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
@Facebook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刚好这里谈到灭尽定。也因手疾在家疗伤期间,因此整理
一份资料灭尽定之分析就教各位。

灭尽定之分析

九次第定,指九种不同的禅定修行的境界,九次第定包括了:

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此四种禅定共外道,外道修行者亦能证得。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此
四种禅定亦共外道。

灭尽定:此唯至少已断我见的佛门弟子证得。

灭尽定又称第九次第定或灭受想定,或经中有称阿罗汉能入灭尽定而涅磐。那麽是否
要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才能达到入「第」九次第定〈灭尽受〉?或是只有俱解脱的阿罗
汉才能入九次第定〈灭受想定〉?其他有学〈初果、二果、三果〉甚至慧解脱阿罗汉
是否也能入〈灭受想定〉?

依瑜伽三十三卷云:若诸圣者、已得非想非非想处;复欲暂时住寂静住。从非有想非
无想处、心求上进。心上进时,求上所缘,竟无所得。〈无所得故;灭而不转〉。如
是有学、已离无所有处贪,或阿罗汉、求〈暂住想作意〉为先,诸心心法灭;是名灭
尽定。由是方便,证得此定。

在此卷可知圣者〈断三结初果以上或许只指三果〉已得非想非非想处,为欲求暂时住
寂静住。从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欣上厌下」心更求上进时,为求上所缘,最後会以
无所得,因而可入灭尽定。像是这样,能离无所有处的贪著的有学〈或许只指三果〉
或阿罗汉,为先求「暂时住寂静住」,可依种种方便而入灭尽定。

此也可看出已得非想非非想处的阿罗汉或有学圣者,为先求「暂时住寂静住」,可依
种种方便而入灭尽定。同样在「无所有处定」能离「无所有处」的贪著的有学〈许只
指三果〉或阿罗汉,为先求「暂时住寂静住」,也可依种种方便也可入灭尽定。

可见入灭尽定不只在「非想非非想处」可入,「无所有处」也可入灭尽定。入灭尽定
也不一定只阿罗汉可入,有学〈可能指三果〉亦可入。只要不再贪著「非想非非想处
」、「无所有处」,而以「无所得」、「无所贪著」及欲暂时住寂静住,可依种种方
便而入灭尽定。

复次云何灭尽定?谓已离无所有处贪,未离上贪;或复已离。由止息想作意为先故;
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灭尽定。

在瑜伽五十三卷:更有所说明,入灭尽定不一定要已得非想非非想处,只要已离无所
有处的贪著,未离上贪〈指上贪非想非非想处〉或已离上贪〈指上贪非想非非想处〉
,只要首先以息想的作意,使诸心心所法止息息灭、此定唯能灭静转识,不能灭静阿
赖耶识也可入灭尽定。

    依瑜伽五十三卷亦云:「此定差别、略有三种。下品修等、如前已说。若下品修
者,於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上品
修者,毕竟不退。有学圣者,能入此定。谓不还身证。无学圣者、亦复能入。谓俱分
解脱。前无想定、非学所入;亦非无学。何以故?此中无有慧现行故。此上有胜寂静
住及生故。又复此定、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由是稽留诳幻处故。

此五十三卷又说:灭尽定可分为三品。即下品修者,於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
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上品修者,毕竟不退。可见入灭尽定还是
有其层次与优劣三品。上品修者,有学圣者〈指三果〉,能入此灭尽定,称为不还身
证。无学圣者、一样也能能入此灭尽定,只是它是俱分解脱。此处使用「有学圣者」
、「无学圣者」字眼,不也表明入此灭尽定,不是只有阿罗汉圣者能入,「有学圣者
」也可入此灭尽定,只是入此灭尽定的其层次与优劣品位不同。

   而另一与〈灭尽定〉同称为「无心定」的四禅天的「无想定」,是「有学圣者」
不入的定,「无学圣者阿罗汉」也不入的定。因为此「无想定」只是以非常寂静为安
住,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指证智慧〉,因为是停留在诳幻的处所。

因此论上说:前无想定、非学所入;亦非无学。何以故?此中无有慧现行故。此上有
胜寂静住及生故。又复此定、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由是稽留诳幻处故。

依成唯识论七卷亦如此说:灭尽定者:谓无学、或有学圣、已伏或离无所有贪,上贪
不定;由止息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恒行染污心心所灭;立灭尽名。令身安和,故
亦名定。由偏厌受想,亦名灭彼定。修习此定、品别有三。下品修者、现法必退,不
能速疾还引现前。中品修者、现不必退。设退,速疾还引现前。上品修者、毕竟不退
。此定初修、必依有顶游观无漏为加行入。次第定中、最居後故。虽属有顶;而无漏
摄。

此唯识论也指出,灭尽定无论是无学〈四果阿罗汉〉、或有学圣〈或许指三果有学圣
者〉,已经调伏或离无所有定的贪著,或仍然有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上贪著或没有此贪
著;由止息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恒行染污心心所灭,此便可入灭尽定。【注:此
「不恒行心心所」指的就是六识(分别意识),「恒行心心所」指的就是七识[末那识
],而[末那识]就是〈有我执的识)】。

而此唯识论也说,灭尽定分上品、中品、下品,三品。

成实论八解脱品云:「问曰:「汝说灭定是阿罗汉果,此事不然,所以者何?学人亦
名得八解脱,汝说灭定名为漏尽,然则学人应得漏尽?」

答曰:「经中总相说灭,不分别言是心灭,是烦恼灭。如经中说二种灭,一,灭,二
,次第灭。二种泥洹,一,现在泥洹,二,究竟泥洹。亦说二种安隐,一,安隐,二
,第一安隐。得安隐者亦二种,一,得安隐,二,得第一安隐。是故学人所得,非真
实灭。又经中说:『若比丘能入灭定,一切事讫。』若灭定非罗汉果,则不应说一切
事讫。」

此成实论八解脱品中说:有人问:「如果得灭定是阿罗汉果,那麽说灭定就是为漏尽
,那麽学人就是得漏尽吗?」。此论者答说:「灭尽定说在经中是以总相说灭,其实
「灭」有心灭、烦恼灭。或一,灭,二,次第灭。泥洹〈涅磐〉亦有二种,一,现在
泥洹,二,究竟泥洹。得安隐者亦二种,一,得安隐,二,得第一安隐。所以学人所
得灭定,是非真实灭。又经中说:『若比丘能入真正灭定,则是一切事讫。』,若灭
定非罗汉果,则不应说一切事讫。」

此段成实论八解脱品中提出了〈灭定〉这名,是否意味著〈灭定〉包括了一,大灭,
二,次第灭。因此有学圣者所得虽也叫〈灭定〉,但非真实的灭,是属於〈次第灭〉
的〈灭定〉。阿罗汉入此灭定,能为一切事讫〈指心灭、烦恼灭〉,才是〈大灭〉的
〈灭定〉也才叫得「第九次第定」〈灭受想定、灭尽定〉。如果〈灭定〉不得罗汉果
,则不应说一切事讫。

此论中又说:问曰:「学人实不得八解脱耶?」答曰:「经中说,学人得九次第定,
不说得灭尽,而不能入诸禅定,名慧解脱;若能入诸禅定,而得灭尽,是名身证;若
二俱得,名俱解脱。」

由此段指有学圣者〈或许只指三果〉得九次第定〈灭受想定〉,并不能说灭尽一切〈
指心灭、烦恼灭〉,因为他们不能自由入诸禅定,只叫做慧解脱。若能入诸诸禅定,
而得灭尽一切〈指心灭、烦恼灭〉,是名身证〈灭受想定〉;若二者俱得〈慧解脱、
能入诸禅定〉,这叫俱解脱。

此论中又说:问曰:「诸次第中灭,诸解脱中灭,有异耶?」

答曰:「名同而义异。次第中灭,名心心数灭;解脱中灭,名诸烦恼灭。如经中说:
『诸行次第灭,谓入初禅语言灭,入二禅觉观灭,入三禅喜灭,入四禅乐灭,入空处
色相灭,入识处空相灭,入无所有处识相灭;入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想灭;入灭尽
定诸想受灭。於此诸灭更有胜灭,所谓行者,於贪恚痴心厌得解脱。』」

问曰:「云何知次第中,心心数灭,解脱中诸烦恼灭?」

答曰:「灭名虽同,义应有异,次第中说想受灭;解脱中说,无明触受灭,所以者何
?从假名生受,破假名则灭,次第中不尔。诸经中如是差别,若直说行者得灭尽,则
一切事讫,当知为证泥洹时,诸烦恼灭,不说心心数灭。」

问曰:「若八解脱,是灭烦恼法,则一切阿罗汉,悉皆应得。」

答曰:「皆得。但不能入,若得诸禅定,则能得入。」

由上知诸次第中灭及诸解脱中灭都叫「灭定」,虽同名而意义不一样。次第中灭,指
的是心心数法灭;解脱中灭,指的是诸烦恼灭。

次第中灭,的心心数法灭,就如:入初禅语言灭,入二禅觉观灭,入三禅喜灭,入四
禅乐灭,入空处色相灭,入识处空相灭,入无所有处识相灭;入非想非非想处,无所
有想灭;解脱中灭,的诸烦恼灭,就如:入灭尽定诸想受灭,於此诸贪、恚、痴烦恼
心厌离得解脱。「次第中灭」说的是「想受灭」;「解脱中灭」说的是无明「触受灭
」。

若要真正要说行者得灭尽,则要一切事讫〈指心灭、烦恼灭〉,我们要知道证泥洹〈
涅磐〉时,说诸烦恼灭尽,就不必再说心心数灭。

有学〈三果或许也包括初果、二果、有学圣者〉的诸次第中灭尚不能依〈慧解脱〉,
指的是心心数法灭为「想受灭」,不一定能入诸深禅定。四果阿罗汉为解脱〈慧解脱
〉指解脱中灭,名诸烦恼灭,为「无明触受灭」,得诸禅定,则能得入诸深禅定。

依成实论「灭尽」要灭尽三种心,也就是假名心、法心、空心。灭假名心,要以多闻
佛说正法因缘智灭,或以内正思惟因缘智灭。灭法心,要以空性智在□等法中灭。灭
空心,要入灭尽定灭。连相续心皆灭则入无馀泥洹。可见要灭尽此三种心的前题,是
要缘佛说无为法入。故成实论灭谛聚初立假名品第一百四十一云:灭三种心名为灭谛
。谓问曰。云何灭此三心。答曰。假名心或以多闻因缘智灭。或以思惟因缘智灭。法
心在□等法中以空智灭。空心入灭尽定灭。若入无馀泥洹断相续时灭。

在灭尽品一百五十四提到:若缘泥洹,是名空心。

问曰:「泥洹无法,心何所缘?」

答曰:「是心缘无所有,是事先明,为知泥洹故。」

问曰:「此空心於何处灭?」

答曰:「二处灭,一,入无心定中灭,二,入无馀泥洹,断相续时灭。所以者何?因
缘灭故此心则灭,无心定中,以缘灭故灭;断相续时,以业尽故灭。」

论者言:「行者若能灭此三心,则诸业烦恼,永不复起。」

问曰:「何故不起?」

答曰:「是人具足无我,故业烦恼灭。如灯烟墨,有所依处则住,无依处则不住也。
如是若有我心依处,业烦恼则集,无则不集,又无漏正见烧尽诸相,令无有馀,如劫
火烧地等无馀。以无相故,诸业烦恼则不复集。又有我心者,则业烦恼集,阿罗汉通
达空智,无我心故则不复集。」

问曰:「是人虽新业不集,以故业故何得不生?」

答曰:「是人以正智慧坏此业,故不能得报。如焦种子不复能生,又若无爱心,则诸
业不能得报,如地无润则种不生。

又此行者,於诸识处悉灭诸相,识无所依故无生处,如种无依则不得生。又业烦恼具
故能受身,不具则灭。是人无烦恼故,因缘不具,虽有诸业不能受生。

   在此品中知要灭尽有二处,一,入无心定中灭,二,入无馀泥洹,断相续时灭。
依缘起法,因缘灭故此心则灭,无心定中,以缘灭故灭,因此入无心定中可灭心心数
法,业烦恼集止息。而入无馀泥洹,则也断相续心,是人具足无我,故业烦恼灭。无
漏正见烧尽诸相,令无有馀,如劫火烧地等无馀。以无相故,诸业烦恼则不复集。阿
罗汉通达空智,能灭此三心〈假名心、法心、空心〉,则诸业烦恼,永不复起。以正
智慧坏此业,故不能得报。如焦种子不复能生,又若无爱心,则诸业不能得报,如地
无润则种不生。此处〈无心定〉应注意,无心定本可包括无想定、无所有定及灭尽定
。此处〈无心定〉应指灭尽定。

在灭尽定品第一百七十一中言:「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身证想受灭。问曰。何故诸
禅〈此指初、二、三、四禅〉中不说过一切。无色定中不说灭耶。答曰。我说诸禅定
中皆有觉观喜乐等法。是故不说过一切也。问曰。无边虚空处有色心。此事已明。故
无色中亦不应说过一切。答曰。若入无边虚空定中。得脱色心。而不得脱觉观等法。
复有人言。若说过、灭、没。皆义一而异名。又无色中定心坚固。下地中心为散乱所
坏。是故不说过一切。问曰。若俱说有刺棘谓色相等。何故说心坚固耶。答曰。虽俱
说刺棘亦名第四禅为无动。如是无色定中定力大故。得名坚固。问曰。学人不应得灭
尽定。以未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故。答曰。学人能见非想非非想处一切行灭。但未能
令不生。故得说过。

此灭尽定品第一百七十一中说,灭尽定是指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身证想受灭。

有人误会无边虚空处有色心,所以无色中亦不应说过一切。但答者说。若入无边虚空
定中,既使得脱离色心,但仍然有不得脱有觉观等法。在无色中定,因定心坚固,乃
然有厌下地中心为散乱所坏之心,是故不说过一切。学人〈或许是三果有学圣者〉能
见非想非非想处一切行灭,但未能令不生,所以称为「过」。

另此灭尽定品中说:灭定二种,一者诸烦恼尽、二烦恼未尽。烦恼尽者在解脱中,烦
恼未尽者在次第中。一灭烦恼故名灭定,二灭心心数法故名灭定。灭烦恼是第八解脱
,亦名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名灭一切想令不复生,此中虽灭诸想,有馀结故不能令更
不生。

也就是说灭定有二种,一者、依〈慧解脱〉「无明触受灭」,诸烦恼尽故名灭定,阿
罗汉果的灭定指此。二者、未〈慧解脱〉於次第中说想受灭、灭心心数法亦名灭定,
学人〈初果、二果、三果有学圣者〉的灭定指此。

另此灭尽定品中说:问曰。若行者以九次第定能灭心者。须陀洹等云何能证心灭法耶
。答曰。九次第中灭名为大灭。若人善修诸禅定。道心力强故能得此灭。若无斯力则
但有灭。不能如是为大力故。说次第定。馀处亦有心灭。如第四禅中能灭心心数法入
於无想。初禅等中何故无灭。又馀处亦应有灭心义。如经中说。须陀洹等皆能证灭。
但心灭名灭。更无馀法灭。故知离此九地亦有心灭。

此品中说:第九次第定的灭尽定是大的灭尽,要人善修诸禅定,道心力非常坚强才能
得此大灭。不能为道心力非常坚强,则只能证次第灭尽定。第九次第外,馀处〈指某
些禅定〉也有〈心灭〉的灭定,所以第四禅中能灭心心数法入〈无想定〉。而此品中
有一句:「初禅等中何故无灭。又馀处亦应有灭心义。」是否应解释为「初禅并不能
有灭定,而其他的禅定,则有灭心的〈灭定〉义。」

  如果可如此解释,那麽由此灭尽定品第一百七十一中这一段可说:『除了前面所提
入非想非非想定或灭受想定能达到入第九次第定〈灭尽定〉,连第四禅及以上的无色
定也能〈入灭定〉,甚至连除了初禅以外,二禅以上也能〈入灭定〉,只是此只是所
谓〈心灭的灭定〉,非〈大灭〉的灭定〉。』

 而在经中说:「须陀洹等皆能证灭,但是只心灭的灭定,而无其他法灭〈指烦恼灭
,如色想、无色想、贪噌、漫、掉、无明灭〉。因此由此段可知初果、二果、三果〉
皆能证灭,但是为心灭的灭定。

    此段又说:「故知离此九地亦有心灭。」,也就是除了第九地外,是还有心灭的
灭定。

另此灭尽定品中说:问曰。若灭尽定能灭一切心心数法。何故但说想受灭耶。答曰。
一切心皆名为受。是受二种。一想受。二慧受。想受名有为缘心。以想行假名法中故
。假名二种。一因和合假名。二法假名。是故一切有为缘心皆名为想。慧受名无为缘
心。是故若说想受灭者。则为说一切灭。

此段中说:一切心皆名为受,也就是「受」包括一切心心数法。而这「受」有二种。
一、想受,二、慧受。想受名有为缘心。慧受名无为缘心。而灭尽要灭去的是一切有
为缘心的想受,而非无为缘心的慧受。如连无为缘心的慧受亦灭,就如六祖坛经说:
一念绝即死。

另此灭尽定品中说:灭有二种。色灭心灭。或色灭非心。如无色中。或心灭非色。如
入灭定。或色心俱灭。如断相续时。汝言入灭尽定不名死者。是人命热。不灭死者三
事都灭。是则为异。又此人因命热故心能更生。死者不尔。汝言若灭心还生则无解脱
。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入泥洹者。先业所受命热识灭不期更生。此人命热不灭。先
期心生。如灭尽定品中说。入灭尽定者。因是六入及身命故还能起。是故心能更生。
入泥洹者心更不生。故知此定无心。

灭有二种,有色灭心灭,或色灭非心。如无色定中,或许色灭而非心灭。如入灭定,
或许色心俱灭。如断相续心时,你说灭尽定时并不是个死者。这人有命、热不灭,而
死者是三事〈命、热、识〉都灭,这就是它们的差异。又此入灭尽定人因命、热,所
以心能重新生,死者就不是这样。你说若灭心还生则无解脱,其实不是这样。为何如
此?入「泥洹」者,先前业受〈指心〉,因命、热、识皆灭,不期望更有生。此入「
灭尽定」人,命、热不灭,原先期□心而有生。像灭尽定品中说,入灭尽定者,因位
有六入处及身、命,故还能再生起,所以心能重新生起。而入泥洹者,心便不重新生
起,所以知到此定是无心。

总结:〈灭定〉包括了一,大灭,二,次第灭。因此有学人所得虽也叫〈灭定〉,但
非真实的灭,是属於〈次第灭〉的〈灭定〉。阿罗汉入此灭定,能为一切事讫,才是
〈大灭〉的〈灭定〉也才叫得第九次第定〈灭尽定〉。要入〈灭定〉是有其先决条件
,首先是要以无漏法摄。但不一定要具解脱的阿罗汉或三果。已证初果〈已断三结的
圣者〉以上的有学圣者,或许无法证大灭〈灭心心数法的心灭、及贪、噌、色想、无
色想、慢、掉、无明的烦恼灭的灭定〉,但可入〈心灭〉的〈次第灭〉的灭定。且要
入〈灭尽定〉,不一定要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也能达到入第九次第定〈灭
尽定〉。第四禅及以上的无色定也能〈入灭定〉,甚至连除了初禅以外,二禅以上也
能〈入灭定〉,只是此是所谓〈心灭的灭定〉或称〈次第灭〉的灭定,非〈大灭〉的
灭定或不叫真正〈灭尽定〉。』

甚至不要很深的禅定,只要具备二禅以上但要具备无漏智慧亦有机会入〈灭受想定〉
。只是配合慧解脱的无漏智慧程度,依其禅定的深浅,证得的灭尽定有三品。即下品
修者,於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灭尽定现前。中品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
前。上品修者,毕竟不退。四果阿罗汉及有学三果圣者,能入此上品灭尽定。有学三
果圣者,入此上品灭尽定叫做不还身证。无学圣者四果阿罗汉,入此上品灭尽定,叫
做俱分解脱。但无学圣者四果阿罗汉,能自由的入灭尽定。有学圣者〈或许只指三果
〉得九次第定〈灭受想定〉,并不能说灭尽一切〈指心灭、烦恼灭〉,因为他们不能
自由入诸禅定,只叫做慧解脱。若能入诸诸禅定,而得灭尽一切〈指心灭、烦恼灭〉
,是名身证〈灭受想定〉;若二者俱得〈慧解脱、能入诸禅定〉,这叫俱解脱。

而慧解脱阿罗汉或有学三果圣者,亦有可能入下品或中品灭尽定。就是能入此下品灭
尽定,但退了不容易即入身证灭尽定,或中品灭尽定,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
。

可见圣者〈三果以上〉入灭尽定不只在「非想非非想处」可入,「无所有处」也可入
灭尽定。入灭尽定也不一定只阿罗汉可入,有学〈三果〉亦可入。只要不再贪著「非
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而以「无所得」、「无所贪著」及「欲暂时住寂静住
」,首先以息想的作意,使诸心心所法止息、息灭,可依种种方便而入灭尽定。

唯识论也指出,灭尽定无论是无学〈四果阿罗汉〉、或有学圣〈也许只指三果有学圣
者〉,已经调伏或离「无所有定」的贪著,或仍然有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上贪著或没有
此贪著;由止息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恒行染污心心所灭,此便可入灭尽定。【注
:此「不恒行心心所」指的就是六识(分别意识),「恒行心心所」指的就是七识[末
那识],而[末那识]就是〈有我执的识)】。

一般於此非想非非想处或无所有处舍离入「灭定」,可称大灭的灭尽定或「解脱中灭
」。非於此非想非非想处或无所有处舍离入「灭定」,可称次第中灭的灭定。「次第
中灭」说的是「灭定」;有学〈三果或许也包括初果、二果、有学圣者〉的诸次第中
灭尚不能依〈慧解脱〉,指的是心心数法灭为「次第中灭的灭定」,不一定能入诸深
禅定。四果阿罗汉为解脱〈慧解脱〉指解脱中灭,名诸烦恼灭,为「无明触受灭」,
得诸禅定,则能得入诸深禅定。

灭亦说有二种,即色灭心灭,或色灭非心。如无色定中,或许色灭而非心灭。如入灭
定,或许色心俱灭。

依成实论「灭尽」要灭尽三种心,也就是假名心、法心、空心。灭假名心,要以多闻
佛说正法因缘智灭,或以内正思惟因缘智灭。灭法心,要以空性智在□等法中灭。灭
空心,要入灭尽定灭。连相续心皆灭则入无馀泥洹。可见要灭尽此三种心的前题,是
要缘佛说无为法入。

「灭尽」有二处,一,入无心定中灭,二,入无馀泥洹,断相续时灭。依缘起法,因
缘灭故此心则灭,无心定中,以缘灭故灭,因此入无心定中可灭心心数法,业烦恼集
止息。而入无馀泥洹,则也断相续心,是人具足无我,故业烦恼灭。无漏正见烧尽诸
相,令无有馀,如劫火烧地等无馀。

「解脱中灭」说的是无明「触受灭」。有学圣者〈三果〉得此〈灭定〉,并不能说灭
尽一切,因为他们不能自由入诸禅定,只叫做〈心灭的灭定〉。四果阿罗汉能入诸禅
定,而得灭尽,是名身证;二俱得〈慧解脱、能入诸禅定〉,名俱解脱。若要真正要
说行者得灭尽,则要一切事讫〈指心灭、烦恼灭〉。而灭尽要灭去的是一切有为缘心
的想受,而非无为缘心的慧受。如连无为缘心的慧受亦灭,就如六祖坛经说:一念绝
即死。

能入灭尽定者,无心与死有何差别?「死者是命、热、识三事都灭。入灭尽定者只心
灭,而命、热仍不离於身,又此入灭尽定人因命、热,所以心能重新生,死者就不是
这样。入泥洹〈无馀涅磐〉者,先前业受〈此指心〉,因命、热、识皆灭,「不期望
」更有生」,而入〈无馀涅磐〉。此入灭尽定人,命、热不灭,原先「期□」心而有
生,而暂入〈灭尽定〉。像灭尽定品中说,入灭尽定者,因位有六入处及身、命,故
还能再生起,所以心能重新生起。而入泥洹者,心便不重新生起。

而另一与〈灭尽定〉同称为「无心定」的四禅天的「无想定」,是「有学圣者」不入
的定,「无学圣者阿罗汉」也不入的定。因为此「无想定」只是以非常寂静为安住,
不能证得所未证得诸胜善法〈指证智慧〉,因为是停留在诳幻的处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
@Facebook
成实论是代表经量部的说法,此派是最後成立,从一切有部分出
Mon Jul 22 20:13:21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3
@Facebook
谢谢周兄认真的研究及分享。这议题或许可以将经、论中所载分开整理,毕竟这议题
实在太深了 :-)

以下是阿含经中所载,从狮子吼站的读经版录出,提供作比对参考:

[死亡与入灭尽定的差别] <中阿含、五十八、九、二一○>

<<<<<<<<<<<<<<<<<<<<<<<

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有何差别

法乐比丘尼答曰。死者寿命灭讫。温暖已去。诸根败坏。比丘入灭尽定者寿不灭讫。
暖亦不去。诸根不败坏。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是谓差别

>>>>>>>>>>>>>>>>>>>>>>>

[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的差别] <中阿含、五十八、九、二一○>

<<<<<<<<<<<<<<<<<<<<<<<

若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者。有何差别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若入灭尽定
及入无想定者。是谓差别

>>>>>>>>>>>>>>>>>>>>>>>

[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的差别] <中阿含、五十八、九、二一○>

<<<<<<<<<<<<<<<<<<<<<<<

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有何差别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作是念。我从灭尽定起。比丘从无想定起时
。作如是念。我为有想。我为无想。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是谓差别

>>>>>>>>>>>>>>>>>>>>>>>

[灭尽定的一些现象] <中阿含、五十八、四、二一○>

<<<<<<<<<<<<<<<<<<<<<<<

「有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云何为三?一者寿,二者暖,三者识,是
谓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

... ...

「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有何差别?」

法乐比丘尼答曰:「死者寿命灭讫,温暖已去,诸根败坏。比丘入灭尽定者寿不灭讫
,暖亦不去,诸根不败坏。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是谓差别。」

... ...

「若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者,有何差别?」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若入灭尽
定及入无想定者,是谓差别。」

... ...

「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有何差别?」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作是念:我从灭尽定起。比丘从无想定起
时,作如是念:我为有想?我为无想?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是谓差别。」

... ...

「比丘入灭尽定时,作如是念:我入灭尽定耶?」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入灭尽定时,不作是念:我入灭尽定。然本如是修习心,以
是故如是趣向。」

... ...

「比丘从灭尽定起,作如是念:我从灭尽定起耶?」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作是念:我从灭尽定起。然因此身及六处
缘命根,是故从定起。」

... ...

「比丘从灭尽定起已,心何所乐?何所趣?何所顺耶?」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已,心乐离、趣离、顺离。」

>>>>>>>>>>>>>>>>>>>>>>>

[入出灭尽定的一些现象] <中阿含、五十八、四、二一一>

<<<<<<<<<<<<<<<<<<<<<<<

复问曰:「贤者拘□罗!比丘入灭尽定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罗答曰:「比丘入灭尽定时,先灭身行,次灭口行,後灭意行。」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拘□罗!」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

复问曰:「贤者拘□罗!比丘从灭尽定起时,先生何法?为身行,口、意行耶?」

尊者大拘□罗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先生意行,次生口行,後生身行。」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拘□罗!」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

复问曰:「贤者拘□罗!比丘从灭尽定起时触几触?」

尊者大拘□罗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触三触。云何为三?一者不移动触,二者无
所有触,三者无相触。比丘从灭尽定起时触此三触。」

>>>>>>>>>>>>>>>>>>>>>>>

[灭尽定的各现象] <杂阿含、二一、五六八>

<<<<<<<<<<<<<<<<<<<<<<<

若死.若入灭尽正受。有差别不?

答:舍於寿暖。诸根悉坏。身命分离。是名为死;灭尽定者。身.口.意行灭。不舍
寿命。不离於暖。诸根不坏。身命相属。此则命终.入灭正受差别之相。

复问: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尊者。云何为出灭正受?

答言:长者。出灭正受者亦不念言。我今出正受。我当出正受。然先已作方便心。如
其先心而起。

复问:尊者。起灭正受者。何法先起。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长者。从灭正受起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後口行。

复问:尊者。入灭正受者。云何顺趣.流注.浚输?

答言:长者。入灭正受者。顺趣於离.流注於离.浚输於离。顺趣於出.流注於出.
浚输於出。顺趣涅盘.流注涅盘.浚输涅盘。

复问:尊者。住灭正受时。为触几触?

答言:长者。触不动.触无相.触无所有。

复问:尊者。入灭正受时。为作几法?

答言:长者。此应先问。何故今问。然当为汝说。比丘入灭正受者。作於二法。止以
观。

>>>>>>>>>>>>>>>>>>>>>>>>

注:搜寻「灭尽定」可见其馀阿含经的相关记载,此段特别有提到出灭尽定是随先前
设之方便心而出。
Tue Jul 23 23:40:1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4
@Facebook
谢谢邱师兄,提供如此丰富的经上有关灭尽定的资料。顺便问一下.狮子吼讨论网站
是否已正式关闭?

好!正式谈到主题。邱师兄您所提供的丰富经文资料,都在说明灭尽定与死亡、灭尽
定与无想定的差别及灭尽定如何出定。我也知道本讨论区或许仍然保持以经、律为讨
论。但是在经、律上,我才粗学浅没有找到相关的经、律以足以回答我在前篇所提及
的前题疑问——「灭尽定又称第九次第定或灭受想定,或经中有称阿罗汉能入灭尽定
而涅磐。那麽是否要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才能达到入「第」九次第定〈灭尽受〉?或是
只有俱解脱的阿罗汉才能入九次第定〈灭受想定〉?其他有学〈初果、二果、三果〉
甚至慧解脱阿罗汉是否也能入〈灭受想定〉?」,但在瑜伽、唯识、成实论….许多
论中似乎可找到前题疑问的答案及支持我的论点。

我也希望邱师兄或诸位大德,能在经、律中帮我找出明确的经文来回答问题及支持我
的论典或指导改正我可能论点的错误。

其实我要表达的论点很简单:

1. 不一定要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才能入灭尽定,在无所有处定也可以入灭尽定,
只要是依无为缘,离无所有处贪,不须经过非想非非想处定,也可以入灭尽定。

2. 圣者所修的九次第定〈灭定〉与外道所修的四禅八定有所不同。不同处在佛弟子
所修的九次第定〈灭定〉是依无为缘,也就是要以无漏法摄。而外道所修的四禅八定
是依有为缘,也就是不以无漏法摄。就以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内所说的修法,系缘止
、制心止、体真止。外道所修的四禅八定应该尚在使用系缘止、制心止的方法阶段,
而圣者修的九次第定〈灭定〉应该是体真止修法。也就是两者所缘不同,致使在同是
达到四禅八定的各各境界,所能开发的解脱智慧有、无会有所不同。以外道所修的四
禅八定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可能一点也不具无漏的解脱智慧,也可能具少智少
慧,也无法证第九次第定。圣者修的九次第定〈灭定〉则可不依外缘,直接可依无为
缘、体真止、缘空性智,观诸所有五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
我,以此所缘入四禅八定甚至能入第九次第定〈灭尽定〉。

3. 圣者所修的的定才叫九次第定〈灭定〉或〈灭定〉,而其要入〈灭定〉是有其先
决条件,首先是要以无漏法摄,所以要已证初果〈已断三结的圣者〉以上的有学或无
学圣者才能入。九次第定〈灭定〉包括了一,大灭,二,次第灭。因此有学人所得虽
也叫〈灭定〉,但非真实的灭,是属於〈次第灭〉的九次第定〈灭定〉,非「第」九
次第定〈灭尽定〉。阿罗汉入此灭定,能为一切事讫,才是〈大灭〉的〈灭定〉也才
叫得「第」九次第定〈灭尽定〉。

4. 证得的灭尽定有三品。即下品修者,於现法退,不能速疾还引灭尽定现前。中品
修者,虽现法退;然能速疾还引现前。上品修者,毕竟不退。四果阿罗汉及有学三果
圣者,能入此上品灭尽定。有学三果圣者,入此上品灭尽定叫做不还身证。无学圣者
四果阿罗汉,入此上品灭尽定,叫做俱分解脱。但无学圣者四果阿罗汉,能自由的入
灭尽定。有学圣者〈三果〉得九次第定〈灭受想定〉,并不能说灭尽一切〈指心灭、
烦恼灭〉,因为他们不能自由入诸禅定,只叫做慧解脱。有学圣者〈三果〉也有可能
入中品、下品的第九次第定〈灭尽定〉。有学圣者〈初果、二果〉则能,依无为缘、
体真止、缘空性智,观诸所有五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以此所缘入四禅八定,入次第中灭、心灭的九次第定〈灭定〉,或可依种种方便而入
第九次第定〈灭尽定〉。使不仅在初果已断三结外,进而使贪、噌薄,入二果,使贪
、噌断,入三果,断色爱、无色爱、无明、慢、掉,直趣阿罗汉果。

5. 〈灭定〉包括所谓〈心灭的灭定〉或称〈次第灭〉的九次第地定的〈灭定〉,及
称「第」九次第地定〈灭尽定〉的〈大灭〉的灭定。九次第地的定的〈次第灭〉不叫
真正「第」九次第地定〈灭尽定〉。』
Wed Jul 24 09:52:4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5
@Facebook
先回答一下,狮子吼网站讨论区还在,只是近期台大该大楼电源不稳,导致偶尔就会
网路断掉。不过目前www界面在搬新主机後无法发文,得用 telnet 界面才能发文,
还在找原因。
Wed Jul 24 09:57:11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6
@Facebook
邱兄所提的经文,刚好也证明某些法师的讲法,佛教没所谓的"无色界"
Wed Jul 24 22:45:4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7
@Facebook
http://www.ss.ncu.edu.tw/~calin/article2008/2e.pdf
Wed Jul 24 23:02:5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8
@Facebook
http://www.fodian.net/nanchuan/LiberatedbywisdominChineseCanon.pdf
Wed Jul 24 23:08:47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9
@Facebook
谢谢乔瑟夫师兄提供很好资料.或许你的意思,是指无色界缺圣慧眼,犹如昏□,故
佛教非以无色界为胜。您下「佛教没所谓的"无色界"」此语,容易引起误会以为佛教
持"无色界"的断灭见。
Thu Jul 25 09:49:40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0
@Facebook
同意周兄所说,佛教的记载有无色界,就像有三恶道般,乔兄所指应该是「佛教不以
无色界为胜、无色定不是必要的」 :-) 另外,关於慧解脱的论文,个人看过後觉得
说穿了还是见仁见智,温居士的分析最後还是根据其师长的见解来为文,光就经据难
以下定论。
Thu Jul 25 10:36:3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1
@Facebook
不是,那来的无色界?外道的说法才有无色界
Thu Jul 25 11:24:2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2
@Facebook
可能要请乔兄再详述一下意指为何,或是根据为何?我印象中您先前篇的二篇论文都
没有否认无色界的存在。至於《阿含经》讲到无色界及无色定的内容则非常多,兹每
经各举一例:

《杂阿含经》卷17:「尊者阿难告瞿师罗长者:「有三界。云何三?谓欲界、色界、
无色界。」(CBETA, T02, no. 99, p. 118, a11-12)

《中阿含经》卷47〈3 心品〉:「阿难!见三界知如真,欲界、色界、无色界。」
(CBETA, T01, no. 26, p. 723, b28-29)

《增壹阿含经》卷20〈28 声闻品〉:「若法在世者,便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
天在於世间。若法在世者,[3]便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
支佛果、佛乘便现於世。」(CBETA, T02, no. 125, p. 653, a7-11)

《长阿含经》卷9:「云何三知法?谓三[11]出要界:欲出要至色界,色界出要至无
色界;舍离一切诸有为法,彼名为尽。云」(CBETA, T01, no. 1, p. 53, b2-4)
Thu Jul 25 12:13:1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3
@Facebook
本来我不想把本议题岔开,但我还是提一下

乔瑟夫师兄:

在您所提供的《阿含经》的成佛之道 林崇安(1997)资料不是也承认有「无色界」
:引文如下:

。五苦指(一)三种不正寻思 9 及三界爱,如同灰河之水,(二)内外六处,如极
热两岸,(三)欲界诸苦如刺在下方,(四)色界缺慧眼,犹如盲冥,处在其中,(
五)无色界缺圣慧眼,犹如昏□,居在其上。

及您提供的汉译《阿含经》与阿□达磨论书?的「慧解脱」

□以《杂阿含.须深经》为?心□?

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生 温宗?

也谈到「无色界」如下:

在《杂阿含》?936 经?提到?种圣者,同时给予明确的定义,其?关於「慧解脱」、「
俱解脱」以及「身证」的定义如?:圣弟子於佛一向净信,於法、僧一向净信,於法
利智、出智、决定智,八解脱具足身作证,以智慧见有漏断,知如是圣弟子不趣地狱
、畜生、饿鬼,不堕恶趣,说阿罗汉俱解脱。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
,乃至决定智慧,不得八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然彼知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
,乃至慧解脱。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乃至决定智慧,八解脱自作
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从?,可以看出?述?种
圣者的定义是可对比的。我们看到「我们看到「俱解脱」与「慧解脱」的差别在於前
者是「?解脱具足身作证」而後者是「不得?解脱身作证」,其馀的描述皆相同:知道
?漏烦恼已断,不生恶道。而俱解脱与身证的差别则是前者「以智慧见,?漏断知」而
後者却是「不见?漏断」,但?者都得?解脱。

而其中的八解脱指的是,(一)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内心对色有执取,透过不净
观,离开对一切色的执取。

(二)内无色、观外色、解脱内心对於色的执取已经解脱,但仍要继续对外色观不净
,以达到对於色完全不执著而且保任的状态。

(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净解脱即观一切清净;身作证是见全身如透明水晶;
具足住是证量圆满;即透过一切清净而身心清净。

(四)空无边处解脱即空无边处具足住解脱;也就是灭除了有对的色想,修空无边处
的行相而得到成就,安住於空无边处天。

(五)识无边处解脱即识无边处具足解脱;也就是弃除空无边的心念,修识无边之相
而得到成就,安住於识无边处天。

(六)无所有处解脱即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也就是弃除识无边处的心念,修无所有
之相而得到成就,安住於无所有处天。

(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即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也就是弃除无所有的心念而
得到成就;安住於非想非非想处天。

(八)灭受想、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超越了非想非非想,也就是弃除受想,灭除一
切心之心所法,证入灭尽定,亦即灭受想定。

不也都有「无色界」?
Thu Jul 25 12:54:13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4
@Facebook
阿那含果称为不还,请问那含果有在无色界吗?
Thu Jul 25 13:15:5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5
@Facebook
不来亦不去
Thu Jul 25 13:17:3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6
@Facebook
可能还是要请乔瑟表明这麽说的依据来源为何,例如根据何经律或是哪位法师所述?
至於「阿那含果有在无色界吗」跟此讨论无关,像初果以上就不会入三恶道了,但这
不代表在世俗谛上三恶道不存在(之前我即提过)。至於「不来亦不去」和这讨论也
无关,行走六道都能不来亦不去,不因无色界与否而有差别 :-) 有人一辈子不会到
美国也没有须要到美国,不代表美国不存在呀。
Thu Jul 25 13:25:27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7
@Facebook
我找不到根据,我找好久,但阿含经有无色界的定义吗?
Thu Jul 25 13:44:3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8
@Facebook
这样子与四果没关系,那讨论灭尽定有义意吗?
Thu Jul 25 13:46:5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19
@Facebook
问题是:没人知道你为什麽突然提出无色界,对吗?
Thu Jul 25 19:06:4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0
@Facebook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61.htm   尔时,尊者阿难即说偈言:

「晓了於欲界,色界亦复然,舍一切有馀,得无馀寂灭。

於身和合界,永尽无馀证,三耶三佛说,无忧离垢句。.....请问?晓了於欲界,色界
亦复然,舍一切有馀=无色界吗?
Thu Jul 25 20:57:23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1
@Facebook
於身和合界,永尽无馀证....於身和合界是无色界吗?
Thu Jul 25 21:00:19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2
@Facebook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181.htm  这篇应该够了,,,,,,,尊者阿难白曰:

「世尊!如是,比丘智慧非愚痴。世尊!云何比丘知界?」

世尊答曰:

「阿难!若有比丘见十八界知如真: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
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
界,阿难!见此十八界知如真。复次,阿难!见六界知如真:地界、水界、火界、风
界、空界、识界,阿难!见此六界知如真。......
Thu Jul 25 21:15:08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3
@Facebook
回乔瑟夫,无色界是在修行过程中,尤其是定力高的修行人中,容易和涅盘混淆的过
程。实际上,佛陀在悟道前曾经跟著外道仙人习定,就是学到无色定,而这些仙人都
以为已证涅盘了。因此佛陀刚悟道时,最早想先分享四圣谛的不是五比丘,而是他先
前已证无色定的老师们,这些老师只要一点拨就可以证阿罗汉了,可惜这些老师都早
几天寿终了,後来才遇到五比丘,经佛指点後证阿罗汉。

无色定的境界会让绝大多数人分不清和涅盘有什麽不同,甚至佛陀当时的弟子也会遇
到这种情况,因此佛陀说的「我」见并不只有这个臭皮囊而已,有许多人以为「无我
」了,其实只是执著在「舍」上或是以无色为我:

《杂阿含经》卷43:「当无色,是则为爱。当有想,是则为爱;当无想,是则为爱;
当非想非非想,是则为爱。爱故为病,爱故为痈,爱故为刺。若善思观察爱生苦者,
当多住离爱心,正念正知。」(CBETA, T02, no. 99, p. 312, a18-22)

因此佛陀教导弟子:

《杂阿含经》卷10:「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
无明。」(CBETA, T02, no. 99, p. 70, c6-7)

《杂阿含经》卷31:「如四禅,如是四无色定,亦如是说。」(CBETA, T02, no. 99,
p. 220, b7)

再者,有问到「无色界与四果没关系,那讨论灭尽定有意义吗?」

初果以上圣者不入三恶道,佛陀为什麽要反覆再三提三恶道?因为那些是在修行过程
中容易遇到的状况甚至歧路,歧路不讲清楚,不知道多少人又误以为证得涅盘实非涅
盘。

在家的日常生活和四果没关系,那为什麽佛陀时常教导在家弟子要妥善理财营生行於
正道?因为在家弟子如果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解脱恐怕又更难了些。

佛陀在阿含经中就讲过的义理,远远多於现在许多人以为读过的经典,甚至一语带过
宇宙是「一时而生」这样的现象(而不是由上帝创世七日而生),这些都是真知灼见
,在各层面也有其作用及意义。
Thu Jul 25 21:18:11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4
@Facebook
不太确定乔兄引用「比丘知界」这一段是有何用意?该经再下一段经文就讲到无色界
了。《中阿含经》卷47〈3 心品〉:「复次,阿难,见三界知如真,欲界、色界、无
色界。」(CBETA, T01, no. 26, p. 723, b28-29)
Thu Jul 25 21:22:3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5
@Facebook
「舍一切有馀」白话说就是舍下剩下的一切,欲界以外、色界以外,剩下的是什麽?
无色界。?大刚兄我怀疑这句话?但我也不能证明你说的是对或错!  ^^
Thu Jul 25 21:26:1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最近狮子吼比较少人讨论
#26
@Facebook
阿含经提到无色界的地方很多,或许乔兄没注意到,提醒一下,不只是「无色」这个
词,包含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以及这些词的异译)有很多相关
的记载和探讨,不过对於没到无色定的人,通常有看也没有懂就是了 :-) 但对於刚
好在那状态的人,这些经文就是入畜道还是证阿罗汉的关键差别了。
Thu Jul 25 21:28:14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