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
@Facebook
杂阿含经第558经的异比丘,为何过了六年才敢问阿难无相心三昧的事?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0.html

第558经中提到:

<<<<<<<<<<<<<<<<<<<<<<<<<<<<<<<<<<<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
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
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
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馀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馀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
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问彼比丘言:「比丘,汝得此三昧?」

彼比丘默然住,尊者阿难语彼比丘言:「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
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智果、智功德。」

>>>>>>>>>>>>>>>>>>>>>>>>>>>>>>>>>>>

有同学提出是不是因为自证的不得乱说? 的确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说,但可向比丘说,
而且阿难是上座,应该没有这顾忌。

那到底为什麽他不敢问阿难,难道太害羞吗?「我未曾有.实问异答」何解?

谢谢!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杂阿含经》「阿那律相应」的内容为卷19第535~536经及本卷第537~545经,是跟阿那律尊者相关的经文。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2
@Facebook
我猜想这位异比丘平日可能很少参加僧团的集会,可能常常是独自修行的,也就是听
完世尊讲完一法,就努力修持一法,於是他证得无相心三□,但他不敢妄加猜测自己
证得无相心三□,於是想去随著阿难尊者,看看是否有人也有证得此三□(想间接确
认),可能因为平时太少参加僧团的活动,既没看见有人问,而阿难对这位比丘也没
特别注意到,这位比丘可能是人群中很不起眼的人,可是却是常持世尊说法努力修行
的比丘,所以他很会忍耐的度过六年(可是六年内还是一个超低调的人),终於最後
发问候验证他自己确定证得无相心三□。

----

简单说就是这个人属於实修可是太少参与大众活动,平日独自修行,因为他是异比丘
,所以大众对他不熟,阿难也对他不大熟,所以他可能不大敢去问阿难,想说先在大
众中也许有人也会说这个法义吧,只是一等就六年....

-----

这种人真的有,就是那种默默吃三碗公的人,平常很不起眼,可是突然在某个场合突
然他就显现很会吃三碗公的能力,只是吃完後可能他又跑掉了。

----以上是我的猜想~~
Wed Sep 17 23:51:4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3
@Facebook
读起来,觉得三昧,解脱,证果,是不同层次的领域。
Thu Sep 18 08:02:3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4
@Facebook
a~...虽然是2500年前的事  不过 他怎麽没问问看舍利弗?
Thu Sep 18 08:58:3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5
@Facebook
从无相心三昧入解脱门,在当时似乎不是主流的修行次第,所以等了六年都没有人问
起!?
Thu Sep 18 10:51:34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6
@Facebook
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跟一般四禅八定的定义方式不太一样。四禅八定,是不管修
习哪种方法,只要条件吻合就是。所以对於定的状态,定义比较精准,而且是共外道
的。而三三昧是以修行的方法来定义,所以会有修习深浅的不同,而且不是一种纯粹
的定。圆满的三三昧,没有慧应该是修不起来的。而我猜想也是因为三三昧有不同的
成就状态,所以该比丘才会问说,"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的这种无相心
三昧是属於何种果位。

不过此经文不只一个难解之处。智果、智功德,指的是不是究竟智(现法涅盘)? 依照
前後文读起来,感觉似乎是。但是,如果是的话,那麽解脱者不是都自证自知的吗?
有已经究竟解脱,但是自己不知道的例子吗?

还是说有另一个状况是,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但是尚未到达"不涌、不没,解脱已
住,住已解脱"的状态。如果是这样,那麽他回答"我未曾有"应该就算合理了。可解
释为该比丘无相心三昧已经很有程度但尚未到达"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
"的状态,但是他想先知道这个状态的果位。这样实问异答,就可解释为,肯定的问
题,否定的答案。(一般"异问异答",指的是问东答西。)

不过,问题又来了。过了六年之後,该比丘自己问阿难无相心三昧的果位,而当阿难
尊者反问他是否得此三昧时,那位比丘默然。按照经典的上的例子,一般来说他们默
然的状态通常都是肯定的回答。如此的话,还是回到先前提出的问题,有解脱者不知
道自己解脱的吗? 要不然就是这里的智果、智功德指的不是究竟解脱。
Thu Sep 18 23:46:43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7
@Facebook
在读经班社团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 找不到这篇文章,才
发现之前发错到本社团了,不好意思 :p

刚才打坐完後,突然领会此经中异比丘和阿难尊者之间的微妙互动了:

=======================

阿难是「多闻第一」,但由於作佛的侍者忙上忙下,没有时间修定,因此大家也都知
道阿难禅定功夫不深,在佛涅盘前是初果但没证阿罗汉。

这位异比丘自己证得无相心三昧,想要就近找「多闻第一」又人缘好的阿难求证,问
无相心三昧继续修、修到稳固的终点为何。但因为他也知道阿难的定力不高,应该是
还没亲证无相心三昧,因此怕尴尬。

尴尬什麽?如果他问阿难无相心三昧的问题,结果阿难回答他:「你得到无相心三昧
了吗?我阿难还没有得到无相心三昧耶。」而答非所问。(『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
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

这样怕漏阿难的气,而阿难人这麽好,异比丘不忍心漏他的气,所以就待在阿难旁边
,等别人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他自然就知道答案为何了。只是没想到一等就是六年,
没人跟阿难讨论这个问题,最後他自己还是向阿难问了。

阿难这时果然反问他「你得到无相心三昧了吗?」异比丘不愿给阿难漏气,所以默然
而住,客气到说不出口,但也是默认得到无相心三昧。还好阿难不是省油的灯,的确
是「多闻第一」,没有答非所问,而是背诵出佛陀的确开示过无相心三昧稳固後终点
是「智果、智功德」(得究竟智)。

========================

所以这串问答是谦虚客气的异比丘和阿难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到异比丘虚怀若谷、无
我为人,处处为他人著想的气度,以及阿难多闻第一不是浪得虚名的。

再者,异比丘既然已得了无相心三昧,修行在正确的道路上,或许只是形式上还是要
向长老比丘确认一下终点在哪,但因为一步一脚印、自然可水到渠成,所以也不著急
著确认,六年後阿难才向他确认无相心三昧的终点是究竟智。

这样整段经文及情境就合理了。提供作参考 :-)
Fri Sep 19 02:25:4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8
@Facebook
To Cheng Soon Lee: 古印度人是比较少动不动以实修实证来难问质疑对方,不过也
不是没有,像经典结集时大迦叶尊者一开始就挡住不让阿难参与,逼他先证得阿罗汉
才能进去,就是个例子。只能说看每个人的个性,会有不同的处世方法。

这位早证得无相三昧的异比丘至今默默无闻(所以才叫「异比丘」,白话是「某比丘
」),等了六年才问问题,可见这位异比丘处世特别低调。当然,如果有更合理的解
释,那更好,只是我目前还没见到较合理的解释为何有「我未曾有。实问异答」以及
「彼比丘默然住」这几句,还请大家不吝多分享、讨论啊! :)
Fri Sep 19 10:22:38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9
@Facebook
To Cheng Soon Lee 先前提到的可能解读「若答:『我已经有』,则又违背“无相心
三昧”的“不取一切相”」,个人觉得两者不相违,参见杂阿含第80经,三三昧都是
有实作的方法、明确的目标、和验证的条件,可以讨论的。证无相心三昧解脱於「想
」,但出定後本来就会有五阴,不会说证无相心三昧的人都没办法想而无法回答了
:) 阿难也不是拿玄虚的问题质疑别人的人(个人没见过经中阿难这麽做,不像文殊
菩萨爱出机智问答 :) ),因此这个解读方式个人觉得较不成理。

不过还是要谢谢 Cheng Soon Lee 提出的想法,对於这种超难搞的字句,有不同的面
向的看法,总是能激□一些火花 :)
Fri Sep 19 10:34:0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0
@Facebook
To Cheng Soon Lee: 谢谢回覆。就我所知,在法义问答偶尔也是有提到证量,可
CBETA 查询《杂阿含经》关键字「非其境界」,不过佛弟子之间较少这样质疑,通常
是电外道用的 :D 《楞严经》里的七处徵心、八还辨见,阿难也被电过,不过不是阿
含经的内容,暂时先不讨论到那边  :)
Fri Sep 19 10:39:11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1
@Facebook
To Cheng Soon Lee,的确,这也是为何我後来发现「我未曾有」原来可能不是异比
丘说的,而是(异比丘设想的)阿难的回答的一部份:

阿难回答他:「你得到无相心三昧了吗?我还没有耶。」

当然,後来阿难没这麽逊,这毕竟只是异比丘自己先前的设想。

古文断字标点有时真蛮难搞的呀 :D

关於「非其境界」,同意您的看法,只是做个提到实证的很片面的例子,这例子是不
太完美。另一方面,毕竟出定後就不是在定中的状况,如《杂阿含经》卷九第254经
说阿罗汉「眼常识色,乃至意常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
善解脱,观察生灭」(CBETA, T02, no. 99, p. 63, a24-27)  所以是否有证无相心
三昧跟出定後有没有想阴,应该是不相干扰的问题。
Fri Sep 19 10:58:2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2
@Facebook
谢谢 Cheng Soon Lee 帮忙查找资料。的确这边连标点符号也不好标,印老也改了大
正藏的标点符号。不过印老改了标点但没解释意思,不知从印老的观点,为何「实问
异答」?

有同学提出是不是因为自证的不得乱说? 的确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说,但可向比丘说,
而且阿难是上座,应该没有这顾忌。

那麽为何要「实问异答」?总之这蛮难搞的呀,大家快证无相心三昧试试 :P
Wed Oct 01 22:25:52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3
@Facebook
To Bowen Ke: Bowen 的分析蛮有道理的。「空三昧」的修法,以我粗浅的看法,就
有小空、空无边处、还有结合四圣谛以解脱的各种不同程度。或许如 Bowen 所说的
,因为「空三昧」是以修行的方法来定义,而不是如同四禅是以状态来定义,因此後
世的论师才无法给空三昧一个精确的状态定义。

另外跟 Bowen 报告的是,根据前几经的南传对应经典,这里的「智果、智功德」是
讲究竟智。

而如 Bowen 所说,这「实问异答」、「有解脱者不知道自己解脱的吗」还是难解的
议题。或许他其实是自知自证了,但形式上还是要向长老比丘印证一下,但因为自证
了所以也不急著印证,因此才能等六年而不著急? :P

关於「实问异答」这一段如何解,目前看来主要有 Bowen, Cheng Soon Lee, 及我的
想法,三种解法,供大家自行参考了 :-)
Wed Oct 01 22:58:14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4
@Facebook
再接续 Bowen Ke 所说,若仅限制在《阿含经》中提到的三昧,则「无量心三昧」(
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定)、「火光三昧」(以神通起三昧真火烧东西)这些也和四
禅以状态来定义不同,而是以修法或是实用性来定义。至於其他经中提到的各种三昧
就更多了。

以「无量心三昧」为例,《中阿含经》中有区分「大心」以及「无量心」的不同,参
见 http://goo.gl/TSN5Ma

经中本身好像没有记载无量心三昧的最高只到梵天的程度,但後世的论师依其特性分
析,而判断无量心三昧的定境最高只到梵天。另一方面,经中记载道无量心三昧能够
达成心解脱、慧解脱,成就阿罗汉,因此虽然这定若单就定力来分析是到梵天,但加
上智慧的作用则可成阿罗汉。

「空三昧」这些或许也如此,除了层次不同的差别外,也有论师认为是四空定的层次
之类的,但佛经中则再三强调这些三昧只要结合上四圣谛的谛观,都可以证得究竟智
。

因此实在不能因为「无量心三昧」不结合佛法的话是梵天层次、「空三昧」不结合佛
法的话是四空天层次,而轻视这些三昧,所谓依定发慧,连定都没有的话,慧就是空
中楼阁了。
Fri Oct 03 12:14:07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5
@Facebook
这串讨论感谢大家的回覆,主要的论点在略作整理後,整理在: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7%
82%BA%E4%BD%95%E7%95%B0%E6%AF%94%E4%B8%98%E9%81%8E%E4%BA%86%E5%85%AD%E5%B9
%B4%E6%89%8D%E5%95%8F%E9%98%BF%E9%9B%A3%E7%84%A1%E7%9B%B8%E5%BF%83%E4%B8%8
9%E6%98%A7%E7%9A%84%E4%BA%8B

有须更正的地方还请随时告知。谢谢!
Fri Oct 03 12:18:13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6
@Facebook
今天找到其他经律当中对此事的描述:

找到其他经论中对此事的描述:

《达摩多罗禅经》卷1: 「修行所受获,信戒闻舍慧;

常守其少分,是则为住相。

有住缚比丘,往到阿难所,

迷於所住相,是今当略说。

得无相三昧,六年住所缚,

乐欲闻所说,常随逐阿难。

不能进所业,亦复不退转,

住於住境界,不得解脱道。

不来亦不去,解脱已而住,

住已复解脱,解脱已还缚。

或有修行者,住在不退地,

微细烦恼起,而不能觉知,

不觉烦恼故,不能到胜处。

」(CBETA, T15, no. 618, p. 304, c9-22)

《阿□达磨大□婆沙论》卷104:「如契经说。有一□刍得无相心定。然根钝故不知
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难佛及弟子。常所称叹我应往问。复作是
念。尊者阿难善知声相。若得我问必还问我。汝已得此所问定耶。若答言得。便为自
显所得胜法违少欲行。若言不得。是虚诳语。若作馀言。便是恼乱上座□刍违越轨□
。复作是念。我应随逐尊者阿难。若为他说此定事者我亦得闻。遂逐六年竟不闻说。
彼怀疑久□仰问言。若有获得无相心定不沈不举。摄持诸行如水堤塘。解脱故住住故
解脱。佛说此定有何果报。有何胜利。阿难闻已便反问言。汝得此定耶。彼作是念。
我昔所虑今果得之。便默然而住。阿难告言。佛说此定得解果报得解胜利。解谓智生
修道尽漏。汝亦不久当得此事。此中不沈者已断我见故。不举者已断我所见故。又不
沈者已断五我见故。不举者已断十五我所见故。如我我所见己己所见我我所爱己己所
。爱我我所痴己己所痴应知亦尔。又不沈者。得涅盘故。不举者。舍生死故。摄持诸
行者。多起加行多用功力。极善作意得此定故。如水堤塘者。如水从泉出流漫池中。
堤塘堰之不令流散。如是此定随一境转。遍满此境便住不散。解脱故住者。是自性解
脱住故。解脱者。是相续解脱此定观无我我所相故名无相而实是空。以彼□刍专修此
定。能初证入正性离生。於最後时尽诸漏故。法印经说若观色声香味触相。而舍诸相
名无相定。彼观境界相而舍有情相。谓以空定观色等法。舍有情想。於中都无女男等
故。」(CBETA, T27, no. 1545, p. 541, b10-c13)

《阿□昙□婆沙论》卷46〈使□度 2〉:「如经说。有一比丘。得无相心定。彼比丘
根钝不知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报。作是思惟。谁知此定功德果报。复作此念。长老阿
难。佛所称誉。诸梵行者之所信敬。必知此定所有功德果报。我今应往问如是事。复
作是念。长老阿难。善知物相。若我往问。当还问我。汝得是定耶。若答言得。彼比
丘是少欲覆藏。善法者不欲显己功德。若答言不得。是现前妄语。若作馀言。不正答
者。则是恼乱上座比丘。我由来不曾恼乱上座比丘。我今但应随逐其後。若为他人说
是法者。我当得闻。时彼比丘。於六年中。随阿难後。而犹不闻为他解说。尔时比丘
。问长老阿难言。若人得无相心定。心无增减。住难得行。犹水停住。已住故解脱。
已解脱故住。世尊说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报耶。尔时长老阿难。问彼比丘。汝得此定
耶。时彼比丘。作如是念。如我所畏。今果问之。即便默然。尔时阿难。作如是说。
若比丘於无相心定。无增无减。乃至广说。佛说此定。所有果报。得一切知见。能生
智慧。修道尽漏。汝亦不久当得此法。不增者。是断我见。不减者。断我所见。五我
见十五我所见亦如是。不增者。是生死。不减者。是涅盘。住难得行者。此行难得多
用功多有所作。如水停住者。譬如水从其源出。停住一处。更不馀流。如是彼定。住
於一缘。更不馀缘。住故解脱者。是自体解脱。解脱故住者。是身中解脱。是中说空
是无相。馀处亦说无相是空。」(CBETA, T28, no. 1546, p. 348, c25-p. 349,
a23)
Wed Oct 26 00:40:57 201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7
@Facebook
《达摩多罗禅经》对解该句好像没有帮助,论中的话则与印老的标点的解法符合。
Wed Oct 26 00:41:50 201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8
@Facebook
好久以前的回文啊,随喜大刚兄找资料的锲而不舍
Wed Oct 26 17:39:11 201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19
@Facebook
就这些资料,搭配印老的标点的解法,则是以下的解释:

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但由於担任佛陀的侍者忙上忙下,没有时间修定,因此僧
团内许多人知道阿难尊者禅定功夫不深,在佛陀涅盘前已证初果但还没证阿罗汉。

这位异比丘自己证得无相心三昧,想要就近找「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印证,问无相
心三昧继续修、修到稳固的终点为何?然而,如果阿难尊者反问他:「你得到无相心
三昧了吗?」他不知如何回答较好,因为他不想炫耀(褒己),也不想让阿难尊者在
对比下显得定力差(贬他),所以不想肯定地回覆,但也不能妄语而否定。

「我未曾有实问异答」在这种解释下,可翻译为「我从来不曾在别人实在地问问题时
,我闪躲不答。」

於是异比丘宁愿等其他人问,就待在阿难尊者旁边,等别人讨论到这个问题时,自然
就知道答案了。只是没想到一等就是六年,没人跟阿难尊者讨论这个问题,最後他还
是自己向阿难尊者提问了。

阿难尊者这时果然反问他「你得到无相心三昧了吗?」异比丘不愿炫耀,所以默然而
住,客气到说不出口,但也相当於默认得到无相心三昧。还好阿难尊者不是省油的灯
,的确是「多闻第一」,以佛陀曾作的开示正确地回答:无相心三昧稳固後终点是「
智果、智功德」(得究竟智)。
Wed Oct 26 19:41:51 201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