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阿含的「断」
#1
@Facebook
【阿含的「断」】

《杂阿含经》卷1:「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
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CBETA, T02, no. 99, p. 1, a29-b2)

【般若的「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01卷-第600卷)》卷599:「善勇猛!无所断者,当知显示苦
断增语。谓於此中,无少苦断,故名苦断。若苦自性,少有真实,可有所断;然苦自
性,无少真实,故无所断。但见苦无,说名苦断。谓遍知苦,都无自性,少分可得,
故名苦断。」(CBETA, T07, no. 220, p. 1101, a27-b3)

阿含的「断」是执於实有吗?般若的「断」是空谈戏论吗?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
@Facebook
可用“缘起性空”义会通:

阿含的断:不如实知五蕴的“此有故彼有”,就不能如实以“此无故彼无”而断苦。
所引的文侧重说“道谛”。

般若的“断”: 既知苦(五蕴)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则知苦是“性空”
,性空故实无所断,只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而假名为“断”。所引的文侧
重说“灭谛”。
Wed May 29 08:15:48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3
@Facebook
李师兄对阿含的「断」的解释,会不会有那麽一些些为了会通而会通 :-) 因为很奇
怪,我读这类阿含经文时,如果不拐弯(像李师兄这样),直接就文字表面意思,常
觉得它要灭、断、舍、离的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好比上述经文,我读到这样的意思:
「於色不断,则不能断苦。」会以为「色」跟「苦」都是实有的东西。

很高兴刚在网路找到《鸠摩罗什大乘大义章》的全文标点档,在这里:
http://homepage.ntu.edu.tw/~duhbauruei/5rso/texts/4bud/te42.htm

我引当中一段鸠摩罗什的说法:

「以佛法中,常用二门:一无我门,二空法门。无我门者,五阴、十二入、十八性、
十二因缘,决定有法,但无有我。空法门者,五阴、十二入、十八性、十二因缘,从
本以来无所有,毕竟空。若以无我门破微尘者,说色、香、味、触为实法,微尘是四
法和合所成,名之假名。所以者何?是中但说我空,不说法空。故若以法空者,微尘
、色等,皆无所有,不复分别是实是假。」

大乘诸师经常以「我空」跟「法空」来评说声闻道,这样的见解正确吗?阿含只有「
我空」而没「法空」吗?
Wed May 29 10:22:2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4
@Facebook
不会,我个人不觉得我在拐弯,我个人读的时候也不觉得两者有冲突,因为的确是不
违背‘缘起性空’的意思,。

《大智度论》的意思是声闻法中*少说*法空,*多说*我空;以“少说”而说为“不说
”也是一般的用法。另外,鸠摩罗什法师可有说阿含中没有空法门,只有无我门?

如您说,如果“不拐弯,直接就文字表面意思”来说,的确是这样。只是所谓的“不
拐弯”会不会变成“依文不依义”呢?
Wed May 29 10:36:4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5
@Facebook
读这段文的话,你会觉得若眼、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这些都是实有的
吗?

《杂阿含经》卷9:「(二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
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
、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
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56,
b21-c1)
Wed May 29 10:52:5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6
@Facebook
还有这段文:

《杂阿含经》卷11:「「比丘!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
,比丘!於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
所。』譬如明目士夫,手执明灯,入於空室,彼空室观察。

「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空心观察欢喜,於空法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我
、我所。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
,此诸法无我、无常,乃至空我、我所。」(CBETA, T02, no. 99, p. 72, c12-20)
Wed May 29 10:55:2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7
@Facebook
是啊,这类直谈空的,不用拐弯,我读了心里自是欢喜。可见阿含也谈法空,但如你
提及的「*少说*法空,*多说*我空」,我很想知道为何会呈现这种现象?

至於“依文不依义”,我觉得「意义」是人解读出来的,假如文字表层没说清楚,那
麽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甚至相反的解读。所以说法论理的文字,其最佳状
况是遵照「文以载道」的原则来著书立论,让人一看就明白,让不同的人一看都解读
出同样的道理,而不是要以所谓「意在言外」、「弦外之音」来说「别人不懂我的心
」 :-)
Wed May 29 11:52:58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8
@Facebook
是的,我也同意。不知你怎麽会通这几段不同的阿含经文(先不扯进般若经文),一
说有苦可断,一说六入等是空?
Wed May 29 12:16:3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9
@Facebook
另外,依俗谛说:有苦、有苦可断;依胜义谛说:无苦、无苦可断。
Wed May 29 12:16:5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0
@Facebook
您问:“为何会呈现这种现象?”,我的理解是声闻法法目的为断苦入涅盘,这样“
我空”就足够了,不必多说。另外,(我没有贬斥义)一般也说我空易解,法空难懂
。

依大智度论的说法,说无常即是说空。依月称论师和金刚经的说法,若有法执,即有
我执;所以声闻圣者也是不会有法执的。
Wed May 29 12:34:3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1
@Facebook
「不知你怎麽会通这几段不同的阿含经文」□□会通?谈不上。你po的两段在字面上
都直接说空,我看了自然欢喜,比较读得下去啦。
Wed May 29 13:31:2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2
@Facebook
「依俗谛说:有苦、有苦可断;依胜义谛说:无苦、无苦可断。」□□这可叫学人怎
麽办?
Wed May 29 13:34:5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3
@Facebook
弄清楚什麽是俗谛,什麽是胜义谛啊。
Wed May 29 13:36:3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4
@Facebook
是的,至少不要把「俗谛」当作是唯一真理。
Wed May 29 13:55:0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5
@Facebook
我觉得差异处不在「断」,而在於对「苦」有不同角度的阐释。

由阿含来看,知道「苦」并没有不变的本性或本体,苦只是由因缘生起的现象。而因
缘生起的,也会因为因缘消失而跟著消失,所以苦才有可以灭的可能。因此藉由断除
苦的因缘,就可以有彻底灭苦的机会。

以上其实也就是四圣谛及因缘法的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而能断的苦,指的是苦
的现象。

而般若经则是著重在「苦」没有不变的本性,因此强调没有苦(性)可以断。

就像一个病人,阿含经是说因为没有不变的病性在作怪,只是病有生起的因缘,因此
只要对症下药,就有治愈病苦的可能。

而般若就是直接告诉病人,病并没有不变的本性,因此没有所谓的「病性」,所以你
是没有病的,更没有病可以治。

般若的说法理论上也没错,但似乎有些不足,因为病人在乎的并不是「病性」是有是
无,而是病苦的现象能不能灭除。
Thu May 30 18:48:4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6
@Facebook
比对一下:

※由阿含来看,知道「苦」并没有不变的本性或本体,苦只是由因缘生起的现象。

※而般若经则是著重在「苦」没有不变的本性,因此强调没有苦(性)可以断。

前提都是「没有不变的本性」,但为什麽推论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伤脑筋呢,想想…
…
Thu May 30 19:09:5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7
@Facebook
我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麽事, 也许有它的演变过程吧, 所以我会用很多的也许...

例如阿含是佛陀的教导, 有务实的倾向, 针对众生的苦进行对治.

也许到了後来, 各种理论整理出来, 对许多名相有了严谨的规□及定义.

也许说一切有部或某部派对一切法定义过头了, 因此有人出来破斥, 用 "空" 来对治
那些谈 "有" 谈的太过份的.

也许 "空" 义也蛮吸引人的, 对於那些无病无苦的人来说, 听到没有苦也没有病, 应
该会觉得很不错, 就这样流行起来了, 而务实的佛法就慢慢变质了.

以上是我想像的可能之一.
Thu May 30 19:21:01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8
@Facebook
回 吴宝原,单就你比对的内容来回应

=> 结果没有不一样啊~说法不同罢了
Thu May 30 19:42:11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19
@Facebook
也来说说我的想像 :)

声闻法是由「我空」下手,断除对五蕴的贪著,入三解脱门,通达「法空」。

般若经则是由观一切「法空」下手,通达一切法空後,知五蕴空,对五蕴的贪著自然
不起,三毒自灭,所以不必言「断」,但仍然是断了。
Thu May 30 19:44:2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0
@Facebook
学般若经、学中论,如果以为这些经论只是高谈阔论,而不知随文观义,遍呵自己对
一切法的自性执,那是不得其门而入的。
Thu May 30 21:45:2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1
@Facebook
我对大乘仅有些许认识, 不知其深义. 我只能站在反面举出一些可能的问题.

我愿意相信正确学习大乘者, 也能深入佛法根源. 但我觉得很容易让人误解. 例如有
的人会说一切法皆空, 又如何於一切法有自性执? 也许连自性执也是空...,既然都是
空, 又何有执可呵? 又如教导大家知五蕴空即可对五蕴贪著不起, 也许有人会想, 贪
亦是空, 何来贪起?

我想也可能是这些情况, 让古德不断强调宁可执有, 不可执空.

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佛陀的教导, 入门容易多了. :)
Thu May 30 21:54:3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2
@Facebook
大乘理应兼学声闻法,又如龙树、鸠摩罗什、世亲等大乘师都是先学声闻,後学大乘
。依这样的次第和学习,是不会对空义有偏颇的。
Thu May 30 22:10:28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3
@Facebook
1.佛陀的教导,以阿含来看(就前面的讨论),也不是一招一式的吧。

2.不管是学什麽乘,如果只是嘴巴「空」,当然问题会很多。

3.菩萨道同声闻道,都有其修学方法及次第,互相尊重是比较好的。

4.很好奇,heaven 是怎麽理解「阿含的空」?

刚读到印顺法师这段文字:

若以缘起与空合说,缘起即空,空即缘起,二者不过是同一内容的两种看法,两种说
法,也即是经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起与空是相顺的,因为缘起是无
自性的缘起,缘起必达到毕竟空;若有自性,则不但不空,也不成为缘起了。
Thu May 30 22:23:53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4
@Facebook
(一切有部是讲三世实有)杂含79经....比丘!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
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

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
。 ......
Thu May 30 23:14:1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5
@Facebook
菩萨以众生为缘己不断,展开救度
Thu May 30 23:59:13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含的「断」
#26
@Facebook
如果说先学声闻再学大乘, 那应该比较好. 很可惜不少学大乘的不知声闻法.

>2.不管是学什麽乘,如果只是嘴巴「空」,当然问题会很多。

对那些人来说, 他们可能又回说 : 问题也是空, 问题是不存在的.... 这种就很难绕
出来了.

>4.很好奇,heaven 是怎麽理解「阿含的空」?

阿含的确很少说空, 大概佛陀与当时的阿罗汉很少说空的缘故吧. 我也没什麽特别理
解, 就看经文怎麽写, 就尽量去理解. :)

後来的人谈太多空了, 相较之下, 我对原始的教导还是比较相应.
Fri May 31 00:46:17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