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中所说的「空」不是口头禅,而是重点法义。我所说的也不是出现多少
「空」字(那样的比对也太阳春了),而是实际上有阐述空义或是佛陀要弟子观空的
经文。
为方便宝原理解,就卷一至卷十,稍微整理如下:
卷一:五阴无常、苦、空、非我。「空」是最重要的法义之一。(南传相应尼柯耶在
此处的翻译无「空」字,但在其馀地方有。)
卷三:除了无常、苦、空、非我外,又强调:「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
、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CBETA, T02, no. 99, p. 20, a29-b2)
卷五:重覆无常、苦、空、非我。
卷六:重覆观察无常、苦、空、非我。
卷八:六入处无常、苦、空、非我。
卷九:「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眼识、
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
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CBETA,
T02, no. 99, p. 56, b24-29)
卷十:「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都是无
常、苦、空、无我 (CBETA, T02, no. 99, p. 69, a18-20)),「一切行皆空、皆悉
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盘」(CBETA, T02, no. 99, p. 67, a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