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告比丘
#1
@Facebook
「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
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
名为阴。」

如果问题是:色阴(蕴)就只有物质只是色法吗?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
@Facebook
色指的是 质碍,与界有相关!
Wed Jul 23 15:00:2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3
@Facebook
那麽阴(蕴)也是 质碍?
Wed Jul 23 21:01:31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4
@Facebook
色的进一步说明及举例, 可参考杂阿含 322 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html#三二二

表格整理如下:

http://bit.ly/1rsY15j
Wed Jul 23 22:18:34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5
@Facebook
阴(蕴)是色还是非色?
Wed Jul 23 23:39:53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6
@Facebook
若只讲阴 (而没有明指是色阴或受阴...), 在此是指五阴, 包含了色阴.

杂阿含 55 经

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
、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杂阿含 58 经

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为
阴。
Wed Jul 23 23:56:3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7
@Facebook
陈兄这样说....色阴(蕴)就只有物质只是色法吗?会不会影响受、想、行、识(非色)?
Thu Jul 24 00:20:1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8
@Facebook
「阴」是「积聚」的意思。积聚的可以是物质现象,也可以是心理现象。

佛经中的「色」是指物质及物理现象,物质及物理现象当然也会影响心理,例如如果
一早出门时,见到门口有一大佗米田共(色),自然会吃了一斤... ... 不,不,是
吃了一惊(受想行识)啦 :D
Fri Jul 25 20:45:1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9
@Facebook
正经地说,「色会影响受、想、行、识」,在佛经中的用语例如「缘眼、色,生眼识
,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由於有前者,所以缘生後者。
Fri Jul 25 20:55:39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0
@Facebook
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为什麽又"总说"?
Fri Jul 25 22:49:5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1
@Facebook
身心交感 !
Sun Jul 27 03:03:2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2
@Facebook
To 乔瑟夫:「彼一切总说阴」原文应为「彼一切总说色阴」,这是第58经掉了一字,
可参考第55经的同句:

《杂阿含经》卷二第55经:「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
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CBETA,
T02, no. 99, p. 13, b15-17)

第58经的翻译似乎有点仓促或传抄中有所阙漏,例如该经的「世尊为说五阴即受」也
是句义不太清楚。

如果要改校勘,可加上「色」字後标为:大正藏无「色」字,今参考(五五)经补上
。

不过我们非必要不改动经文,因此仅列於「进阶辨正」供眼力超强到发现到这一点的
朋友参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html#五八
Sun Jul 27 12:34:2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3
@Facebook
身心交感 !是不是"阴、阴相关也"?
Sun Jul 27 13:51:33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4
@Facebook
阴的意思是障碍,障本性真如。可以看到佛菩萨说法都两边尽,譬如色既是空
Wed Jul 30 08:29:49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5
@Facebook
色蕴(改成这样说?)--由於物质(现象)所隐(引)发(生)的心理现象,会不会好一点?
Wed Jul 30 14:18:5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6
@Facebook
身(色蕴)与心(无色蕴)都一直在互相影响。
Wed Jul 30 15:07:5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7
@Facebook
Q:主张色蕴是由於物质(现象)所隐(引)发(生)的心理现象,会不会好一点?

因为我们所所知的色相只是识相。所以我们没有见到真实色蕴。真实色法的自性(假
设离开识後有色法),也只是在识相上比量推知的。离开识相的真实五蕴(比量推得的
假设),但有言说而已。问已不知,增其疑惑。

主张说先有色法,由色再生心法(识上的色法相)。这主张也是从识上相推得的,同样
但有言说,所计不应理。所以佛不要我们探究色是心生,心是色生,还是共生的,而
是要我们观察ㄧㄧ蕴的自相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
杀;无常、苦、空、非我。直接当下体证,并得到修行佛法的利益。你这麽探究,落
於无记的问题了。

另外,我以为用科学名词代称佛法名相会有很多格义的问题,探究那些问题是科学哲
学家的兴趣,对学习佛法是妨碍的。既然每个部派都有各自止观教学的善巧,照著老
师教的修就好了,只要他们宗趣不违背三法印,教导法随法行。
Wed Jul 30 21:02:3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8
@Facebook
物质应该大於色法  要到受阴尽才不受物质控制,可是并没有能力改变物质世界。
Sat Aug 16 12:11:3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19
@Facebook
色法是包括物质的,若套用 Apex Hu 的话,则是「色法应该大於物质」,因为「色
蕴」是「物质及物理世界的现象」,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各种物理现象(例如波动等等
)都是色蕴当中,像波动就不是一般人以为的「物质」。

改变物质不须要受阴尽,外道的神足通就有办法了,甚至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就有办法
了(只是不是用意念控制 :D)
Sat Aug 16 12:24:3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0
@Facebook
那麽色蕴怎麽说呢?
Sat Aug 16 19:15:19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1
@Facebook
重音在「蕴」上面。
Sat Aug 16 19:46:4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2
@Facebook
色蕴在经中的定义,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
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而色的定义是四大种及
四大种所造诸色。

(我的看法)

就是我们由蕴的十一支相(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
、若丑,若远、若近)观察色,彼一切(所观一切)总说为蕴。

所以十一支相(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
远、若近),是教导我们修毗婆舍那的,不是跟我们讲色法有哪些特性。
Sat Aug 16 19:57:4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3
@Facebook
《频婆娑罗王经》卷1:「佛言:「大王!如是如是!善思念之,此色蕴法,所有过
去未来现在,内外中间若大若小,若高若下若近若远,彼一切法,本来无有无相无我
。大王!以彼正智当如实见。」」(CBETA, T01, no. 41, p. 826, b25-29)

《频婆娑罗王经》卷1:「所有五蕴由有法想,由彼法想乃生五蕴。」(CBETA, T01,
no. 41, p. 826, b7-8)

还是有牵涉到「心想」的缘起。有所积聚,「蕴」字本身就有「聚积」意。
Sat Aug 16 20:26:06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4
@Facebook
那麽,多少也会警觉到「无常」吧!

岂不见逝者如斯夫,过去已灭,现在不住。
Sat Aug 16 21:34:05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5
@Facebook
还是在退休时,才在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享受一番。
Sat Aug 16 21:36:3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佛告比丘
#26
@Facebook
印顺导师《佛法概论》即人成佛 p14 开示:

释尊从「佛出人间」、「人身难得」的见地

(论述) 理智的正觉 、解脱的自由 在人间不在天上

「人间於天则是善处」《增阿含经》(等见品)

应重视人间 为正觉的解脱 而励行理智的德行
Sun Aug 17 00:19:1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