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
果任
  从《杂阿含经》(七四三)、(七一三)、(七四四)、(七四五)、(七四五)、
(四五六)及说梵住品对照:在(七四三)经所谈的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以上何以故作如此说?以杂阿含四五六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光界、净界、
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有灭界。」
可见在以上(七四三经)中净、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处对应此〈四五六〉经的净
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
另在清净道论--第九 说梵住品提到:在随念业处之後所提示的慈悲喜舍四梵住中,先说
欲修慈的初学瑜伽行者,断了(十种的)障碍,受持了业处,食事既毕,除去食後的懒
睡,在远离的地方善敷座位,安坐下来,最先当观察□恚的过患及忍辱的功德。何以故?
因为修此(慈梵住)当断□恚而证忍辱,未曾有不见过失而能断及不知功德而能证得的;
因此要修慈心必先观察□恚的过患及忍辱的功德,及要当断□恚而证忍辱。而要断□恚则
依《清净道论》里谈到人依性行分为六种:贪行、□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贪行
者修不净是适当的。□行者宜修色遍净色。痴行者宜修广大遍。信行者宜修六随念。觉行
者任何都可以修。寻行者宜修小所缘。
可见要断□恚则要依修色遍净色,故吾说:『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应解释为修习
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其他类推: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依杂阿含(七四三经)外道亦修四梵行慈、悲、喜、舍心,但外道不知应以色遍净色相应
的心修慈。不知应以空入处相应的心修悲。不知应以识入处相应的心修喜。不知应以无所
有入处相应的心修舍。所以世尊告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四无量
心的最高境界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
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慢、毁□、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
思惟而住。
另依杂阿含(七四四)(七四五)经
(七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习慈心,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习慈
心,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与慈俱,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乃至
修习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空入处,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空入
处,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与空入处俱,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
灭、向於舍,乃至修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修空入处,如是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三经,亦如上说。

依前两(七四四)(七四五)经更可看佛讲的修慈、悲、喜、舍四梵行,与外道修慈、
悲、喜、舍四心有所不同。佛讲的修慈、悲、喜、舍四梵行是要依三依一向,既是依远
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如此才能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才能离苦趣向解脱。而
外道修慈、悲、喜、舍四心不能依三依一向,故不能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而离苦。
最高只得梵天福报。

另再谈外道是否也有修四念住,如有佛讲的修四念住与外道有何不同?
依杂阿含(七一三)及(七四三)经对照外道是也有修四念住。
如(七一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时,有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
时未至,我等且过诸外道精舍。」
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於一面坐已,诸外道问比
丘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法,断五盖覆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转趣涅盘,住四念
处,修七觉意。我等亦复为诸弟子说断五盖覆心,慧力羸,善住四念处,修七觉分。我等
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俱能说法。」
※	此经外道认为他们一样有修「住四念处」,「修七觉意」。

如(七四三)经
外道问佛弟子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
『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尽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
嫉,亦无□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
嫉,亦无□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
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
※	此经外道认为他们一样有修「住四念处」,「慈、悲、喜、舍心」。

但佛讲的修四念住与外道是有所不同的。就如sici2师兄所引用「六方礼」的例子,外道
的「六方礼」是婆罗门增长命财之法,佛说的「六方礼」指「1父母、2师长、3妻妇、4亲
族、5僮仆、6沙门婆罗门」,同样都是「六方礼」内容却不一样。
依杂阿含(七一三)经)外道亦修「住四念处」,「修七觉意」。但外道不知「住四念
处」及七觉分是要断五盖《贪、□、痴〈疑〉、眠、掉悔》。因此尔时,世尊告众多比
丘:「彼外道说是语时,汝等应反问言:『诸外道,五盖者,种应有十。七觉者,种应有
十四。何等为五盖之十、七觉之十四?』如是问者,彼诸外道则自骇散,说诸外道法,□
恚、□慢、毁□、嫌恨、不忍心生,或默然低头,失辩潜思。
就以观「身念处」来讲,念安般、观气脉、经行观脚的提起伸出放下、观四大、观三十二
身分、观三轮三脉、…..皆可称为「观身念处」。但佛讲的不是要我们观气脉修气脉修成
一个金刚不坏的肉身,而是要我们心解脱。也不是要我们只修深定如非想非非想定能住二
大劫。而是要从「观身念处」去观缘起法,能体证无常、苦、空、无我四行相。也就是佛
所说的「住四念处」是要去观缘起法,深观便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
我,能体证无常、苦、空、无我四行相。要成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无量三
昧,以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以断其五盖《贪、□、痴〈疑〉、
眠、掉悔》,趣向涅盘。外道不能由「住四念处」观缘起法,於是不能体证一切法无常、
苦、空、无我。便不能断其五盖《贪、□、痴〈疑〉、眠、掉悔》,不能趣向真正涅盘
《外道一般认为非想非非想定深定便是涅盘》。
2010年11月30日 10:26:27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
五五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从《杂阿含经》(七四三)、(七一三)、(七四四)、(七四五)、(七四五)、
> (四五六)及说梵住品对照:在(七四三)经所谈的
>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        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谢谢果任师兄的补充。

师兄由《杂阿含》相关经文去推敲「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这句话的
解释很精采。 ^^

之前我认为「净」指是「清净」,是因为参考《杂阿含经》卷 27(七四三)的
同经异译(相应部 / 大篇 / 46. 觉支相应 / 第六 觉支总摄品  054 五四 慈)
所得到的看法:

------------------------------------

    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於舍,以修习慈俱行之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修
习慈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於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於
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若欲於非违逆与违逆,以违逆想而
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於违逆与非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
而住。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住於舍正念、正知或具
足清净解脱而住。诸比丘,慈心解脱,是以清净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
                        ^^^^^^^^^^^^^^^^^^^^^^^^^^
    2,而有此之慧。

------------------------------------

不过同经异译也有可能会译得失真,因此在《杂阿含经》卷 27(七四三)中
「於净最胜」的「净」该是指「清净」还是「色遍净」,现在突然觉得都有可
能了,也许还需更多的资料才能确定。

但有个疑问想问一下,因为我临时没找到「色遍净色」的名词解释,想请问的
是您所指的「色遍净色」是三禅三天中的「遍净天」吗?还是整个色界天?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Tue Nov 30 12:53:4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   从《杂阿含经》(七四三)、(七一三)、(七四四)、(七四五)、(七四五)、
> > (四五六)及说梵住品对照:在(七四三)经所谈的
> >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 >        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谢谢果任师兄的补充。
> 师兄由《杂阿含》相关经文去推敲「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这句话的
> 解释很精采。 ^^
> 之前我认为「净」指是「清净」,是因为参考《杂阿含经》卷 27(七四三)的
> 同经异译(相应部 / 大篇 / 46. 觉支相应 / 第六 觉支总摄品  054 五四 慈)
> 所得到的看法:
> ------------------------------------
>     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於舍,以修习慈俱行之
>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修
> 习慈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於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於
> 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若欲於非违逆与违逆,以违逆想而
> 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於违逆与非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
> 而住。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住於舍正念、正知或具
> 足清净解脱而住。诸比丘,慈心解脱,是以清净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
>                         ^^^^^^^^^^^^^^^^^^^^^^^^^^
>     2,而有此之慧。
> ------------------------------------
> 不过同经异译也有可能会译得失真,因此在《杂阿含经》卷 27(七四三)中
> 「於净最胜」的「净」该是指「清净」还是「色遍净」,现在突然觉得都有可
> 能了,也许还需更多的资料才能确定。
> 但有个疑问想问一下,因为我临时没找到「色遍净色」的名词解释,想请问的
> 是您所指的「色遍净色」是三禅三天中的「遍净天」吗?还是整个色界天?

再次引用之前贴过的一段:

我贴二段《清净道论》对此的解释: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2)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
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
,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
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

上面提到慈的确是以清净解脱为上,而在四十业处中就是以遍净色为代表,
也就是十遍的青黄赤白四种遍色禅。所以你们提到的是同一件事,
只是一个是取其清净的概念,一个是指出实际的代表情况。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Nov 30 14:40:59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4
果任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同经异译(相应部 / 大篇 / 46. 觉支相应 / 第六 觉支总摄品  054 五四 慈)
> 所得到的看法:
> ------------------------------------
>     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於舍,以修习慈俱行之
>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修
> 习慈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於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於
> 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若欲於非违逆与违逆,以违逆想而
> 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於违逆与非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
> 而住。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住於舍正念、正知或具
> 足清净解脱而住。诸比丘,慈心解脱,是以清净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
>                         ^^^^^^^^^^^^^^^^^^^^^^^^^^
>     2,而有此之慧。
> ------------------------------------
> 不过同经异译也有可能会译得失真,因此在《杂阿含经》卷 27(七四三)中
> 「於净最胜」的「净」该是指「清净」还是「色遍净」,现在突然觉得都有可
> 能了,也许还需更多的资料才能确定。
> 但有个疑问想问一下,因为我临时没找到「色遍净色」的名词解释,想请问的
> 是您所指的「色遍净色」是三禅三天中的「遍净天」吗?还是整个色界天?

依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来看应可说是三禅无量净天相应之心。

如经云:「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
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
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
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可见此三禅无量净天相应之心是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
此天定力转胜,不著迹相,心境清净且空。净空无涯,故曰引发无际。此时了
无挂碍,故身心无累而得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此上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三胜流,具大随顺,随顺胜定之乐也。以随顺
胜定乐故,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未得正定,但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要知「慈」必以施,如能以此「大随顺」心修慈布施,岂不就是以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
者、无施物〉在布施。这是否合佛所说?

其他应有版上好见解的师兄可解答。
2010年11月30日 14:52:45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5
果任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贴二段《清净道论》对此的解释:
> ====================================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 (2)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
> 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
> ,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
> 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 ====================================
> 上面提到慈的确是以清净解脱为上,而在四十业处中就是以遍净色为代表,
> 也就是十遍的青黄赤白四种遍色禅。所以你们提到的是同一件事,
> 只是一个是取其清净的概念,一个是指出实际的代表情况。

Heavenchow师兄说的甚是。
2010年11月30日 15:51:08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6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再次引用之前贴过的一段:
> 我贴二段《清净道论》对此的解释:
> ====================================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 (2)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
> 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
> ,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
> 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 ====================================
> 上面提到慈的确是以清净解脱为上,而在四十业处中就是以遍净色为代表,
> 也就是十遍的青黄赤白四种遍色禅。所以你们提到的是同一件事,
> 只是一个是取其清净的概念,一个是指出实际的代表情况。

其实《清净道论》这一段我看不懂耶 ^_^"

请问这一段的意思是:慈心三昧的所缘,先是「众生」,然後再转到
「青、黄、赤、白的遍禅」的意思吗?

另外,chakwos 和 golzen 师兄这边提的「色遍净色」,似乎是指色
界三禅天当中的「遍净天」?而不是「青、黄、赤、白的遍禅」?
还是这两者也是有连带关系的?

以下引用自 golzen 师兄上面 #1 的文章,不好意思小的稍微加以编
排一下比较容易阅读 :p:

========================================
《杂阿含经》(七四三)经

●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 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
     →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
     →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这麽看来,慈心三昧最高可达色界的三禅定,而悲、喜、舍心三昧最高
可达无色界的四空定。这样?

又,小的依照 chakwos 和 golzen 师兄这边的讨论,用 google doc 粗略
画了一个 28 天与四无量心的对照表格供大家参考对照,也请大家不吝
指正,谢谢!

http://0rz.tw/6Sia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30日 23:26:27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7
五五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
>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 >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 > ====================================
> 其实《清净道论》这一段我看不懂耶 ^_^"
> 请问这一段的意思是:慈心三昧的所缘,先是「众生」,然後再转到
> 「青、黄、赤、白的遍禅」的意思吗?
我觉得《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中有一段话可以用来帮助理解:

-----------------------------------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处定。於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风解。
 以如是解。摄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复如是以慈胜解。庄严摄持。
-----------------------------------

也就是说,慈住者与十遍是类似的,只是十遍是遍满地、水、火…等为专注的
对象,而慈住者则是以遍满慈为主,以此而推论,应该是不会有转换动作的。

故而,我是加入底下【】的字来帮助理解《清净道论》这一段话:

-----------------------------------
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的【有情,如】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
-----------------------------------

不知这样加字会不会有误导之嫌,如果大家有疑虑也请告知。 :)

> 另外,chakwos 和 golzen 师兄这边提的「色遍净色」,似乎是指色
> 界三禅天当中的「遍净天」?而不是「青、黄、赤、白的遍禅」?
> 还是这两者也是有连带关系的?
因为我也不太明白三禅天与遍禅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度以为果任师兄跟我
理解的是两回事,所以这个问题得请其它师兄提供看法了。 ^^a

感觉上这个问题跟「得到初禅是不是等於进入初禅天」(←这点我也不知道)
很像,所以修遍净成就者,就会入遍净天?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2010年12月 1日 10:08:12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8
melo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我觉得《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中有一段话可以用来帮助理解:
> -----------------------------------
>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处定。於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风解。
>  以如是解。摄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复如是以慈胜解。庄严摄持。
> -----------------------------------
> 也就是说,慈住者与十遍是类似的,只是十遍是遍满地、水、火…等为专注的
> 对象,而慈住者则是以遍满慈为主,以此而推论,应该是不会有转换动作的。


哇!chakwos 真是善解!我以前竟然都没想到这层!慈悲喜舍是
「无量心」三昧,《阿含经》中一再提到他们的修法是「遍满四
维上下」,虽然《清净道论》中却没有将它们分类在十遍禅(地、
水、火、风、青、黄、赤、白、光明、限定虚空)中,而是独立
成一类,但这样看来,四无量心的确符合遍禅的精神啊!:D


> 故而,我是加入底下【】的字来帮助理解《清净道论》这一段话:
> -----------------------------------
> 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的【有情,如】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
> -----------------------------------
> 不知这样加字会不会有误导之嫌,如果大家有疑虑也请告知。 :)

这样一加字,就变得比较看得懂了耶~ ^_^


> 因为我也不太明白三禅天与遍禅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度以为果任师兄跟我
> 理解的是两回事,所以这个问题得请其它师兄提供看法了。 ^^a

咦?还是我有误会 chakwos 上文的意思吗?:p

不过我也不敢确定我有完整理解 golzen 师兄的意思?例如 golzen
师兄在 #4 好像认为「色遍净色」的意思是无量净天(色界的三禅天
当中的第二层),而 chakwos 认为是遍净天(色界的三禅天当中的
第三层)。这样?

若我有任何误解各位师兄的意思,还请大家不吝指正,谢谢!<(_ _)>


> 感觉上这个问题跟「得到初禅是不是等於进入初禅天」(←这点我也不知道)
> 很像,所以修遍净成就者,就会入遍净天?

请问 chakwos 这边的修「遍净」,指的是十遍禅+四无量心吗?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2月 1日 11:11:01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9
果任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不过我也不敢确定我有完整理解 golzen 师兄的意思?例如 golzen 
> 师兄在 #4 好像认为「色遍净色」的意思是无量净天(色界的三禅天
> 当中的第二层),而 chakwos 认为是遍净天(色界的三禅天当中的
> 第三层)。这样?
> 若我有任何误解各位师兄的意思,还请大家不吝指正,谢谢!<(_ _)>
> > 感觉上这个问题跟「得到初禅是不是等於进入初禅天」(←这点我也不知道)
> > 很像,所以修遍净成就者,就会入遍净天?
> 请问 chakwos 这边的修「遍净」,指的是十遍禅+四无量心吗?

在清净道论修十遍〈色遍净〉处依其制作准备相→修准备相→取准备相成就→似相成就→〈修
似相〉近行定→〈修似相〉直到安止定成就。
依清净道论中在四十种业处中有十种只能达到近行定,不得安止定,它的内容是八随念(十随
念中除了身至念与念呼吸)、食厌想、四界差别。可见修十遍〈色遍净〉处似可达到安止定成
就,也就是能达初禅以上,既能达初禅理应可达三禅离喜的妙乐,而住於舍、念与正知,成就
舍念乐住,第三禅具足住。但能否达四禅我不知道,因为四禅是舍念清净,应该不再取相而
修。「慈」是予人以乐,因此「慈」必有相以对,因此到第三禅最高遍净天是否为最好的相应
清净心可修「慈」。所以佛&#35500;: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而我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
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但此色遍净色有可能是遍净色天,也可能是四禅。
在此补充说明,在下并没依修十遍〈色遍净〉处实修经验,对清净道论也没有很深的研究与体
验,实不敢妄测圣言量。我想其他可能有赖版上对佛法有深入研究者如AB桑、大刚、
Heavenchow师兄……..或有修证者来解答。
2010年12月 1日 12:22:27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0
五五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咦?还是我有误会 chakwos 上文的意思吗?:p
> 不过我也不敢确定我有完整理解 golzen 师兄的意思?例如 golzen
> 师兄在 #4 好像认为「色遍净色」的意思是无量净天(色界的三禅天
> 当中的第二层),而 chakwos 认为是遍净天(色界的三禅天当中的
> 第三层)。这样?
因为《增壹》刚读完,所以有些用词没说清楚。 :Q
刚想的是《增壹阿含》中九众生居中的「遍净天」:

《增壹阿含》卷 40 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一)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众生居处。是众生所居之处。云何为九。

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所谓天及人也。
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现也。
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或有众生。
一身一想。所谓遍净天也。
或有众生无量空。所谓空处天也。
或有众生无量识。识处天也。
或有众生不用处。所谓不用处天也。
或有众生有想无想。有想无想处天也。
诸所生之处名为九也。
----------------------------------

不过在《楞严经》中,则是将之又分为「少净天」、「无量净天」及「遍净天」。

> > 感觉上这个问题跟「得到初禅是不是等於进入初禅天」(←这点我也不知道)
> > 很像,所以修遍净成就者,就会入遍净天?
> 请问 chakwos 这边的修「遍净」,指的是十遍禅+四无量心吗?
应该这麽讲,我这边指的「遍净」是因修地、水、火、风…等一切入处
而得到清净的修行者,但因为四无量心也有同样的特质(遍满一切),
所以当修四无量心时得到清净,我先将其称之为遍净成就者。

(若用词有些不当,但请大家指正。 <(_ _)> )

而有个疑问在於:是否凡是修 (遍满一切) 的修行者,当他们得到清净时,
便是入遍净天?( 在此的遍净天是指依九众生居分类的遍净天。 ) ^^"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死角                         BudaXfile
◆ 修改: 10/12/01 14:03:36 <140.96.185.153> 
Wed Dec 1 12:29:44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1
五五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在清净道论修十遍〈色遍净〉处依其制作准备相→修准备相→取准备相成就→似相成就→〈修
> 似相〉近行定→〈修似相〉直到安止定成就。
> 依清净道论中在四十种业处中有十种只能达到近行定,不得安止定,它的内容是八随念(十随
> 念中除了身至念与念呼吸)、食厌想、四界差别。可见修十遍〈色遍净〉处似可达到安止定成
> 就,也就是能达初禅以上,既能达初禅理应可达三禅离喜的妙乐,而住於舍、念与正知,成就
> 舍念乐住,第三禅具足住。但能否达四禅我不知道,因为四禅是舍念清净,应该不再取相而
> 修。「慈」是予人以乐,因此「慈」必有相以对,因此到第三禅最高遍净天是否为最好的相应
> 清净心可修「慈」。所以佛&#35500;: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而我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
> 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但此色遍净色有可能是遍净色天,也可能是四禅。
其实我很感谢果任师兄的补充。

因为之前讨论完我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以为「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中的「净」便是清净,没有细思实际的代表情况。

不过,经由这样的讨论,突然对经文的涵意了解更深了。 ^^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Wed Dec 1 12:46:08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2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再次引用之前贴过的一段:
> > 我贴二段《清净道论》对此的解释:
> > ====================================
>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 >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 > (2)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
> > 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
> > ,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
> > 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 > ====================================
> > 上面提到慈的确是以清净解脱为上,而在四十业处中就是以遍净色为代表,
> > 也就是十遍的青黄赤白四种遍色禅。所以你们提到的是同一件事,
> > 只是一个是取其清净的概念,一个是指出实际的代表情况。
> 其实《清净道论》这一段我看不懂耶 ^_^"
> 请问这一段的意思是:慈心三昧的所缘,先是「众生」,然後再转到
> 「青、黄、赤、白的遍禅」的意思吗?
> 另外,chakwos 和 golzen 师兄这边提的「色遍净色」,似乎是指色
> 界三禅天当中的「遍净天」?而不是「青、黄、赤、白的遍禅」?
> 还是这两者也是有连带关系的?

我试著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四梵住的慈悲喜三者最多只能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
《清净道论》亦有提到此点:
===================================
(四梵住与色界诸禅的关系)如是无量之境虽然为此等(四梵住)的同一特相,
但前面三(梵住)仅属於(四种禅中的前)三禅及(五种禅中的前)四禅。何以
故?彼等与喜相应故。怎麽与喜相应呢?因为出离了自忧等而起的□恚等之故,
而後者(舍梵住)则仅属於其馀的一禅(第四禅或第五禅)。何以故?与舍受相
应故;因为(舍梵住)是对诸有情以中立的行相而起,所以梵住舍若无舍受则不
起。
===================================

以上「四种禅」就是一般谈的四禅,「五种禅」是论中的分类法,也就是在初禅
与二禅之间加一个「无寻有伺禅」。

所以再看此二段: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2)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
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
,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
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

慈心禅即然最多只能到三禅,再向上修就要转换业处。方法上有很多,四十业处很
多都可以达到四禅,只是这里是要讨论何者是最适合有慈心禅基础的人。

上文解释慈住者是对有情已熟练不厌恶,我想,若转修十不净之类的业处就不太适
合,因为已对有情不厌恶,对象若又是有情,则不易生起不净想,或继续散发慈心
,就不易转换。但若此时将业处换成青黄赤白等遍净色,就很容易了,因为慈心与
清净容易相应,所以上文才说「慈为清净解脱的近依(强因)」,也就是想要修与
清净相应的法门,则慈是最好的强因。所以这一段我不会解释成慈心最高可修至遍
净色,正如不能说悲梵住最高可修至空无边处,因为悲梵住实际上最多只能修至三
禅,所以我会解释成若想修空无边处,悲梵住是最好的基础。

同理,上文也有提到悲梵住行者能善知色的危险,所以要转修遍净色禅就比较困难
了,因为他们深知色的危险,又怎麽能以色为业处?所以要修色遍,就要以慈心为
基础才好,要修空无边处,就要以悲为基础,其他解释就可类推了。

> 这麽看来,慈心三昧最高可达色界的三禅定,而悲、喜、舍心三昧最高
> 可达无色界的四空定。这样?

这样解释就会有问题了.

> 又,小的依照 chakwos 和 golzen 师兄这边的讨论,用 google doc 粗略
> 画了一个 28 天与四无量心的对照表格供大家参考对照,也请大家不吝
> 指正,谢谢!
> http://0rz.tw/6Siad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1 16:24:15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3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也就是说,慈住者与十遍是类似的,只是十遍是遍满地、水、火…等为专注的
> 对象,而慈住者则是以遍满慈为主,以此而推论,应该是不会有转换动作的。
> 故而,我是加入底下【】的字来帮助理解《清净道论》这一段话:
> -----------------------------------
> 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的【有情,如】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
> -----------------------------------
> 不知这样加字会不会有误导之嫌,如果大家有疑虑也请告知。 :)

我会觉得不是 "有情", 因为色遍是以 "色法" 为修止的业处.
解释就是我上一篇的观点.

> 感觉上这个问题跟「得到初禅是不是等於进入初禅天」(←这点我也不知道)
> 很像,所以修遍净成就者,就会入遍净天?

在阿□达摩的教导是这样子没错.
若造下 "重业" , 就会在下一生有结果.
"禅那" 就是 "善业" 的重业. 如果证得某一禅, 并且没有退失, 则下一生就会出生
至该禅天. 除非後来也造下 "恶业" 的 "重业" , 也就是五逆罪.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1 16:31:12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4
Heave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在清净道论修十遍〈色遍净〉处依其制作准备相→修准备相→取准备相成就→似相成就→〈修
> 似相〉近行定→〈修似相〉直到安止定成就。
> 依清净道论中在四十种业处中有十种只能达到近行定,不得安止定,它的内容是八随念(十随
> 念中除了身至念与念呼吸)、食厌想、四界差别。可见修十遍〈色遍净〉处似可达到安止定成
> 就,也就是能达初禅以上,既能达初禅理应可达三禅离喜的妙乐,而住於舍、念与正知,成就
> 舍念乐住,第三禅具足住。但能否达四禅我不知道,因为四禅是舍念清净,应该不再取相而

清净道论有提到十遍皆可修至四禅.

> 修。「慈」是予人以乐,因此「慈」必有相以对,因此到第三禅最高遍净天是否为最好的相应
> 清净心可修「慈」。所以佛&#35500;: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而我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
> 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但此色遍净色有可能是遍净色天,也可能是四禅。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1 16:45:38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5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咦?还是我有误会 chakwos 上文的意思吗?:p
> > 不过我也不敢确定我有完整理解 golzen 师兄的意思?例如 golzen
> > 师兄在 #4 好像认为「色遍净色」的意思是无量净天(色界的三禅天
> > 当中的第二层),而 chakwos 认为是遍净天(色界的三禅天当中的
> > 第三层)。这样?
> 因为《增壹》刚读完,所以有些用词没说清楚。 :Q
> 刚想的是《增壹阿含》中九众生居中的「遍净天」:

看起来这里的遍净就是指三禅及四禅 (应该有包括吧?)

> 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现也。
> 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或有众生。
> 一身一想。所谓遍净天也。
> 或有众生无量空。所谓空处天也。

> ....恕略....

> 而有个疑问在於:是否凡是修 (遍满一切) 的修行者,当他们得到清净时,
> 便是入遍净天?( 在此的遍净天是指依九众生居分类的遍净天。 ) ^^"

我会觉得就是依禅定的程度. 因为遍禅的成就是初禅至四禅都有,
所以若只证得初禅, 大概就只能生至初禅天.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1 16:59:06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6
五五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慈心禅即然最多只能到三禅,再向上修就要转换业处。方法上有很多,四十业处很
> 多都可以达到四禅,只是这里是要讨论何者是最适合有慈心禅基础的人。
> 上文解释慈住者是对有情已熟练不厌恶,我想,若转修十不净之类的业处就不太适
> 合,因为已对有情不厌恶,对象若又是有情,则不易生起不净想,或继续散发慈心
> ,就不易转换。但若此时将业处换成青黄赤白等遍净色,就很容易了,因为慈心与
> 清净容易相应,所以上文才说「慈为清净解脱的近依(强因)」,也就是想要修与
> 清净相应的法门,则慈是最好的强因。所以这一段我不会解释成慈心最高可修至遍
> 净色,正如不能说悲梵住最高可修至空无边处,因为悲梵住实际上最多只能修至三
> 禅,所以我会解释成若想修空无边处,悲梵住是最好的基础。
感觉清楚多了。 ^^

为了不浪费大家所贡献的讨论结果,我想顺利修一下 Wiki 上《杂阿含经》卷27
(七四三)经的注解,在此先将预计会修改成的解释拟订草稿如下,
大家看看合不合适,或是有没有更恰当的,若都没问题,稍後我会去修改 wiki。

[1] 为何所胜:对什麽有所帮助。

[2]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修习慈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清净解脱。

[3]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修习悲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空入处。

[4]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修习喜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识入处。

[5]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修习舍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无所有入处。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Wed Dec 1 21:59:10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7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我试著说说我的理解。
> 首先,四梵住的慈悲喜三者最多只能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
> 《清净道论》亦有提到此点:
> ===================================
> (四梵住与色界诸禅的关系)如是无量之境虽然为此等(四梵住)的同一特相,
> 但前面三(梵住)仅属於(四种禅中的前)三禅及(五种禅中的前)四禅。何以
> 故?彼等与喜相应故。怎麽与喜相应呢?因为出离了自忧等而起的□恚等之故,
> 而後者(舍梵住)则仅属於其馀的一禅(第四禅或第五禅)。何以故?与舍受相
> 应故;因为(舍梵住)是对诸有情以中立的行相而起,所以梵住舍若无舍受则不
> 起。
> ===================================
> 以上「四种禅」就是一般谈的四禅,「五种禅」是论中的分类法,也就是在初禅
> 与二禅之间加一个「无寻有伺禅」。
> 所以再看此二段:
> ====================================
> (1)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
> 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慈为清净解
> 脱的近依(强因),更无过上,所以说(慈)以清净解脱为最上。
> (2)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
> 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
> ,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
> 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 ====================================
> 慈心禅即然最多只能到三禅,再向上修就要转换业处。方法上有很多,四十业处很
> 多都可以达到四禅,只是这里是要讨论何者是最适合有慈心禅基础的人。
> 上文解释慈住者是对有情已熟练不厌恶,我想,若转修十不净之类的业处就不太适
> 合,因为已对有情不厌恶,对象若又是有情,则不易生起不净想,或继续散发慈心
> ,就不易转换。但若此时将业处换成青黄赤白等遍净色,就很容易了,因为慈心与
> 清净容易相应,所以上文才说「慈为清净解脱的近依(强因)」,也就是想要修与
> 清净相应的法门,则慈是最好的强因。所以这一段我不会解释成慈心最高可修至遍
> 净色,正如不能说悲梵住最高可修至空无边处,因为悲梵住实际上最多只能修至三
> 禅,所以我会解释成若想修空无边处,悲梵住是最好的基础。
> 同理,上文也有提到悲梵住行者能善知色的危险,所以要转修遍净色禅就比较困难
> 了,因为他们深知色的危险,又怎麽能以色为业处?所以要修色遍,就要以慈心为
> 基础才好,要修空无边处,就要以悲为基础,其他解释就可类推了。


原来如此,谢谢 Heaven 师兄清楚的解说!

想想这四十业处实在蛮有趣的,彼此好像都有连带关系,也能彼此
增上。例如像 Heaven 师兄说的就很有道理,修习慈心的人,和不
净观可能就比较不容易相应,毕竟一个希望对方快乐长寿,一个却
整天凝望对方的□体。而且我还曾听禅师说过,修习慈心禅不能取
往生者的相为所缘。

相反的,若修习三十二身分观、四界分别观,再来观死□搞不好反
而有加乘的效果,然後还可以顺便连接到十念的「念死」。

然後我就忍不住开始排我的「修习顺序计划表」:
安般 → 四界分别观 → 三十二身分观 → 慈心观 → 遍禅 → ....

不过我估计安般修到一半我就差不多得往生了 XD

可惜人命这麽短,只好修多少算多少罗 ^_^


> > 这麽看来,慈心三昧最高可达色界的三禅定,而悲、喜、舍心三昧最高
> > 可达无色界的四空定。这样?
> 这样解释就会有问题了.
> > 又,小的依照 chakwos 和 golzen 师兄这边的讨论,用 google doc 粗略
> > 画了一个 28 天与四无量心的对照表格供大家参考对照,也请大家不吝
> > 指正,谢谢!
> > http://0rz.tw/6Sia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2月 1日 22:41:21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8
菩提子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慈心禅即然最多只能到三禅,再向上修就要转换业处。方法上有很多,四十业处很
> > 多都可以达到四禅,只是这里是要讨论何者是最适合有慈心禅基础的人。
> > 上文解释慈住者是对有情已熟练不厌恶,我想,若转修十不净之类的业处就不太适
> > 合,因为已对有情不厌恶,对象若又是有情,则不易生起不净想,或继续散发慈心
> > ,就不易转换。但若此时将业处换成青黄赤白等遍净色,就很容易了,因为慈心与
> > 清净容易相应,所以上文才说「慈为清净解脱的近依(强因)」,也就是想要修与
> > 清净相应的法门,则慈是最好的强因。所以这一段我不会解释成慈心最高可修至遍
> > 净色,正如不能说悲梵住最高可修至空无边处,因为悲梵住实际上最多只能修至三
> > 禅,所以我会解释成若想修空无边处,悲梵住是最好的基础。
> > 同理,上文也有提到悲梵住行者能善知色的危险,所以要转修遍净色禅就比较困难
> > 了,因为他们深知色的危险,又怎麽能以色为业处?所以要修色遍,就要以慈心为
> > 基础才好,要修空无边处,就要以悲为基础,其他解释就可类推了。

所以看起来有点像是「交通转乘资讯」,世尊广播告诉我们,「慈心列车」只开到「三禅站」,
要继续前往「四禅站」乃至「空无边处站」、「识无边处站」的旅客,请改搭「遍净列车」。:P

我突然想到「优婆离」为世尊理发时,进入四禅的故事。我想当时优婆离可能连四禅是什麽
都不清楚,也不知道种种的观法。只因为心中存著极恭敬的心(正念),心无杂念地为佛
陀理发,然後在佛陀善巧的引导之下,一下子就进入「初禅」、「二禅」、「三禅」、
「四禅」了。生在佛世真好....
2010年12月 2日 10:24:15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19
melon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铭言:
> 我突然想到「优婆离」为世尊理发时,进入四禅的故事。我想当时优婆离可能连四禅是什麽
> 都不清楚,也不知道种种的观法。只因为心中存著极恭敬的心(正念),心无杂念地为佛
> 陀理发,然後在佛陀善巧的引导之下,一下子就进入「初禅」、「二禅」、「三禅」、
> 「四禅」了。生在佛世真好....

哇,在活动中入四禅吗?听起来很有趣呢!不知 evan 师兄方便
报个路吗?我很想读读这个记载呢 ^_^(要是能读著读著就自动
进入初禅那该多好 XD)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2月 2日 11:06:58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0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为了不浪费大家所贡献的讨论结果,我想顺利修一下 Wiki 上《杂阿含经》卷27
> (七四三)经的注解,在此先将预计会修改成的解释拟订草稿如下,
> 大家看看合不合适,或是有没有更恰当的,若都没问题,稍後我会去修改 wiki。
> [1] 为何所胜:对什麽有所帮助。
> [2]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修习慈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清净解脱。
> [3]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修习悲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空入处。
> [4]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修习喜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识入处。
> [5]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修习舍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无所有入处。

其实我觉得很难一二句话解释出来, 说这些是四梵住最大的好处又怪怪的.

为何所胜, 有时我会想是不是 "对谁来说是最殊胜因缘" 的?
不过看了一些翻译, 又没把握, 依字面解释都会是指最高的成就.

如果可以, 我会建议直接把清净道论的解释放在说明中, 让读的人可以有参考的资料.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Dec 3 10:37:28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1
果任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为了不浪费大家所贡献的讨论结果,我想顺利修一下 Wiki 上《杂阿含经》卷27
> (七四三)经的注解,在此先将预计会修改成的解释拟订草稿如下,
> 大家看看合不合适,或是有没有更恰当的,若都没问题,稍後我会去修改 wiki。
> [1] 为何所胜:对什麽有所帮助。
> [2]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修习慈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清净解脱。
> [3]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修习悲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空入处。
> [4]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修习喜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识入处。
> [5]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修习舍心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易入无所有入处。

这一修改就如Heavenchow师兄说的是有点怪怪的。

另Heavenchow师兄所引的清净道论:
『『首先,四梵住的慈悲喜三者最多只能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
《清净道论》亦有提到此点:
===================================
(四梵住与色界诸禅的关系)如是无量之境虽然为此等(四梵住)的同一特相,
但前面三(梵住)仅属於(四种禅中的前)三禅及(五种禅中的前)四禅。何以
故?彼等与喜相应故。怎麽与喜相应呢?因为出离了自忧等而起的□恚等之故,
而後者(舍梵住)则仅属於其馀的一禅(第四禅或第五禅)。何以故?与舍受相
应故;因为(舍梵住)是对诸有情以中立的行相而起,所以梵住舍若无舍受则不
起。
===================================』』
这也有点怪怪的。
如「悲」依清净道论「悲喜」二者最多只能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那麽就与《杂阿
含经》(七四三)所说的: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舍
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对应不起来。
清净道论毕竟是後来大德所造之论,应该依《杂阿含经》(七四三)佛说为准。
依个人看法:修慈心三昧依《杂阿含经》(七四三)及清净道论对照能达到三禅三天中的「遍
净天」或四禅应比较没问题。
因佛说的四无量心是全部在清净心下起修。
1.修「慈心」:
而「慈」是予人以乐,因此「慈」必有相以对,四禅是舍念清净,应该不再取相而修。因此
「修慈」我比较偏向第三禅最高遍净天。这也就是修「慈心」可达「遍净处」,也就是要以与
「遍净处」相应清净心来行「慈」才是最圆满的,所以我才&#35500;: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2. 修「悲心」:
就如Heavenchow师兄所引的清净道论: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
愍的,故能善知色的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
虚空之时,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所
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可见修悲住者是厌离此色界,而修无色界的空无边处,此与《杂阿含经》(七四三)悲心修习
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可以对应。而非Heavenchow师兄所引用「四梵住的慈悲喜三者最多只能
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
这就是说修「悲心」可达「空入处」,也就是要以与「空入处相应的清净心」来行「悲」才是
最圆满的,故我才&#35500;: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
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3. 修「喜心」:
同理,这也就是修「悲心」可达「识入处」,也就是要以与识入处的相应清净心来行「喜」才
是最圆满的。故我才&#35500;: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识入处
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4. 修「舍心」:
同理,这也就是修「舍心」可达「无所有入处」,也就是要以是无所有入处相应的清净心来行
「舍」才是最圆满的。故我才&#35500;: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
以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同学有没有注意到在《杂阿含经》(七四三)佛说的修四无量心,为何没提到非想非非想处?
个人认为因非想非非想处不能起慧心,无法行四无量心。
2010年12月 3日 14:34:41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2
果任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3. 修「喜心」:
> 同理,这也就是修「悲心」可达「识入处」,也就是要以与识入处的相应清净心来行「喜」> 是最圆满的。故我才&#35500;: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识入> 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抱歉此处「悲心」应改程「喜心」。
2010年12月 3日 14:42:50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3
五五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这一修改就如Heavenchow师兄说的是有点怪怪的。
感谢各位师兄的意见,刚我已经看出草稿不顺的地方在那了,所以先暂
不修改,该怎麽解释还得要再想想,若大家能集思广益出最好的解法,
都很欢迎提出。若讨论都没结果的话,我会先保留不下注。 ^^

说真的,起初我还满想用果任师兄所提的解释,不过因为有个疑虑,所
以就放弃了。我先提出给大家看看这样的疑虑是不是多馀,若是多馀的
话,或许果任师兄所提的解释也可列入考虑。 :)

以「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这句来说,果任师兄所提的是「修
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不过我所疑惑的是心只有一个,所以修悲心的心与修空入处的心应该是
不一样的吧?如在修安般跟界分别观时,所用的心是不一样的。

在修悲心时,用与空入处相应的心在修时,是不是等同在修空入处了(?)

此外这句话也会给人有种「修悲心可直达空入处」的感觉,但这点希望
有其它经典的印证才能确定。

於是我便在想,最好的解释应该是要能点出两点:

a.「若想修空无边处,悲梵住是最好的基础」。
b. 「最胜」所要表达的意思。

只是想不出来,有些辞穷了。 @@
再不然就等到蔡大出关时,再来请教他好了。 

PS:但原 wiki 上的解释比较弱,大家应该不介意先拿掉吧。 :)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 修改: 10/12/03 20:52:41 <220.137.72.180> 
Fri Dec 3 20:44:49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4
Heave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另Heavenchow师兄所引的清净道论:
> 『『首先,四梵住的慈悲喜三者最多只能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
> 《清净道论》亦有提到此点:
> ===================================
> (四梵住与色界诸禅的关系)如是无量之境虽然为此等(四梵住)的同一特相,
> 但前面三(梵住)仅属於(四种禅中的前)三禅及(五种禅中的前)四禅。何以
> 故?彼等与喜相应故。怎麽与喜相应呢?因为出离了自忧等而起的□恚等之故,
> 而後者(舍梵住)则仅属於其馀的一禅(第四禅或第五禅)。何以故?与舍受相
> 应故;因为(舍梵住)是对诸有情以中立的行相而起,所以梵住舍若无舍受则不
> 起。
> ===================================』』
> 这也有点怪怪的。
> 如「悲」依清净道论「悲喜」二者最多只能达到三禅,舍梵住则可达到四禅。那麽就与《杂阿
> 含经》(七四三)所说的: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舍
> 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对应不起来。
> 清净道论毕竟是後来大德所造之论,应该依《杂阿含经》(七四三)佛说为准。

虽然为後人所造, 不过所根据的道理也是有经典依据的.

《长阿含经》卷8:
「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CBETA, T01, no. 1, p. 50, c22-23)

一般的了解就是三禅的禅支是去除了初禅与二禅的 "寻, 伺, 喜",
只剩下  "乐, 心一境性" 二禅支.

四禅更是连 "乐" 都舍去, 故只有 "舍, 心一境性" 二禅支.
因此四梵住的 "喜" 就不可能证入四禅了.

若说喜梵住可证入识无边处, 也是与其他经典相违了.
不过各禅支的说法比较没有争议, 所以我只能怀疑杂阿含经七四三有其他解释.

况且四梵住本身已表明是梵天之法, 且是以无量有情为禅修的所缘,
理论上就无法超越色界了.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Dec 3 21:04:50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5
Heave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以「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这句来说,果任师兄所提的是「修
> 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不过我所疑惑的是心只有一个,所以修悲心的心与修空入处的心应该是
> 不一样的吧?如在修安般跟界分别观时,所用的心是不一样的。
> 在修悲心时,用与空入处相应的心在修时,是不是等同在修空入处了(?)

我也是觉得禅修的所缘不同, 在理论上看不出修悲等同修空入处.

底下是略谈到空无边处的修法:

《长阿含经》卷8:「复有四法,谓四无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
先尽□恚想,不念异想,思惟无量空处,舍空处已入识处,舍识处已入不用处,
舍不用处已入有想无想处。」(CBETA, T01, no. 1, p. 50, c24-28)

修空无边处, 重点就是要超越色法, 例如修地遍, 观地遍满一切空间,
然後再观其所占的空间为空, 这时就是转换禅修所缘, 或者说超越色所缘.

清净道论的解释虽然也没有经典佐证, 但我倒觉得蛮有道理的.
修慈是 "与乐" , 与乐是不断地给与, 就比较不容易换成超越色法.
但悲是 "拔苦" , 若了解色法是无常的, 苦的, 则转修超越色法感觉就很相应. :)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Dec 3 21:27:40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6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虽然为後人所造, 不过所根据的道理也是有经典依据的.
> 《长阿含经》卷8:
> 「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 (CBETA, T01, no. 1, p. 50, c22-23)
> 一般的了解就是三禅的禅支是去除了初禅与二禅的 "寻, 伺, 喜",
> 只剩下  "乐, 心一境性" 二禅支.
> 四禅更是连 "乐" 都舍去, 故只有 "舍, 心一境性" 二禅支.
> 因此四梵住的 "喜" 就不可能证入四禅了.
> 若说喜梵住可证入识无边处, 也是与其他经典相违了.
> 不过各禅支的说法比较没有争议, 所以我只能怀疑杂阿含经七四三有其他解释.
> 况且四梵住本身已表明是梵天之法, 且是以无量有情为禅修的所缘,
> 理论上就无法超越色界了.

其实我原本还悄悄在猜想「慈、悲、喜心三昧可以入三禅,而舍心三昧
可以入四禅」是出自什麽经典呢(又不好意思问,因为怕这问题太简单
问了会被笑 XD),原来是用禅支来推算的呀,有道理!

不过这麽一来倒真的就和《杂阿含经》七四三经的字面上比较对不起来,
要完整理解还真有点伤脑筋了。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2010年12月 3日 21:42:23 星期五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7
五五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底下是略谈到空无边处的修法:
> 《长阿含经》卷8:「复有四法,谓四无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
> 先尽□恚想,不念异想,思惟无量空处,舍空处已入识处,舍识处已入不用处,
> 舍不用处已入有想无想处。」(CBETA, T01, no. 1, p. 50, c24-28)
刚我也用「无边空」去找一下资料,从《佛说大集法门经》中便提出四无量心与
四无色定修法的不同:

-----------------------------------

「复次,四无量,是佛所说。
 谓若□刍,发起慈心,先於东方行慈,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然行慈。
 而彼慈心,於一切处、一切世界、一切种类广大无量而无边际,亦无分限。
 此名慈无量。悲、喜、舍三,亦复如是。此等名为四无量。

「复次,四无色定,是佛所说。
 谓若□刍,离一切色,无对无碍,而无作意,观无边空,此观行相,名空无边处定;
 复离空处,而非所观,但观无边识,此观行相,名识无边处定;
 复离识处,而非所观,但观一切,皆无所有,此观行相,名无所有处定;
 复离无所有处行相,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定。如是名为四无色定。」
-----------------------------------

由此也可看出「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这句话很巧妙的把两种不同的
修法作连接,所以才很难解释。而因为是不同的两项,所以我觉得若说「修悲
梵住有助於空入处」会较有道理,而不是直接修悲心便可直入空入处。  :)
Fri Dec 3 21:42:43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8
果任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况且四梵住本身已表明是梵天之法, 且是以无量有情为禅修的所缘,
> 理论上就无法超越色界了.

是否请Heavenchow 师兄查一下「四无量心」与「四梵住」是不是不同?
虽然外道与佛讲都修慈、悲、喜、舍三昧。但外道修的慈、悲、喜、舍三昧指的是「四梵
住」。他们是不依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修慈、悲、喜、舍三昧,使得
外道在行慈、悲、喜、舍心时尚含有贪、痴、慢在,故不能超色界而其福报只到梵天。
而佛讲的修慈、悲、喜、舍三昧是「四无量心」。是依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
於舍〉修慈、悲、喜、舍三昧,因此在行慈、悲、喜、舍心时不存有贪、痴、慢在,故除了修
慈心三昧外,修悲、喜、舍三昧能进一步超色界以达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不是在梵
天享福报。
2010年12月 4日 0:59:34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29
果任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这一修改就如Heavenchow师兄说的是有点怪怪的。
> 感谢各位师兄的意见,刚我已经看出草稿不顺的地方在那了,所以先暂
> 不修改,该怎麽解释还得要再想想,若大家能集思广益出最好的解法,
> 都很欢迎提出。若讨论都没结果的话,我会先保留不下注。 ^^
> 说真的,起初我还满想用果任师兄所提的解释,不过因为有个疑虑,所
> 以就放弃了。我先提出给大家看看这样的疑虑是不是多馀,若是多馀的
> 话,或许果任师兄所提的解释也可列入考虑。 :)
> 以「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这句来说,果任师兄所提的是「修
> 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 不过我所疑惑的是心只有一个,所以修悲心的心与修空入处的心应该是
> 不一样的吧?如在修安般跟界分别观时,所用的心是不一样的。
> 在修悲心时,用与空入处相应的心在修时,是不是等同在修空入处了(?)

   要修到空入处并非只有单一所缘可用,可以依许多种心的所缘,可依心缘无量空、心缘
悲、心缘喜、心缘舍都能入空入处。但心缘悲、喜、舍必须依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欲、依
灭、向於舍〉修悲、喜、舍都才能入空入处。
    所以清净道论云: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
色的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则他
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所以说(悲)以空
无边处为最上。
   也就是能依要远离色界、对色界不再有贪欲、灭其色想而舍其色界处,才能入空入处。同
时当我们依其心缘无量空而入空无边处时亦可转念入空无边处的悲心三昧。
   外道不知远离色界、对色界还有贪欲、不灭其色想而不舍其色界处而修悲、喜、舍心,故
不能入空入处。
   或许修改一下我的词句如下: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能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能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能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能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2010年12月 4日 10:53:50 星期六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0
Heaven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况且四梵住本身已表明是梵天之法, 且是以无量有情为禅修的所缘,
> > 理论上就无法超越色界了.
> 是否请Heavenchow 师兄查一下「四无量心」与「四梵住」是不是不同?

我由经典中, 还看不出四梵住(有译四梵堂, 也有译四梵室)与四无量心有何差别.
底下皆是佛陀的教导, 在不同经典的用词不同.

《长阿含经》卷8:「复有四法,谓四神足;....复有四法,谓四禅;....
复有四法,谓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舍。复有四法,谓四无色定;.....」
(CBETA, T01, no. 1, p. 50, c16-28)

《中阿含经》卷21〈2 长寿王品〉:「「阿难!我本为汝说四圣谛,....
我本为汝说四想....我本为汝说四无量,比丘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
我本为汝说四无色,....」
(CBETA, T01, no. 26, p. 563, b3-27)

> 虽然外道与佛讲都修慈、悲、喜、舍三昧。但外道修的慈、悲、喜、舍三昧指的是「四梵
> 住」。他们是不依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修慈、悲、喜、舍三昧,使得
> 外道在行慈、悲、喜、舍心时尚含有贪、痴、慢在,故不能超色界而其福报只到梵天。

《杂阿含经》卷27: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
『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尽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
无怨无嫉,亦无□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
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
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
(CBETA, T02, no. 99, p. 197, b20-27)

上面那一段是外道说的, 他们也是说 "心与慈俱, 广大无量" , 因此在字义也是用
"无量" , 并不是四梵住与四无量的名相差别问题.

外道也是提到 "无怨无嫉,亦无□恚" , 可见不论佛弟子或外道, 要入初禅都是要有
相同的基本条件, 至少离贪□, 镇伏五盖是都不可缺少的.

> 而佛讲的修慈、悲、喜、舍三昧是「四无量心」。是依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
> 於舍〉修慈、悲、喜、舍三昧,因此在行慈、悲、喜、舍心时不存有贪、痴、慢在,故除了修
> 慈心三昧外,修悲、喜、舍三昧能进一步超色界以达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不是在梵
> 天享福报。

也查了北传有部阿□达磨, 有不少说法, 最简单的就是 "无有差别" ,
也有各种差别之说, 没有定论, 大家有兴趣可参考如下 :

《阿□达磨大□婆沙论》卷82:
「问梵住无量有何差别。有作是说。无有差别。谓四梵住即四无量。
复有说者。亦有差别。谓名即差别。此名梵住。彼名无量故。
复次对治非梵名为梵住。对治戏论名为无量。
复次对治非梵行名为梵住。对治戏论行名为无量。
复次修梵行者身可得名为梵住。离戏论者身中可得名为无量。
复次对治不信名为梵住。对治放逸名为无量。
复次在梵世者名为梵住。在上地者名为无量。
复次在未至定及梵世者名为梵住。在上地者名为无量。
复次在未至定及梵世者名为梵住。亦名无量。在上地者唯名为无量。
复次曾所得者名为梵住。未曾得者名为无量。
复次内道所得名为梵住。亦名无量。外道所得唯名梵住。
复次共所得者名为梵住。不共得者名为无量。
是故尊者妙音说曰。梵住是共。异生与圣者共竞此法故。
无量是不共。圣者与异生不共竞此法故。梵住无量是谓差别。」
(CBETA, T27, no. 1545, p. 425, b23-c12)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Sat Dec 4 13:32:32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1
五五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
>      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能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感谢师兄提供的想法,不好意思,因为前几天在忙,这次回覆得比较晚。 :Q

在此的「最胜」师兄认为是「最殊胜的」,若从字面上的解释来看,这样是
没有问题的,而我参考张西镇先生所译的《杂阿含经》,也有些类似的味道
,他译成的是「最胜处」。

不过,无论解释成「最胜处」或「最殊胜」,结果都会与我之前所提的「最
大的好处」一样,有些不适合的地方,这个地方只要对照到同经异译,便会
发现。

底下「+」所引的经文是《杂阿含经》卷 27(七四三),而「-」所引的经文
则是它的同经异译:《相应部尼科耶》〈46 觉支相应〉No.54 慈


先来对照「为何所胜」的差异:

+++++++++++++++++++++++++++++++++++++++++++++++++++++++++
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
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

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慢、
毁□、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
+++++++++++++++++++++++++++++++++++++++++++++++++++++++++

---------------------------------------------------------
诸比丘,异学修行者若如是说,则宜作如是言:
『友等,云何修习慈心解脱?
 若修习者,则趣於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於何耶?

 友等,云何修习悲心解脱?
 若修习者,则趣於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於何耶?

 友等,云何修习喜心解脱?
 若修习者,则趣於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於何耶?
 
 友等,云何修习舍心解脱?
 若修习者,则趣於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於何耶?』

诸比丘,如是问之,异学修行者,将困惑不能作答。
---------------------------------------------------------

由此对照的结果,我知道之前把「为何所胜」解释成「对什麽有所帮助」很
不恰当,参考同经异译後可知该句有「究竟於何」的意思。

那麽当世尊问外道「究竟於何」时,外道却答不出来的话,世尊的「究竟於
何」所指的是什麽呢?

底下是以悲心为例来进行两部经文的对读。

对照时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杂阿含经》只用一行带过,而《相应部尼科
耶》则写得很细,分成四个段落来说明。

+++++++++++++++++++++++++++++++++++++++++++++++++++++++++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
+++++++++++++++++++++++++++++++++++++++++++++++++++++++++

---------------------------------------------------------
<1>
诸比丘,云何修习悲心解脱?
若修习者,则趣於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於何耶?
<2>
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於舍,
以修习悲俱行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
…定觉支]…以修习悲俱行之舍觉支。
<3>
彼若欲於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
若欲於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
若欲於非违逆与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
若欲於违逆与非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
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住於舍正念、
正知、或偏超色想,由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则虚空为无边,
俱足虚空无边处而住。
<4>
诸比丘,悲心解脱,是以虚空无边处为其最胜,
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而有此之慧。
---------------------------------------------------------

在《相应部尼科耶》中的四个段落主旨分述如下:

<1> 问题复述

世尊再次复述问题。

<2> 方法说明

在此世尊便说明修习四无量心时要「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於
舍」,此外还要将四无量心与七觉支结合。( PS:这一段可对应到《杂
阿含经》卷 27(七四四) )

<3> 修法细节

这一段原经文因为有用…略去一些之前提过的片段,为了让大家易读,
在此我是将…的部分补齐。虽然这一段与後来的论述无关,但其实这一
段我读不太懂,希望读通的师兄可以帮忙补充 :)

<4> 修法成就

这一段便是我觉得用「最胜处」、「最殊胜」或「最大的好处」来解释都有
些不适合之处。首先,我们知道修四无量心可至阿那含,所以我觉得世尊不
会认为空入处、识入处及无所有入处等是最胜处或最大好处之类的。

修四无量心怎麽得阿那含,可参考底下《中阿含经》所提的。

◇ 《中阿含经》卷三(一五)业相应品思经第五

^^^^^^^^^^^^^^^^^^^^^^^^^^^^^^^^^^^^^^^^^^^^^^^^^^^^^^^^^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慈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
比丘应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後世。』
若有如是行慈心解脱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

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
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善修。』
多闻圣弟子其心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
彼不能将去,不能秽污,不复相随。

…

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舍心解脱。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舍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
比丘应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後世。』
若有如是行舍心解脱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

^^^^^^^^^^^^^^^^^^^^^^^^^^^^^^^^^^^^^^^^^^^^^^^^^^^^^^^^^

因此在《相应部尼科耶》中,除了说「悲心解脱,是以虚空无边处为其最胜
」外,又附带说「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如此一来,虽然经文有写虚空
无边处为其最胜,但读到这一段便不会这麽觉得了,因为还有「更上解脱」。

不过《杂阿含经》却少了《相应部尼科耶》所附带的说明,因此我觉得若把
「最胜」解为「最胜处」、「最殊胜」或「最大的好处」的话,会失去经文
的原意,且有些误导的嫌疑,会让人觉得仅止於此,而忘了其实还可以证阿
那含,到五不还天中。

由上引用的《中阿含》可知,无论是空入处、识入处及无所有入处,都不是
最好的,证阿那含才有机会解脱,才是最好的。但为什麽在这一经中世尊不
直接教如何由四无量心证得阿那含的方法,反而导向空入处、识入处及无所
有入处?我曾为此感到疑惑过。

後来在猜,也许是因为听众的程度还没到,也或许是想看看听众会不会追问
什麽是最上解脱,对最上解脱有没有兴趣的关系,所以先不提了。

只是不确定还有没有其它可能? ^^"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 修改: 10/12/06 10:19:01 <122.124.160.67> 
Mon Dec 6 10:02:53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2
邱大刚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由上引用的《中阿含》可知,无论是空入处、识入处及无所有入处,都不是
> 最好的,证阿那含才有机会解脱,才是最好的。但为什麽在这一经中世尊不
> 直接教如何由四无量心证得阿那含的方法,反而导向空入处、识入处及无所
> 有入处?我曾为此感到疑惑过。
> 後来在猜,也许是因为听众的程度还没到,也或许是想看看听众会不会追问
> 什麽是最上解脱,对最上解脱有没有兴趣的关系,所以先不提了。
> 只是不确定还有没有其它可能? ^^"

    这个讨论我没仔细看,只是插花:

    因为是和外道在谈,在外道的体系中没有四果,只有各禅定,这是共通
的。而四果与禅定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若就禅定来说,在与外道论议时
用外道也通的共同标准,而讲某修法的禅定成就最高为何,似乎也说得过去。

    在杂阿含经第80经,以及《佛说法印经》,也有可能相关的内容,在灭
五蕴的过程中,有类似四空天境界的描述,但很难说是不是四空天境界,印
象中印顺法师曾写道一个假说,表示三三昧有一部份是四空天演化而成。这
部份我怕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所以不敢乱讲,自己要证过才能搞清楚是怎麽
回事,免得误人 :Q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Mon Dec 6 12:48:4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3
Heaven
杂阿含经 743 经的问题, 我也请教了庄春江居士, 因为他自行翻译巴利相应部时,
也是会参考菩提比丘的英译版, 菩提比丘的英译本也会参考注释书的资料,
庄居士在查阅相关资料, 指出菩提比丘对於此经也是补充了清净道论的说法.

他将参考资料补充在他的资料中: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43.htm

最底下 "经文比对" 第 4 及第 8 点就是新补充的资料.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Dec 6 13:47:37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4
果任
   其实此句『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是解《杂阿含经》
(七四三)的重点,而「为何所胜?」又是此句的重点。
「胜」有比较之意。比较好、比较强、比较超越、比较适当的意思。佛说法常具多重的深意,
所以「为何所胜?有1. 那一个较好2. 那一个比较殊胜3. 那一个比较适当4. 那一个比较圆满
的意思。
  如佛光大词典中:
1.胜因:殊胜之因缘。
2.胜果道:指趣向胜果之道,即望胜上之果而欲趣求之道。又称胜胜道、胜道。四果之中,
 除阿罗汉果外,其馀三者皆有胜上之果可求,故得果以後必更趣求之,称为胜果道。
 即如初果、二果、三果、其上尚有四果〈阿罗汉果〉可证,因此四果〈阿罗汉果〉相对於
 初 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果〉是其初果、二果、三果的胜果,亦可说二果是初果
 的胜果,其它类推。
3.胜行:即殊胜之行为。据成唯识论卷九载,菩萨之修行分为福胜行与智胜行两种。若将布
  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加以分析,就全体而言,六波罗蜜皆属於
  福胜行,或智胜行;分别而言,布施波罗蜜等五者均属福胜行,而智慧(般若)波罗蜜属
  智胜行。或谓前三者为福胜行,精进与禅定通於福智二胜行,般若则为智胜行。
即是布施波罗蜜等五者或谓前三者为修福德最好的方法,反过来也可说修福德以布施波罗蜜等
五者或谓前三者是与修福德最相应,也是对修福德最究竟方法。另一而智慧(般若)波罗蜜则
为修智最好的方法,反过来也可说修智以智慧(般若)波罗蜜最相应,也是对修智最究竟方
法。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中:
1.胜心:修殊胜之行之心也。此胜有殊胜之意。
2.胜果:胜妙之证果也。佛果对於声闻缘觉二乘之果及十地菩萨之果而谓之胜果。盖二乘之
  果,非为圆满,故是果而非胜。十地之法,未为圆满,故是胜而非果。独佛果为究竟圆满
  之妙果,故曰胜果。
此处指示佛果是二乘之果及十地菩萨之果的胜果或胜处。也就是佛果为二乘之果及十地菩萨之
果的究竟圆满之处。

    另就就如相应部46相应54经/慈俱行经(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内云:「比丘们!当其他
外道游行者们这麽说时,应该这麽回答:『但,道友们!如何修习慈心解脱?什麽是其所趣?
什麽是其最胜?什麽是其果?什麽是其终结?』
      可见也具有「1. 如何修习慈心解脱较好?会趣向什麽境界?那个最好?能得什麽果位
或结果?什麽是最高?」之多重意。
    因此『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不只是是问「修习慈心,
最高可修到何处?」,其实亦是问修慈心用何方法比较好?行慈心与甚麽境界的清静心相应最
究竟圆满殊胜?如不把这些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就没了解《杂阿含经》(七四三)的真实义。

   就以修到空入处为例并非只有单一所缘可用,可以依许多种心的所缘,可依心缘无量空、
心缘悲、心缘喜、心缘舍都能入空入处。但心缘悲、喜、舍必须依三依一向〈依远离、依无
欲、依灭、向於舍〉修悲、喜、舍都才能入空入处。
    所以清净道论云: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
色的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虚空之时,则他
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所以说(悲)以空
无边处为最上。
   也就是能依要远离色界、对色界不再有贪欲、灭其色想而舍其色界处,才能入空入处。
同时当我们依其心缘无量空而入空无边处时亦可转念入空无边处的悲心三昧。
   外道心缘悲、心缘喜、心缘舍不知远离色界、对色界还有贪欲、不灭其色想而不舍其色界
处而修悲、喜、舍心,故不能入空入处。

因此我从《杂阿含经》(七四三)、(七一三)、(七四四)、(七四五)、(七四五)、
(四五六)及说梵住品对照:在(七四三)经所谈的,及依以上所引解释我才说:
心与慈俱多修习,於净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或是修习慈心,要以能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或是修习悲心,要以能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喜心,要以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究竟的。
         或是修习喜心,要以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应解释为修习悲心,要以与修无所有入处心相应才是究竟
的。或是修习悲心,要以能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的心才是最殊胜的。

   惭愧本人并无亲证四禅八定境界,本不应该妄测圣言量。我也怕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我只
是依《杂阿含经》(七四三)、(七一三)、(七四四)、(七四五)、(七四五)、(四五
六)及说梵住品对照,及本人一点心得看法以供参考,学佛究竟要自依洲、法依洲、不依异
洲。
2010年12月 7日 13:58:58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5
五五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是依《杂阿含经》(七四三)、(七一三)、(七四四)、(七四五)、(七四五)、(四五
> 六)及说梵住品对照,及本人一点心得看法以供参考,学佛究竟要自依洲、法依洲、不依异
> 洲。
谢谢果任师兄所提供的看法。

其实我只是个初学者而已,尚未亲证经文所记载的内容。因为很怕依文解
义以盲引盲,所以才不断提出自己的疑虑,期盼能有更好的答案,希望您
不会见怪。 :)

就目前来看,如果大家都没异议,我个人会想先采用底下这组解释来取代
原先的解释,不过在解释後头会附加上「??」。

+ 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 修习悲心,要以与修空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 修习喜心,要以与修识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 修习悲心,要以与修无所有入处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加上「??」的原因在於这组解释是我自己觉得较好的,但不能代表所有
编辑的意思,因此还需请其它的编辑共同来确定才行。

至於「为何所胜」的解释仍先保留,因这句实在太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了,
也具有多重意思,我无法判断,因此先不下注。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Tue Dec 7 15:13:57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6
菩提子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谢谢果任师兄所提供的看法。
> 其实我只是个初学者而已,尚未亲证经文所记载的内容。因为很怕依文解
> 义以盲引盲,所以才不断提出自己的疑虑,期盼能有更好的答案,希望您
> 不会见怪。 :)
> 就目前来看,如果大家都没异议,我个人会想先采用底下这组解释来取代
> 原先的解释,不过在解释後头会附加上「??」。
> + 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这样的解释感觉也很怪,就以果任师兄提出来的那几经来看(七四三、七四四),
我感觉应该是「修习慈心」,要以「七觉分」相应能得大果报。
这是世尊的教法和外道的第一个不同处。

至於「以何为胜」,以我读「七四三、七四四经」(北传+庄老师的翻译)的感觉,
「以何为胜」含有「以何为顶点」、「以何为最佳停驻(安住)点」或是「最佳的
依止处」的意思。

因为,「净处解脱」、「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
其实指的是八解脱(八种禅定)中的四种禅定。所以我认为是依止於这些禅定中,
能够帮助四无量心的修习。

也就是说「修习慈心」与「七觉分」俱修,在进入「净处」(禅定)之後,就安住
於「净处」(禅定)。同理「修习慈心」与「七觉分」俱修,在进入「识入处」(
识无边处定)之後,就安住於「识入处」(识无边处定)。依止於这些定能够帮助
四无量心的修习。

以上是我读「七四三、七四四经」(北传+庄老师的翻译) 的感觉。
不过我读经不多,师兄们当参考就好^_^
2010年12月 7日 17:15:52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7
菩提子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铭言:
> > + 修习慈心,要以与修色遍净色的心相应才是最殊胜的。

以庄老师所翻译的 <<南传:相应部46相应54经>>来看应该是最清楚的吧:
<<<<<<<<<<<<<<<<<<<<<<<<<<<<<<<<<<<<<<<<<<<<<<<
  而,比丘们!如何修习慈心解脱?什麽是其所趣?什麽是其最胜?
什麽是其果?什麽是其终结?比丘们!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
依止灭、舍弃的圆熟,与慈俱行修习念觉支……(中略)依止远离、依止离
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与慈俱行修习平静觉支,如果他希望『愿在不
厌拒上住於厌拒想』,在那里,他住於厌拒想;如果他希望『愿在厌拒上
住於不厌拒想』,在那里,他住於不厌拒想;如果他希望『愿在不厌拒与
厌拒上都住於厌拒想』,在那里,他住於厌拒想;如果他希望『愿在厌拒
与不厌拒上都住於不厌拒想』,在那里,他住於不厌拒想;如果他希望『
愿在不厌拒与厌拒两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静,正念、正知』,在那里,
他住於平静,正念、正知,或者,进入後住於清净的解脱,比丘们!这里
,对未通达更上解脱的有慧比丘,我说慈心解脱者以清净为最胜。
>>>>>>>>>>>>>>>>>>>>>>>>>>>>>>>>>>>>>>>>>>>>>>>
(经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净遍处的修法,只提到七觉支的操作)

而经中所提供的讯息,也能够解答这些问题

如何修习慈心解脱:
  1. 七觉支与慈心俱行:比丘依远离...与慈俱行修习「念觉支」乃至「平静觉支」(舍觉支)
  2. 平静觉支的修法细说:如果他希望『愿在不厌拒上住於厌拒想』....
什麽是其所趣:
  1. 住於平静、正念、正知
  2. 住於清净解脱(八解脱之一)
什麽是其最胜:住於清净解脱最能增益慈心观的修持,所以清净解脱是慈心观的最胜(处)
什麽是其果:在七四四经中说能获大果(阿那含果?)
什麽是其终结:住於清净解脱
2010年12月 8日 11:39:56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8
五五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铭言:
> 以庄老师所翻译的 <<南传:相应部46相应54经>>来看应该是最清楚的吧:
谢谢 evan 师兄提供的资讯。在反覆思量之後,我觉得还是先保留
不作任何更改是最好的办法。  ^^

不过我想大家的讨论串对於有志修行的同学是一大福音,因为这里
面含盖了满多经文资讯及各方见解,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却是
有用的。现在的我突然想要好好沉淀一下,思考各方的说法。  :)

虽然光用想的离亲证尚远,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对往後的方向有个概
略的轮廓可依循,只要持续不断的往前迈进,也许到时,什麽样的
说法才是对的,自己就会知道了。 :Q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 修改: 10/12/09  0:20:07 <219.80.133.42> 
Thu Dec 9 00:19:0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再谈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处」及世尊与外道的四无量心有何差异?
#39
菩提子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铭言:
> > 以庄老师所翻译的 <<南传:相应部46相应54经>>来看应该是最清楚的吧:
> 谢谢 evan 师兄提供的资讯。在反覆思量之後,我觉得还是先保留
> 不作任何更改是最好的办法。  ^^
> 不过我想大家的讨论串对於有志修行的同学是一大福音,因为这里
> 面含盖了满多经文资讯及各方见解,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却是
> 有用的。现在的我突然想要好好沉淀一下,思考各方的说法。  :)

啊..我其实是来瞎搅和的,请师兄们不要介意 ^_^Y

啊..我其实还没搅和完,chakwos 师兄好好沉淀,我再搅和一下就好了:P

<<南传:相应部46相应54经>> 有一些微妙的地方在於慈心证入清净解脱是
「直接」证入,而「悲、喜、舍」证入则是「间接」证入。例如,由悲心+
七觉支要进入必须再「加工」才能证入空无边处:
<<<<<<<<<<<<<<<<<<<<<<<<<<<<<<<
在那里,他住於平静,正念、正知,或者,
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对想的灭没,以不
作意种种想,[知:]『虚空是无边的』,进
入後住於虚空无边处。
>>>>>>>>>>>>>>>>>>>>>>>>>>>>>>>

这或许也呼应了 heaven 师兄所说,四无量心无法证入四空定的特性,
但是世尊教我们,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进入四空定了。

搅和完毕:P
2010年12月 9日 19:51:49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