较快, 可能要更久...

哦~我是没差啦,反正是帮别人问的咳咳...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3日 19:04:58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19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话说我这两天依照上面所引的经文,很认真的去对照以下这些概念:
> ● 应观「色非我」([注1])
> ● 应修「真实禅」([注2])
>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注3])
> ●「空三昧」:
>    (1)於五蕴观空、无常、变易([注4])
>    (2)空三昧 = 真实禅?
> 然後我发现,这些概念有相当程度的呼应。以下我试著表达目前的理解:
> 一切禅定的所缘、一切禅境的所得,大多不离於「色」,再怎麽样也不出
> 五蕴(灭尽定我就不敢说了)。
> 所以,只要能在修行禅定时,知道任何一种所缘、所得,其中都没有我、
> 我所,都不应执著,就连涅盘也不能执著([注5]),那麽理论上,任何一
> 种禅定都能通往慧观,达到涅盘。
> 换句话说,「真实禅」就是一切禅定由「禅定」转入「观慧」的过程,就
> 是「观五蕴无常苦空非我」(如 Heaven 师兄所说)。
> 修习「真实禅」,能证得「空三昧」,这是解脱的第一道门,也才是佛法
> 真正不共外道的禅修精神。
> 这样??


这部份我能回应的也不多, 不过大致可以分成二个方面来谈.

一个是不执著, 要像禅定不执著定境与喜乐等等, 要渐次修舍,
这是修定就要注意的事.

但要证得智慧, 则是要修观, 这就不只是不执著而已, 要更进一步修习,
当然修习後的结果还是舍, 舍离贪□痴, 只是这是因智慧生起的舍.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Nov 26 01:47:2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20
果任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各位师兄大家好~
想请教各位师兄:
> ●「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呢?
> 谢谢大家!<(_ _)>

依据一点个人修行经验与心得供参考,以下是多次禅坐累积整理出来的个人次第。
1.	心粗无禅修经验者,以数息多一个数字明显念头将多念头摄於数字的单一念头,以
减少散乱心。
2.	心较能安定,感觉数字是多馀,而舍数字只感觉知到鼻尖进气〈息〉时知其进气
〈息〉,出气〈息〉时知其出气〈息〉。
3.	进气〈息〉时知其进气〈息〉,出气时知其出气一段时间後,意念一转观其气
〈息〉。气从鼻端入经喉、胸、达单田,复气由单田、胸、喉、气从鼻端出。
4.	随其气息一段时间後,手、身、脚渐次觉不见後,最後头亦不见,人如於虚空中。
5.	人如於虚空中,念一转注意全身气息,便会觉气如从全身进出。
6.	念观全身,观其禅坐的肉与骨感觉一沱堆叠在那里〈不知这是否在观地大?〉,观
其身有东西在流动著〈不知这是否在观风大推动水大?〉,观其身有时有温热的感觉〈不知这
是否在观火大?〉,有时感觉身在震动推移甚麽〈不知这是否在观风大?〉,这样让我感觉像
是这个身体是由这些现象组合著。当然这些现象有可能是我们血液在循环、心藏的跳动、身体
本身温度、骨骼肉的重力、吸出入空气,於心静下来,而对身体较细微的觉受。
7.	有时我也会观想禅坐这个身体是与我不相关的个体,只是一碓骨架上放著浆状的脑
带、七孔、气管、肺、心、肝、胃、脾、胰、肾、肠、膀胱、睾、肉、皮、毛、血、便、汗
尿……。又会观想某些器官坏死,这会个身体将会一 一崩解,这个身体将不复在,唯有这个
觉性存在,对这个身体就感觉不那麽执著。〈这是否像三十二身分观、十念的念死观?〉
8.	有时我也会观想禅坐这个身体像药师琉璃光如来,身体清澈无有杂质障碍,使身体
渐渐感觉身体骨骼、皮肉、…..渐不见,而使得本来感觉身体会痛、会麻的,渐渐感觉不会
麻、痛。〈这是否由十念的念佛转入观行?〉
以上只是提供一点心得只共参考,法无定法,言无定言。
2010年11月27日 15:41:5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21
melo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依据一点个人修行经验与心得供参考,以下是多次禅坐累积整理出来的个人次第。
> 1.	心粗无禅修经验者,以数息多一个数字明显念头将多念头摄於数字的单一念头,以
> 减少散乱心。
> 2.	心较能安定,感觉数字是多馀,而舍数字只感觉知到鼻尖进气〈息〉时知其进气
> 〈息〉,出气〈息〉时知其出气〈息〉。
> 3.	进气〈息〉时知其进气〈息〉,出气时知其出气一段时间後,意念一转观其气
> 〈息〉。气从鼻端入经喉、胸、达单田,复气由单田、胸、喉、气从鼻端出。
> 4.	随其气息一段时间後,手、身、脚渐次觉不见後,最後头亦不见,人如於虚空中。
> 5.	人如於虚空中,念一转注意全身气息,便会觉气如从全身进出。
> 6.	念观全身,观其禅坐的肉与骨感觉一沱堆叠在那里〈不知这是否在观地大?〉,观
> 其身有东西在流动著〈不知这是否在观风大推动水大?〉,观其身有时有温热的感觉〈不知这
> 是否在观火大?〉,有时感觉身在震动推移甚麽〈不知这是否在观风大?〉,这样让我感觉像
> 是这个身体是由这些现象组合著。当然这些现象有可能是我们血液在循环、心藏的跳动、身体
> 本身温度、骨骼肉的重力、吸出入空气,於心静下来,而对身体较细微的觉受。
> 7.	有时我也会观想禅坐这个身体是与我不相关的个体,只是一碓骨架上放著浆状的脑
> 带、七孔、气管、肺、心、肝、胃、脾、胰、肾、肠、膀胱、睾、肉、皮、毛、血、便、汗
> 尿……。又会观想某些器官坏死,这会个身体将会一 一崩解,这个身体将不复在,唯有这个
> 觉性存在,对这个身体就感觉不那麽执著。〈这是否像三十二身分观、十念的念死观?〉
> 8.	有时我也会观想禅坐这个身体像药师琉璃光如来,身体清澈无有杂质障碍,使身体
> 渐渐感觉身体骨骼、皮肉、…..渐不见,而使得本来感觉身体会痛、会麻的,渐渐感觉不会
> 麻、痛。〈这是否由十念的念佛转入观行?〉
> 以上只是提供一点心得只共参考,法无定法,言无定言。


谢谢 golzen 师兄的实修分享!^_^

由於小的学习禅修的时日非常短,算是初学者,知见有限,所以以下
小的若有任何误解之处,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谢谢!

小的一直以为一切「禅定」的练习,所缘境都必须专一,「不变」才
能「定」。

例如安般的所缘,从头到尾都要「系意鼻头」,锁定人中鼻头的呼吸,
身体的其馀一切觉受全部不管(当然若真痛得半死就再说 XD)。

然而 golzen 师兄的所缘境似乎一直有所转换?还是这种观想的方法
也是另一种禅修方法呢?

另外,小的也一直以为「如实观」和「假想观」不一样。例如观三十
二身分、观四界分别,都是「如实观」,就是能用定力清清楚楚看见
自己身体的各部份,如同用 X 光透视,而不是用想像的。

不过「念佛」在禅定实修中,则一开始似乎的确就是「假想观」:

取一尊佛像来观想,直到定力增加,能在定中清楚忆念到这尊佛像,
然後进阶的来忆念佛的功德:如来十号的由来、佛的十力四无畏、佛
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详细「念佛」的方法,依照《增一阿含经》卷2〈广演品3〉1分段条
列如下:

=============================================
1. 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

2. 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

3. 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长。四无所畏】。在众勇健。

4. 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
   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

5. 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慢强梁。诸
   情□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

6. 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

7. 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
   於生死。

8. 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
   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

是谓修行念佛。
=============================================

这样?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29日 12:00:02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22
果任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谢谢 golzen 师兄的实修分享!^_^
> 由於小的学习禅修的时日非常短,算是初学者,知见有限,所以以下
> 小的若有任何误解之处,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谢谢!
> 小的一直以为一切「禅定」的练习,所缘境都必须专一,「不变」才
> 能「定」。
> 例如安般的所缘,从头到尾都要「系意鼻头」,锁定人中鼻头的呼吸,
> 身体的其馀一切觉受全部不管(当然若真痛得半死就再说 XD)。
> 然而 golzen 师兄的所缘境似乎一直有所转换?还是这种观想的方法
> 也是另一种禅修方法呢?

        刚开始学禅定当然要所缘境都必须专一,不能变来变去,不然不容易得定。您刚开始
安般的所缘,从头到尾都要「系意鼻头」,锁定人中鼻头的呼吸,身体的其馀一切觉受全部不
管是对的。当你使用这个方法纯熟後,心中妄念渐少或轻安,你便可长呼吸知长呼吸、短呼吸
知短呼吸。你就也可以舍「系意鼻头」,以长呼吸知长呼吸、短呼吸知短呼吸为所缘。其
它………知气遍满全身类推。不能在禅坐时,一下数息、一下随息、一下观息长短….或方法
跳来跳去,这样不容易得定。一切得定在方法纯熟而已。当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定是通外
道,唯有起观行才能开智慧。定只能伏烦恼,有观才能拔烦恼根。


> 另外,小的也一直以为「如实观」和「假想观」不一样。例如观三十
> 二身分、观四界分别,都是「如实观」,就是能用定力清清楚楚看见
> 自己身体的各部份,如同用 X 光透视,而不是用想像的。

一般如观三十二身分,除非你是宿世善根发相,在入一点定後,便能自见三十二身分。否则一
般要以「假想观」进入。如墓地九想观,南传佛教便有人提供□体以供修白骨观的修行人观看
□体的变化以便修行白骨观,此即是「假想观」进入。

> 不过「念佛」在禅定实修中,则一开始似乎的确就是「假想观」:
> 取一尊佛像来观想,直到定力增加,能在定中清楚忆念到这尊佛像,
> 然後进阶的来忆念佛的功德:如来十号的由来、佛的十力四无畏、佛
> 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 详细「念佛」的方法,依照《增一阿含经》卷2〈广演品3〉1分段条
> 列如下:
> =============================================
> 1. 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
> 2. 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
> 3. 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长。四无所畏】。在众勇健。
> 4. 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
>    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
> 5. 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慢强梁。诸
>    情□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
> 6. 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
> 7. 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
>    於生死。
> 8. 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
>    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
> 是谓修行念佛。
> =============================================
> 这样?

此观佛很明显是从「假想观」进入。另在般舟三昧经所进入的见佛是否为算「如实观」我就不
知道。
2010年11月29日 19:30:35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