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尘除垢】~帕奥禅师 著
以下摘录整理内容片段:
《念处经》的注释提及有六种法是有助於断除
□恨的,即:
一、学习慈心观.
二、投入于修行慈心观.
三、思惟自己是自己的业的主人及继承人.
四、时常做(有助於断除□恨的)思惟.
五、结交善知识.
六、适当的言谈。
「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恨的目标」的方法克服□恨。
假设你在路上看到一堆很臭的粪,你是否需要把它拿起来放在袋子□,然後不停地生
它的气,骂它为何那麽臭,气它为何弄脏了你的衣?那当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只
需从它的旁边走过去,理都不必理它。
同样地,愚蠢的坏人就好像是一堆很臭的粪,你根本不必挂念著他,自找麻烦,损己
而不利人。你应当想一想,生气是否对禅修有帮助?如果有的话你就生气吧。但这是
不可能的。那麽,为什麽还要生气呢?
《清净道论》摘要——去除□恨:
当他心向一位可厌者散播慈爱时,如果由於忆及那人所造的过失而生起□恨,他应当
不断重复地以先前提及的任何一种人(即可亲者,或极亲爱者,或无好恶感者)为物
件而进入慈心(禅那),而每次从(禅那)出定後,再向那人(可厌者)散播慈爱。
但如果在他如此努力之下,它(□恨)还不止息,
那麽省思:
世尊不是如此说的吗?——「诸比丘,即使众强盗以一把有两个把手的锯子很残忍地
、逐一地锯掉你的肢体,任何因此而於心中怀恨的人即是没有实行我的教法。」(《
中部》i,129)
而且.以□报□回应发怒者,则比先发怒更为糟糕.别□怒地回应发怒者,以便战胜那
难胜之战。
在觉知他人的□怒时,还能正念地保持平静的人,是促进自他两者幸福之人。(《相
应部》i,162)
而且:「诸比丘,有七件发生於无论是男性或女性□怒者的事,能使(他的)敌人感
到高兴。
是哪七件事?于此,诸比丘,敌人希望他的敌人如此:『让他丑陋。』为什麽呢?因为
敌人不会因为他的敌人美丽而感到高兴。
如今,此发怒者是□恨的受害者,受到□恨控制.虽然他沐了浴,涂了油,修饰了头
发与胡须,以及穿了洁白色的服装,但他还是很丑,因为他是□恨的受害者。
这是第一件发生於无论是男性或女性□怒者,而能使敌人感到高兴的事。
再者,敌人希望他的敌人如此:『让他痛苦地躺著。』……『让他不会多财。』……
『让他不会发达。』……『让他不会出名。』……『让他没有朋友。』……『让他在
身体毁坏而死之後,不会投生到天界善趣。』为什麽如此呢?因为敌人不会因为他的
敌人投生到善趣而感到高兴。
如今,此发怒者是□恨的受害者,受到□恨控制.他於身、口、意造作恶业。如此地
於身、口、意造作恶业,在身体毁坏而死之後,他投生到恶道、恶趣、堕处、地狱,
因为他是□恨的受害者。」(《增支部》iv,94)
以及:「我说,有如一块取自火葬台的木头,两端都被烧焦了,而中间又沾粪发臭,
即不适於作为村子□的(建□)木料,也不适於作为森林□的(建□)木料.而此人
即是如此。」(《增支部》ii,95《如是语》90)
现在,如果你生气,你□是没有实行佛陀教法的人.通过以相同的(□恨)回应发怒
者,你比那发怒者更为糟糕,而且不能战胜难胜之战.你对自己所做的是帮助你的敌
人的事.而且你将有如一块火葬台的木头一般。
若他如此努力精进时,□恨被镇伏了,那就很好。
若不是的话,他就应回忆该人某些在忆及时能激起信心的清净且有自制之处,以消除
怒气。
这是因为某人可能在身体行为方面拥有众人皆知的良好自制,能在执行巨大任务时抑
制自己(的身体行为),尽管言语与内心的行为并无自制。如是,应当不理後者,而
只回忆其身体行为方面的自制。
另一人则可能在言语行为方面拥有众人皆知的良好自制:他可能天生善於和气地迎接
他人、善於交谈、友善、开明、言语恭敬有礼,或许还能以动听的声音开示佛法,以
完美的句子详细地解释佛法,尽管他的身体与内心的行为并无自制。
如是,应当不理後者,而只回忆其言语行为方面的自制。
另一人可能在内心行为方面拥有良好的自制,尽管其身体及言语的行为并无自制。
如是,应当不理後者,而回忆其内心行为方面的自制。
然而,可能又有另一人在这三方面□并没有任何一方面是有自制的。
那麽,即应当如此激起对该人的悲悯心:现在,虽然他在人间□四处游走,但在过了
一些日子之後,他将会发现自己(已堕入)八大地狱或十六主要地狱(之一)。
因为怒气也能够透过悲心而消除(所以应当激起悲悯心)。
也可能有另一人在所有三方面都有良好的自制。
如是,他可於那人所拥有的这三方面当中,忆起他所喜欢的其中一个,因为对这种人
培育慈爱是容易的。
为了使它的意义更清楚,应当完整地引用下述出自(《增支部》)「五集」的经:「
诸比丘,有五种去除□恨的方法.通过它们,生起於比丘(心中)的□恨即能完全被
消除。」(《增支部〃《降伏□恨经》iii, 186-90)
{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