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腹式呼吸」... 想请教「腹式呼吸」是否是经典中建议的方法? 杂阿含经只提到观出入息, 似乎并没 有提到「腹式呼吸」. 之前"不小心"学了「腹式呼吸」, 并养成习惯. 说"不小心"是因为: 1. 「腹式呼吸」有正式, 逆式 - 我两种都练过了, 可能造成混乱. 2. 观出入息时 (在平时或打坐时), 似乎因为「腹式呼吸」以及意念较重, 肚子肌肉 紧张感很明显, 会感到不太舒服. 若「腹式呼吸」不见得是好的作法, 不晓得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回到正常呼吸?
圣严法师有教一招,可参考,就是在床上平躺时,可观察小腹有没有用力?是没有的 ,记住这没有用力的、放松的小腹状态。而在打坐练放松时,可先留意「眼睛放松、 肩膀放松、小腹放松」。这样小腹就比较不会紧张了,不过还是须要练习。
至於「腹式呼吸」先让别的大德来回一下,大家多切磋交流,毕竟我以前从不同的法 师也听过不同的看法,但经中倒没写那麽细(我没见过任何经文相关的)。重点是腰 挺直但小腹要放松(眼睛、肩膀也是容易紧张的地方),其它的尽量顺其自然。
忘了先跟阿哲握手一下,我小时候也练过一堆万七八糟的,常须要砍掉重练 :D
因为兴趣(骑单车)的关系所以我呼吸也都是复式 座上修习时末学认为是无影响的 因 为主要是观察出入息还有座上修息一定先定力集中到某一程度後 开始全身放松(大略 20分钟) 入息肚子胀起 可以感受到上肺吸收气体的觉受 (就是有点清凉的感觉) 出 息时则肺部左右两边可觉受热气呼出 末学入定到达某种程度之後 其实肚子呼吸细微 只会感受到下肺部有热觉受 再来就转进受念住 那时身体倒是不会太过紧绷 所以小 弟建议师兄座上修时先别观察 而提定力到某种程度 并且先让身体放松後才开始观察 出入息 从鼻孔觉知再慢慢往下 观察这样 希望对师兄有所帮助 合十 吉祥
腹部呼吸是要加入更多的意念没错,好处是可以顺便让五脏六腑运动一下,也可立即 暂时性的培养专注力,当觉的因太刻意而不舒服时,可将注意力慢慢移转到鼻孔呼吸 出入的觉知,不要注意呼吸,而是觉知空气在鼻孔中的摩擦,这样比较不会放空,失 去明觉的所缘。
从武术的角度来看,腹式呼吸在我所学的系统中似乎是不存在的,民国时期一些武术 前辈写的武术书籍似乎也都不会去刻意强调该用什麽方式呼吸,虽然有些运动搭配呼 吸韵律会有帮助,但在我所学中,不会在任何动作上特意要求该怎麽呼吸,反倒是自 然。因为每个人都会呼吸,也都知道怎麽呼吸,所以我的老师的老师都不强调这类的 事,上面提到腹式呼吸要加入意念,武术上倒是有讲到一件事:意守丹田,但实际丹 田在人体上的位置,似乎是核心肌群?所以我的老师的老师他提出一个讲法,人在蹲 桩时如果意念放在脑袋,容易想东想西,於是丹田的位置就好比黑洞,意念放在丹田 这个位置,因为该位置不会思考,就不会想来想去,因我没有坐禅的经验,如果把这 个讲法稍微对应安般的话,是否会有点意思?例如注意出入息~这类的呼吸法是否需 要?我是带点疑问,如果有人打坐需要用到这类呼吸法,那麽此时的意念是放在呼吸 法上?还是注意出入息?这两者是否有相冲突?
就像阿含经上没写说要用何种呼吸法意思一样 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 这只是习惯 座 上修重点在於内观五蕴 呼吸法 出入息 都是座上修所缘的对象 只是定力专注不同 所以各自观察不同(起先也只观察人中後鼻头与空气的接触缘生缘灭的状况再来慢慢 试著把定力往下观察) 若能提起正念 正知如实观察无自性 所缘生起所缘生灭 所以 说是不会有所冲突的
大愿法师曾回答过相似的问题,提供给大家参考。 (以下不用"腹式呼吸"该名词,以免有即有印象) 1、「松柔明觉」时的呼吸,气吸进来时,肚子自然的胀,像小孩子睡觉时那般。 2、法师也常鼓励大家要「呼吸」,增加□吸的深度、长度、松柔度,使其成习惯。 因为他看过许多开刀住院的法友,开完刀後呼吸器还不能拔掉,就是因为呼吸太浅。 3、老人家或散乱心较强者,一开始可以教他,把手放在肚子上,去感觉呼吸时肚子 的膨胀、收缩。等到能自然的察觉到呼吸时,再回到安般。 4、要延申阅读者,可以参考慈莲寺的学佛释疑383集:「例如我向各位报告,我当初 刻意的呼吸,无论是吸进来把它挡住,慢慢放掉,然後又吸一下…」 http://www.tzulien.org.tw/?p=859
嗯,我听到的是,一般在佛教不特别强调要不要腹式呼吸,不过比较多的法师认为在 进入状况後,呼吸自然会较深长、有类似腹式呼吸的现象,但不是作意而得的。有的 则建议若呼吸实在习惯於太短浅,则一开始可以试著挺直腰□、用点腹式呼吸,调整 一下气息,但之後还是把心念放在方法上,而不是小腹上,小腹还是放松为要。个人 的经验是,是否会有腹式呼吸的类似现象,跟腰的挺直程度很有关系,有点鸵背的话 几乎不可能腹式呼吸,挺直的话比较自然有类似现象,但也不是制式的。结论:个人 的经验是,在刚入座时以眼睛放松、肩膀放松、小腹放松为指导原则,放松後就专注 在方法上了,腹不腹不重要。仅供参考。
"一般在佛教不特别强调要不要腹式呼吸,不过比较多的法师认为在进入状况後,呼 吸自然会较深长",我觉得大刚兄这句话很好,重点在「不特别强调」,其实意念就 是一种转移的方式(一特别强调,就很容易的落入「我该怎麽样」的问题,於是本来 只是简单的作法,却因为强调而导致忽略了目的,转移了目标),我想安般中把注意 力放在出入息,是否也是世尊要我们在安般时为了稳定我们脑部,所给的一个法子? 再举个例子好了,以前蹲桩步也有说要让呼吸变长,可是在身体肌肉疲累之下还要稳 定呼吸、呼吸变常对我简直是不可能(现在也没办法啊~)),尔後发现一个重点: 生活正常,当生活不正常时,其实去运动不会有好处,还可能呼吸短促。
感恩法友的说明. 再观察了一下, 的确和姿势, 放松程度, 甚至衣物有关. (最近刚 买新裤子, 可能稍微合身些, 因此发觉若穿该裤子, 在某些姿势下, 腹部相关肌肉在 呼吸时会受到物理上的一些限制, 而造成肌肉紧张感).
所谓的腹式呼吸,生理上泛指利用腹腔肌肉群连动牵引横膈膜下移,充份扩充胸腔空 间,引导大量空气进入肺部进行呼吸。其实这种呼吸方法是人类的天性,在运动量大 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发动以让肺部呼吸功能最大化。但当人类生活活动量随著文明发 展而逐渐减少,身体运动量大减,这种天生的功能也就随之弱化,有时候反而需要稍 微练习才能掌握。 另外,在一些武术中会强调呼吸法,因素之一是藉由进一步锻练整个胸腹肌肉的连动 功能,强化换气的效率,让身体更有耐力与体力去应付动作上的需要,可以说是基本 功的一环。前面有提到意守丹田的部份,就是一个换气动作达到基本要求深度的指标 。丹田位置会有灌气、发热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横膈膜反覆下压整个腹腔内脏群,压 力直达骨盆腔所致。 这样的呼吸法,一方面可以让肺脏处於完全运作状态,让身体供氧充足,一方面平衡 调整到整个胸腹肌肉群,规律地按摩、温和刺激整个腹腔内脏群,对正常人来说是维 持身体运作比较理想的呼吸方式,也是自然的运作方式。如果在掌握这样的呼吸方法 时感到紧张无法放松,那就一定是那里出问题了,通常是身体某一块肌肉特别紧张或 姿势扭曲导致。 从静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呼吸过程中,由於胸腹肌肉与脏器在呼吸连动中,可以得 到充份的温和刺激,连带引导身体与意志的放松 (或许是透过安定内脏群的自主神经 系统)。而增加每次呼吸的肺脏换气效率,则大幅降低换气频率,对於稳定心跳与相 关的身体紧张也有极大的正面帮助。一般所谓以深呼吸来帮助调节情绪的技巧,其实 就是出自於这个概念。 因此,适当而自然的腹式呼吸法,对於身体与心理的放松有相当大的帮助,可以掌握 这个方式,至少对一般生活会蛮有正面帮助的。
刚才发现, 食物可能也会影响腹部肌肉的放松. 晚上喝了一瓶黑麦汁, 打坐时, 发觉 腹部肌肉紧张, 把肚子内的空气设法排出後 (按压腹部 + 打嗝), 便较能够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