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略谈三十七菩提分--念
#1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同样是定,有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
> 同样是念,就有念根、念力、念觉支、念如意足及正念。
> 同样是精进,也有四正勤、进如意足、进根、进力、精进觉支、正勤。
> 彼此间是一样的吗?还是有层次性的不一样?或是完全不一样?
> ( 重覆性越高表示越重要(?) )
> 因还没看到蔡大之前的讲法,但还满想了解的,
> 所以不知师兄有空时可否分享一下心得? ^^

我相信有这种疑问的人应该不少,因为没有一个答案告诉我们为什麽要如此分类?
例如有信根,为什麽没有正信?没有信觉支?
又为什麽有欲如意足,没有欲力?没有正欲?
为什麽有的有这些,有的没那些?

後来在阿□达摩中找到一些答案,虽然那是某些部派的看法,但由佛灭後数百年的
佛弟子所留下的资料,也不失为一种参考,至少可以了解那时他们是由什麽角度去
理解佛法,不会比查汉文字典的解释还差。

其实主要就是在名相的解释上,找到更详尽的说明,所以可以有进一步的参考,
以下的资料若没特别说明,就是出自《阿□达摩概要精解》。

先谈三十七菩提分的「菩提分」,解释是如下。

====================================
菩提分:直译巴利文bodhipakkhiyadhamma即是「觉悟一方之法」。
.......这些法被称为菩提分是因为它们有助於觉悟,即证得出世间四道智。
====================================

先提这一点就好,晚一点就会用上了。

三十七菩提分依序先谈「四念处」,

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念的解释是如下:
====================================
巴利文sati的词根意为「忆念」,然而作为心所,它是心於当下能够清楚觉知
(其目标),而不是纯粹只是回忆过去。其特相是对目标念念分明而不流失;
作用是不迷惑或不忘失;现起是守护或心面对目标的状态;近因是强而有力的想
(thirasabba)或四念处。
====================================

所以念就是当下清楚目标,以前也谈过,念即不是定,也不是慧。而且念是极重要
的一种特性,如果平时失念散乱,大概修什麽都不会有成就,让自己清醒清楚,
是很重要的基本,这就是「念」。

理论上「念」的目标是一切可念的对象,我以前也会有疑问,为什麽是四念处?
为什麽不是五念处?(念色受想行识)?或六念或十二念(念十二入处)?
这部份我也没答案,不过这些对象彼此都是互通的,既然佛陀用四念处
(或许佛陀之前就有人提出来过),就用这四者来分类。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un Nov 28 17:56:4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