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1
@Facebook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如何将佛法带到日常的生活中,让修行和生活成为同一件事而
不相违逆?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2
@Facebook
修道本来就在生活中修,见自己过错修改自己过错名二乘,把自己过错掩饰好好的名
凡夫,见自己过错改自己过错而无住我见我改名大乘。统统都在自己过错中觉的。离
日常生活修道听起来怪怪的。
Tue Jan 13 20:26:54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3
@Facebook
虔诚戒慎积福德;勤修善法净人心
Wed Jan 14 00:11:23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4
@Facebook
基础是五戒。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尽量持守五戒,自然避恶向善、趋吉避凶。社会是个大染缸,常
反省的人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清净的心志,而不会人云亦云越来越愤世忌俗,或是
两舌八卦自找麻烦。

进一步是四念处中的身念处,在作一些简单的工作时,例如走路或是重覆性的工作,
可以用觉知身体的姿势或移动来收摄心念,让心念不乱散,也就比较不会胡思乱想。
有趣的是,心较定、较清明时工作,反而容易有特别高超的灵感,真的是要放得下才
能提得起。

高级班就是在斋日时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效法阿罗汉,尽量在这持斋期间不起三毒
了,这样一整天都是在修行。不过要会跑还是得先会走,走顺了再跑也不迟 :)
Wed Jan 14 21:06:23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5
@Facebook
当然,修不同法门的人,也可以有各自的应用方法。

例如修慈心观,对於工作以及人际关系会有明显的帮助,修慈心观的人自然在日常生
活中也会尽量以慈心待人,纵使要 K 人(例如要 K 工作不认真的人)也是基於菩萨
心肠来 K,为了帮这个人所以 K 他  :D

这些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待大家多多发掘、多多体会啦!
Wed Jan 14 21:10:40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6
@Facebook
阿弥陀佛!修行其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观照自己,你可以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想
到阿弥陀佛,有空的时候就多念几句佛号,这样即是忆佛念佛。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多
说几句好话,帮人家一点忙,做些让众生感到开心的事这样就是布施,在现在的娑婆
世界可以修上面的方便法。
Thu Jan 15 00:24:15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7
@Facebook
这是别人分享的,提供参考~

修行的方法

修学有主修、副修之分,千万不能舍本逐末。以菩提心为根本,以大悲与般若助成,
三者相摄,才能圆满。其馀种种功行,都只是助道资粮。最重要的主修是:成就我们
的法身慧命。能够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那是多麽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啊!

〔主修〕

佛陀来到世间,他开示我们最重要的是什麽?佛陀所开示的道理是世间所有哲学家、
科学家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这是佛陀最高明的地方。大学里有分物理系、化学系等,
释迦牟尼佛的系是生命系,研究的是生命,生命一定离不开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世
间科学再怎麽进步,人类可以到月球去,还是老病死。

佛陀的生命系,永远都有人在读,我们有幸加入这个团体,我们要研究的是生命,所
以我们的主修,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就是老、病、死、忧、悲、苦、恼。这是一
个核心问题,对核心问题不下功夫就是盲修瞎练了,离开生命去谈什麽高深的理论都
没有意义,离开生命没有什麽宇宙世间的大道理,世间再怎麽有道理,还是离不开自
己的生命,对生命都不了解,还是苦恼一大堆,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所以主修是什
麽?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了解我们的身心,透过五蕴、六
入,了解身心的如实相,就是主修。

〔副修〕

各宗各派有各种修行方法,我都随喜赞叹,但是诵经、念佛、持咒、朝山,这一切都
归纳成副修,因为没有临门一脚的功夫,相信你们也看过足球赛、篮球赛,一定要传
球,传过来传过去,可是球到球门了,没踢进去还是零分,球到你手上,不投进去还
是零分,这临门一脚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一定要回到原始佛教,像《阿含经》对五阴、六入、十二缘起、四念处有独到的修行
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大乘佛法发展到庄严佛土、成熟众生,当时的原
始佛典里面没有这些。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以副修为主,譬如诵经拜佛、礼忏持咒、做善事、放生,这些都
是该修,我们随喜赞叹,但是我归为副修,它对宗教情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还是
有它的作用,我们不否定,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主修戒定慧、八正道、四念
处,还有菩提心,最重要的是那个临门一脚,对五蕴身心的如实了解、如实观。

副修再怎麽好,烦恼还是烦恼,只能降服部份的烦恼,而对根本烦恼使不上力,这是
非常可惜的,但是没有副修,主修也修不成。单单只修主修,也修不起来,因为没有
助缘。因此我们必须清楚修行的方法。

〔动修〕

时时刻刻察觉自己的心念、行为、造作,一切都是修行最好的时机,我给它一个名词
,叫做「动修」,动态的修行方法,行动的一种修行。

什麽是静修?一个人诵经、打坐、观呼吸,这叫做静修。整天当中动态比较多,动态
当中如果没有察觉的话,会丧失很多时间,浪费很多生命。

修行有静修和动修。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动修的功夫,所以浪费很多时间。动修就是
行住坐卧,与人接触、遇到事情时,我们是不是以欢喜心、平等心、智慧心来处理。
动态当中每天要衣食住行、面对林林总总的事件、人事的困扰,在动态当中如何安心
立命?也是修行中很重要的,在动的当中,去看自己的心有没有念佛、观呼吸,在动
态中心有没有静?这叫「动中修一心」ㄝ,我用动中去看自己的内心,利用动能让我
一方面流汗,观察内心的世界。所以我把修行分成主修、副修与动修,检核动修时,
能不能如经典所说的「动静一如」来提升自己。
Fri Jan 16 09:00:06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8
@Facebook
(康僧铠译)...(19)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
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Sun Jan 18 20:44:12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9
@Facebook
在家居士的日常生活.不同於僧人的托钵乞食.

如果盲目的效访森林僧的修行模式.难免就会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  ^_^

佛陀针对在家居士的日常生活.给予许多贴切务实的教诫!~  ^_^

例如:

在家人应当避免哪些不良的行为?

在家居士如何赚钱?如何花钱?

如何积累财富、分配财产?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亲子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
)?

如何报答父母深恩?

如何.....

在家居士学佛.理应多研究:[佛陀对居士的教诫].这才是居士学佛的务实之道!~
^_^

*** *** ***

巴利经藏《长部》第31经。

本经是佛陀对一位名叫新嘎喇的居士子(Si g laka gahapatiputta)所作的教导,故
名为《教诫新嘎喇经》(Si g lov dasutta )。

世尊教导新嘎喇居士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作为在家人应当避免的不良行为和
应当处理好的人际关系。

一、应当避免的不良行为共有十四种:四种污垢的行为、由四种不良心态导致的恶行
、六种损耗钱财的行为。

其中还重点探讨了人们应如何交朋处友:如何识别冒充的坏朋友和结交真正的好朋友
。

二、应当处理好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六种,包括:亲子之间的关系、师徒之间的关系、
夫妻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主仆之间的关系和在宗教方面的僧俗关系。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双向性的,其著重点在於作为一个在家人所应当承担的家
庭和社会的各种义务与责任。

此外,经中还探讨了在家人应当如何积累财富和分配财产等问题。

一个在家人如果能够真正地按照经中的指示去实践的话,他的人生必定是幸福与快乐
的。

在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中,本经被视为是在家人日常生活的行为规□,是获得幸福生活
和美满人生的最佳指南。

《增支部》第八集第54经。

在这部经中,一个姓虎路(Vyagghapajja)名叫长膝(D ghaj u)的果离亚族人
(Koliyaputta)前往请教佛陀:一个俗务缠身、享受欲乐的在家人要怎样才能获得今
生的幸福快乐以及来世的幸福快

乐?

佛陀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今生的幸福快乐:

1.勤劳具足:辛勤工作;

2.守护具足:妥善地管理保护劳动所得;

3.善友:结交良师益友,并且见贤思齐;

4.生活平衡:维持日常收支的平衡,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生活,既不奢侈,也不贫
寒。同时也应避免四种损耗钱财的途径:沉湎于女色,沉湎於饮酒,沉湎於赌博,狐
朋狗友。

佛陀又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来生的幸福快乐:

1.拥有信仰:信仰佛陀;

2.拥有戒德:避免杀生、偷盗、邪淫、虚妄语和服用麻醉品;

3.乐善好施:克服悭吝,经常施舍、亲手施舍、欢喜施舍;

4.培育智慧:拥有观照五蕴、观照一切世间法生灭的智慧,具足导至苦之完全灭尽的
智慧。

《增支部》第四集第61经。

在这部经中,佛陀向大慈善家给孤独居士(An thapi ika gahapati)讲述世间的人都
喜欢且难得的四样事情:

财富、名誉、长寿和死後生天。然而,人们可以通过拥有四种素质来获得这四样事情
:

1.拥有信仰;

2.拥有戒德;

3.乐善好施;

4.培育智慧:

应了解邪念、嗔恨、心的懒散无力、散乱追悔和怀疑不信能使心受污染,做出非法的
事情。

认识到这些内心的污染後,致力於舍弃它们(这一点与前经稍有不同)。

一个在家人可以用自己辛勤劳动赚来的财富做四种适当的行为,作合理的开销和受用
:

1.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2.储蓄以防不测;

3.日常应酬的开销;

4.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可爱经》

本经译自《增支部》第五集第43经。

在这部经中,佛陀告诉给孤独居士:有五样事情是世人都喜欢且难得的:长寿、美貌
、快乐、名声和生天。

然而,这五样事情并不能因为人们祈祷或许愿就可以获得的,否则世上就不会欠缺

这些了。佛陀又强调,作为圣弟子不应该通过祈祷或喜欢来实现这五样事情,而应该
通过实行适当的方法来获得。

该经并没有教导如何获得这五种事情的具体方法。然而,结合前面的经文可知,通过
培育信、戒、舍和智慧即可以获得这五样事情。

~接下文~
Tue Jan 20 02:29:09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10
@Facebook
~接上文~

《报恩经》

本经译自《增支部》第二集第34经。

原典无经名,经名为编译者根据经文内容所加。本经可以算是佛教中的“孝经”。

佛陀说:一个人即使尽其一生将父母亲挑在双肩上,为双亲擦洗按摩服务,并任由他
们在肩上大小便,这样也不能报答父母深恩。

即使让父母成为统治大地、支配宝藏的帝王,也不能报答父母深恩。因为父母不但将
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育成人。

然而,劝导父母信仰三宝,让他们培育戒德、慷慨和智慧,才能报父母深恩。

大吉祥经

本经译自《小部》的《小诵5》和《经集2.4》。

根据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於“什麽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一派
认为看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听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想的为吉祥。

三派各持己见,相持不下。後来有位天人到佛陀处请示此事,於是佛陀用偈颂的方式
教导了三十八种最吉祥事:

1.远离愚人,

2.亲近智者,

3.尊敬值得尊敬者,

4.择地而居,

5.过去曾经修福行善,

6.自立正志愿,

7.博学多闻,

8.技术精湛,

9.善学於律仪,

10.言谈皆善语,

11.孝顺父母亲,

12.爱护妻子、儿女,

13.工作有条不紊,

14.布施,

15.法行,

16.接济亲族,

17.行为无过失,

18.不作恶事,

19.远离恶事,

20.不服用烟酒等麻醉品,

21.不放逸地修行,

22.恭敬,

23.谦虚,

24.知足,

25.感恩,

26.适时听闻佛法,

27.忍耐,

28.柔顺,

29.谒见诸出家众,

30.适时讨论佛法,

31.热忱,

32.梵行:过清净的生活,

33.如实知见四圣谛,

34.证悟涅,

35.接触世间法时心不动摇,

36.无忧虑,

37.无污染,

38.内心安宁。

这三十八种吉祥事是在家众和出家众的行为准则与修学指南。

直至今天,这些教导仍然对提升现代人(无论他是否佛教徒)的道德品质、心灵素养
和生活品味有很大的帮助。

在上座部佛教国家和地区,本经作为家喻户晓的一部经文而被编为《护卫经》之一。

在许多场合,比库们都喜欢通过念诵和教导本经来祝福信徒们。

《应作慈爱经》

(本经虽非针对在家居士的教诫.但也很适合居士修习)

本经收录於《小部》的《小诵9》和《经集1.8》。

本经共由十首偈颂组成。开头两首半偈颂教导一位禅修者通过听闻等而以世间智领悟
到涅境界的寂静之後,为了善巧於自己利益,应当修行戒定慧三学,应当具足有能力
、正直、诚实、顺从

、柔和、不傲慢等十五种素质。

接著的三首半偈颂把一切众生分为七种不同的组合来散播慈爱。

不但通过祝愿众生快乐安稳来散播慈爱,而且还通过不欺骗、不轻视,不互相以忿怒
、嗔恚想而希望对方受苦来修习。就好像母亲会用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独生子一般,把
慈心无限量地散播到

一切世界,并且在行立坐卧等姿势中安住于慈爱。

最後一首偈颂教导以慈心禅那为基础,修观断除邪见,具足出世间戒和正见,再继续
修行至断除欲贪,最後证悟阿拉汉,不会再投胎轮回。

如同《大吉祥经》一样,本经作为上座部佛教家喻户晓的一部经文,也被编为《护卫
经》之一。

在许多场合,比库们喜欢通过念诵本经来作为祝福之用。本经之所以备受重视,固然
与该经优美的内容与实用的教导有关,同时也显示出散播慈爱在佛教传统中所占的重
要地位。

http://www.maha-sati.com/2474435469356722031525945219666529329802274272450
32356232773.html

您认识佛教吗~玛欣德尊者
Tue Jan 20 02:29:29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现代的生活如此繁忙
#11
@Facebook
佛陀为什麽离宫修行。而成道了为什麽不回宫边做王边度众生呢?众生很多东西不能
舍,所以在家修行
Wed Jan 21 07:17:57 2015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