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
@Facebook
请教各位师兄姐、同学,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哪些经典?哪些法
门是适合我这种不懂又不会的人?谢谢!
Mon Jun 09 09:16:4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2
@Facebook
确实般若波罗蜜是佛法的核心,多读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对佛法的知见会有很大
的帮助.
Mon Jun 09 20:05:0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3
@Facebook
我的建议是从阿含经入手
Wed Jun 11 09:47:1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4
@Facebook
眼观、耳闻、鼻嗅、舌尝、身受、意识。观察这几样东西是否可得。
Mon Jun 16 07:12:54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5
@Facebook
就基础来说,可参考读经班的讨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289230134584163/

法义上来说,一般认为般若经是进阶的经典,所谓「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
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因此除非过去多生已修习者,否则初学者还是须要
打好基础一步步理解,如同 Ming-Hong Bai 所说。

实修上来说,真正印证般若经或许起码要有空三昧的程度(这是个人观点),才不是
口头禅,如同 古月言 所建议的要求止观下手。
Mon Jun 16 08:04:3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6
@Facebook
的确般若经非常难高深,

从阿含经入佛法禅修比较稳妥,进阶再学般若中观。

但也可以先看看金刚经讲甚麽,

我想一个般若行人发的心愿是非比寻常的。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1.广大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
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2.最胜心

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

3.不对待心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4.不颠倒心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常常读经典的话,心量会宽广不少呢!

相应的话,我推荐你继续看大智度论,

这部论解释大品般若经的。

有法师带读更好
Mon Jun 16 11:03:29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7
@Facebook
哇~修止观耶!!同意六楼的看法~看到别人修止观末学都相当随喜! :D 建议可以从四
念处(四念住)开始学习唷, http://fayun.org/index.php?p=dhyana 这里有很多相关
资讯,希望对您有帮助 :) 加油!
Mon Jun 16 17:02:11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8
@Facebook
好好依照释迦佛说的经律论修习,就会有正知见啦~ :)
Mon Jun 16 19:12:43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9
@Facebook
哈哈...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ㄇㄟ
Sat Jun 21 14:40:4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0
@Facebook
这则误报值得警惕,把杂念当真,就不妙了。
Sun Jun 22 15:09:5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1
@Facebook
其实,般若这个词比较一般的翻译应该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中的慧学。因为般若系的
经典广传之後,其含义好像反而有点局限了。虽然我也认为空慧的确是慧学的核心,
但是以整个慧学的角度来看"般若",可能对於般若的修习有不错的引导。

慧学以戒跟定为基础,是佛法修习的核心。而且戒跟定如果没有一分的慧就无法圆满
。所以慧学可说是既核心又遍布在所有的修习法之中。因此,不管任何的修习法,只
要符合您当下所需,也符合经典教导的原则,基本上都跟慧学的修习有关。从五根、
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分,都有慧学的成分。甚至,任何的善法,都有合乎佛法的做
法,与不合佛法的做法,这都离不开慧学。
Tue Jun 24 21:08:2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2
@Facebook
精确的讲,般若经典中的般若特别指「般若波罗蜜」,这波罗密是菩萨为了圆满六度
万行中不可或缺的。小品般若里讲:「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布施等因般若波罗蜜
而趣入佛果,所以名为波罗蜜(到究竟彼岸的福慧资粮)。

虽然要成就四沙门果与辟支佛果,同样的需要般若波罗密,但是解脱道行者是没有意
愿以无数阿僧□劫广聚福慧资粮成就佛的功德的。大乘经典中描述佛果庄严不可思议
;菩萨愿力与悲心的广大,也真是不可思议!
Wed Jun 25 06:08:44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3
@Facebook
若已有利众之心行。应该累世有善修根基。此根基读何经典亦无碍。般若智慧,可学
习赞叹菩萨渡众之愿之行。心诚相应。能知般若实相。
Sat Jul 05 23:53:3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4
@Facebook
个人认为:大乘中观般若的定义接近「人我等万法皆空,因缘法与原生法"即"空」,
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对般若(智慧)的定义接近「法有(实在)我无(空无):将五蕴六
入视为类似机械式的刹那聚积组合式生灭」,而原始佛教的智慧则回归「十二因缘法
、四圣谛三转十二行,根境识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五阴六入如实正观无间等(如理作
意)才能真正观察到缘生法"则"於我.我所空」。
Sun Jul 06 23:39:44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5
@Facebook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弟子接触佛法刚开始都如同瞎子摸象,无论从哪里
入手,都不能有得少为足的心态.然而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乃至於般若空
性都是必修的功课. 且相互之间有不可断绝的关系.  没有性空的智慧无法体会罚法
的真谛.
Tue Jul 08 05:51:51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如果想对「般若」这个主题入手并探讨
#16
@Facebook
见苦!
Tue Jul 08 20:57:2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