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ozhung (nozhung)》之铭言:
> > 请问你为什麽问这个问题呢?
> 因为不了解才这样问。
> 有这个疑问已经有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了,反正是很久以前就有的疑问。
> > 这个问题对你有什麽重要性呢?
> 一个疑问而已。
> 谢谢您 ^^;
我就佛教的观点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是关於「视师如佛」这个说法的本身。我觉得师明显的并不是佛,那又为什麽要视师如佛
呢?不是佛的怎麽能如佛?佛陀提出这个观点或说方法的用意是什麽呢?於是我查阅了几个有
提到类似说法的经典,发现一个规律:几乎都和特定三昧的修行有关。
因此视师如佛的观点或说方法,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这是一个修三昧的过程中的权宜之计。佛
陀在世的时候不许人为他塑像或画像,但他预言自己入灭後一定会有许多佛像,可见凡人如我
们在修行的时候「需要」这个偶像,这是过程中的权宜,虽说渡後当舍,但暂时也是没有办法
中的办法。
然而泥雕木塑的偶像毕竟不如活生生的人,因此与其视偶像,不如视善师如佛。这是为了修三
昧的时候意念能够专一,才不会在念佛的时候,一下想到这边那尊佛像,一下子又想到那座寺
的另一尊佛像,佛的形象也会比较饱满清晰。这是我对於视师如佛的个人理解。
所谓俗人外求菩萨,其实家中的父母尊长就是活生生的菩萨的说法,大抵也是类似的意思。
既然如此,您的问题就有一个答案了:可不可以视师如古佛?那麽,哪一尊古佛?汉传佛教中
主张观世音菩萨或文殊菩萨等等都是古佛,甚至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萨师兄弟的师父
也是尊古佛,古佛这麽多,要视哪一尊?按理来说,古佛是佛,今佛也是佛,应该是没有差别
的,但实际上有没有差别是看观的功夫到不到,功夫到了观起来就知道实际上就无差别,功夫
不到在我心中自然存在千差万别,想来您也一样,不然根本不会有此一问。既然有差别,那就
绝对再无所谓「修三昧的权宜之计」可言,本来视师如佛,假设是为了要去除佛的形象在心中
不饱满造成的杂念,但要不要视师如古佛?哪一尊古佛?这麽多佛,要视师如哪一尊?这些难
道不是杂念,这里边又哪里有修行三昧的速成方法或是权宜?
因此,综合上述,我认为是不可以的。
但是强调一次,以上是我基於个人对佛教的理解,所做出的回答;至於什麽信四皈依不是三皈
依的什麽不是佛教的密教,请自行查阅贵教相关经典或询问贵教明师,恕我无从回答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