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到底要舍到甚麽程度,才没有烦恼???
#1
Charlie Wang
A.一位30年的同学好友,经过几年的谘询筹画,终於要举办小学同窗会.事前多次向我确认,
肯定成行.
B.同学会那一天的两周前接到大哥要回国作六十岁大寿,只邀请兄弟姊妹至亲家人参加.

*圣贤在根尘相触时,就能识别是[因缘生],所以无论参加哪一边的聚会都不会起烦恼,甚至
没有参加与否的烦恼.

*凡夫众生学习圣贤的[随缘行]….却迷惘於-->[五取蕴世间]到底要[舍]到怎样的地步,才
没有烦恼??
这种时候的[内观],从苦受中看到自己的欲望…而学习舍欲.
但还是感概…到底要[舍]到怎样的地步???
居士有[情]果真难以成事??
2012年12月24日 9:33:41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到底要舍到甚麽程度,才没有烦恼???
#2
果任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铭言:
> A.一位30年的同学好友,经过几年的谘询筹画,终於要举办小学同窗会.事前多次向我确认,
> 肯定成行.
> B.同学会那一天的两周前接到大哥要回国作六十岁大寿,只邀请兄弟姊妹至亲家人参加.
> *圣贤在根尘相触时,就能识别是[因缘生],所以无论参加哪一边的聚会都不会起烦恼,甚至
> 没有参加与否的烦恼.
> *凡夫众生学习圣贤的[随缘行]….却迷惘於-->[五取蕴世间]到底要[舍]到怎样的地步,才
> 没有烦恼??
> 这种时候的[内观],从苦受中看到自己的欲望…而学习舍欲.
> 但还是感概…到底要[舍]到怎样的地步???
> 居士有[情]果真难以成事??

   所谓正知,在《沙门果经》及《大念处经》讲四种正知即有益正知、适宜正知、行处正
知、及不痴正知。
壹.首先正知,就是依於正念与所处的时空环境,能对自己身心活动与认知物件有一个正解的
判断与适宜的抉择。而知四种正知如下:
1.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与过患,任何行持,都要思惟是有利益或是没利益,是利益自
己,还是不利益自己,是利益别人,还是不利益别人。
2.适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时间、场合、方式上是否适宜,了知行为、活动适当不适当,称为适
宜正知。
3.行处正知是禅修者正知专注於业处的方便与善巧,在行、住、坐、卧等每一个姿势中,都应
当只专注於所缘静。修行者应当在一切姿势中,都保持不断的精进,以明觉的正知与敏锐的正
念,一步一步累积涅盘的资粮。
4.不痴正知是禅修者正知一切行无我。

贰.再来知能办,不能办、该办、不该办。

如你提的例子:首先站在1.利益正知考虑你如果不参加那一边会,实质是否会造成那一边任何
人利益损害。我想实质利益损害应是极微,但可能有人情的不好意思。以2.适宜正知考虑,同
天举行同时参加是有难度,但是否能刚好不同时间,如果距离许可赶场参加。或是与大哥协商
撮开时段,因家人较少也较好说话。另外先答应同学也可考量。以3.行处正知,以正念正知不
起情绪与诸漏〈贪、噌〉作决择。以4.不痴正知,不纯粹以自我主观色彩或冲动而平稳作决
定。

在知能办,不能办、该办、不该办下,去面对它、接受它、处理他,然後你就放下它罢。
2012年12月24日 13:50:08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到底要舍到甚麽程度,才没有烦恼???
#3
Charlie Wang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所谓正知,在《沙门果经》及《大念处经》讲四种正知即有益正知、适宜正知、行处正
> 知、及不痴正知。
> 壹.首先正知,就是依於正念与所处的时空环境,能对自己身心活动与认知物件有一个正解> 判断与适宜的抉择。而知四种正知如下:
> 1.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与过患,任何行持,都要思惟是有利益或是没利益,是利益> 己,还是不利益自己,是利益别人,还是不利益别人。
> 2.适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时间、场合、方式上是否适宜,了知行为、活动适当不适当,称为> 宜正知。
> 3.行处正知是禅修者正知专注於业处的方便与善巧,在行、住、坐、卧等每一个姿势中,都> 当只专注於所缘静。修行者应当在一切姿势中,都保持不断的精进,以明觉的正知与敏锐的> 念,一步一步累积涅盘的资粮。
> 4.不痴正知是禅修者正知一切行无我。
> 贰.再来知能办,不能办、该办、不该办。
> 如你提的例子:首先站在1.利益正知考虑你如果不参加那一边会,实质是否会造成那一边任> 人利益损害。我想实质利益损害应是极微,但可能有人情的不好意思。以2.适宜正知考虑,> 天举行同时参加是有难度,但是否能刚好不同时间,如果距离许可赶场参加。或是与大哥协> 撮开时段,因家人较少也较好说话。另外先答应同学也可考量。以3.行处正知,以正念正知> 起情绪与诸漏〈贪、噌〉作决择。以4.不痴正知,不纯粹以自我主观色彩或冲动而平稳作决
> 定。
> 在知能办,不能办、该办、不该办下,去面对它、接受它、处理他,然後你就放下它罢。

感恩大德对正知的详加解释与实际运用的教导.

由於当日在南北两地,几经思维,所以後学决定已经答应的就优先完成,大哥的日子由妻子代表
参加[难为她了].後学日後再去向大哥问候..当然,一定会有不能平适的状态.

**有牵手作替身,也是在家居士在有情世间的[[方便]]吧!!

佛陀也说,已经生起的烦恼不要继续增长;要加以断除.所以一切还是以让自己不再增生烦恼为
最主要的目标.

其他的,也只能如大德所说的[放下],不要再增生烦恼而已.人生如梦,能做的就努力做罢了.

每次有困惑时,若回想佛陀的教导,总能找到较为明确的方向!也是佛弟子的幸福!
2012年12月24日 14:59:53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到底要舍到甚麽程度,才没有烦恼???
#4
Charlie Wang
**PS.此次开题以私人事务作前提,後学以後会遵守规定,不再犯同样错失..敬请见谅!**

虽然已经决定如何做了.也认为自己可以放下,不再增生烦恼.

可是,事实上在静坐时却常浮现此事的心念.也作了多次的注记,

显而易见的虽然自己说[放下了],但还是心在欺骗自己!

在经典的教导中,佛陀有教导在家居士不舍离[亲情;友情]而能有出世间成就的修持吗???
2012年12月25日 18:00:49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